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Jack Kirby .....characters
斯坦·李Stan Lee .....characters
Zak Penn .....writer
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 .....(screenplay) (as Edward Harrison)
主演: 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 .....Bruce Banner
蒂姆·羅斯Tim Roth .....Emil Blonsky
麗芙·泰勒Liv Tyler .....Betty Ross
影片類型:動作 / 科幻 / 奇幻
國家/地區:美國
對白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 膠片變形寬銀幕
劇情梗概
鑒於台前幕後的全盤大洗牌,《神奇綠巨人》掀起的自然是那個漫畫史上最受歡迎的超級英雄的一次全新的歷險故事,除了一如既往的驚天動地的爆炸場面和讓人眼花繚亂的動作格鬥,影片與2003年的《綠巨人浩克》並不具備什麼必然的聯繫。
為一個全新的開始,因受到輻射而基因變異的科學家布魯斯·班納,仍然在想盡辦法尋找能夠治癒他那被毒害了的細胞的方法,布魯斯憤怒的時候,放肆的暴力傾向會讓他的身體機能迅速蠕動,變成一個力大無窮、像小山一樣高的綠色巨人,可是他不想這樣,即使他能夠得到神奇的超能力,卻寧可過回普通的平淡生活。
為了躲避美國軍方的追捕,布魯斯只好把自己藏在隱蔽的地方,與以前的生活、包括他心愛的女人貝蒂·羅斯完全切斷了聯繫,而緊隨在他之後的,正是貝蒂的父親--撒迪厄斯·羅斯將軍,這個冷酷的戰爭機器想要抓住布魯斯,就是為了研究他身體裡產生的異變,然後將這種力量據為己用。
隨著故事的發展,“綠巨人”為什麼會出現的謎底也漸漸浮出了水面,同樣的基因經過複製後,另一個變異人“憎恨”被製造出來了,同樣破壞力驚人,卻是一個令人討厭的畸形怪物,將會是“綠巨人”需要對抗的最有威脅性的敵人……與此同時,布魯斯還必須得做出一個讓人苦惱的最終選擇:是重新當回普通的科學家?還是繼續背負著那個一直隱藏在他內心深處的綠色生物,以求尋找到真正勇敢與俠氣並重的英雄氣節?
幕後製作
【一】
距離上一部“綠巨人”電影--《綠巨人浩克》的公映,是整整5年的漫長等待,如今這部被期待了許久的續集總算是塵埃落定,正式走上了征程,隨即成為了2008年最受矚目的大製作影片之一,是暑期檔真正的重頭戲。影片的導演路易斯·萊特里爾無論走到哪裡,都能製造一種唯我獨尊的孤傲磁場,那源於對《神奇綠巨人》上映後的前景的強大自信心,他說:“這一次,我特別安排‘憎恨’成為‘綠巨人’在整個故事中將要面對的最大敵人……雖然這是我第一次接觸這個故事題材,我們卻沒辦法把它當成原創影片那般對待,因為裡面的主角布魯斯·班納已經在上一集中經歷了一些事情了,他受到輻射,一憤怒就會變身成為‘綠巨人’。你知道他是如何成為現在這番模樣的:就在他為了生存而掙扎時,他周圍的人鑄就了他現在的樣子,既有幫助他的朋友,也有他不得不面對的敵人。”
其實,“綠巨人”一直都在布魯斯·班納的身體裡,是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可分割,路易斯·萊特里爾接著說:“到了這一集故事中,布魯斯開始想辦法控制他體內的那頭野獸,採用呼吸調節訓練法和巴西柔道來克制自己因為憤怒而帶來的發作頻率。當我們闊別了5年再次看到布魯斯時,發現他人在巴西,跑到那裡躲避著和自己有關的一切,包括追隨在他身後的軍隊和那個居住在他體內的生物--綠巨人,所以,除了柔道,布魯斯還想通過瑜珈和冥想來控制他身體裡的那股不受控制的神奇力量。但到了真正打鬥的時候,布魯斯一般會採用柔道結合合氣道這種比較直接到位的方法,因為它們可能是武術中最難以捉摸的兩種了,而且可以借力打力,這樣等他拆解掉對方的招數後,就可以腳底抹油逃掉了,以避免捲入更多的麻煩當中。布魯斯從沒把自己當成過英雄,更不是007,他生來性情溫和,屬於那種比較避世、討厭與別人爭執的人,可不幸的是,他仍然無能為力地卷進了這場前途多難的是非洪流當中。”
當然,選擇“憎恨”來做“綠巨人”的實力相當的終極對手,並不是導演路易斯·萊特里爾一個人的主意,裡面還包含了幾位編劇以及主演愛德華·諾頓的集體智慧,萊特里爾說:“影片中的埃米爾·布朗斯基由蒂姆·羅斯飾演,也就是後來變成了‘憎恨’的那個人。羅斯是我見過的最優秀的演員之一,總是能在大銀幕上體現出非凡的能量,我一直都想找機會與他合作一次。當我真正見到羅斯本人的時候,隨即被他身上的活力與能量徹底感染了,我當時就說,‘天,埃米爾這個角色非羅斯莫屬。’為了能夠達成這個心愿,我不得不挨個遊說,先是神奇漫畫公司,還有諾頓,因為他們都對羅斯是否合適感到稍許猶豫。不過我要說的是,多虧當初我堅持了,羅斯也不負眾望,他為這個角色帶來的是一個全新的尺度……與布魯斯完全相反,埃米爾更好戰一些,就像是一台戰爭機器,給人留下了一種強悍的深刻印象。埃米爾是那種年齡在38到39歲之間、經驗豐富的戰士級人物,並且決定永遠以這樣的身份生活下去,如今,他已經是陸軍上校了,還從未經歷過失敗,他的生命除了戰鬥還是戰鬥,戰場就是他的家。”
路易斯·萊特里爾之所以選擇“憎恨”出現在這部《神奇綠巨人》中,也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的,他說:“對於這個角色在影片中應該呈現的樣子,我真的特別想遵照原著漫畫書……但事實證明,這么做是極為不妥當的,因為他既不是半人半魚,也不是半人半蜥蜴,他與‘綠巨人’很相似,也是那種‘肌肉男’,變身的時候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開始膨脹、生長。可能是因為被注入血清的方式,導致他變身時皮膚和肌肉內陷,骨骼外翻,就連脊骨都從後背一根一根刺了出來。在整個過程中,他的骨頭變得越來越厚,如此厚重堅硬的軀體,讓他成為了一個超級武器、殺人機器。那種感覺很酷,也很有趣,‘憎恨’的骨頭刺穿了身體,整個翻出包裹住他的血肉之軀,給他形成了一種天然的保護,作用等同於一套攻守兼備的盔甲。”
【二】
《神奇綠巨人》與其他幾部同時在今年夏天上映的大製作有所不同,除了一些場景和必備的動作場面之外,像“綠巨人”、“憎恨”這樣的角色,也都需要依靠大量電影技術的幫忙,如此繁重的後期數碼合成工作,自然會在無形中拉長影片的製作周期,路易斯·萊特里爾說:“雖然耗時耗力,但取得的成效也是非常明顯的,目前為止,有一部分還在經歷最後的打磨,不過已經初步成形。其中有一組鏡頭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當‘綠巨人’從黑暗中走出來時,對著他的愛人貝蒂輕聲哭泣,然後切換進一個滿屏的大特寫,你甚至能從上面清晰地看到‘綠巨人’眼睛周圍細細的紋路,非常震撼……相信看到這些之後,觀眾也就能理解我們為什麼會在這部影片上花費這么長的時間了,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另外,我也想重申一點,雖然評論界都批評李安版本的‘綠巨人’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但我真的不這么認為,畢竟每一位導演在對待這些日新月異的電影科技時,都會表現出一些完全不同的觀點,換作是我,也會堅持的,因為我是不會讓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出現在我的作品中的。”
路易斯·萊特里爾同時還向影迷們保證,《神奇綠巨人》將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結尾,他接著說:“一般這類影片中的‘終極對決’長度也就6分鐘左右,可是這部影片卻持續了整整26分鐘!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意味著你會有26分鐘的時間看著兩個怪物在紐約市里互毆,跳上跳下,甚至把天上正在飛的直升機都直接拍到地上……而這場對決導致的後果就是滿大街的綠色血液,噴濺得到處都是--對於我來說,這就是製作影片時最令人興奮的地方之一,‘我可以讓兩個怪物在紐約市翻天覆地的打來打去,還有比這更有意思的事嗎?’‘綠巨人’和‘憎恨’都在努力地讓對方徹底瓦解,打得粉碎,然後就是隨之而來的真正的瘋狂。而不幸卷進戰事的人想要離開這個恐怖地帶,可是他們沒辦法,就成了這場戰鬥的附帶損害。這裡確實死了不少人,不是因為‘綠巨人’,‘綠巨人’是他們的救星,可是‘憎恨’卻是一個殘忍至極的怪物。”
夾雜在各種興奮度極高的訊息當中的,還有一些讓人泄氣的傳聞,比如說愛德華·諾頓和神奇漫畫公司因為影片的最後一組場景產生了很大的分歧……主要的爭論點都集中在了長度和內容上:神奇漫畫公司希望故事發展到最後時,時間要儘可能地濃縮,更有力度,動作對決方面也應該向主流靠攏才對;但諾頓和導演路易斯·萊特里爾卻同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們想要製造的是一個長到足夠能引起人們反思的華麗史詩。
雖然電影藝術需要考慮,但市場前景才是最主要的,最終,神奇漫畫公司在這次爭論上占據了上風……其實這本來沒什麼大不了的,是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的事情,可是這種純粹的“內戰”不知何故被披露在了網上,鬧得愛德華·諾頓和神奇漫畫公司都不大高興。就連一向為人低調的諾頓,迫於外界一波接著一波的質疑之聲,也只好出面澄清流言:“好作品的首要必備條件,就是通力合作。即使在這個過程中,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建議,可是他們同時也會尊重別人所提出的不同看法,這本來就是電影製作的一種基本。遺憾的是,非常私人的討論被傳到外界,就完全變了味,甚至被誤解成了‘爭吵’。一件簡單的小事竟然被別有用心的人曲解到這樣一個地步,甚至超越了對影片本身關心,所以我、環球公司以及神奇漫畫公司,對此都不能再沉默下去了。”
一直以來,愛德華·諾頓都秉承著“好電影自己會說話”的原則,他繼續表示:“我們在製作影片的時候,一直關心的是如何將那個被影迷們期待了許久的‘綠巨人’完美的體現出來,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經受住全世界觀眾的檢驗,並得到他們的讚揚。”
拍攝花絮
影片參加了多倫多關於綠屏技術的立法提案,在拍攝期間儘量減少碳物質的排放和能源耗損,主演愛德華·諾頓還在片場對混合動力汽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製片人蓋爾·安妮·赫德(Gale Anne Hurd)希望這部影片可以成為一種駕車的象徵符號,鼓勵電影工業減少對自然環境的污染。
導演路易斯·萊特里爾本來是想執導《鋼鐵俠》的,後來被喬恩·費儒搶先一步,失去了機會,製片人阿維·阿瑞德(Avi Arad)就將這個替2003年的《綠巨人浩克》製作續集的任務給了他。神奇漫畫公司為了儘可能地維持住那種身處同一個環境的感覺,還特別讓小羅伯特·唐尼以托尼·斯塔克的身份在影片中客串了一下。
威廉·赫特和他的兒子都是忠實的“綠巨人”冬粉。
儘管路易斯·萊特里爾非常喜歡之前那部由李安執導的《綠巨人浩克》,可是他也對神奇漫畫公司要求續集得背離李安之前創造的人文主義風格、更多地關注動作場面的要求,表示同意。而且萊特里爾還認為,續集會保持《綠巨人浩克》那如詩般的美麗畫面,VFX視覺特效製作技術自然就是最好的選擇,同時他也希望影片在風格上可以更加黑暗一些,最好會給人一種可怕的感覺。
影片裡的“綠巨人”是通過一種混合動畫技術外加化妝和CGI添補而成的,由愛德華·諾頓提供的動作捕捉。而之前的《綠巨人浩克》的VFX則是由工業光魔製作的,提供動作捕捉的是李安本人。
愛德華·諾頓之前就曾多次為自己主演的影片修改過劇本,而他這次為《神奇綠巨人》提出的建議,同時得到了路易斯·萊特里爾和神奇漫畫公司的認可,諾頓表示:“我覺得偉大的文學作品和電影都是一樣的,它們不會在一開始就將主題的根基解釋得清清楚楚。觀眾早就知道‘綠巨人’的故事了,所以我們處理起來要更加巧妙才行。”諾頓還特別給劇本添加了一個叫薩姆森醫生的角色,那本來是其他神奇漫畫中的人物。
在漫畫書中,“憎恨”的真身埃米爾·布朗斯基曾是KGB特工,長得就像是一隻爬蟲那樣猥瑣。可是到了影片中,路易斯·萊特里爾為了讓這個角色更加地風格化,通過誇張的皮膚、肌肉和骨骼對其進行了重新定義,但他還是保留了“憎恨”鋸齒狀的脊梁骨以示對原著的尊敬。萊特里爾將埃米爾描述成了一個“胸肌男”,和“綠巨人”有點相似,可是卻在錯誤的地方得到了錯誤的力量。
製作VFX的技術人員認為,埃米爾雖然也變形了,可是他有著非常明顯的不適應,舉個例子,他變重了,所以他走起路來磕磕絆絆的,因為他的重量毀掉了人行道。
路易斯·萊特里爾拖著一條摔壞的腿,仍然堅持著拍攝好了影片的4組鏡頭。
影片中,羅斯將軍說將埃米爾變身成“憎恨”的血清是在二戰期間發明的,這裡指代的是神奇漫畫公司的下一部作品《美國隊長》 ,將會在2009年上映,裡面的主角就是因為這種特殊的血清才擁有了神奇的力量,而且影片還提及了一個細節,那就是被注射血清的人必須經歷一種獨特射線的處理,否則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導致可怕的副作用的產生……指的就是埃米爾·布朗斯基正在遭遇的情況。
蒂姆·羅斯之所以加盟劇組,因為他是1978年的《綠巨人》的鐵桿冬粉,同時他也想以此取悅他的漫畫迷兒子們。在片場,羅斯經常問等在一邊的孩子們自己酷不酷,所以對於能夠飾演“憎恨”,他還是感到很興奮的。但在拍攝期間,羅斯卻發現自己怎么都模仿不好“憎恨”蹣跚的走路方式,為此,他專門請了一個私人教練來幫助自己。
路易斯·萊特里爾一再堅持,只有蒂姆·羅斯才是飾演影片中的主要反派的最佳人選,因為最開始的時候,神奇漫畫公司和愛德華·諾頓都曾對此表示過質疑,萊特里爾後來說:“看著一個普通的倫敦小伙變成了一個超級惡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愛德華·諾頓和蒂姆·羅斯是在一個舞台上拍攝他們在影片中的“綠巨人”與“憎恨”之間的大對決的,用的是動作捕捉外加37台數碼攝像機。羅斯對於動作捕捉技術非常好奇,因為這讓他想起了英國的“實驗劇場”。
為了完成布魯斯·班納分散開來的血液穿越了三層樓、最終落進一個瓶子里這組場景,VFX技術人員花去了一年多的時間。
根據蒂姆·羅斯的說法,愛德華·諾頓幾乎每天都要修改劇本,他還和麗芙·泰勒花了很長時間去討論各自角色在“綠巨人”出現之前的生活狀態。
精彩對白
布魯斯·班納:我有一個問題,現在我沒辦法控制我的人格中的某幾個部分。
薩姆森醫生:去看心理醫生。
布魯斯·班納:這次要更複雜一些。
薩姆森醫生:布魯斯,你要相信我,我已經聽說你做的那些事了。
布魯斯·班納:這一次不行。
“閃電”撒迪厄斯·羅斯將軍:我之所以在乎,是因為這個男人的整個身體都是美國軍隊的財產。
布魯斯·班納:我不想控制這種能力,我想消除它。
布魯斯·班納:現在我沒辦法控制我身體裡的一些東西,當我失去理智時,就會對周遭的一切造成威脅。
參考資料
http://www.mtime.com/movie/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