礬頭

礬頭

礬頭,山水畫技法名。指山頂上的石塊,因形如礬石頂部的結晶,故名。

詞義

礬頭(fán tóu)

1、 山水畫中山頂的小石堆。形如礬石,故名。巨然少年多作礬頭,老年平淡趣高。

宋·米芾《畫史·唐畫》董元山水……水墨礬頭,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元·湯垕《古今畫鑒·唐畫》。

2、指類似畫中礬石的山石。淺水礬頭蘸幾堆,青涎齒縫破生梅。

明·徐渭《七里灘》詩。

記載

元代的《畫鑒》里記載:“董源山水有二種:一樣水墨, 疏林遠樹,平遠幽深,山石作披麻皴;一樣著色, 皴文甚少, 用色濃古,人物多用紅青衣,人面亦有粉素者。二種皆佳作也。”

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提到:“董源善畫,龍工秋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又稱“其用筆甚草草,近視之幾不類物象,遠觀則景物粲然……”《龍宿郊民圖》畫的是秋日江南丹碧掩映,華輦之下,歌舞昇平,儘管筆法是與李思訓多少有關的青綠設色,然而山頂作“礬頭”,山坡用“披麻皴”,已發展了李派的體貌。

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也稱:“畫山石者,多作礬\頭,眾為凌面,落筆便見堅重之性”。元代黃公望寫山水訣,則謂:“董源小山石,謂之礬頭。”

中國畫術語一覽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淵源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以漢族為主、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指畫| 南北宗| 淺絳山水| 青綠山水| 幀畫| 頂相| 白描| 十八描| 雙鉤 | 鉤勒| 五筆七墨| 寫意| 工筆| 變相| 雜畫 | 界畫| 濕筆| 減筆| 博古[繪畫]| 墨分五色| 鉤斫| 皴法| 顫筆| 乾筆| 線畫法| 折枝| 鋪殿花| 衣冠像| 十三科| 畫分十門| 凹凸畫| 木簡畫| 無聲詩| 點簇| 積墨 | 落墨| 沒骨| 山水林石 | 小景| 七觀法 | 礬頭| 捉勒| 水法 | 繡像| 三遠 | 攢聚| 點苔| 渲染| 點垛| 宿墨 | 繪宗十二忌| 六要| 四難 | 七候 | 六氣| 六彩 | 單線平塗| 漬水| 鋪水| 吳裝 | 謹毛失貌| 解衣盤礴 | 三品 | 意到筆不到| 小品[繪畫]| 八格 | 曹衣| 三到| 書畫同源| 起結 | 九朽一罷| 不似之似| 敗牆張索 | 六長| 金錯刀| 三病| 留白 | 長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