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簡介
【藥 名】:漿果烏桕【拼 音】:JIANGGUOWUJIU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大戟科植物漿果烏桕的根。
【功 效】:健脾消食、調經。
【主 治】:治脾虛食少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不思飲食、腸鳴泄瀉、月經不調。
【性味歸經】:甘,平。脾、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一12克。
【別 名】:埋西哩藤(西雙版納傣語)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
【拉丁名】:漿果烏桕Sapium baccatum Roxb
【考 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中藥化學成分】:種子食油 43.19%,脂肪酸有亞油酸 69.6%,油酸 7.2%,花生油酸 8.5%,棕櫚酸4.7%,肉豆蔻酸 1.3%,硬脂酸 0.4%。樹皮食之萜,漿果烏柏素(baccatin)等。
相關介紹
名稱: 烏桕 學名: Sapium sebiferum(Linn.)Roxb. 別名: 蠟子樹、木油樹科屬: 大戟科烏桕屬
類別: 落葉喬木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15m,胸徑60m。樹冠近球形,小枝細,葉菱形、菱狀卵形,先端突漸尖,基部寬楔形,全緣。葉柄細長,頂端有2腺體。花序頂生,花黃綠色。果扁球形,黑褐色,熟時開裂。種子黑色,外被白蠟,宿存在果軸上經冬不落。花期5~7月果熟期10~11月。
產地分布 :產於我國秦嶺、淮河流域以南,東至台灣,南至海南島,西至四川中部海拔1000m以下,西南至貴州、雲南等地海拔2000m以下,主要栽培區在長江流域以南浙江、湖北、四川、貴州、安徽、雲南、江西、福建等省。
生長習性 :喜光,耐寒性不強,年平均溫度15℃以上,年降雨量750mm以上地區都可生長。對土壤適應性較強,沿河兩岸沖積土、平原水稻土,低山丘陵粘質紅壤、山地紅黃壤都能生長。以深厚濕潤肥沃的沖積土生長最好。土壤水分條件好生長旺盛。能耐短期積水,亦耐旱,含鹽量在0.3%以正氣。
繁殖 :播種繁殖。各子脫蠟後須催芽,優良品種用嫁接繁殖。自然條件下樹幹不易長直,小苗要加強管理,可適當密植、剝側芽、施肥,以培育通直的大苗 觀賞套用 :秋葉深紅、紫紅或杏黃,嬌艷奪目;落葉後滿樹白色種子似小白花,經冬不落,“偶看桕樹梢頭白,凝是江梅小著花“。烏桕是長江流域主要的秋景樹種。宜庭園、公園、綠地孤植、叢植或群植,亦於池畔、溪流旁、建築周圍作庭蔭樹。與各種常綠或秋景樹種混植風景林點綴秋景,列植【別名】桊子樹、桕樹、木蠟樹、木油樹、木梓樹、虹樹、蠟燭樹。
【來源】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烏桕屬植物烏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以根皮、樹皮、葉入藥。根皮及樹皮四季可采,切片曬乾;葉多鮮用。
【性味歸經】苦,微溫。入肺、脾、腎、大腸經。有小毒。
【功能主治】殺蟲,解毒,利尿,通便。用於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傷;外用治疔瘡,雞眼,乳腺炎,跌打損傷,濕疹,皮炎。
【用法用量】根皮1~3錢;葉3~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注意】副作用為嘔吐較劇,潰瘍病患者忌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