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古代
![中國·湖口](/img/0/636/nBnauM3X3cTN4MzMyU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1gzL0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夏、商時屬揚州南境。
春秋、戰國先後屬吳、越、楚。
秦屬九江郡。
漢初屬豫章郡彭澤、梟陽二縣。
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全境屬彭澤縣。
晉陶淵明為彭澤令時,治所在今湖口境內(江橋柳德昭村)。
南北朝,宋(公元420—479年)始設湖口戍,仍隸屬彭澤縣。齊東昏侯末年,蕭衍引兵東下,前鋒鄧元起將至潯陽,江州刺史陳伯之退保湖口。由齊、梁至陳,湖口皆為戍守重地。
唐武德五年,安撫使李大亮以其衝要,特置湖口鎮。乾符五年,王仙芝餘黨王重隱陷洪州,江西觀察使高湘奔湖口。
五代南唐升元二年(公元938年)析彭澤縣之彭澤鄉及五柳鄉之半置湖口縣,以地處鄱陽湖口而得名,縣治梟陽鎮(今雙鍾鎮西南),隸屬奉化軍。湖口作為一級行政區域始於此(另有一說:南唐保大中,約公元950年升湖口戍為湖口縣)。其後,湖口曾先後隸屬江州、定江軍、江州路、九江府。
元隸江州路,元至正十二年,星吉復江州,遣別將柵小孤山,自據鄱陽口,綴江西要衝,以圖恢復,既而為賊所敗。
明、清屬九江府。
近現代
![湖口縣](/img/0/a6b/nBnauM3XzUTM5ETN1U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1g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926年全省劃為13個行政區,湖口縣屬於第三行政區。1935年全省改為8個行政區,湖口縣劃入第五行政區(區治所浮梁)。
1949年5月上旬,湖口縣解放,隸屬華東區的贛東北行政區鄱陽專區,同年8月劃歸華中區的江西省九江地區。
1983年九江地市合併為九江市,湖口縣隸屬九江市。
湖口縣是江西這塊紅土地上的革命老根據地之一。土地革命時期湖口蘇區和游擊區占湖口縣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
1926年8月,湖口最早的中共組織——中共九江特別支部湖口小組在縣城成立。11月7日北伐軍攻克湖口,隨即成立了由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國民黨左派參加的國民黨湖口縣臨時黨部,在湖口形成了國共合作的局面,共同推動工農運動蓬勃發展。
1927年1月,中共湖口小組改為中共湖口支部,5月又改為中共湖口特別支部。“七·一五”汪精衛叛變革命後,湖口的共產黨員被通緝,黨組織消失。
1928年6月,中共贛東北特別區委員會派人恢復湖口黨組織,成立中共湖口區委,這年12月,中共江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湖口縣舜德鄉王燧村召開。
1929年4月,湖口區委升為縣委,同年秋,中共江西省委特派員周建屏來湖口組建紅軍游擊隊,開闢游擊區。9月28日,中國工農紅軍贛東北第一游擊大隊成立。同時,臨時性政權機構贛東北革命委員會也在湖口宣布成立,計畫以湖口為基地,依靠紅軍游擊隊的武裝割據,建立與信江蘇區相呼應的贛東北根據地。但由於周圍敵人力量的強大,根據地範圍一直沒能超越都湖邊界(主要在湖口境內),不久即改政權為湖口縣革命委員會。
1930年5月,正式成立湖口縣蘇維埃政府。這年7月,紅軍游擊隊在奉命開往鄱陽準備與信江紅軍(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合編為紅十軍的途中被都、湖、彭三縣反動武裝打散,湖口蘇區失去依靠而淪陷。土豪劣紳捲土重來,對革命根據地幹部民眾反攻倒算。此期間,湖口蘇區革命骨幹犧牲達300多人。
1930年7月,紅十軍在樂平成立。其後由軍長周建屏、政委邵式平等率領於9、10月兩次進軍湖口。第一次至湖口,取得江橋大捷;第二次到湖口,幫助重建了湖口縣蘇維埃。這年11月,在紅十軍撤走後不久,湖口蘇區再次淪陷,又有近300名革命骨幹為革命獻出生命。此後,湖口的革命者轉入地下鬥爭。在都湖彭鄱交界的武山鎮地區,活躍著一支閩浙贛省委(由原贛東北特委、信江特委合併發展而成)屬下黨組織領導的游擊隊。經過艱苦卓越的游擊戰爭保存並壯大的都湖彭鄱游擊大隊,於1938年初開赴皖南,匯入新四軍。
1938年7月,日寇的鐵蹄踏上湖口的土地,湖口人民與日本侵略者開展了不屈不撓的鬥爭。1943年,由新四軍第五師派遣的一支敵後武工隊和挺進十八團,在湖口、彭澤邊界地區開闢了一塊抗日游擊根據地。根據地在湖口成立了棠山辦事處(後改為棠山軍民聯合辦事處)作為民主政權機關。抗戰勝利後,邊區武裝力量撤出根據地,當地的革命活動停止。
1949年4月21日,隨“二野”五兵團南下接管贛東北地區的幹部支隊隨戰鬥部隊渡江,其中由陳達之率領的幹部中隊(渡江前組建了以陳達之為書記的中共湖口縣委和王什三為縣長的湖口縣人民政府),於5月上旬進駐湖口縣城,宣告湖口獲得新生。
行政區劃
湖口縣的行政區劃歷史悠久,秦始皇統一中國,湖口屬九江郡,漢初屬淮南國,後分屬彭澤、鄱陽兩縣,三國屬吳,晉屬彭澤縣,南朝宋時,設湖口戍,因地處鄱陽湖口而得名,南唐保大中(約公元950年)升湖口戍為湖口縣,分彭澤縣的彭澤鄉和五柳鄉之半為其屬地。湖口建縣始此,至今一千多年從未易名。
宋元時隸屬江州,明清時隸屬九江府,1949年,湖口獲得解放,初屬鄱陽地區,同年8月改屬九江地區,1983年九江地市合併為九江市,湖口縣隸屬九江市。
縣內行政區劃曾作過多次調整:
![湖口縣在九江市的地理位置](/img/a/845/n5GcuM3X2YDOwIjM5U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1g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94年3月12日,撤銷馬影鄉、城山鄉、武山鄉,設立馬影鎮、城山鎮、武山鎮(贛民字199442號批覆)。
2001年12月25日,撤銷三里鄉,劃歸雙鍾鎮;撤銷東莊鄉,劃歸城山鎮;撤銷屏峰鄉,劃歸舜德鄉;撤銷江橋鄉,劃歸文橋鄉(贛民字2001601號批覆)。
2014年11月14日,文橋鄉撤鄉設鎮更名均橋鎮舉行揭牌儀式。新設立的均橋鎮行政區域範圍保持原文橋鄉的行政區域範圍不變,鎮政府仍駐原鄉政府駐地。
現有建制鎮6個、鄉6個;國有農林漁場10個;村民委員會122個;居民委員會15個。縣委、縣政府所在地雙鍾鎮台山大道1號。
湖口縣,現下轄6個鎮;6個鄉;122個村民委員會、15個居民委員會、10個農林漁場。
區劃名稱 | 郵政編碼 | 總面積 | 總人口 | 行政代碼 | 鄉鎮政府駐地 |
雙鍾鎮 | 332599 | 34.6平方公里 | 6.4萬 | 360429 | 三里街 |
流泗鎮 | 332504 | 62平方公里 | 3萬 | 360429 | 流泗街 |
馬影鎮 | 332507 | 59平方公里 | 2.5萬 | 360429 | 馬影橋 |
均橋鎮 | 332508 | 64平方公里 | 3.2萬 | 360429 | 均橋 |
城山鎮 | 332512 | 42.5平方公里 | 2.42萬 | 360429 | 王御街 |
武山鎮 | 332511 | 60平方公里 | 1.35萬 | 360429 | 五里街 |
凰村鄉 | 332503 | 40平方公里 | 1.8萬 | 360429 | 王莊 |
大壠鄉 | 332505 | 38平方公里 | 1.4萬 | 360429 | 上鮑 |
張青鄉 | 332506 | 37.2平方公里 | 2.2萬 | 360429 | 張青社 |
付壠鄉 | 332508 | 44.4平方公里 | 1.5萬 | 360429 | 水車港 |
舜德鄉 | 332515 | 59平方公里 | 1.7萬 | 360429 | 舜德嶺 |
流芳鄉 | 332517 | 58平方公里 | 1.1萬 | 360429 | 流芳市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湖口縣](/img/d/770/nBnauM3X4gDM0ETN4Y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2g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湖口縣東臨彭澤縣,南接都昌縣,西與濂溪區、九江縣、廬山市隔鄱陽湖相望,北與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襟長江為界。
湖口縣是“江西水上北大門”,襟江傍湖,水運發達。素有:“江湖鎖鑰、三省通衢”;“鞋山鎮鄱湖、雙鍾勝帝都”;“江湖都會,水陸通津”之美稱。
湖口縣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名縣,主要著名旅遊景點有“石鐘山”、“鞋山”、“鄱陽湖”等。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水分清濁兩色,蔚為壯觀。作為廬山風景區的組成部分,石鐘山、鞋山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境內丘陵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濕潤,物產豐富,屬於江南丘陵地形地貌,農業漁業發達,水鄉特色濃郁,是江南魚米之鄉”。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2006年,“湖口青陽腔”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湖口草龍”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縣文化屬贛文化,湖口人屬江右民系,使用贛語—昌都片—湖口話。
地形地貌
![湖口縣石鐘大道](/img/5/76a/nBnauM3X2IDN4YjMwc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3g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湖口縣地形結構為東南部丘陵群山環抱,西北部江湖環繞,中部小丘壟埂起伏,總體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鄱陽湖在縣境西部流經27公里,境內水域90.3平方公里;長江沿縣境北部流經17公里,境內水域15.25平方公里;江湖岸線51公里,其中沿江22公里、沿湖29公里。
氣候條件
![湖口縣丘陵地帶](/img/9/9ac/nBnauM3XwIDO0EzMyc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3g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受寒潮和季風影響,湖口縣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春季低溫陰雨,春夏季暴雨,夏秋乾旱和乾熱風,冬季寒潮大風和凍害。其中以暴雨與長江、鄱陽湖外澇引起的洪澇造成的危害最大。在三峽水庫建成前統計,大水(水位年內變幅大於30%)平均8年一遇,中水(水位變幅10~30%)平均4年一遇;歷史最高水位22.58米(1998年8月1日),最低水位5.9米(1963年2月6日)。
自然資源
概況
湖口縣水域廣闊,水質肥美,水產得天獨厚。湖口縣有水域面積28.5萬畝。經濟水產種類有100餘種,特種水產如鰣魚、螃蟹、銀魚等弛名中外。森林覆蓋率為29.6%。用材林以杉、松、檫、竹為主,油桐、油茶為經濟林主要樹種。探明有開採意義的地表資源石灰石、矽砂、粗砂等,蘊藏量大,質地優良,遠銷省內外。
土地資源
湖口縣雖屬長江中下游平原—(鄱陽湖平原),但江南丘陵地貌突出,山丘起伏,港汊縱橫,水域寬廣,江湖交錯,耕地多為梯田梯地。丘陵面積占30%,山地面積占22.01%,水域面積占28.2%,耕地面積占23.3%,湖口縣國土總面積669.33平方公里(1003995畝)。
湖口縣地形結構為東南部低山環抱,西北部江湖環繞,中部小丘壟埂起伏,總體趨勢是由東南向西北傾斜。
鄱陽湖在縣境西部流經27公里,境內水域90.3平方公里;長江沿縣境北部流經17公里,境內水域15.25平方公里;江湖岸線51公里,其中沿江22公里、沿湖29公里。
水域資源
![湖口輪渡](/img/8/ac5/nBnauM3XxMDNwgzM1c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3g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礦產資源
![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img/1/51f/nBnauM3XzUzM0EjN3c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3g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人口民族
2012年末湖口縣戶籍人口為298145人,比上年末增加296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0715人,增加1025人。2012年全年出生人數4088人,人口出生率13.35‰,死亡人數1689人,死亡率5.48‰,自然增長率7.87‰。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3.0。
政治體制
書記:李小平
副書記:鮑成庚、張南
常委:史文 查忠平 梅媚 桑蓬來 柯景坤 邱玉林 沈天華 劉奇
經濟概況
2012年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86.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92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65.07億元,增長9.9%,第三產業增加值12.04億元,增長11.4%。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0.4:75.6:14.0,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較上年提升了1.5個百分點。人均GDP28997元,增長8.3%。非公有制經濟穩步發展,實現增加值68.93億元,增長9.3%,占GDP比重達80.1%。
2012年末湖口縣從業人員15.1萬人。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801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人數999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2486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
第一產業
![湖口縣台山公園](/img/3/425/nBnauM3XzUjM1UjMzg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4g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2012年全年糧食總產量11.10萬噸,比上年增長4.0%。其中,早稻4.46萬噸,增長4.6%;二晚4.95萬噸,增長0.7%;一晚和中稻1.37萬噸,增加19.4%。全年油料產量2.65萬噸,增長3.6%。棉花產量9853噸,增長1.3%。蔬菜產量5.46萬噸,增長2.2%。水果產量5573噸,增長0.1%。
2012年全年肉類總產量9153噸,比上年增長6.0%。生豬出欄9.05萬頭,增長4.1%;生豬存欄5.65萬頭,增長8.4%。家禽存欄52.15萬隻,增長5.0%;禽蛋產量5494噸,增長1.3%。水產品產量3.69萬噸,增長7.3%,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1.5萬噸,增長7.1%。
2012年全年荒山荒地造林1100公頃,四旁植樹72萬株;森林覆蓋率達29.6%。
湖口縣有效灌溉面積達19.51千公頃,新增5.2千公頃;旱澇保收面積10.72千公頃,新增0.42千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1.99萬千瓦,其中農用排灌動力機械17.4萬千瓦;聯合收割機達126台,增長13.5%。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1.79萬噸,減少5.8%。
第二產業
工業和建築業
![湖口縣金砂灣工業園](/img/b/b6c/nBnauM3X3MDO0cDO1g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4g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完成244.44億元;實現利稅2.37億元,其中利潤-1.72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65.46%,比上年提高12.46個百分點。
工業園區年末投產企業55家,比上年增加4家,安排從業人員16933人。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37.13億元,下降2.4%;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22.5億元。
全社會建築業完成增加值5.68億元,增長8.0%。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企業完成營業收入44170.7萬元,增長8.9%,營業稅金及附加2507.3萬元,增長34.3%,實現利潤190.6萬元,下降24.7%。
固定資產投資
2012年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3.0億元。其中,城鎮投資121.1億元;農村投資1.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中,億元以上項目36個,完成投資100.8億元,其中當年新開工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個,完成投資額14.1億元。當年竣工億元以上項目8個,完成投資額49.5億元,其中工業項目6個,完成投資額42.1億元。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0.78億元,第二產業投資79.36億元,第三產業投資42.8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中,城市基礎設施投資34.26億元。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7億元,其中商品住宅投資1.9億元。商品房施工面積24.4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4.2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24億元。
2012年,新開工建設廉租住房500套,新建及續建廉租房項目的施工面積為5.4萬平方米,竣工面積1.3萬平方米;新開工建設公租房500套,新建及續建公租房項目的施工面積為2.5萬平方米,竣工面積2.5萬平方米。
固定資產投資施工項目66個,其中2012年新開工41個,投產項目42個,項目建成投產率為63.6%;新增固定資產114.03億元。
第三產業
![湖口縣盛源城](/img/b/d2c/nBnauM3X4cTM3IjN4g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4g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全年實際利用境外資金6949萬美元,增長50.5%。外貿出口3112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5.9%。
全年引進市外三千萬元以上項目27個,當年進資(含續建項目)43.43億元,其中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4個,當年進資(含續建項目)23.77億元;工業項目21個,當年進資(含續建項目)37.71億元。
全年接待國內遊客136.52萬人次,增長35.7%;境外遊客4.52萬人次,增長34.5%;旅遊總收入12.87億元,增長36.9%。
社會事業
教育
![湖口一中](/img/7/51e/nBnauM3X3czN2QjNxk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5g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文化
![湖口第二國小](/img/a/f0c/nBnauM3X0cTNwkDOyk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5g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2012年末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0個,其中醫院5個、衛生院13個。衛生技術人員84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82人,註冊護士246人。衛生機構共有床位705張。鄉村衛生所132個,共有鄉村醫生299人。
2012年舉辦民眾體育活動12次,參加人數12千人次。湖口縣有固定晨、晚練站點14個,平均每個站點每天相對穩定的活動人數40人。
衛生
![湖口縣人民醫院](/img/e/858/nBnauM3X0cjNwATM1k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5gzL2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湖口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年末人數為41335人,比上年增加1030人。其中參保職工33711人,參保企業離退休人員7624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年末人數為24673人,其中企業14711人,事業和機關9962人。參加失業保險年末人數為18000人。湖口縣共有5335名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0272名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參加城鎮合作醫療保險的居民52128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農民222517人。實施城鄉大病醫療救助,農村醫療救助總人次1898人, 城鎮醫療救助總人次672人。湖口縣各類收養單位14家,擁有床位893張,年末在院人員865人。
歷史文化
湖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共有5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1項、市級2項。
湖口縣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江西省戲曲之鄉”,歷來是人文薈萃之地。青陽腔、彈腔、饒河戲、文曲戲、採茶戲、黃梅戲、木偶戲等七大戲曲劇種至今廣為傳唱,地方特色戲曲文化經久不衰。
目前全縣有36個農民業餘劇團。近三年來,湖口用於扶持業餘劇團以及農民詩社、廣場大家唱等各類民間文化活動的資金過100萬元。組織民間文化團體開展的“鄱湖神韻”、“情系農民工”等文藝演出活動360場次。僅2013年就獲得省級農民工才藝大賽一等獎等省市各類獎項50個。
而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湖口青陽腔,更是家喻戶曉、倍受歡迎。
湖口草龍
![湖口草龍](/img/f/b98/nBnauM3X0EDO0EDMyAT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wk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流泗周壽朋村村民周雍發編扎一條草龍,名“谷龍”,在村廟會上遊行。周雍發後將編扎草龍的技藝授於侄周雲開,民國九年至三十四年(1920~1945年)間,周雲開多次編扎草龍,頗具名氣。1985年,流泗喻家圈村民喻芳澤從師周雲開,傳承草龍編扎手藝,並不斷創新發展完善編制草龍的整套藝術,成為編扎湖口草龍的傳承人。
湖口草龍的編扎工藝,要求選料精緻優良,製作精細巧妙,採用編、插、織、嵌、鑲、繞、纏、懸、掛、空、別、剔、鏤、透等多種手工技巧,分別編織龍頭、龍鬚、龍舌、龍牙、龍身、龍鱗、龍節、龍尾等部分,組成形態為獅頭、鹿角、鷹爪、蛇身、魚尾的整條草龍。
湖口草龍除編扎工藝考究外,其舞龍技藝也頗具特色。草龍像民間製作的其它布龍、紙龍、板龍、竹龍一樣,常常出現在祭祀廟會、喜慶佳節等場面。而草龍出行,一般都配套稻、黍、稷、麥、豆“五穀燈”,甚至還配花、草、魚、蛙、蝶等動植物型狀的彩燈,烘襯配合草龍表演。舞龍隊伍統一服飾,掌龍頭者,身強體健,頭腦靈活,把握節奏,還會“喝彩歌”;持龍尾者,玲瓏滑稽,步履矯健,有的還畫一丑角臉譜;其他人各執一節龍身。從頭到尾,渾然一體。行進時,神鼓大鑼開道,陣勢磅礴,戲劇鑼鼓殿後,有的配上蕭笛,細吹細打,悅耳悠揚。龍隊走“之”字型,宛如神龍蠕動。表演時,有龍頭上下左右搖擺的、咬尾、穿竄、盤鏇、跳躍、戲耍、逗樂、滾龍、絞龍、盤柱等各式花樣;五穀彩燈則圍繞龍周邊穿花、扭步,變換佇列、逗龍、擾龍、逐龍等。根據鑼鼓點的變化,草龍或跑或跳、或臥或滾、或盤或轉、時騰時躍、時竄時撲、或追逐五穀花燈、或穿行花草彩燈、或在引球後搖頭擺尾,時而龍頭鑽龍尾,時而龍尾纏龍頭等等,氣氛熱烈,妙趣橫生,喜慶非凡。
1986年,湖口從民間收集、整理完整的資料,編紮成草龍,爾後多次送市、省展演。2006年6月湖口草龍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3月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湖口草龍的文史資料、音像製品和草龍,全部館藏。
2008年,文化部授予湖口草龍藝人喻芳澤“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稱號。
2009年,江西省政府選調湖口草龍參加澳門回歸10周年慶典活動。
湖口青陽腔
湖口青陽腔(俗稱高腔戲)從明、清至民國時期,一直風行在湖口、都昌、鄱陽地域,遍及鄉村。
舊時,湖口高腔戲的演唱形式多樣,或高台演出,或圍鼓坐唱,演員一唱眾和,曲調高亢而悠揚,鑼鼓助節,不入管弦。高腔戲藝一般是以師帶徒、口口傳授。清朝後期,逐漸形成高腔戲班社。較有影響的是:清道光四年(1824年)的“秀蘭班”,同治三年(1864年)的“老秀蘭班”,光緒三十年(1904年)的“中秀蘭班”、“福秀蘭班”,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的“新秀蘭班”。20世紀50年代,隨著吳厚德等多位老藝人相繼調省古典戲曲實驗劇團(江西省贛劇團),湖口高腔戲班漸散,但民間業餘演唱稀疏可聞。“文化大革命”期間,傳統的高腔戲銷聲匿跡。
1983年3月和9月,湖口縣兩次召開青陽腔老藝人座談會,探討青陽腔的源流、沿革、班社、劇目和音樂,並進行錄音。1984年4月,縣文教局組織舉辦“首屆湖口青陽腔傳統折子戲展覽演出”活動,演出《打獵回書》、《磨房會》、《付榮逼債》、《三戰呂布》、《貴妃醉酒》、《秋江別》等10多個劇目。是年9月,縣委、縣政府批准成立“湖口縣戲劇創作研究室”,劉春江主持對湖口青陽腔藝術的專題研究工作。
2004年12月,縣文廣局與九江電視台、江西七O一電視台聯合攝製湖口青陽腔專題片《鄱陽湖絕響》,獲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第二屆電視戲曲“蘭花獎”三等獎,九江人民廣播電台錄製專題廣播稿《鄱陽湖畔青陽腔》,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國際頻道向全世界介紹青陽腔。2005年9月,湖口創作的青陽腔現代劇目《一籃壽桃》在九江金秋藝術節小戲小品大賽上,獲創作、導演、表演、組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6項一等獎,後在參加全省戲劇選拔賽中獲第一名。
經過搶救性的挖掘和整理,共蒐集到青陽腔手抄劇目96個(整本戲36個,摺子小戲60個),曲牌448首,唱腔曲譜40本,唱腔曲牌錄音110小時(盒),臉譜40幅,拍攝照片1000餘幀,同時還記錄整理青陽腔的淵源、沿革、古譜符號、表演藝術、宗教儀式、班社劇團、戲台楹聯、藝人題壁、古戲台等相關資料。老藝人潘康泉、曹梅卿、曹耀春、吳江龍、吳厚德、黃玉盛、吳敦友、崔龍發、黎炳振、屈振書、沈文典、崔錦太、殷武煥、鄒喜壽等無私奉獻,促進了湖口青陽腔的發掘、保護和傳承。2006年6月,湖口青陽腔正式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6月,九江學院選擇湖口付壠鄉為協作點,共同建成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青陽腔教學實踐基地”。
2008年2月,湖口青陽腔老藝人殷武煥,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2009年6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湖口青陽腔傳習所在付壠鄉揭牌。
湖口青陽腔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勻陳列、收藏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內。
湖口粑俗
![湖口粑俗](/img/9/c08/nBnauM3XyUTM3UDM1AT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wk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湖口粑俗表達人們美好的祝願,也體現出勞動人民的智慧。各式各樣粑的製作必須掌握各自的製作技能:麻糍粑的蒸飯灑水、印粑的和面、柳米粑的泡米、豆粑的配兌和煎烘、發粑的拌粬發酵、炒米粑的炒米和包心等,都有一定的技術含量,雖說不求師學藝,但都是母教女、婆傳媳,世代傳承,形成獨特的粑俗文化。
2007年,湖口粑俗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收集的各式粑印,藏於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內。2008年,吳春花被授予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湖口粑俗)代表性傳承人。
2015年3月央視《遠方的家·江河萬里行》欄目攝製組走進湖口拍攝湖口粑文化。
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春節特別節目攝製組開赴湖口縣付壠鄉大山村,拍攝製作民俗風情片《湖口粑俗》。
“湖口粑俗”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傳統飲食文化的一朵奇葩。湖口拍攝的做年粑場面,在央視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前,即除夕16時至19時的《一年又一年》節目中播出。湖口粑俗將代表江西民俗出現在央視螢屏。
湖口豆豉
![湖口豆豉](/img/c/7d4/nBnauM3XxQDO5QzN2AT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wk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江西的豆豉在全國是最有名的,“豐城豆豉”“家鄉豆豉”“葡萄豆豉”“潯陽五香豆豉”“湖口豆豉”“上饒豆豉餅”等是江西的名特產。
自晚清以來,雖戰亂不斷,百業凋蔽,而湖口豆豉生產卻一直未停止過。開始時是一家"盧泰生號",後來發展到六家生產作坊,年產豆豉一千餘擔。如今,當地政府十分重視開發生產湖口豆豉,商業部門還專門設立了豆豉生產廠,組織青工學習老師傅技藝,使豆豉產量、質量大大提高。不僅供應本省,而且遠銷湖北、湖南、浙江、廣東等十多個省市。湖口豆豉已成為名揚大江南北的土特名產。
2008年,湖口豆豉被列入第二批九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湖口糟魚
湖口糟魚是江西九江傳統的漢族名菜。主要是以鄱陽湖產的青、草、鯉魚等為主要原料,配上精製的糯米水酒,糯米酒糟、白糖、小磨麻油等輔料。採用刮鱗剖魚、洗魚鹽醃、晾曬烘乾、切塊糟制等十多種傳統手工技藝製做而成。
湖口糟魚分生熟甜辣,看魚色深黃中略帶褐紅、聞氣味芬芳溢醉氣、嘗味道清淡中帶酥,甜中含鮮、熱吃不膩,冷吃不腥,是居家迎賓、席宴美餚、饋贈親朋、佐餐佳品。
湖口糟魚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味,據湖口縣誌記載,從明朝萬曆年開始,湖口糟魚就是選奉朝廷的貢品。
地處鄱陽湖與長江交匯處的湖口縣,盛產鄱陽湖淡水魚,魚類品種多達180餘種,湖口糟魚主要是以鄱陽湖產的青、草、鯉魚等為主要原料,配上精製的糯米水酒,糯米酒糟、白糖、小磨麻油等輔料。
採用刮鱗剖魚、洗魚鹽醃、晾曬烘乾、切塊糟制等十多種傳統手工技藝製做而成。湖口糟魚分生熟甜辣,看魚色深黃中略帶褐紅、聞氣味芬芳溢醉氣、嘗味道清淡中帶酥,甜中含鮮、熱吃不膩,冷吃不腥,是居家迎賓、席宴美餚、饋贈親朋、佐餐佳品。
2008年,“湖口糟魚”被列入第二批九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交通運輸
![湖口縣地理位置](/img/b/6a7/nBnauM3XwIzM1cjM5AT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wkzLx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高速公路
九景高速公路、彭湖高速公路、杭瑞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並與九江繞城高速、昌九高速公路、福銀高速公路、滬昆高速公路等主要幹道相聯。
省道
另有省道景湖公路(景德鎮至湖口)、省道牛湖公路(安徽牛磯至江西湖口)、省道湖九公路(湖口至九江)等3條省道穿境而過。
鐵路
未來的湖口將形成“兩水、兩高、兩鐵”的大交通網路,湖口火車站是銅九鐵路、九景衢鐵路線上的重要停靠站和客運站,並與京九鐵路、京廣鐵路、京滬高鐵、浙贛鐵路等國家鐵路連線。
水運
鄱陽湖在縣境西部流經27公里,境內水域90.3平方公里;長江沿縣境北部流經17公里,境內水域15.25平方公里;江湖岸線51公里,其中沿江22公里、沿湖29公里。
境內有22公里的長江岸線,其中深水岸線10公里左右,已形成了“鐵路、水運和高速公路”三位一體的交通格局。是長江中下游天然的深水良港和江西省著名的港口碼頭。
著名人物
歷史人物
![鄱陽湖口](/img/2/e35/nBnauM3XzAzM3MjNyET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xk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湖口女才子輩出,民國前有詩集刊行的女詩人有張取、許權、楊舫、沈同珠等。其中許權(宜瑛)還為袁枚《隨園詩話》所介紹,沈德潛《清詩別裁集》也錄有其詩。
現代人物
革命戰爭,在湖口工作與戰鬥過的革命家有方誌敏、周建屏、邵式平、蔡申熙、馮任等。湖口本地較著名的革命烈士有周賡年(協助周建屏組建紅軍並任紅軍游擊大隊長)、鄒覺民、餘慶祥(縣蘇維埃主席)、王文鳳等,在外犧牲的烈士有“紅岩英烈”余祖勝(生前為重慶21兵工廠即今長安汽車公司工人)等。新中國成立後,來湖口考察、視察工作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知名人士有郭沫若、康克清、肖華、楊成武、魏文伯、茅以升和江澤民、李鵬、朱鎔基、喬石、榮毅仁、李鐵映、于光遠、鄧力群等。
湖口籍政軍界人物有陳鈞(大革命時期中共黨員,解放後曾任江西省監委書記)、崔景謨(1949年參加新疆起義,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22兵團供給部部長);科教文藝界人物有著名建築工程專家楊作材(主持設計建造延安中央大禮堂,建國後曾任國家建委、計委副主任)、機械工程專家楊叔子(中科院院士、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電影劇作家王一民、90後知名作家、江西衛視熱門節目《金牌調解》嘉賓觀察員柳陶、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柳朝暉等。
湖口農民中也有傑出人物,如曾被評為江西省和華東局農業勞動模範的廖能吉,由植棉能手而聘為江西省農科院特約研究員;在家鄉農閒演出地方戲而成為專業演員的青陽腔表演藝術家吳厚德,其劇照被選入《中國大百科全書》。
旅遊景點
自然景觀
石鐘山
![石鐘山](/img/4/817/nBnauM3X2QTO3YDM3ET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xk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石鐘山有兩大千古文人墨客讚美的奇觀:一是,該山由石灰岩構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鍾,面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擊,響聲如洪鐘。二是,山下長江與鄱陽湖的匯合處水線分明,江流混濁,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劃”出了一條奇妙的界線。
鞋山
鞋山,又名大孤山,為鄱陽湖中的一座形似繡鞋的孤島,系第四紀冰川活動的遺蹟。海拔97米,周長1000米,距縣城9公里。山上存有宋代米芾和清代彭玉麟等名人題字石刻。登臨鞋山如置身萬頃碧波,有與候鳥為朋、廬山為鄰之感。
人文景觀
![鄱陽湖大市場](/img/9/11b/nBnauM3X0ATN2kDO4ET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xk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古文化遺址
如新石器晚期遺址、西周遺址、古彭澤縣城遺址、上甲縣遺址等,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也是尚待開發利用的重要旅遊資源。明代九江知府題詠的湖口八景——虹橋仙跡、淵明故址、大嶺雲亭、花尖秀色、雙鍾月色、彭蠡濤聲、沙洲漁唱、勞渡舟橫,多數尚未列入旅遊項目。
地方特產
湖口糟魚
湖口糟魚歷史悠久,起源於原始社會晚期的鄱陽湖口與長江交匯地區,故稱"湖口糟魚"。自明朝萬曆年間既作為湖口地方貢品被送選朝廷。
湖口豆豉
湖口縣地處鄱陽湖與長江匯合處,並有“水繞三山同楚地,勢連五老共洪都”之稱的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盛產一種有名的特產--"豆豉",此豆豉色澤黑亮,顆粒均勻,香味濃郁,美味可口,用這種豆豉烹飪的"豆豉燒肉"、"辣味鳳尾魚"、"家鄉豆腐" 等菜餚,已成為湖口傳統風味名菜,頗受中外客人的青睞,蜚聲四海。
湖口米粑
湖口米粑是具有江西省湖口縣濃郁地方特色的漢族民俗文化。曾在2006年大年除夕中央電視台一套《一年又一年》欄目中隆重推出。湖口的粑俗,有著悠久的歷史。
湖口粑俗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考古,在湖口新石器時期的史家橋和文昌洑遺址中,發現了用於製作麻糍粑的陶臼,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隨著湖口農村各種節日習俗的增加,品種繁多,形狀各異的粑應運而生,並一直沿續至今。
湖口米粑,品種有20多個,其中的麻糍粑、柳米粑、糯米粑、炒米粑、印粑和豆粑為湖口的六大粑。也是湖口地區千百年來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粑,是九江地區一帶的習慣稱謂,它其實與江南一帶稱為糕的食品是完全相同的東西,僅僅是叫法不同而已。它們都是用大米、糯米為主要原料,再酌情配以各種雜糧、豆類加工製作而成的大眾糧食製品。粑的形狀各異,有圓有方,有鼓有扁,粑的顏色豐富多彩,圖案也是五花八門,還有各種吉祥字語。
石鐘魚宴
![石鐘魚宴](/img/d/5a5/nBnauM3XwYjN2kzMyIT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yk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石鐘魚宴中的“石鐘東坡魚”傳說與宋代大文豪蘇軾父子有關。相傳1084年6月,蘇軾送其長子蘇邁到德興任縣尉。途經湖口縣時,見漁民用稻草包著魚煮熟來吃,蘇軾品嘗之後,盛讚此為一道好菜,並於當晚寫下了千古名篇《石鐘山記》,“石鐘東坡魚”也由此得名。
此外,還有短吻銀魚、中華絨毛蟹等。
城鄉建設
城市示範道路
![城市示範道路](/img/5/b77/nBnauM3XycjM5ITO0IT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yk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新城建設
![新城建設](/img/3/425/nBnauM3XzUjM1UjMzgD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4g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以超前理念規劃城鄉。加快城鄉統籌規劃成果利用,完成“多規合一”編制,做到經濟社會發展、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等規劃一體化,實現縣域規劃一張圖。編制縣城控規區地下管網、水系開發保護等城市專項規劃;完善鄉鎮集鎮規劃體系,進一步提升鄉鎮規劃區控規覆蓋率;抓好城鄉規劃實施和聯動發展,引導人口集聚和資源要素配置,促進人口向城鎮集中、居住向社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加快鄉鎮中心村莊布點選點,規範農民建房行為,以科學的規劃指導城園融合、城鄉一體化建設。
以精品意識完善功能。突出“建路網、布項目、強功能、優環境、聚人氣”,高標準建設各類建築,高效推進海山新區、台山新區、洋港新區縱深開發,吸引社會投資參與商住開發、賓館酒店、商貿市場等工程建設,加快黃新華菜市場建設,快速提升城區人氣。推進城園水、電、路、網等基礎工程和功能布局無縫對接,加密交通路網,實現功能聯動,加速產城融合。大力發展與園區產業配套的總部經濟、市場物流、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力爭中央商務區10月底前完成裝修並營業,華美立家、國際商貿城、贛北農貿城等大型商貿市場整體招租運營率達60%以上,電子商務城一期主體工程建成,海山綜合小區、葉家舍、洋港等9個保障房(安置房)小區全面建成,提升中心城區服務業態和功能。探索有效辦法,積極盤活存量公租房、安置房。繼續開展建築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專項整治,規範商業開發行為,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按照“山有靈度、水有活度、景有美度、城有韻度”的要求,繼續完善洋港新區市政基礎設施,加快洋港濕地公園和高端商業項目建設,推進洋港生活污水處理廠達標運營,改造提升石鐘山和鞋山景區周邊環境,建設集山、江、湖、城於一體的高品質洋港生態新區。全面完成牛湖公路升級改造,對接服務九景衢鐵路建設,不斷完善一體化交通格局,實現園區與城區、景區無縫對接,集聚人氣,活躍三產,繁榮城市經濟。
![新城建設](/img/7/121/nBnauM3XwETOxEjM3MTO4YjNzUTM5ETM4ITMxADMwAzMxAzLzkzL4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城市榮譽
2017年獲“國家園林縣城”榮譽稱號。
九江市行政區劃
行政區 | 面積(單位:k㎡) | 人口(單位:萬人) | 代碼 | 郵編 | 駐地 |
548 | 29 | 360402 | 332005 | 十里街道 | |
50 | 31 | 360403 | 332000 | 甘棠街道 | |
911 | 34 | 360421 | 332100 | 沙河街鎮 | |
3507 | 36 | 360423 | 332300 | 新寧鎮 | |
修水縣| | 4504 | 78 | 360424 | 332400 | 義寧鎮 |
2035 | 37 | 360425 | 330300 | 塗埠鎮 | |
927 | 23 | 360426 | 330400 | 蒲亭鎮 | |
719 | 25 | 360427 | 332800 | 南康鎮 | |
1988 | 78 | 360428 | 332600 | 都昌鎮 | |
669 | 29 | 360429 | 332500 | 雙鍾鎮 | |
1542 | 36 | 360430 | 332700 | 龍城鎮 | |
1423 | 44 | 360481 | 332200 | 湓城街道 |
江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 況 | 全省轄:11個地級市;19個市轄區、10個縣級市、70個縣 |
南昌市 | 東湖區 | 西湖區 | 青雲譜區 | 灣里區 | 青山湖區 | 新建縣 | 南昌縣 | 進賢縣 | 安義縣 |
景德鎮市 | 珠山區 | 昌江區 | 樂平市 | 浮梁縣 |
萍鄉市 | 安源區 | 湘東區 | 蓮花縣 |上栗縣 | 蘆溪縣 |
九江市 | 潯陽區 | 廬山區 | 瑞昌市 | 九江縣 | 星子縣 | 武寧縣 |彭澤縣 | 永修縣 | 修水縣 |湖口縣 | 德安縣 |都昌縣 |
新余市 | 渝水區 | 分宜縣 |
鷹潭市 | 月湖區 | 貴溪市 | 餘江縣 |
贛州市 | 章貢區 | 瑞金市 | 南康市 | 石城縣 | 安遠縣 | 贛縣 |寧都縣 | 尋烏縣 | 興國縣 | 定南縣 |上猶縣 |于都縣 |龍南縣 | 崇義縣 | 信豐縣 | 全南縣 | 大余縣 | 會昌縣 |
吉安市 | 吉州區 | 青原區 | 井岡山市 | 吉安縣 | 永豐縣 |永新縣 | 新幹縣 | 泰和縣 | 峽江縣 | 遂川縣 | 安福縣 | 吉水縣 | 萬安縣 |
宜春市 | 袁州區 | 豐城市 | 樟樹市 | 高安市 | 銅鼓縣 | 靖安縣 | 宜豐縣 | 奉新縣 |萬載縣 | 上高縣 |
撫州市 | 臨川區 | 南豐縣 | 樂安縣 | 金谿縣 | 南城縣 | 東鄉縣 | 資溪縣 | 宜黃縣 | 廣昌縣 | 黎川縣 | 崇仁縣 |
上饒市 | 信州區 | 德興市 | 上饒縣 | 廣豐縣 | 鄱陽縣 | 婺源縣 | 鉛山縣 | 餘干縣 | 橫峯縣 | 弋陽縣 | 玉山縣 | 萬年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