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切尼

迪克·切尼

理察·布魯斯·切尼 (Richard Bruce Cheney),暱稱迪克·切尼 (Dick Cheney),老布希總統的國防部長,小布希總統的副手。是他那一代人中最有影響力的共和黨政治家之一,華盛頓記者公認的看法,是他為了石油,挑唆小布希進行伊拉克戰爭,因此被人比喻為《星球大戰》電影中的大反派--黑暗騎士達斯·維達伯爵。

基本信息

美國高級官僚

1941年1月30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市,1954年隨家人移居懷俄明州的卡斯珀並在那裡長大。他曾獲得耶魯大學的獎學金而就讀於該校,但是三個學期後就離校回家了。他在一家電氣公司找到工作,同時還就讀於懷俄明大學。1966年切尼獲懷俄明大學政治學碩士學位,1968年曾在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

1964年,切尼與林恩·安·文森特結婚,林恩·文森特當時是一名研究生,後來還取得了英國文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她曾任大學教師、小說家、雜誌編輯,並於1986-1993年出任“國家人文基金會”領導。琳尼撰寫了不少關於美國歷史和政治的文章和書籍,並大力提倡歷史教育的重要性,不遺餘力地捍衛傳統文化道德,有“美國塔利班”之稱。他們夫婦育有兩個女兒:伊莉莎白和瑪麗。切尼的大女兒伊莉莎白·切尼是美國國務院近東局的副助理國務卿威廉姆·彭斯的3個副手之一。小女兒瑪麗則因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而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她擔任公關部經理的科思釀造公司因此而在爭取同性戀顧客方面受益。

切尼的從政生涯是從1968年到華盛頓做議員辦公室實習生開始的,當時他獲得“國會研究者”資格,全家遷往華盛頓特區。1969年,他出任聯邦政府經濟發展局局長的特別助理。1970年在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總統的顧問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手下任副職。1971年任白宮生活費用委員會助理主任。1973年在布雷迪—伍茲公司任職。1974年任白宮辦公廳副主任。1975年起任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總統助理兼白宮辦公廳主任。1977年,切尼贏得懷俄明州在美國眾議院唯一的席位,並擔任議員達10年之久。1988年,切尼成為國會中共和黨“黨鞭”(副總裁),同時還在國會的幾個委員會任職,素有“情報事務專家”之稱。他在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曾負責的調查伊朗門事件。

在海灣戰爭期間召開新聞發布會 在海灣戰爭期間召開新聞發布會

1989年,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就任美國總統後,切尼在布希政府中任國防部長。在任期間,切尼和總統以及參聯會主席科林·鮑威爾一起策劃了在巴拿馬逮捕曼紐爾·諾列加將軍的軍事行動和海灣戰爭中著名的“沙漠風暴”行動。並與1991年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1993年卸任後的切尼退出政壇經商。成為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資深會員。他還加入了幾個公司的董事會,並在全美各處舉辦講座。2000年他被布希選為競選夥伴,當時他是哈里伯頓公司的總裁和執行長,該公司面向石油工業,從事油田服務和建設業務。

美前副總統捲入賄賂醜聞,遭奈及利亞政府指控。

最有權勢的副總統

觀看911事件的新聞報導 觀看911事件的新聞報導

2000年11月,切尼作為美國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同小布希一起在大選中獲勝,出任美國第54屆(第46任)副總統,2001年1月20日就職。他有心臟病史,1978年、1988年、2000年11月、2001年3月做了心臟手術。2001年6月30日,切尼安裝了心臟起搏器。2004年4月,切尼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並在復旦大學發表演講。9月1日,共和黨大會再次通過了切尼為副總統候選人。他與布希的執政期為2001年1月到2009年1月。 傳統意義上,美國副總統扮演的角色無 足輕重,有人甚至用“備用輪胎”來比喻副總統地位的微妙性,實際生活中,切尼確實性喜深居簡出,不願旅行,更不願回答國會的質詢和民眾的疑問。但是他偏偏是一個政治經驗老到的人物,是布希家庭兩代人“最親近的人”。這種特殊地位,讓他成為了 “美國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副總統”。有人甚至說他簡直就是“半個總統”,美國的“總理大臣”、超級國家安全顧問、影子國防部長,甚至隱藏在背後發號施令的布 什總統的“幕後老闆”。有人批評他甚至把白 宮都變成了一家“私人公司”,因為在他當副總統之前,其任總裁時的哈利伯頓能源公司未經投標便獲得了伊拉克重建的巨額契約,該公司又利用大幅抬高油價牟取暴利,這種行為已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醜聞,連美國當局也不得不展開調查。在輿論對切尼頗不友好的時候,布希評價切尼說:“他工作非常出色,我很欣賞他的建議,重視他的忠告,珍惜他對我的友情,我也很欣賞 他的領導能力。他是一個優秀的副總統,我沒有理由改變選擇。”

切尼是“正統的保守派”,凡事強調傳統價值,講究平和穩健的行事風格,但是也有人抨擊他對內喜歡玩弄權術、欺騙民眾、製造醜聞和攻擊政敵,“試圖讓時光倒流,重新回到總統如帝王的時代”;對外鼓吹單邊主義和“先發制人”的新戰略,在伊拉克問題上不僅故意向國會和民眾“提交虛假情報”,而且不斷重複說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第一個動議入侵伊拉克。因為這些強硬主張,切尼本人被看作是美國新保守主義的靈魂人物和華府保守勢力的掌舵人,不斷受到攻擊。

對伊開戰

2008年在伊拉克美軍營地發表演講 2008年在伊拉克美軍營地發表演講

切尼在白宮的影響力非同一般,在從能源政策到對伊拉克開戰等許多重大問題上,切尼都起了幾乎“決定性”的作用。對此,從他那規模遠超歷屆前任的工作人員班子便可見一斑。例如,戈爾當年只有一位外交政策顧問,可是切尼手下卻有十多人。在布希政府決定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決策過程中,切尼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2002年8月,布希在談論伊拉克問題時出言還比較謹慎,語氣也頗為和緩,但是切尼卻在一次公開講話中指責對伊拉克的武器核查毫無效果,從而使得布希政府的對伊政策出現強硬傾向。國務卿科林·鮑威爾認為切尼對伊拉克簡直是鬼迷心竅,千方百計試圖把那些模模糊糊的情報匯總起來,以便證明當時的伊拉克總統薩達姆與9.11事件的犯罪分子聯繫起來。鮑威爾認為,副總統切尼和他的顧問,比如副國防部長沃爾福維茨結黨成派,在布希政府之內組建自己的小政府。切尼是推動布希政府最終決定攻打伊拉克的“不可抗拒之力”,對用武力推翻薩達姆政權“狂熱”。2003年3月19日,布希政府給薩達姆父子下達的48小時最後通牒期限將至之前,中央情報局和其他訊息渠道提供的情報稱,薩達姆的兩個兒子以及一些家屬正在一處別墅聚會,薩達姆也正趕往那裡。於是,布希和一些高級助手開始討論是否改變計畫,先行發動襲擊。助手的分歧令布希頗為猶豫,他讓所有人都離開橢圓形辦公室,僅僅留下了副總統切尼。“我認為我們應該動手。”切尼用肯定的語氣說。於是布希終於下定決心,“斬首行動”開始。美軍使用巡航飛彈將那處別墅夷為平地。中情局局長特尼特在當天凌晨興沖沖地向布希報告,薩達姆父子已被除去。但是這種樂觀的情緒顯然為時過早,薩達姆父子毫髮無損地活了下來,伊拉克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虐囚醜聞

和布希、拉姆斯菲爾德在一起 和布希、拉姆斯菲爾德在一起

關塔那摩、阿布格里卜……這些名字如今已經成為美軍虐囚醜聞的代名詞。經過1年時間調查,美國《華盛頓郵報》披露了“9·11”事件發生 後,美國政策對外籍恐怖嫌疑人待遇的政策轉變過程。根據多位美國政府前高官的描述,對於美國政府的這些政策,副總統迪克·切尼個人應該負有責任。2001年11月,也就是“9·11”事件發生2個月後,切尼瞞著眾多政府高官服布希簽署命令,改變對待外籍恐怖嫌疑人的政策。報導說,當時,切尼利用和布希共進午餐的一次私人機會,向總統呈交了一份由切尼律師戴維·阿丁頓起草的文書,內容涉及剝奪恐怖嫌疑人在民事法庭或者軍事法庭受審的機會,以及允許在不起訴的情況下無限期拘押他們。短短1個小時的午餐時間內,布希就簽署了這一文書,並在切尼的命令之下放回到布希的辦公桌上,而美國其他政府高官均對此不知情,甚至包括當時的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和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康多莉扎·賴斯。隨著關塔那摩和阿布格里卜監獄虐囚醜聞的曝光,美國政府的民眾支持率也隨之下降。即使切尼的支持者也承認,媒體調查的披露將使切尼看上去像個“漫畫書中的壞人”,他對美國司法程式的藐視更是拖累了布希政府的民眾支持率。

總統的黑武士

2007年訪問沙特 2007年訪問沙特

2007年萬聖節當天,布希開玩笑地透露說:“今天上午,我和副總統在一起。我問他萬聖節打算穿什麼服裝。他聽後對我說,‘我已經穿在身上了。’接著,切尼自言自語嘀咕了一些《星球大戰》里的對白。”布希此言其實就是在消遣切尼,暗示他已經酷似經典電影《星球大戰》中的“黑武士”達斯·維德,萬聖節晚會上甚至不需要再化妝。“黑武士”達斯·維德是《星球大戰》眾多角色中的一大重要人物,總是戴著金屬頭盔、穿著黑色盔甲,很有威懾力,也很讓人恐懼。事實上,美國一些媒體不時地將切尼描繪成電影《星球大戰》中的“黑武士”,批評人士也常嘲諷切尼是影響美國政治的幕後黑勢力。不過切尼對這一切似乎並不在意,反倒是坦然接受,切尼有時在公眾面前也稱自己的打扮像“黑武士”。就在2008年10月21日,在華盛頓近東政策研究所發表演講時,切尼還自我調侃了一番。針對“黑武士”這個綽號,切尼當時說:“有人問我,這個綽號是否會影響我,我的回答是‘一定不會影響’,因為達斯·維德是我最近最喜歡的稱號之一。”

2006年,當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狩獵誤傷同伴事件曝光後,美國各電視台13日的脫口秀節目紛紛把此事當談資,將美國政治狠狠挖苦了一番。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戴維·萊特曼主持的《晚間話題》節目 ———“女士們,先生們,好訊息,我們終於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下落:它就是迪克·切尼。”《美國紀事報》記者羅伯特·保羅·雷耶斯把切尼與發動伊拉克戰爭中情報“走眼”的美國總統布希聯繫在一起。他說:“總統布希和他的夥計們,把在伊拉克的運牛奶卡車當做‘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迪克·切尼,把一名穿著鮮亮橙色服裝的78歲老頭當做鵪鶉。

賄賂醜聞

法國媒體2010年12月7日報導,由於美國前副總統迪克·切尼涉嫌捲入著名能源及基建公司哈利伯頓集團賄賂醜聞,奈及利亞反腐機構日前正式向他提出指控。

奈及利亞檢察官戈德溫·奧布拉透露:“切尼是涉案人員之一,他面臨共謀、賄賂公職人員以及妨礙司法公正等指控。”

在出任布希政府副總統之前,切尼曾在1995年至2000年間擔任哈利伯頓集團執行長。

奈及利亞方面曾表示,切尼和哈里伯頓集團多名高級行政管理人員在1996年至2005年的10年間向奈及利亞官員行賄1.8億美元,以獲得該國一個價值60億美元的液化天然氣項目契約。  

盤點美國知名企業家

提姆·奧萊理
約翰·皮爾蓬·摩根
大衛·葛芬
里歐·梅拉梅德
肯尼士·阿諾德
毛昭寰
傑西·李佛摩
羅蘭·馬克
文達德
麥晉桁
鮑伯·帕森斯
梅長錡
喬治·芒羅
史蒂夫·巴爾默
陳庭丈
阿蘭·庫珀
亞提·莫雷諾
高登·摩爾
查爾斯·古德伊爾
孟懷縈
約翰·柏格
安吉·穆洛茲
瑪麗·蓋茨
蒂夫·福塞特
格倫·盧瑟·馬丁
史蒂芬·凱斯
亨利·路思義
傑弗里·皮特森
提姆·庫克
拉里·H·米勒
徐詠芫
貝蒂·查爾斯·福布斯
常瑞華
山繆·亨利·卡瑞斯
陸宏亮
李錄
拉里·奧古斯丁
穆罕默德·埃里安
卡文·克萊
埃茲拉·康乃爾
唐納德·川普
史提芬·艾倫·永利
愛德華·雅各布森
約翰·霍普金斯
湯米·席爾菲格
湯姆·希克斯
費尼爾司·泰勒·巴納姆
阿莫德·哈默
奧花·雲費
傑克·威爾許
托馬斯·J·沃森
瑪德琳·李·潘恩·鄧納姆
德威特·華萊士
黃桑希蘭
詹姆斯·哈羅德·杜立德
喬治·威斯汀豪斯
泰德·透納
胡安·特里普
麥克·哈靈頓
瑪莎·史都華
邁克·大衛·丁曼
狄伊·哈克
喬治·史坦布瑞納
羅伯特·艾倫·斯坦福
山姆·史匹格
威廉·克萊頓
赫伯特·亨利·道
塞繆爾·斯萊特
雅各布·希夫
肯尼思·布賴恩·埃德蒙
哈蘭德·桑德斯
鮑伯·古喬內
里洛易·格魯門
史蒂夫·傑克遜
威爾伯·羅斯
艾琳·羅森費爾德
老詹姆斯·羅斯福
亨利·羅傑斯
李·艾科卡
白賴仁·基沙
詹姆士·雷迪
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史丹利·隆堡
柯蒂斯·詹姆斯·傑克遜
凱特·蕭邦
嘉貝麗·吉佛斯 
威廉·佩利
阿爾夫·蘭登
潘妮·普利茨克
查爾斯·道
李摩西
莫尼卡·萊文斯基
王恆
約翰·李利
雷·克羅克
卡莉·費奧麗娜
張濟民
桑福德·華萊士
陳偉良
勞倫斯·貝爾
楊依寧
西恩·帕克
約翰·諾斯洛普
斯蒂夫·沃茲尼亞克
喬治·埃勒里·海耳
大衛·沙諾夫
威廉·愛德華·波音
塞繆爾·柯爾特
納爾遜·洛克菲勒
約翰·沃納梅克
安迪·魯賓
麥可·戴爾
亞歷山大·黑格
詹姆斯·西蒙斯
迪克·切尼
里德·哈斯廷斯
加布·紐維爾
丹尼斯·蒂托
諾蘭·布希內爾
裴熙亮
尼克·貝爾格
林敏俐
彼得·諾頓
喬治·伊士曼
雷倩
彭博[彭博社創始人]
史蒂夫·賈伯斯
謝爾蓋·布林
吉姆·坎塔盧波
威廉·休利特
霍華德·舒爾茨
霍華德·斯金格
拉里·桑格
約翰·保爾森
彭日成
陳士駿
威廉·伯恩巴克
拉里·佩奇
馬克·扎克伯格
莊思浩
馬丁·庫珀
凱文·米特尼克
菲利普·費雪
亞歷山大·貝爾
威廉·江恩
彼得·林奇
雅詩·蘭黛
山姆·沃爾頓
埃里克·施密特
安德魯·卡耐基
吉米·威爾斯
大衛·斯特恩
喬治·索羅斯
艾爾弗雷德·P·斯隆
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
查理·芒格
威廉·赫斯特
黃仁勛
休·海夫納
安迪·葛洛夫
班傑明·格雷厄姆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
沃倫·巴菲特
高民環
謝爾登·阿德爾森
吉姆·羅傑斯
楊致遠
魯迪·朱利安尼
比爾·蓋茨
亨利·福特
保羅·艾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