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草

猩猩草

猩猩草:原產於美洲熱帶地區。喜溫暖乾燥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寒,恤霜凍,耐半陰,怕積水,宜在疏鬆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質土壤中生長。常綠或半常綠灌木,盆栽時株高0.5米~2米,在亞熱帶地區可長到6米以上。莖直立而光滑,質地鬆軟,髓部中空,全身具乳汁。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至闊披針形,長10厘米~15厘米。開花時枝頂的節間變短,上面簇生出紅色的苞片,向四周放射而出,苞片和葉片相似,只是較狹,是主要觀賞部位。小花頂生在苞片中央的杯狀花序內,雌雄同株異花,雌花單生於花序的中央,雄花多數,均無花被。蒴果,因雌花比雄花開得早,花期又在12月至翌年3月,故盆栽地區多不結實。

基本信息

概述

猩猩草猩猩草
國內分布:廣泛栽培於中國大部分省區市,常見於公園,植物園及溫室中,用於觀賞。
國外分布:原產中南美洲。
命名來源:(海南植物志)[Comm. Gotting 7: 81. 1786]

中國植物志:44(3):065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
原產地:南美
湖北分布:武漢
生長習性:不耐寒,喜光照。耐乾不耐濕。自播能力強。入秋出現紅色葉。果實9-10月成熟。
景觀用途:猩猩草為夏季花卉。可在花壇、樹叢邊緣或街頭綠地種植;也可作盆花或插花用。

形態特徵

常綠或半常綠灌木,盆栽時株高0.5米~2米,在亞熱帶地區可長到6米以上。莖直立而光滑,質地鬆軟,髓部中空,全身具乳汁。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至闊披針形,長10厘米~15厘米。開花時枝頂的節間變短,上面簇生出紅色的苞片,向四周放射而出,苞片和葉片相似,只是較狹,是主要觀賞部位。小花頂生在苞片中央的杯狀花序內,雌雄同株異花,雌花單生於花序的中央,雄花多數,均無花被。蒴果,因雌花比雄花開得早,花期又在12月至翌年3月,故盆栽地區多不結實,猩猩草的園藝品種很多,近年培育出的四倍體新品種,觀賞價值比原有二倍體的更高,粗壯,葉寬闊,“花”更大。在品種分類上,以莖的高矮可分為高型(宜作切花)和矮型(宜盆栽);以自然花期分早花種(11月中、下旬開花)、中間種(12月上旬開花)和晚花種(12月中旬開花)。目前普遍採用按苞葉的顏色分類。大致上分為紅苞、粉苞、白苞和重瓣猩猩草。

歷史現狀

猩猩草猩猩草

猩猩草的切花商品化生產在20世紀初才開始出現,一直到60年代初,由於品種改良,猩猩草開始成為規模化生產的盆花品種。因為猩猩草顏色鮮艷,花期長,苞片大而深受人們喜愛,80年代以後一直成為占領歐美市場份額最大的盆花品種。

中國現代化的猩猩草生產在90年代初才開始。當時生產者只少量引進新品種,因為栽培技術落後,產量一直上不去。90年代後期,台灣一些猩猩草生產商來大陸設場生產,把猩猩草的栽培水平提高了一個檔次,市場也隨之擴大,產量劇增。隨後又有新的栽培者開始彩用現代的栽培技術,按照國際的質量標準進行猩猩草生產,產品達到國際標準。雖然產量不大,但對猩猩草的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近年,世界猩猩草生產大公司有幾家已進入中國市場,並通過尋找代理或尋求以合資的方式在中國生產優質猩猩草。他們的進入對中國的猩猩草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生產技術的發展帶來產量的快速增長,1998年全國的生產總量約50萬盆,較高品質的猩猩草約有20萬盆。1999年的生產總量達到120萬盆,較高品質的約占35萬盆。去年猩猩草上市總量比前年增加30%,其中高品質產品約400萬盆。一些市場價格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市場競爭的焦點是品質。

中國大陸花卉業的發展模式與台灣地區的花卉業有許多相同之處。猩猩草在台灣地區80年代開始種植,形成產業化生產是在90年代初。當時,由於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大大提高了猩猩草的觀賞性,並延長了猩猩草的擺放壽命,使銷量迅速增加。到90年代中期,從最初的幾萬盆發展到年產150萬盆左右的規模,但產品質量稍遜於國際水平。由於中國有比台灣地區大得多的市場,國際大公司對大陸的興趣要大。因此,在中國的猩猩草競爭將是國際水平的競爭。

繁殖方法

猩猩草猩猩草

主要採用扦插繁殖。猩猩草開花以後,即進入半休眠狀態。為了採取插條,把植株放在2C~3C的環境裡,保持適當的乾燥狀態。到3月份時,提高溫度和澆水量,打破休眠,並取出植株,除去部分老根和盆土,換肥沃的新土,澆足水分,放置在較高溫度的室內,促使萌發生長。4~5月即可采條扦插。扦插時期,決定於栽培目的,如果作為切花栽培,扦插時期應早於盆栽觀賞者,一般4月下旬至7月下旬均可進行。盆栽者以7月扦插較為適宜,因扦插過早,生長期長,枝條長,植株高,降低觀賞價值。如扦插遲於8月,冬季雖能開花,但苞片短小,觀賞價值降低。春季也可用未萌發的老枝進行扦插,將老枝剪成10厘米~12厘米的插穗,插入乾燥的基質中,經過1天以後再行澆水,使傷口乳汁在乾燥狀態下停止外流。

嫩枝扦插,采條之前,須控制澆水,使盆土保持微乾狀態,抑制嫩枝生長,使其組織充實,有利於插穗成活。插條一般用帶生長點的頂端枝段,這種枝段比其下部的枝段容易生根,成活率高,根系發達。插穗長度通常12厘米~15厘米,或帶4~5片葉子。插條基部的剪口位置與扦插成活率有著明顯的關係。據試驗,剪口在節下的比在節間剪斷的成活率高。插條下部的葉片剪去2~3片,保留上面2~3片,插穗剪好後立即直立浸泡在清水中,一是防止凋萎,二是浸去剪口分泌出的乳汁。浸泡時間l~2小時,不宜太長,然後插入基質,扦插深度約為插穗長度的1/2。

基質一般可用蛭石珍珠岩純河沙或園土加沙。插後第一次澆足水,以後澆水不宜太多,可於葉面每天噴水1~2次,注意遮陽並需適當通風。水多、高溫、空氣不流通,是引起插穗基部腐爛的主要原因。在15C~20C的條件下,插後1周便開始生根,3~4周后便可移栽。

栽培技術

猩猩草猩猩草

猩猩草的根系,對於水分、溫度、氧氣和肥料濃度比較敏感。盆土通常用園土加腐葉土和堆肥土,一般調製比例為園土2份,腐葉土1份,堆肥土1份。扦插苗上盆後需遮陽5~7天后再給予充足陽光。經3~4周生長後即可進行摘心,從基部往上數,留4~5片葉子,把枝端剪去,使其發出3~4個側枝,形成一盆具有3~5個花頭的植株。

夏天澆水每天早晚各一次,隨著氣溫的下降,澆水次數也要適當減少。一般宜盆土見乾後再澆。澆水宜在午前進行,午後澆水會使土溫下降,不利植株生長,每次澆水要求澆透。

猩猩草喜肥,生長期內主要需氮肥較多,氮肥不足會引起下部脫落。除施足基肥外,在摘心後7~10天,即應開始追肥,每周一次。追肥以清淡為宜,忌施濃肥,肥料可用腐熟的餅肥水等。在接近開花時宜施一些過磷酸鈣等水溶液,可使苞片色澤艷麗。

猩猩草生長強健,在正常管理下植株往往偏高,栽在花盆中有損觀賞價值。可採用藥劑處理,給以控制,一般用0.5%的B9澆灌盆土或1500ppm~3000PPm的矮壯素(CCC)進行葉面噴布,都能使猩猩草節間縮短,植株矮化。用多效唑(PP333)噴布,效果也很好。濃度一般200PPm~300PPm。

秋冬氣溫下降,約在10月下旬需搬入室內,晚間保持在15C左右,開花後,室溫降低至12C左右,可以延長觀賞時間。

家庭培養猩猩草,往往秋後因光照和溫度達不到其生長的需要而開不好花或不開花。為了使它能提前在自然氣溫條件下開花,可通過控制日照長度來實現。具體做法是:8月下旬開始,從下午6時開始遮光,次日8時揭開,每天給10個小時的自然光照,半月後再縮短光照到9個小時,這樣經過35~45天的遮光處理,即能開花。

大戟科·大戟亞科植物和屬

大戟亞科(Euphorbioideae),大戟科的一個亞科,本亞科在中國有2族,7屬,100種。①烏桕族,包括澳楊屬地楊桃屬、海漆屬烏桕屬響盒子屬。②大戟族,包括大戟屬紅雀珊瑚屬。亞科的模式族:大戟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