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補冬的來源
中醫認為:“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也亦之。”也就是說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冬天人們食慾大增,脾胃運化轉旺,此時進補吸收率高,更能發揮補身的作用,投資少,見效快。事實證明,冬令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雖然過了冬至,白天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陰氣也盛極而衰;但一般冬至後,寒冷的天氣仍會持續一段時日,為了抵禦寒冬,民間習慣在冬至前後“補冬”,而今年立冬過後,天氣時冷時熱,還沒有開始冬令進補的民眾,可掌握這段時間進補一番。
補冬的時機
都說冬天要進補,很多人一入冬就開始忙著服補品、喝藥酒。其實,按照中醫的理論,入冬即補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反倒是到了冬至再補,才能有最佳效果。因為按我國農曆推算,自冬至起即進入三九寒天。此時是一年中人體陰氣極盛而陽氣始生的轉折點,因而中醫理論素有“冬至一陽生”之說。當節氣運行到這一天,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生髮,最容易吸收外來的營養,發揮其滋補功效。補冬可分為食補和藥補,二者常相互配合使用。
補冬對象
中醫認為:“萬物皆生於春,長於夏,收於秋,藏於冬,人也亦之。”也就是說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冬天人們食慾大增,脾胃運化轉旺,此時進補吸收率高,更能發揮補身的作用,投資少,見效快。事實證明,冬令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冬令進補時間上一般指冬至後立春前這段時間,而民間習慣認為冬至前後。是否每個人都要進補,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其實,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有機體,進補是一個大學問,進補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缺什麼補什麼才是科學的。
是否每個人都要進行補冬,很多人都說不清楚。其實,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有機體,進補是一個大學問,進補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缺什麼補什麼才是科學的。通常冬令進補對象主要適合以下人群:
1、年老體弱的人:一般以補氣補血為主,可以補充雞、魚、肉、蛋等,也可以加中藥人參、紅棗、苡米、山藥、龍眼等做成藥膳食用。
2、陽虛的人:這類人可用人參、枸杞、山藥、杜仲、鹿茸等中藥,與雞、牛、狗、羊肉等做成藥膳食之,同時還可補充中成藥金匱腎氣丸等。
3、易患冬季疾病的人:中醫認為,一般冬季患病主要是腎陽不足,腎氣虧虛。可用人參、枸杞、冬蟲夏草、肉桂等和牛、羊、狗肉一起做藥膳食用。
4、防止春夏季節患病的人:一般以增強脾胃功能,補充高蛋白、高熱量食物,以貯備能量增強免疫抗病能力。可以補充各類魚類及雞、牛、羊、狗肉等,也可以加中藥人參、黃芪、紅棗、桂圓等做成藥膳食用。
5、亞健康人群:主要以日常飲食、有效鍛鍊、中藥調理等,保持陰陽氣血相對平衡狀態。
6、注重養身益壽的人:主要以日常飲食搭配合理為主,補充雞、魚、肉、蛋等。
7、重病後、手術後體質虛弱的病人:一般以補氣血,增強機體免疫力為主,可以用人參、黃芪、紅棗等做成藥膳食用。
8、慢性病患者:一般以補氣血,增強機體免疫力為主,可以用人參、黃芪、紅棗等做成藥膳食用。
總之,冬令進補因人而異。
常用處方藥膳
常用“補冬”藥繕處方1.八珍:當歸、地黃、枸杞、芍藥、白朮、茯苓、大棗、甘草。
2.四神(又稱“四臣”):蓮子、芡實、、山藥、茯苓
3.四物:當歸、川芎、芍藥、地黃。
4.單方:人參、當歸、田七、杜仲等。
烹調方法:將準備好的漢藥,如八味、四味、二味或一味,放入大壺內。接著準備家禽(雞、鴨)或野禽(雉雞、斑鳩等),還有豬腳(肘子)、豬肚、腰子、鰻魚、鱉等,經過處理後再放入大壺中,然後倒入水和酒,或僅使用酒來慢慢燉煮。
煮好的補冬品,有效成分會滲出於湯中,肉里的軟骨會鬆軟到入口即化,漢藥獨特的味道則會滿室生香。
注意:“補冬”最好在身體狀況良好時進行,患有感冒而發燒或咳嗽時應避免。然而,“四神”的藥性特別溫和,而且富有滋養又能強化腸胃,因此即使處於感冒體力衰弱的情況下,只要有些食慾,即應多加食用。
補冬養生藥膳
一、十全大補麻油雞
材料:烏骨雞一隻、姜三片、人參須三錢,白朮三錢、白茯苓三錢、炙甘草一.五錢、當歸二錢、川芎一錢、熟地五錢、白芍三錢、黃耆三錢、肉桂八分,生薑三片、麻油及酒適量。作法:
將全部藥材放入紗布袋中。將已燙除血水之雞、姜及藥袋全部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及米酒一湯匙,先以大火煮滾,撈除浮沫後改為小火。燉煮約一小時,取出藥袋,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溫補氣血,適用於氣血兩虛,症見面色蒼白、疲倦無力、頭暈目眩、四肢冰冷等,常食此方,可增強抵抗力,減少感冒。
二、乾薑羊肉湯
材料:乾薑二兩、黃精五錢、羊肉一斤及米酒適量。作法:將所有材料加水適量,電飯鍋蒸熟即可飲湯吃肉。
功效:溫補脾腎,適於精神委靡、喜溫畏寒、腰部冷痛、四肢冰冷、大便較軟、小便量多等屬於脾腎陽虛者。
三、清蒸枸杞甲魚
材料:枸杞二兩、菟絲子五錢(布包)、甲魚一隻,蔥、姜及米酒適量。作法:將所有材料放入鍋內隔水清蒸,蒸熟後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滋補肝腎之陰:適於腰酸頭暈、煩躁不安潮熱盜汗、烘熱汗出、手足心熱等屬於肝腎陰虧者。
四、胡椒豬肚腸
材料:豬肚一個、黨參五錢、芡實二兩、紅棗十二個、胡椒三十粒、生薑四片、米酒適量。作法:豬肚用鹽擦洗乾淨,將胡椒放入豬肚內,用線縫合,再將其餘材料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水煮約二小時,去除黨參,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溫骨止痛,適於常見胃痛隱隱,腹脹納差,體倦神疲,泛吐清水,喜暖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等虛寒體質者。
五、山藥紅豆湯
材料:新鮮山藥一斤、紅豆半斤、紅糖適量。作法:山藥削皮洗淨,切成丁塊備用;將紅豆放入鍋中,加水浸泡一小時,開大火煮滾,轉為小火,煮十分鐘後,熄火燜約一小時;再轉為大火,加入山藥,煮滾後轉為小火,煮約五分鐘,熄火燜約三十分鐘,加入紅糖,即可食用。(此種煮法,可保持紅豆及山藥之外型,並可享有香甜滋味)。
功效:補肺益氣,補血強心,健脾養胃,補腎填精,溫中散寒,利水消腫;適於常見疲乏無力、懶言懶動、頭暈目眩、面色蒼白、面浮肢腫、貧血等症屬氣血不足者。
補身體的幾種肉類
營養專家認為,在冬天吃以下幾種肉類最補身體:一、羊肉
原料介紹羊是純食草動物,所以羊肉較牛肉的肉質要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
營養分析
1.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黏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羊肉營養豐富,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體虛胃寒者。
2.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咳吐黃痰等上火症狀者不宜食用;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及發熱期間不宜食用。
食療作用
味甘、性熱,入脾、胃、腎、心經。 溫補脾胃,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所致的反胃、身體瘦弱、畏寒等症。 溫補肝腎,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冷痛、陽痿等症。
補血溫經,用於產後血虛經寒所致的腹冷痛。
中國古代醫學認為,羊肉是助元陽、補精血、療肺虛、益勞損之佳品,是一種優良的溫補強壯劑。 羊肉出膻法:
1.將蘿蔔紮上幾個洞,和羊肉同煮,然後撈出羊肉,再進行烹製,膻味即除;2.每1000克羊肉放入5克綠豆,煮沸10分鐘後,將水和綠豆倒掉,羊肉膻味即除;3.煮羊肉時,每500克羊肉加入剖開的甘蔗100克,可除去羊肉的膻味,增加鮮味;4.把羊肉切塊放入開水鍋中加點米醋(500羊肉加500毫升水、25克醋),煮沸後,撈出羊肉烹調,膻味即除。 識別綿羊肉和山羊肉:一看顏色。綿羊肉肌肉呈暗紅色,肉纖維細而軟肌肉間夾有白色脂肪,脂肪較硬且脆。山羊肉肉色較綿羊肉淡,有皮下脂肪,只在腹部有較多的脂肪,其肉有膻味;二看肉上未去淨的羊毛形狀。綿羊肉毛捲曲,山羊肉毛硬直;三看肋骨。綿羊肉肋骨窄而短,山羊肉肋骨寬而長。
二、牛肉
原料介紹牛肉是中國人的第二大肉類食品,僅次於豬肉,牛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鮮美,受人喜愛,享有“肉中驕子”的美稱。
營養分析
1.牛肉富含蛋白質,胺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對生長發育及術後,病後調養的人在補充失血、修復組織等方面特別適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該季節的補益佳品;
2.牛肉有補中益氣,滋養脾胃,強健筋骨,化痰息風,止渴止涎之功效,適宜於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
3.水牛肉能安胎補神,黃牛肉能安中益氣、健脾養胃、強筋壯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適宜於生長發育、術後、病後調養的人、中氣下隱、氣短體虛、筋骨酸軟、貧血久病及黃目眩之人食用;2.感染性疾病、肝病、腎病的人慎食;黃牛肉為發物,患瘡疥濕疹、痘痧、瘙癢者慎用;3.高膽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兒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4.過量食用可能會提高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患病幾率。
製作指導1.烹飪時放一個山楂、一塊橘皮或一點茶葉,牛肉易爛;清燉牛肉能較好地保存營養成分。2.煮老牛肉的前一天晚上把牛肉塗上一層芥末,第二天用冷水沖洗乾淨後下鍋煮,煮時再放點酒、醋,這樣處理之後老牛肉容易煮爛,而且肉質變嫩,色佳味美,香氣撲鼻。 3.紅燒牛肉時,加少許雪裡蕻,肉味鮮美。4.牛肉的纖維組織較粗,結締組織又較多,應橫切,將長纖維切斷,不能順著纖維組織切,否則不僅沒法入味,還嚼不爛。5.牛肉受風吹後易變黑,進而變質,因此要注意保管。 食療作用 味甘、性平,歸脾、胃經; 牛肉具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消水腫等功效。 老年人將牛肉與仙人掌同食,可起到抗癌止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的效果; 牛肉加紅棗燉服,則有助肌肉生長和促傷口癒合之功效。備註1.新鮮牛肉有光澤,紅色均勻稍暗,脂肪為潔白或淡黃色,外表微乾或有風乾膜,不粘手,彈性好,有鮮肉味。老牛肉色深紅,質粗;嫩牛肉色淺紅,質堅而細,富有彈性。2.有人認為當牛肉開始腐爛時的味道最為鮮美。其實這是極為荒唐的說法。雖然在屠宰後的內熟成時期比其他肉類久,但卻因為到店鋪陳設之前,已經完全熟成,而可放在家中的日期只有三四天,整塊肉則以一周為限。同時為了防止氧化而變質,應置於冰櫃保存。3.一周吃一次牛肉即可,不可食之太多,另外,牛脂肪更應少食為妙,否則會增加體內膽固醇和脂肪的積累量。
三、鯽魚
原料介紹鯽魚又名鮒魚,別稱喜頭,為鯉科動物,產於全國各地。鯽魚俗稱鯽瓜子,肉味鮮美,肉質細嫩,它營養全面,含蛋白質多,脂肪少,食之鮮而不膩,略感甜味;它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魚類,棲於江河,湖泊、池沼、河渠中,尤以水草叢生的淺水湖和池塘較多,鯽魚四季均產,但以2~4月和8~12月產的最肥。鯽魚體側扁而高,體較小,背部發暗,腹部色淺,體色因產地而異,多為黑色帶金屬光澤,嘴上無須,鱗較小,鰭的形狀同鯉魚。鯽魚肉嫩味美,營養價值較高,但刺細小且多。
營養分析
1.鯽魚所含的蛋白質質優、齊全、易於消化吸收,是肝腎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質來源,常食可增強抗病能力,肝炎、腎炎、高血壓、心臟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患者可經常食用; 2.鯽魚有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溫中下氣之功效,對脾胃虛弱、水腫、潰瘍、氣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滋補食療作用;產後婦女燉食鯽魚湯,可補虛通乳; 3.鯽魚肉嫩味鮮,可做粥、做湯、做菜、做小吃等。尤其適於做湯,鯽魚湯不但味香湯鮮,而且具有較強的滋補作用,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虛弱者食用,也特別適合產婦食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適宜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之人食用;適宜孕婦產後乳汁缺少之人食用;適宜脾胃虛弱,飲食不香之人食用;適宜小兒麻疹初期,或麻疹透發不快者食用;適宜痔瘡出血,慢性久痢者食用; 2.感冒發熱期間不宜多吃。 食物相剋 鯽魚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參、蜂蜜、豬肝、雞肉、野雞肉、鹿肉,以及中藥麥冬、厚朴一同食用。吃魚前後忌喝茶。 製作指導 1.鯽魚紅燒、乾燒、清蒸、汆湯、均可,但以汆湯,最為普遍; 2.冬令時節食之最佳;鯽魚與豆腐搭配燉湯營養最佳; 3.如用陳皮和鯽魚煮湯,有溫中散寒、補脾開胃的功效,適宜胃寒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虛弱無力等; 4. 巧去魚腥味: 將魚去鱗剖腹洗淨後,放入盆中倒一些黃酒,就能除去魚的腥味,並能使魚滋味鮮美; 鮮魚剖開洗淨,在牛奶中泡一會兒既可除腥,又能增加鮮味; 吃過魚後,口裡有味時,嚼上三五片茶葉,立刻口氣清新。 食療作用 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濕之功效。 備註:切魚方法: 1.魚肉質細,纖維短,極易破碎,切魚時應將魚皮朝下,刀口斜入,最好順著魚刺,切起來更乾淨利落; 2.魚的表皮有一層黏液非常滑,所以切起來不太容易,若在切魚時,將手放在鹽水中浸泡一會兒,切起來就不會打滑了。
補冬的作用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那么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這裡須要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除此之外,還應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冬天綠葉菜相對減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特別是缺乏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去瘟毒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只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還是可以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的。冬季的寒冷,還可影響人體的營養代謝,使各種營養素的消耗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年人由於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應及時予以補充。可多吃些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如有鈉低者,做菜時,口味稍偏鹹,即可補充。
食補註意事項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這裡須要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除此之外,還應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藥補註意事項
1.忌無病濫用
冬令進補並非每個人都要吃補藥。年輕力壯和體質強健的人,就不必要進補,即使身體虛弱,適宜進補的人,也應該根據體質狀況,對症下藥,才能起到補虛扶正,補益強身的作用。2.忌多多益善
有人說:“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無論什麼補藥。終究還是藥,長時間過多服用,必然會產生毒副作用。如人參服用過多可導致“人參綜合徵”,過量服用參茸類補藥,可引起腹脹、不思飲食。3.忌以藥代食
有些慢性病患者,往往重藥物輕飲食。殊不知,許多食物同時又是有效的藥物,合理調節飲食,也能起到幫助治療作用。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壓,多吃南瓜可治糖尿病,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提高機體的免疫力等。4.忌虛實不分
中醫強調進補的原則是“虛則補之“。非虛證患者是不能吃補藥的。如《黃帝內經》就曾指出:“邪氣之內……不可補之。“而虛證又分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和氣血兩虛等,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不分虛實諸症,亂用補藥,只能越補越糟。5.忌不分對象
孕婦、兒童、高血壓病人等,是不宜進補的。孕婦濫用補品可殃及胎兒甚至導致流產、早產,兒童濫用某些補藥過多可造成性早熟。黃芪在高熱、大渴和便秘等實熱證時服用,無異於“火上澆油“。患有腎結石和高血壓等實證的老年人,服用人參可使病情加重甚至發生意外。6.最容易“上火
就少年兒童而言,是純陽之體,生機旺盛,但氣血未充,臟腑嬌嫩,不勝補藥。如果濫服補藥,會出現很多副作用,如生長發育提前,性早熟等現象。但如果小兒因脾胃未健,且飲食不加節制,以致損傷脾胃,這時的補益應健脾胃、助消化,可常服四君子丸、人參滋脾丸、補中益氣丸等中成藥。對於一些因稟賦不足、生長發育遲緩者,應多補益腎氣,以促進生長發育,可選用紅參、西洋參、準山藥等。青壯年精力旺盛,無須進補。即使補,也以平和少量為宜。但對一些青年學生而言,由於學習緊張壓力大,鍛鍊不夠,出現多夢、健忘、食欲不振等症狀,可選用首烏,枸杞子、桂圓肉、準山藥等補藥補品。
中年人體質已由盛轉衰,往往氣血不足。重在補益氣血,調養身體,補藥補品多應選用黃芪、黨參、當歸、首烏、八珍丸等。
人到老年,各部分器官開始老化,所以,老年補益十分重要,而且宜少量頻用,持之以恆,貴在調理,不可濫補或補之過猛、過偏。一般來說,老年人的衰老都是由腎陰虧損開始,所以,老年人長期堅持服用六味地黃丸有助於延緩衰老。
其次,由於各人體質不同,用補也應有別。
由於每個人先天稟賦與後天調養的差別,體質強弱各有不同。素質強壯者可不用滋補藥品,虛弱者可用補,而不能一概而論。此外,由於職業不同,也應針對性地進補。如在高溫環境中工作的人,由於出汗較多而致傷陰,熱度過甚致傷氣,氣陰兩傷,宜用太子參、沙參、玉竹、黃芪等藥。在寒冷環境中工作者,往往陽氣不足,當選用鹿茸、紫河車、腎氣丸等;在潮濕環境中工作者,由於濕邪既傷肢體關節,又傷脾,應當選用黨參、白朮、茯苓、苡米、淮山等。
對於歌唱演員,教師等用嗓多的人,常常氣陰兩傷、聲音嘶啞、咽乾喉痛,當選用百合、西洋參、麥冬、沙參、太子參或苦瓜乾等益氣生津。
經常站立者,由於“久立傷骨,損於腎”,常會出觀下肢靜脈曲張,腰背疲痛等症,當選用補腎、活血類藥,如補腎強身片、健腰丸、健步虎潛丸等。
對用腦過多者,可選用靈芝煲瘦肉、天麻燉魚頭等食膳。勞動強度大者,可用巴戟、羊藿葉。
需要提醒的是,長時間的補益,往往會引起脾胃氣滯。這是由於補益藥過於滋膩特別是補血藥品,易致氣機雍滯,加重脾胃負擔。因此常配以芳香行氣之藥兼而行補,如陳皮、木香、藿香、佩蘭、蒼朮、厚朴等,這些藥不僅能使脾胃功能健旺,且能防補藥膩滯之弊。
此外,不要以為唯有補藥才是補,對大多數人來說,冬季食補更為重要。冬季宜作食補的滋補性食物較多,比如蘿蔔的營養價值高,是佳肴也是良藥。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所以冬季應常吃蘿蔔。另外,狗羊肉也是冬季食補的上品,在中醫上屬於溫陽類食物,在冬天寒冷時適當服用有溫陽禦寒的作用,很合適嚴冬中手腳冰冷之人士服用。
正確冬補
老中醫林禾禧說,中醫主張“秋收冬藏”,冬天是身體積蓄和保養的好時機。但他認為“補冬”要適可而止,不是吃越多對身體越好。“人的身體就跟倉庫一樣,所能容納的東西是有限的。”他說,人體對營養吸收有限,吃太多補品會給腸胃和肝臟造成負擔。另外,他提醒,“進補”應該因人而異,比如體質偏熱的人吃狗肉就易流鼻血,因此他建議市民“補冬”前最好能認清自己的體質再考慮補什麼。“你缺什麼就補什麼,不缺就多喝水。”食補要適當搭配,吃東西最好以清淡為主。並且,還要注意排毒和通便。
福醫大附屬二院急診科副主任王耀國認為,“補冬”不僅要因人而異,還要因病而異,患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的病人和消化不良的人不宜吃高熱量和高脂肪的東西。冬天食補忌油膩、辛辣,以清淡為主,並且要多吃富有維生素的水果蔬菜,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立冬無家不補冬
從立冬之日起,秋盡冬來,天氣漸寒。晉江地處亞熱帶氣候範圍內,也開始進入十月初一北風寒的季節。為了增強體質,也為了抵禦嚴寒的到來,自古以來就有補冬的風俗流行。 補冬,是一年一度的進補大事。舊社會農村生活貧困,就是華僑或商人,也勤儉持家,平常日子,亦少魚肉,更不用提雞鴨豬腳了。一年一度的補冬,為了能讓全家人吃上雞鴨,家庭主婦在年頭就開始飼養。至於青年,就常養一條狗。到了立冬這一日,農村家家戶戶殺雞殺鴨,宰羊屠狗,以作補冬之用。城鎮人家,則提前從菜市場買來,於立冬之日宰殺。
補冬食品的煮法,也有講究,以中藥“四物”加入雞鴨之中,於陶缽中用文火火君,以把骨中營養成分全部熬出。也有不用“四物”單用當歸的,既有香味,又能活血。家有幼兒、長孫的,則把雞肫放入高麗參片或西洋參片將其縫合,同雞鴨一齊火君,專供幼子或長孫享用。
家中有正在發育的小青年,父母常特別為其準備田七和黃芪之類中藥,加入雞鴨中火君食,以助其“迸骨”長大;或買來牛鞭另缽火君,以助其陽剛之氣,將來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青年們常常三五人合“篤”一隻雄狗,洗淨入大號陶缽慢慢火君。漁民既常屠狗,也常宰羊。火君狗肉羊肉,除了加入當歸、桂枝或桂皮等芳香類中藥之外,還要加入陳皮、紅棗及甘蔗節塊,以吸收腥臊之味。另外,常取三粒雞蛋加入,據說雞蛋能吸收營養,十分滋補。蒸煮得法,香味四溢。羊肉狗肉發熱量最高,為禦寒有效補品。而其中的狗頭和羊脖子最為上品,俗稱“狗頭羊頸,吃了不怕冷”。至於狗鞭特別是烏狗鞭,取下待乾,掛於房中,據傳可以去邪,合火君吃食,可壯陽。
孝順的下輩,常取一些雞鴨湯放在杯中,加入高麗參或西洋參,燒好後為老年長輩滋養。也有一些家庭,買牛肉或豬腳火君食。
立冬之夜,家家有豐盛的食物,再佐以美酒。經濟再困難也要煮乾飯配牛肉。若不如此,家中小孩心裡不平衡,家長心裡也過意不去。儘管俗諺有云:“補冬日正對時刻,就是飲水也有補。”但一年到頭只等待這一天進補,無論如何也得真正補一補冬。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魚肉雞鴨已是尋常之物。但到了“立冬”這一天,由於傳統風俗的影響,家家戶戶仍殺雞宰鴨,於立冬之夜佳肴美酒,大補其冬。
吃、穿、住、行
[衣] “可脫卸式”兩件套最合適立冬已過,但天氣多變。街頭不少年輕女性還穿著超短裙、絲襪、低領衫,尤其是這兩年輕薄的雪紡、蕾絲面料大受歡迎,不少愛美女性都喜歡單穿一件雪紡連衣裙,外披一件薄外套,踩上高筒靴出門。
“雖說要‘春捂秋凍’,但事實上,霜降之後就該注意保暖了! ”上海中醫藥大學骨科研究所所長、曙光醫院骨傷科主任詹紅生教授說,中醫認為,“冬不養藏,春必病溫”。也就是說,如果冬天不注意保健,到春天抵抗力就差,容易生病。專家建議,為增強抵抗力,眼下要多穿衣服以保暖禦寒。對付忽冷忽熱天氣,最好的穿著方法就是穿兩件套,熱了可減衣,冷了及時加衣。
對於冬天愛穿裙子的女性,詹紅生教授提醒,暴露在裙裝外面的雙腿易受寒氣侵襲,出現發涼、麻木、酸痛、關節疼痛、紅腫等症狀,可能引發關節炎。對於“穿過膝靴膝蓋就不受涼”的說法,他並不認同。風無處不在,就算穿了過膝靴,寒風一樣會從縫隙中入侵,女性尤其在經期抵抗力下降,受寒更易氣血淤滯,甚至引發痛經。建議冬季還是多穿褲子,少穿裙子。詹紅生教授還提醒市民,立冬過後不宜做過於激烈的運動,因為過度運動後,汗腺容易張開,導致寒氣入侵,受涼感冒。
[食]羊肉燉蘿蔔補腎養脾胃
立冬過後,民間就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從中醫養生角度來看,此時確實是進補好時節。因為進入冬季後,人體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相對減少,冬令進補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儲存在體內,增強抵抗力。
進補以食補為佳。冬季氣候乾燥,平時最好能多吃點白菜、銀耳、木耳、枸杞、生梨、獼猴桃等食物。辛辣厚味、燒烤油炸的食物少吃為妙。平時還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飲食要以溫熱為主,比如:可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棗、桂圓、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飲、海鮮等寒性生冷食物和水果。可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物以禦寒。多吃新鮮蔬菜避免維生素缺乏,比如:韭菜、香菜、蘿蔔等蔬菜、羊肉、牛肉、雞肉及魚、蝦等肉類,橘子、鳳梨、桂圓等水果。體質虛弱的老年人常喝牛奶、豆漿可增強體質。還可多吃些堅果類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以及玉米、小麥煮粥熬湯等谷豆類。還可加些沙參、黃芪、麥冬。菜餚上可首選羊肉燉蘿蔔,對腰膝酸軟、睏倦乏力、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此外,炒雙菇(香菇和平菇)能補益腸胃,化痰散寒,還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對於冬令膏方進補,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員、龍華醫院浦東分院中醫內科夏炎興教授認為,膏方進補前必須先了解病人體質情況才能開方,在 “一人一方”進補同時還要對病人做必要的食療、生活方式和精神調節等全面指導,這樣膏方進補才有療效。
[住]立冬過後早睡晚起勿熬夜
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工作節奏加快,壓力也大,不少白領為了不被淘汰,經常加班熬夜。龍華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袁燦興教授指出,熬夜是非常不好的生活習慣,尤其是立冬過後,更應注意早睡,儘量不要熬夜。
“早睡晚起,以待日光”是養生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說,人在寒冷的冬天要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人體陽氣,保持溫熱的身體。起床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以後,這時人體陽氣迅速上升,此時起床,頭腦清醒,機智靈敏。但上班族“晚起”可能很困難,這就要儘量做到“早睡”,不熬夜。室溫應保持恆定,堅持開窗換氣。如果室溫過低,人感覺冷,則容易傷身。但溫度過高,切忌緊閉門窗,要堅持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動。此外,由於人體此時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時期,人在冬季還要保持良好精神狀態,可多曬太陽,緩解心中抑鬱情緒。
[行]霧天“聞雞起舞”適得其反
立冬之後,早晚溫差增大,早上氣溫往往只有幾度,但不少老年人不論春夏秋冬,一清早天還沒亮就出門晨練。不少老人以為,早晨空氣好,適合鍛鍊,其實不然。
今年78歲李老伯已堅持晨練近7年,他說老人睡得少,一清早便醒了,乾脆起來鍛鍊。期間他也曾多次出現過晨練後頭暈、心臟不適,但從未將這種不適與晨練過早聯繫起來。對此,新華醫院呼吸科主任郭學君教授認為,老人晨練應安排在太陽出來之後為宜。因為在太陽出來之前,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含量較高,灰霾太濃時空氣污染也嚴重,容易引發老人呼吸系統疾病。此外,晨煉還不宜在車流較多的馬路旁、樹林密集的地方,因為聚集大量二氧化碳,無益健康。
郭學君教授提醒,深秋轉入立冬後,晨練時氣溫寒涼,容易誘發老人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發作,還易刺激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因此,老人最好先在家中進行身體預熱,等到午後氣溫回暖時再到戶外運動。老人外出時,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背部保暖,出門時可穿件背心、戴條圍巾,使氣管不受寒氣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