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在茫茫大漠草原懷抱之中的一塊丘陵地上,聳立著一座孤零零的紅砂岩石小山。該山洞西長約400米,南北寬約200米,山高出周圍地表面約40餘米。山雖小,但岩壁陡峭。在險峻的峭壁上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石窟,
是謂“百眼窟”。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由於風吹雨打自然風化侵蝕,岩石疏鬆,山崖坍塌,部分古窟已遭到破壞。目前,還能看到的石窟尚存49座。這些石窟不很規則地排列在岩壁上,以南壁為最多。石窟的排列可大致劃分為上、中、下三層。在石壁的中上部,還有9座造形、大小不等的浮雕石塔點綴在大石窟之間。石塔在岩壁上的分布大體上形成3個群組,西、中、東每組3座。
構造
大型石窟只見一座,位於南壁正中,門向南,可能為該山主窟,內部已經坍塌。根據門外可見的雕鑿痕跡來推斷,窟檐和門框可能為木建築結構。門外有台階,可直達山下,並可向左右兩方通往其他洞窟,但均遭破壞。限於條件,未能對這座大型石窟進行具體考察與測量。其餘石窟均分布於主窟兩側。中型石窟,長寬一般為4.5×4.5米,高2.5米,窟室方正,前壁正中鑿拱形門,後壁正中雕出主佛龕兩側布有上下兩排佛龕;左右兩側壁(即東西兩壁)也對稱地雕鑿有 佛龕兩排。窟頂有部分佛像繪畫保留。窟頂正中雕出64×64厘米蓮花藻井,藻井周圍分成32×32厘米方格,方格內有坐佛畫像及其他彩繪。有的藻井呈迭澀的方形。小型石窟,長寬一般為3×3米,高1.5米,由洞口進深為4.65米。周壁製作平整,人工鑿痕規整有序,夫佛龕,窟壁抹泥刷白,繪有彩畫,但大部已風化剝落。其中一座稍大者,四壁繪彩畫佛像,周圍隱約有藏、蒙兩種文字。有的窟門外石壁上也雕有藏文。
山的頂部成一平地,有建築遺蹟殘存,但其布局已辨別不清。在山坡與山腳下,也有綠琉璃瓦、磚、瓦當及次瓷片等遺物,可能是從山頂或山壁石窟中塌落下來的。
歷史意義
這就是 鄂爾多斯高原上的“百眼窟”.一座小小的孤山,許多神奇的石窟,共同構成了一個五彩繽紛又撲朔迷離的繪畫雕刻的藝術宮殿。這究竟是什麼時代遺留下來的奇蹟?有人據石窟的構造、石塔的造形與殘存壁畫的內容,推斷其為元代或元代稍晚時期的遺作,但難於確證。“百眼窟”在歷只上曾有過何等樣的輝煌?當今的人們也無從推測與猜想。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精巧的藝術,都足以令今天的人們驚奇、感嘆不已。
站在“百眼窟”前,你可以展開想像的翅膀,飛翔到遙遠的過去,直到地老天荒。
內蒙古的人文風景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廣闊無垠的內蒙古除呼倫貝爾草原外,還有多少美麗的景致在訴說古今故事呢?請隨本任務一起走進內蒙古旅遊文化景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