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肉質灌木狀小喬木,乳汁豐富。莖常三棱狀,偶有四棱狀並存,高3-5 米,直徑5-7厘米,上部多分枝;棱脊3條,薄而隆起,高達1-2厘米,厚3-5毫米,邊緣具明顯的三角狀齒,齒間距離約1厘米;髓三棱狀,糠質。葉互生於齒尖,少而稀疏,常生於嫩枝頂部,倒卵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2-5厘米,寬1-2厘米,頂端圓,基部漸狹,全緣,兩面無毛;葉脈不明顯,肉質;葉柄極短;托葉刺狀,長2-5毫米,宿存;苞葉2枚,下部結合,緊貼花序,膜質,與花序近等大。花序單生於葉腋,基部具2-3毫米短柄;總苞闊鍾狀,高約3毫米,直徑約5毫米,邊緣5裂,裂片半圓形,邊緣具小齒;腺體5個,全緣。雄花多數;苞片絲狀;雌花1枚,花柄較長,常伸出總苞之外;子房柄基部具3枚退化的花被片;子房三棱狀扁球形,光滑無毛;花柱3個,分離;柱頭2個,淺裂。蒴果三棱狀扁球形,長3.4-4毫米,直徑4-5毫米,成熟時分裂為3個分果爿。種子近球狀,長與直徑約2毫米,褐黃色,平滑;無種阜。花果期全年。
繁殖培育
火殃勒對培養土要求不嚴,但需摻入一定量的河沙,上盆時若摻拌一些基肥,生長期間不施追肥也能生長良好,肥料以粒狀複合肥為好。對於乾旱有一定的忍耐能力,澆水要適量,長期處於濕潤狀態會引起爛根。在室內擺設時,應儘量放在靠近日光的窗邊。在夏天要置於適度遮陰下培育,其他時間可讓其多見陽光。冬季最低可耐5℃的低溫。火殃勒不耐寒,但耐旱,喜乾燥壤土,北方冬季應置於室內蒔養,南方可露地栽植,也可用做籬笆,既是綠色屏障,又可美化庭院,夏季還能觀賞到花香和果實。火殃勒蟲害較少,室內通風不良,易遭紅蜘蛛危害頂端,發現枝頭頂端發紅褐色,有網絲,可用1000倍至2000倍氧化樂果噴布,用量不可過大,以防頭部潰爛。
火殃勒的繁殖採用扦插法,於5月至9月間剪取母株頂端5厘米至6厘米作插穗,在陰涼處晾乾一周,待切口充分乾燥後再行扦插,容易生根。龍骨為多漿植物,扦插時剪下會流出漿液,可用草木灰封閉,放涼處7天至10天,待植株萎縮後再扦插。 一種是將龍骨切段扦插,上下切口均套用草木灰封閉,插穗長度應為20厘米至25厘米。另一種是從龍骨枝上拿下的分枝,晾曬後即可扦插,但太小幼嫩的不易生根,這種插穗只有生根處有小傷口,扦插生根快。
扦插需用蛭石、珍珠粉粒、純河沙,不摻土。可單株扦插,也可多株集中扦插,插後澆水,只澆至插穗切口處,放陽光充足地方。生根期儘量少澆水,不乾不澆,待30天至40天,即可生根。
生根後進行移栽,盆土要求1/2河沙和1/2壤土混均後栽入,用2%高錳酸鉀水澆入,既做了土壤消毒,又澆了水,植株高的可用支棍綁縛固定。培養時放陽光充足處,仍需控制水量,寧乾勿濕為佳。
藥用注意事項
【性味歸經】苦,寒。有毒。【功能主治】莖、葉:消腫,拔毒,止瀉。用於急性胃腸炎,瘧疾,跌打腫痛。液汁:瀉下,逐水,止癢。用於肝硬化腹水,皮癬。
【用法用量】
急性胃腸炎:鮮莖1~2兩,去皮刺切碎或鮮葉7片去頭尾,流淨液汁,加大米5錢炒至焦黃色,水二碗煎服;
瘧疾:莖心切成黃豆大,以龍眼肉或膠囊包裹,於發作前5小時吞服;
跌打腫痛:鮮莖1兩切碎炒黑,水酒各半煎服。
肝硬化腹水:用液汁和麵粉為丸,如綠豆大,每服1~2丸,以瀉為度,孕婦忌服。
皮癬:用液汁搽患處。
本品具有毒性,必須同大米炒焦方可內服;若皮膚與液汁接觸,可引起發炎,起水泡;若液汁入眼,可致失明。誤食小量引起劇烈下瀉。誤食大量則刺激口腔黏膜,嘔吐、頭暈、昏迷,肌肉顫動等。解救方法:皮膚接觸液汁應立即用清水洗滌或給予止痛劑。誤食者應注意口腔的保護和清潔,靜脈注射葡萄糖鹽水、保溫、注射興奮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