紅花崗區

紅花崗區

紅花崗區為貴州省遵義市轄區,原為縣級遵義市。地處北緯27°33′-27°48′、東經106°41′-107°33′之間,位於貴州省北部,北倚婁山,南臨烏江,位居直轄市重慶和省會貴陽之間,北距重慶323公里,南離貴陽147公里,轄12個鎮8個街道,為遵義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境內有漢族、苗族、仡佬族、土家族等民族,以漢族為多,總人口70萬(2015年),國土面積624平方千米。區人民政府駐新華路。2012年,紅花崗區生產總值221.4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9.32億元;第二產業66.08億元;第三產業146.0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3.26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20.25億元。紅花崗區境內著名的景點有金鼎山、遵義會議會址。

基本信息

概況

紅花崗區原為縣級遵義市,位於貴州省北部,北倚婁山,南臨烏江,位居直轄市重慶和省會貴陽之間,距重慶323公里,離貴陽147公里,全區總面積624.49平方公里,城區總面積43平方公里,轄8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49個社區,53個村委會,14個鎮轄居,總人口約54萬人,現為遵義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

紅花崗區歷史悠久

紅花崗區紅花崗區
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歷為黔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春秋戰國時期屬蔽國,附屬於夜郎。秦漢屬蔽縣,唐貞觀13年(公元639年)改名播州。明萬曆29年(公元1601年)改為遵義軍民府。1914年,民國政府恢復遵義縣名。1949年11月25日正式設市。1997年6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遵義市設立紅花崗區。

紅花崗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這裡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遵義因此名揚中外。紅花崗區也是一座擁有眾多榮譽的城市,曾先後榮獲“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酒文化名城”、“全國十佳綠化城市”、“全國兩基達標縣(市)”和“國家級科技先進區”等光榮稱號

紅花崗區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獨具特色

紅花崗區紅花崗區

主要以遵義會議會址為主的長征文化紀念體系,有中世紀軍事城堡海龍囤,“西南地下藝術宮殿”楊粲墓,佛教名勝金鼎山湘山寺桃溪寺以及大板水原始森林等歷史古蹟和自然景觀,人文內涵豐富厚重,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城區青山環繞,樹木蒼翠。湘江、洛江橫貫全城,遵義公園河賓公園鳳凰山公園和碧綠江水自然交融,春華秋實、夏蔭冬青,景色迷人,被譽為黔北高原上的一顆明珠。2007年,全年接待遊客31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8.06億元。

紅花崗區基礎設施項目日臻完善

川黔電氣化鐵路和210、326國道橫穿全境,貴遵高速公路遵崇高速公路在這裡交匯。供電供水能力較強。區內火力發電裝機容量達32.4萬千瓦,毗鄰的烏渡發電廠裝機容量63萬千瓦,生產生活用電充足,隨著城市、農村電網改造的實施,城鄉供電設施有極大改善。先後興建了南、北郊水廠及紅岩、海龍等11座中小型水庫,城市自來水日供應能力達15萬噸。郵電通訊設施網路完善。現有郵電局(所)25處,擁有現代機械裝置郵政轉運中心和載波、微波通訊等先進通訊設備,基本普及了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此外,區內還具有較為完備的科研體系、教育體系和醫療衛生防疫體系,其中:擁有科研機構140個,民營科技企業148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萬餘人,各級各類學校近200所。

紅花崗區經濟發展迅速

紅花崗區紅花崗區
改革開放以來,全區各族人民秉承長征精神,搶抓歷史機遇,不斷深化改革,全區經濟社會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1991年全區(原遵義市)財政收入跨入了全國十大財政縣(市)行列,1996年國內生產總值在1980年的基礎上實現了翻三番。近年來,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總體發展思路,先後實施了“五大攻堅戰”、“四個新突破”、“四個跨越對接”、“五個拉動”等發展舉措,國民經濟總體實力再上一個新台階。2007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22.85億元;轄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7.1億元,區級規模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15.66億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9.4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1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0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3.84億元;全區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1.8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1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24元。

紅花崗區奮力建設全面小康社會

黨的十六大以後,全區明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即:2012年率先在全市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按前5年和後5年分兩步走。第一步:到2007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年均按12.5%以上增長,經濟總量達到109億,人均GDP約2108美元,為後五年打好基礎;第二步:到2012年,全區國內生產總值繼續保持12.5%以上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突破192億,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左右,綜合經濟實力躍上一個更高台階,實現人民生活達到較高水平的小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斷加強政治建設、文化建設、黨的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使該區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歷史沿革

1998年,將遵義縣新卜鎮、深溪鎮、金鼎鎮劃入紅花崗區。

紅花崗區紅花崗區
2000年,紅花崗區轄10個街道、11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691694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舟水橋街道 30588 老城街道 44137 萬里路街道 32870 北京路街道 18476 延安路街道 41041 中山路街道 21364 南門關街道 31629 中華路街道 31853 上海路街道 65734 洗馬路街道 28156 長征鎮 67757 南關鎮 29240 禮儀鎮 20607 巷口鎮 12196 忠莊鎮 33182 海龍鎮 15195 新蒲鎮 45044 深溪鎮 30492 金鼎山鎮 29860 高橋鎮 41950 董公寺鎮 20323 

2003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准,將紅花崗區管轄的董公寺、高橋2個鎮、上海路、洗馬路、北京路3個街道,長征鎮的坪豐居委會、坪豐村劃歸匯川區管轄。

2003年12月28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紅花崗區撤銷長征鎮、禮儀鎮、合併設定長征鎮。鎮人民政府駐涼水村,所轄行政區域為原長征鎮、禮儀鎮行政區域。

2003年,紅花崗區轄9個鎮、8個街道辦事處,95個村委會、82個居委會。

鄉鎮區劃

忠莊鎮 忠莊鎮位於遵義市紅花崗區南部新城,距市中心1.5公里。南與遵義縣龍坑鎮接壤,西為紅花崗區巷口鎮、高橋鎮,東北為紅花崗區南關鎮。總面積47.8平方公里,全鎮轄4個村,79個村民組;9個居民委員會,66個居民小組,現有人口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7萬人,非農業人口1.1萬人;耕地面積9065畝,其中田6515畝,土2650畝,林地2.25萬畝;有企業1587家,其中國有大中型企業7家。擁有中專學校1所,中學3所,國小9所,子校3所,託兒所3所,醫院3家,個體診所25家。
長征鎮 長征因紀念紅軍長征路過遵義時在此駐紮而得名,1977年成立長征鄉公社,1983年更名為長征鎮人民政府,2004年4月原長征鎮人民政府與原禮儀鎮人民政府合併為新的長征鎮人民政府。長征鎮位於遵義市紅花崗城區東部,屬於中低山丘陵地帶,是典型的城郊結合鎮,面積48.74平方公里,下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77個村(居)民組,總人口31500人。
南關鎮 南關鎮地處遵義市紅花崗區南部,位於中心城區城郊結合部,是遵義市首批列入的建設經濟強鎮之一。轄區面積33.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435人,轄7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經濟發展主要依託二、三產業,農業發展以畜牧養殖和蔬菜種植為主。
海龍鎮 海龍鎮位於紅花崗區西北郊,距遵崇公路出口2公里,距中心城區6公里,東與董公寺鎮相接,西與金鼎山鎮為鄰,南連巷口鎮,北同高坪鎮交界,全鎮東西長約7.5公里,南北寬約8公里,總面積為43.5平方公里。轄4個村、84個村民組,總戶數4139戶,總人口15577人,其中農業人口14189人,居民人口1388人,耕地面積8346畝,其中田6230畝,土2116畝。
深溪鎮 深溪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東南郊,鎮政府所在地距市區13公里,是紅花崗區東南門戶,東、西、南三面與遵義縣蝦子鎮、喇叭鎮、龍坪鎮接壤,北與紅花崗區新蒲鎮隔湘江而望;鎮域面積101.5平方公里,全鎮轄8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107個村(居)民小組;現有人口33909人,其中農業人口31504人;現有耕地27305畝,其中田:17695畝,土:9910畝。
巷口鎮 巷口鎮位於大婁山遵義市西南部褶曲頻寬谷地區,距市區(高橋)10公里,總面積為50.2平方公里。高樂公路貫穿巷口鎮,東端與市相通,西端與川黔公路的鴨溪、仁懷公路銜接。巷口鎮東面鄰接遵義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橋鎮,南接紅花崗區忠莊鎮,西面與遵義縣相連,北鄰遵義市紅花崗區海龍鎮、金鼎鎮。
金鼎山鎮 全鎮下轄8個村,1個居民社區,114個村民組,7812戶農戶,總人口3.5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34498人,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105元。全鎮總面積14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6119.69畝。鎮內交通、通訊發達,資源豐富。
新蒲鎮 新蒲鎮位於遵義市中心城市東郊10公里處,距禹門沙灘(文化)25公里,新舟機場30公里,326國道穿境而過,年平均氣溫16℃,森林覆蓋面積35%,全年無霜期280天,自然環境優美,交通便捷,通訊發達。

教育

紅花崗區有各級各類學校137所,其中,完全國小90所(區屬城區國小17所,市屬國小1所,郊區國小60所,民辦國小12所),教學點1所,特殊學校2所,九年制學校14所,初級中學16所(區屬城區國中5所,郊區國中9所,民辦國中2所),完全中學11所(區屬城區完中6所,郊區完中1所,民辦完中3所,企業辦完中1所),獨立高中1所,職業學校2所。

紅花崗區紅花崗區
全區學校中,公辦中國小105所,民辦學校28所,廠礦企事業學校4所,國小共有1139個教學班,國中共有467個教學班。

全區在校學生國小55340人,國中26300人,普通高中13500人,職業學校2517人,全區中國小生總計97657人。
全區公辦學校有教師3330名,其中,城區國小717名,郊區國小1027名,城區中學715名,郊區中學411名,高中教師460名。另有民辦(私立)學校教師796人。

全區學校用地面積共106.61萬平方米,校舍面積35.90萬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積11.1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積3.73平方米。

紅花崗區1996年通過貴州省人民政府“兩基”達標驗收,1997年1月原國家教委正式宣布紅花崗區為全國第三批“兩基”達標單位,1998年被評為貴州省義務教育先進縣(市、區)。2002年被市政府評為雙線目標考核先進教育單位。2003年被評為貴州省信息技術先進單位、全國督導評估先進集體。

紅花崗區全區適齡兒童入學率一直保持在99.9%以上,國小生輟學率控制在1%以內;國中毛入學率保持在110%左右,國中輟學率控制在2%左右;15周歲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保持在98%左右,17周歲人口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保持在98%左右,青壯年人口非文盲率達99%。

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任職資格合格率國小為98.4%,國中為99.2%;教師學歷合格率國小為99.5%,國中為97.2%。中國小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率達100%,國語等級合格率達98.5%,國小教師學歷合格率95.12%,國中教師學歷合格率96.76%,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91.55%。

紅花崗區以鞏固“兩基”成果,提高“兩基”水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為主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不斷邁上新台階。

紅花崗區是貴州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以課改為契機,推進素質教育,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分層推進。以 “規範學生行為舉止,提高品行修養;狠抓課堂教學,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加大力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為突破口,按三個階段推進素質教育,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紅花崗區紅花崗區教育局
紅花崗區從2000年起實施以“崗位責任制、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為內容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遵循“借鑑經驗,結合實際,平穩起步,逐步實施,穩妥推行”的原則,以健全制度,強化管理為突破口,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03年啟動新一輪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其特點是實行定員、定崗、定編和人員包乾、經費包乾,並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開。

加快現代教育技術步伐。紅花崗區有40所中國小被列為全省計算機工程學校,已建成經省批准的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2所,並按規定開設了信息技術教育課程,為全區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奠定了基礎。2003年5月,紅花崗區教育局與貴州振華公司、遵義電信公司合作,搭建了一個覆蓋全區教育系統的高速IP城域教育網。此項工程投入500餘萬元,由承建商墊資,我局在三年內分期付款,目前已完成教育局、教培中心、一中、二中、十一中的網路連線,進入試用運行階段。

紅花崗區將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深化中國小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加大學校布局調整的力度,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效益,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採取有力措施,開拓創新,為邁上新的台階而努力。

西秀區 平壩縣 普定縣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銅仁地區

銅仁市 江口縣 石阡縣 思南縣 德江縣 玉屏侗族自治縣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松桃苗族自治縣 萬山特區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畢節地區

畢節市 大方縣 黔西縣 金沙縣 織金縣 納雍縣 赫章縣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黔西南州 興義市 興仁縣 普安縣 晴隆縣 貞豐縣 望謨縣 冊亨縣 安龍縣 黔東南州 凱里市 黃平縣 施秉縣 三穗縣 鎮遠縣 岑鞏縣 天柱縣 錦屏縣 劍河縣 台江縣 黎平縣 江縣 從江縣 雷山縣 麻江縣 丹寨縣

黔南州

都勻市 福泉市 荔波縣 貴定縣 甕安縣 獨山縣 平塘縣 羅甸縣 長順縣 龍里縣 惠水縣 三都水族自治縣

貴州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貴州省簡稱貴,別稱黔,省會貴陽市。全省轄:4個地級市、2個地區、3個自治州;10個市轄區、9個縣級市、56個縣、11個自治縣、2個特區
地級市地區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特區
貴陽市烏當區 | 南明區 | 雲岩區 | 花溪區 | 白雲區 | 小河區 | 清鎮市 | 開陽縣 | 息烽縣 | 修文縣 | 金陽新區*
六盤水市鐘山區 | 六枝特區 | 盤縣 | 水城縣
遵義市紅花崗區| 匯川區 | 赤水市 | 仁懷市 | 遵義縣 | 綏陽縣 | 桐梓縣 | 習水縣 | 鳳岡縣 | 正安縣 | 餘慶縣 | 湄潭縣 |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安順市西秀區 | 普定縣 | 平壩縣 |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 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 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銅仁地區銅仁市 | 德江縣 | 江口縣 | 思南縣 | 石阡縣 | 玉屏侗族自治縣 | 松桃苗族自治縣 |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 沿河土家族自治縣 | 萬山特區
畢節地區畢節市 | 黔西縣 | 大方縣 | 織金縣 | 金沙縣 | 赫章縣 | 納雍縣 |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 | 望謨縣 | 興仁縣 | 普安縣 | 冊亨縣 | 晴隆縣 | 貞豐縣 | 安龍縣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 | 施秉縣 | 從江縣 | 錦屏縣 | 鎮遠縣 | 麻江縣 | 台江縣 | 天柱縣 | 黃平縣 | 榕江縣 | 劍河縣 | 三穗縣 | 雷山縣 | 黎平縣 | 岑鞏縣 | 丹寨縣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 | 福泉市 | 貴定縣 | 惠水縣 | 羅甸縣 | 甕安縣 | 荔波縣 | 龍里縣 | 平塘縣 | 長順縣 | 獨山縣 | 三都水族自治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