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歐大戟

南歐大戟

南歐大戟,大戟目大戟科植物,多生於路旁、屋旁和草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南歐大戟南歐大戟

南歐大戟是一種大戟科植物,廣泛分布於歐美等地,是房前屋後或園林中常見的雜草,中國也有分布。

產地分布

原產地中海沿岸(南歐至北非),歸化於亞洲、美洲和澳大利亞;中國的台灣(台北、台中)、廣東、香港、福建(廈門、福州)、廣西(南寧)和雲南(昆明)相繼發現歸化植株或種群。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根纖細,長6-8厘米,直徑1-2毫米,下部多分枝。莖單一或自基部多分枝,斜向上開展,高20-28厘米,直徑約2毫米。葉互生,倒卵形至匙形,長1-5-4.0厘米,寬7-18毫米,先端鈍圓、平截或微凹,基部楔形,邊緣自中部以上具細鋸齒,常無毛;葉柄長1-3毫米或無;總苞葉3-4枚,與莖生葉同形或相似;苞葉2枚,與莖生葉同形。花序單生二歧分枝頂端,基部近無柄;總苞杯狀,高與直徑均約1毫米,邊緣4裂,裂片鈍圓,邊緣具睫毛;腺體4,新月形,先端具兩角,黃綠色。雄花數枚,常不伸出總苞外;雌花1枚,子房柄長2-3.5毫米,明顯伸出總苞外;子房具3個縱棱,光滑無毛;花柱3,分離;柱頭2裂。蒴果三棱狀球形,長與直徑均2-2.5毫米,無毛。種子卵棱狀,長1.2-1.3毫米,直徑0.7-0.8毫米,具縱棱,每個棱面上有規則排列的2-3個小孔,灰色或灰白色;種阜黃白色,盾狀,無柄。花果期2-10月。

生長習性

多生於路旁、屋旁和草地。

藥學作用

澳大利亞研究者不久前通過小規模臨床試驗發現,歐洲常見的雜草“南歐大戟”的汁液可用於治療非色素瘤皮膚癌,並且對一些不適合採用現有療法的患者有效。南歐大戟在歐洲被當作一種民間草藥由來已久,用於治療皮膚病、哮喘和癌症等等。

研究

非色素瘤皮膚癌是最常見的一類皮膚癌,多發於老年人,通常可用手術、冷凍等手段治癒,但對一部分患者無效,而且有些患者由於年齡等原因不適合採用這些療法。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皮膚病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的試驗對象是36名非色素瘤皮膚癌患者,現有療法對其中部分患者沒有療效,有的患者則拒絕或不適合採取現有療法。
這些患者的皮膚上共有48處皮膚癌病灶。在第一輪治療中,研究人員將南歐大戟的汁液塗抹在患處,每天一次,持續3天。一個月後,有41處病灶出現“完全應答”,即臨床檢驗發現腫瘤消失。只出現部分應答的患者接受了第二輪治療。完全應答意味著取得非常積極的療效,但不表示徹底治癒,因為存在復發的可能。然而跟蹤調查顯示,平均15個月之後,約有三分之二的病灶仍呈現完全應答的效果。
研究人員說,這一結果顯示了南歐大戟汁液提取物在治療皮膚癌方面的前景,目前認為是其汁液中一種代號為PEP005的物質發揮了作用,今後將通過大規模研究來進一步驗證這種物質的功效。

大戟科·大戟亞科植物和屬

大戟亞科(Euphorbioideae),大戟科的一個亞科,本亞科在中國有2族,7屬,100種。①烏桕族,包括澳楊屬地楊桃屬、海漆屬烏桕屬響盒子屬。②大戟族,包括大戟屬紅雀珊瑚屬。亞科的模式族:大戟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