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早在四千年前,安西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秦以前為羌戎所據,秦時為大月氏占有,漢武帝“列四郡據兩關”時,為敦煌郡所轄,兩晉沿襲漢制,隋置常樂郡。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稱瓜州。
宋元相沿,至清雍正年間設安西衛。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為安西縣。此縣名一直延用至2006年初。
安西縣於1949年9月28日解放,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三軍八師接管,10月7日安西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酒泉專區行政公署。安西縣縣名一直延用至2006年初。
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瓜州縣。
2005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南岔鄉改為南岔鎮,東巴兔鄉、橋子鄉、踏實鄉合併為鎖陽城鎮,環城鄉、西湖鄉合併為西湖鄉。全縣總人口10.29萬人,其中漢族占97%。轄5鎮6鄉,共15個居委會、48個行政村,312個村民小組。
2006年3月,設立七墩回族東鄉族鄉、雙塔鄉。2007年8月1日,《甘肅省民政廳關於酒泉市瓜州縣腰站子鄉改設為腰站子東鄉族鄉的批覆》(甘民區復[2007]20號)同意瓜州縣腰站子鄉改設為腰站子東鄉族鄉。2007年10月25日,《甘肅省民政廳關於九甸峽庫區移民瓜州縣安置區設立廣至藏族鄉的批覆》(甘民區復[2007]32號)同意九甸峽庫區移民瓜州縣安置區設立廣至藏族鄉,鄉政府駐地為新堡村。
2008年4月8日,《甘肅省民政廳關於酒泉市在疏勒河項目農墾轄區內設立玉門市獨山子東鄉族鄉瓜州縣沙河回族鄉和梁湖鄉的批覆》(甘民復[2008]15號):同意瓜州縣設立沙河回族鄉。鄉政府駐地為沙河村。四至範圍為東起灌溉農渠,西至自然沙溝,南起昌馬西乾渠,北至人工排鹼溝。同意瓜州縣設立梁湖鄉。鄉政府駐地為陳家莊村。四至範圍為東起雙塔總乾渠—支渠,西至十工農場灌溉渠,南起雙塔總乾渠,北至小宛農場現狀耕地。
行政區劃
瓜州縣下轄5鎮10鄉86個行政村。五鎮:淵泉鎮、柳園鎮、三道溝鎮、南岔鎮、鎖陽城鎮;
十鄉:瓜州鄉、西湖鄉、腰站子鄉、河東鄉、布隆吉鄉、雙塔鄉、梁湖鄉、沙河鄉、廣至鄉、七墩鄉。
地理環境
瓜州縣地處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東連玉門市,西接敦煌市,南北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毗鄰,西北與新疆哈密市相接,自古以來就是東進西出的交通樞紐,古絲綢之路的商賈重鎮。縣境東西長185公里,南北寬220公里。地處東經94度45分--97度00分,北緯39度52分--41度53分。東西寬185公里,南北長期20公里,總面積2413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瓜州縣地處安敦盆地內,地形南北高,逐漸向盆地中央疏勒河谷地傾斜。北部最高處的芨芨台子山,海拔2452米;南部為祁連山北麓山前地帶,最高處的朱家大山,海拔3547米;中部走廊地帶被北東向的截山子分為兩部分;南端為踏實盆地,海拔1259~1750米;北部為疏勒河中下游乾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由東北向西南微傾斜,海拔1060~1300米,縣城所在地淵泉鎮,海拔1177.8米。瓜州縣有山區、戈壁、走廊沖洪積平原三種基本地貌形態。
北部山區戈壁傾斜平原區,為一系列平行斷續的中低山殘丘,山體多呈東西走向,海拔2000米左右,相對高差30~300米。山前多形成山麓剝蝕面,山頂多成渾圓狀。山前外圍為廣闊的洪積傾斜平原,海拔1150~1600米,地勢平坦,傾斜平原覆蓋著中上更新世洪積、坡積沙礫碎石,植被稀少。
南部山區戈壁傾斜平原區,包括南北截山和鷹咀山以北的廣闊戈壁地帶,窄條形的南北截山分別呈近東西向,北東東向伸延,寬4~10公里,低山丘陵地形被強烈風蝕,海拔1259~1750米,相對高差50~150米,山體北陡南緩,山脊平圓。榆林河兩岸因流水沖刷切割較深,形成多級侵蝕階地,整個傾斜平原被上更新世和全新世沙礫岩覆蓋。
走廊平原區,包括縣境內疏勒河、榆林河河岸綠洲,為瓜州縣主要農牧業區。依其成因和形態又劃分為三個次一級的地貌單元。
昌馬沖洪積扇及疏勒河中游沖積平原,位於疏勒河以南,青山子以東,包括三道溝、河東、布隆吉至橋子的廣闊地帶。海拔1060~1300米,由東南向西北微傾斜。由昌馬河洪積沖積的上更新世、全新世細土物質組成,被疏勒河與昌馬沖洪積扇上南北向的十道沖溝所切割。沖溝下切4~12米,溝寬數十米至數百米不等。在七道溝、布隆吉、雙塔至橋子扇緣地帶為泉水溢出帶,泉水匯集後或向西北注入疏勒河,或在低洼地方聚集成沼澤和草甸,由於長期強烈的蒸發作用,地面呈鹽漬化現象,有些表層形成鹽殼。
踏實洪積沖積扇,地處南北截山之間,由榆林河洪積沖積物構成。海拔1259~1750米,南高北低,中上部沖溝發育,沖溝深3~7米不等。扇緣溢出的泉水匯集於黃水溝,沿北截山南側西流,通過蘆草溝泄入瓜州沖積平原,地下水較高的地方不同程度的漬化,局部低洼地沼澤化。
疏勒河中下游乾三角洲平原,包括疏勒河以南,截山子以北,雙塔水庫以西至西湖的三角洲地帶,由疏勒河沖積洪積物組成,平原自東向西南方向微傾斜,地形較平緩,由於疏勒河多次改道以及人工引水灌溉的結果,形成分枝狀散流,致使該區成為典型的乾三角洲地貌。
風蝕地貌主要分布在六工城西北南百旗堡以西,踏實農場以南至鎖陽城至唐墩湖沿戈壁一線以及橋灣至布隆吉疏勒河北沿岸,縣城東南和老師兔也有少量分布,以雅丹地貌類型為主。
風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兔葫蘆以南,吳家沙窩至鎖陽城,西沙窩和東湖以北,泉子以東一帶,東巴兔、老師兔以及農區內三工至四工一帶也有少量分布,除部分為流動的新月形沙丘,龍崗狀沙梁外,其它多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為1~5米,最高的約10米。
氣候
瓜州縣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其主要特點是降雨少、蒸發大、光照長、年平均降水量45.3毫米,蒸發量3140.6毫米,年平均氣溫8.8攝氏度,平均最高氣溫24.9攝氏度,最低氣溫-10.4攝氏度。人口民族
2011年末,瓜州縣常住人口14.95萬人 ,有漢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等21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2.5萬人。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瓜州縣境內有疏勒河、榆林河兩大水系,年平均徑流量4.2億立方米,有各類水庫、塘壩37座,總蓄水量2.53億立方米,其中雙塔水庫庫容達2.4億立方米,是甘肅省最大的農業灌溉水庫。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瓜州縣境內礦產資源已探明金、銀、銅、鐵、鋁、鉛、鋅、花崗岩、大理石等40餘種礦產品,地質儲量2813萬噸,其中鉛16萬噸,鋅8萬噸,鐵礦2000萬噸,黃金儲量和產量曾居全國第六位,是甘肅省重點產金區。花崗岩分布較廣,儲量超過15億立方米。交通運輸
瓜州縣境內蘭新鐵路、敦煌鐵路貫穿全境,國道312,省道313、215線及嘉安、安敦高等級公路縱橫交錯,瓜星高速、蘭新鐵路客運雙線開工建設,縣城距敦煌機場120公里。截至2011年,瓜州縣境內鐵路通車裡程347公里,公路通車裡程1718公里。
政治體制
縣委書記:宋誠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晉婷
縣委副書記、統戰部長:王金生
經濟發展
2011年,瓜州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9.77億元,可比價比2010年增長2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9億元,比2010年增長7.3%,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5%;第二產業增加值27.34億元,比2010年增長38.4%,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75.7%;其中,工業增加值15.63億元,比2010年增長55.7%,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9.2%;建築業增加值11.7億元,比2010年增長18.1%,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6.5%;第三產業增加值15.53億元,比2010年增長15.4%,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9.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比51比33調整為14比55比3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33288元,比2010年增加670元,比2010年增長25.4%。按當前匯率計算,人均GDP達到5283美元(按常住人口計算)。2014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8.7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比全國低6個百分點,比全省、全市低7.5個百分點和7.6個百分點。增速排全市第7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2億元,增長5.5%。第二產業增加值37.4億元,下降1.1%,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19.5億元,下降9.8%;建築業增加值17.9億元,增長12.8%。第三產業增加值22.1億元,增長4.5%。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比為13:54:33。
2015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8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分別比全國、全省、全市低2.1個百分點、3.3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但與上年相比增速上升2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0億元,同比增長5.5%,增速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完成33.3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同比上升3.8個百分點。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三次產業結構為14.6:49.1:36.3。
2016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2.7億元,同比增長7%,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0.4億元,同比增長5.5%;全部工業增加值15.3億元,同比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2.9億元,同比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可完成26.9億元,同比增長9%。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的三次產業結構為14:49:37。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財政收入7.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00元。
第一產業
2011年,瓜州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2.81萬畝,比2010年增長5.3%,其中,糧食麵積8.34萬畝,比2010年下降25%,糧食總產量達到30681噸,比2010年下降19.2%;棉花播種面積10.86萬畝,比2010年增長21.8%,棉花總產量達到9515噸,比2010年增長22.9%。其它農作物種植面積15.88萬畝,比2010年增長2.8%,其中,瓜類種植面積9.38萬畝,比2010年增長10.8%。2011年,以蜜瓜、枸杞、葡萄、大棗、番茄、甘草等為主的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34萬畝,比2010年增加8.86萬畝,占到全縣總播種面積的58%。第二產業
2011年,瓜州縣工業企業完成現價工業增加值15.63億元,比2010年增長55.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現價工業增加值11.83億元,比2010年增長72.9%。2011年開工建設工業項目55項,完成投資167億元,比2010年增長24.4%。第三產業
2011年,瓜州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6億元,比2010年增長20%,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36億元,比2010年增長21.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8億元,比2010年增長16.6%。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11.25億元,比2010年增長22%;住宿和餐飲業9002萬元,比2010年增長0.4%。2011年,瓜州縣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88.5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25.5%,其中,接待外賓與港澳台賓3.98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27.6%;接待國內遊客84.5萬人次,比2010年增長41.1%。2011年實現旅遊業收入75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5.3%。
2011年簽約各類項目50項,簽約資金370億元,實際到位55億元,比2010年增長1.1倍。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瓜州縣擁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新建“農家書屋”7個,實現了74個行政村農家書屋全覆蓋的目標。2011年共舉辦各類體育賽事200餘場次。完成重要節慶專場演出110場次,全民健身展示活動10場次,完成各項接待性演出20場次和其它性演出15場次,元宵燈展展出90多個單位製作造型別致、設計新穎的落地彩燈70餘盞;全年廣播電視台共播發稿件6050件,廣播和電視台每周播出時間達238小時,瓜州縣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78.8%,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100%。瓜州縣74個行政村達到了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公益服務目標,2011年放映公益電影880場次。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瓜州縣共有衛生醫療機構128個,其中醫院2所。衛生機構床位數452張,其中醫院260張。瓜州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60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215人,註冊護士210人。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16人。婦幼衛生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15人。瓜州縣共有鄉鎮衛生院14所,床位數192張,衛生技術人員225人。農村有醫療點的村占總村數的比重達85%,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90人。教育事業
瓜州縣三中、四中、淵小、二幼、三幼等35個教育基建項目完成投資4500萬元,高考錄取率達到83%,本科錄取率高達42.7%。中國小“四率”均達到100%,高考專科以上上線率達到87.1%,同比2010年下降2.6%。瓜州縣普通中學10所,其中,職業中學1所。初(高)中及國小在校學生23246人,普通高中招生1231人,在校學生3264人,同比2010年增長31.4%,畢業生970人。職業高中招生251人,在校學生735人,畢業生128人;國中招生2386人,在校學生7098人,國中“五合率”達到80.4%;普通國小75所,其中,不完全國小5所。國小招生1887人,在校學生12149人,同比2010年下降4.7%。城鄉幼兒入園率達到100%,在園幼兒2806人,同比2010年下降7.5%;瓜州縣教職工人數達到1656人,同比2010年增長1.8%(含工勤人員)。科技事業
2011年,瓜州縣有5項成果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勵,其中有2項獲得一等獎,2項獲得二等獎,1項獲得三等獎。申請受理專利32件,同比2010年增長77.8%。在申請受理32項專利中,發明專利6件,實用新型專利14件,外觀設計專利2件。有7名個人申請專利29件,占申請量的90.6%,瓜州縣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430場次,培訓鄉村科技骨幹3500人次,培訓農業科技示範戶2600戶,培訓農民3.25萬人次,印發科技宣講資料5.1萬份,發布科技信息100多條。風景名勝
布隆吉雅丹地貌 布隆吉雅丹,俗稱“人頭疙瘩”。位於瓜州縣布降吉鄉北三公里的疏勒河北岸,它分布在甘新公路南側東西長約九公里的狹長地段上,這裡褐色的地面上,矗立起高低參差的土丘峰林。其間夾雜著無數高低錯落,形態奇特的土崗土丘,或如人頭疙瘩,獅身人面,又如雲朵,如蘑茹,如金字塔,如烽燧排列,如千駝奔走,又似鬼域魔城。人行其間,恍入千年荒冢之中。雅丹是最典型的風蝕地貌之一。 | |
雙塔湖 瓜州縣雙塔湖,位於縣城東50公里,始建於1958年,是甘肅省最大的農業灌溉水庫,該庫有效庫容1.15億立方米,水域面積2萬多畝,灌溉下游18萬畝耕地。312國道由水庫北側穿過,是通往敦煌,嘉峪關、酒泉這條旅遊熱線上的必經之地,休閒度假、河灘浴場、水上遊艇、水上垂釣、餐飲、娛樂等綜合服務項目。 | |
白虎關 俗稱白墩子,距安瓜州縣城西北43公里,是漢、魏、晉、隋唐以來通往西域的重要驛站,現存遺址主要有烽燧、驛站、白虎廟遺址,還有傳說中的薛仁貴墓等遺蹟。《薛仁貴征西》記載:這裡是唐初名將薛仁貴大戰蕃將楊凡的地方。 | |
東千佛洞 東千佛洞又名接引寺,位於甘肅省瓜州縣城東南84公里的長山子古河道兩岸,與鎖陽城相距22公里。現存23窟,尤以內容豐富的西夏壁畫稱絕於世。其密宗佛教壁畫彌補了莫高、榆林二窟不足,堪稱西夏佛教藝術寶庫。其第二窟的《密宗曼陀羅》中,觀音優美的體形,露臍裝,超短裙的妝飾在全國絕無僅有,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一艷佛”。著名敦煌學家段文杰先生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說,安西6幅《玄奘取經圖》,其中東千佛洞2幅《水月觀音》的發現是稀世之珍。 | |
榆林窟 俗稱萬佛峽,位於瓜州縣城南68公里,國務院1961年3月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保存有位居全國第三的泥塑大佛。現存41窟,從洞窟形制和壁畫風格判斷,其建窟年代不晚於莫高窟。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較大規模的興建和佛教活動。其中,唐3窟、五代8窟、宋13窟、西夏、元各4窟、清9窟,壁畫總面積5650平方米,彩繪佛像10826幅,彩塑272身。 |
歷史民俗
喪事習俗
一、投訴:家裡亡故了老人,主事人請事戶族長輩協同料理幾日發殯。如有子女在遠方需候,在夏天也不能超過五天。投訴一事,窮富都照例行事。一請道士或者僧人都得當天告知;再請一年長者“破孝”,“孝”有長短之分。孝子出門報訴,身著孝服,手執喪棒,有一熟悉亡者親屬的人領著前去報訴,孝子每到一家側跪門邊,等被請的人見面見面,孝子叩頭後再離開。孝子戴孝講究母故24孝(兩年)父歿22孝(一年另十個月)還有“百天孝”“近期孝”(七十七日)出門孝四種。
二、超薦。(做道場、行大禮),道場分僧人道場、陰陽道場兩種。僧、陰陽道場可在同一靈場堂念誦,但須僧念道停,輪換開進行,僧人超薦不破土、不上墳,送葬素齋素食不收報酬,但不是佛門子弟不去念經。陰陽道場有隨堂食、三報食、鐵罐食三種形式。
三、行儒禮:多般是生前在教育界從事,且有一定職務,名望高尚、弟子甚多者,記歿後,開祭典儀式、讀祭文、講述生半事跡,作文章、作歌詞。儀式有主祭官、陪祭官、執禮、執事生、歌詠生,進行四獻、四讀寄思恩點後發葬。
四、臥草(跪草)。老人去世後,亡靈停放靈堂內,弔喪期間家庭婦女(妻、兒媳、出嫁女兒)跪於靈前門外兩側麥草上致哀,有弔喪者一來即大器不止,哭聲時斷時續,直至客走為止。夜間有兒子守靈。
瓜州社火
瓜州縣社火以“地蹦子”又名“秧歌子”為主體。是一項民眾性很強的自娛舞蹈,有說有唱、有跳,載歌載舞。社火隊伍是由四個鼓子、四個拉花、四個和尚娃、一個膏藥匠、一個俊公子、一個醜婆子、一個大頭和尚、一個柳翠組成。
民歌
瓜州縣民歌屬“小調一類,受一定戲曲音樂影響,突破了正規樂曲調的限制,小調有《十顆子》、《十朵花》、《小貨郎》、《馬秀英》、《小兒子當兵》、《絲綿線》、《織手巾》、《抬親》、《怕老婆頂燈》、《想親娘》、《新媳夕刁浪會》等,故事傳說有《湘子渡林英》、〈打夯號子》、《十朵花》、《採花》、《珍珠倒捲簾》、《繡香袋》等。
中國城市一
城市的出現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誌,也是人類群居生活的高級形式。同時,城市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一直困擾著人類。 |
甘肅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蘭州市 | 城關區| 七里河區| 西固區| 安寧區| 紅古區| 永登縣| 皋蘭縣| 榆中縣 |
嘉峪關市 | |
金昌市 | 金川區| 永昌縣 |
白銀市 | 白銀區| 平川區| 靖遠縣| 會寧縣| 景泰縣 |
天水市 | 秦州區| 麥積區| 清水縣| 秦安縣| 甘谷縣| 武山縣|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
武威市 | 涼州區| 民勤縣| 古浪縣| 天祝藏族自治縣 |
酒泉市 | 肅州區| 玉門市| 敦煌市| 金塔縣| 瓜州縣| 肅北蒙古族自治縣|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
張掖市 | 甘州區| 民樂縣| 臨澤縣| 高台縣| 山丹縣| 肅南裕固族自治縣 |
慶陽市 | 西峰區| 慶城縣| 環縣| 華池縣| 合水縣| 正寧縣| 寧縣| 鎮原縣 |
平涼市 | 崆峒區| 涇川縣| 靈台縣| 崇信縣| 華亭縣| 莊浪縣| 靜寧縣 |
定西市 | 安定區| 通渭縣| 臨洮縣| 漳縣| 岷縣| 渭源縣| 隴西縣 |
隴南市 | 武都區| 成縣| 宕昌縣| 康縣| 文縣| 西和縣| 禮縣| 兩當縣| 徽縣 |
臨夏回族自治州 | 臨夏市| 臨夏縣| 康樂縣| 永靖縣| 廣河縣| 和政縣| 東鄉族自治縣| 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合作市| 臨潭縣| 卓尼縣| 舟曲縣| 迭部縣| 瑪曲縣| 碌曲縣| 夏河縣 |
(參見:甘肅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