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香青屬植物淡黃香青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全草,鮮用或曬乾。
簡介
清明菜為菊科植物鼠耳草的嫩苗。清明菜又名佛耳草,亦名鼠耳草,江蘇蘇南地區叫“寒食菜”,福建稱白芒草、黃花曲草。民間草藥名“追骨風”。江浙閩地區常於清明前後採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團,香糯可口。它能擴張局部血管,可利用以治非傳染性潰瘍及刨傷。內服能降血壓,治療消化性潰瘍,以及祛痰、鎮咳、鎮痛等作用。形態
淡黃香青多年生草本,高10-22cm。根狀莖細長,木質;匐枝細長,有膜質鱗片狀葉及頂生的蓮座關葉叢。莖直立或斜升,具白色蛛絲狀綿毛。功座狀葉倒披針狀長圓形,長1.5-5cm,寬0.5-1cm,下部漸狹成長柄,先端尖或稍鈍;中部葉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5cm,寬0.5-0.8cm,直立或腑附於莖上,先端尖,基部沿莖下延成狹翅,邊緣平;上部吉較小,狹披針形,全部葉被灰白以或黃白色蛛絲狀綿毛。頭狀花序6-16個密集成傘房或復傘房狀;花序梗長3-5mm;總苞寬鍾狀,長8-10mm,寬約10mm;總苞寬鍾狀,長8-10mm,寬約10mm;總苞寬鍾狀,長8-10mm,貢約10mm;總苞片4-5層,稍開展,外層橢圓形,共同褐色,內層披針形,長達10mm,寬3-4mm,黃白色,有光澤,最內層披針形;花托有遂狀短毛;雌析頭狀花序外圍有多層雌花,中央有3-12個雄花;雄株頭狀花序有多層雄蕊,外層有10-25個雌花;花冠長4.5-5.5mm,冠毛比花冠稍長。瘦果長圓形,長1.5-1.8mm,密生乳頭狀突起。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800-4700的山坡、草地及林下。
性味
味辛;苦;性涼
營養分析
清明菜含脂類物質、揮髮油、大量胡蘿蔔素及少量B族維生素、鼠麴草素、硝酸鉀、氯化鉀等。有止咳平喘、降低血壓功效。能擴張局部血管,可利用以治非傳染性潰瘍及創傷,內服用於慢性氣管炎、喘息咳嗽、潰瘍病、風濕痛等,並可用於治高血壓。
據現代科學研究分析,藥理實驗及臨床套用表名明:清明菜的濃煎液治療慢性氣管炎療效顯著。另據資料報導,清明菜還具有抗菌消炎、降壓止痛、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對治療高血壓、消化道潰瘍、風濕性疼痛等,均具有較好療效。
藥理
清明菜性味甘平,具有祛風濕、利濕濁、化痰止咳的功效。《本草綱目》謂清明菜“調中益氣,止泄除痰,壓時氣,去熱嗽”,“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氣”。現代藥理研究,清明菜還具有擴脹局部血管、降低血壓、治療消化性潰瘍、鎮咳、鎮痛等作用。功用
慢性氣管炎,喘息咳嗽,潰瘍病,風濕痛等。
營養成分
清明菜為菊科植物鼠麴草GnaphaliumaffineD.Den. 的嫩苗,又名鼠耳草、田艾等。清明節前採摘。清明菜每百克嫩莖葉含水分85 克、蛋白質3.1 克、脂肪0.6 克、碳水化合物7 克、鈣2.18 毫克、磷66 毫克、鐵7.4 毫克、胡蘿蔔素2.19 毫克、維生素B20.24 毫克、尼克酸1.4 毫克、維生素C28 毫克,還含揮髮油、生物鹼等。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慢性氣管炎、喘息咳嗽、潰瘍病、高血壓、消化道潰瘍、風濕性疼痛等患者可以多吃。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外用:適量,搗汁塗;或煎水洗。
製作指導
1.江浙閩地區常於清明前後採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飯糰,香糯可口。清明菜既可炒食或拌蒸雞蛋,亦可作包子餡料。2.傳統的食法是將其蒸成餅或煎麵托。其製作方法是:將清明菜洗淨,瀝去水分,搗爛為泥,濾取鮮莖葉汁液,與糯米粉拌和均勻,加入白糖、鮮桔皮細絲等調料,製成圓餅,放入鍋內蒸熟,即可食用,吃起來清香爽口,甜而不膩,獨具風味。
3.慢性氣管炎,咳嗽,氣喘
4.濕筋骨痛,跌打傷痛
鮮清明菜60~90克,用水和酒合煎,一日2次分服。
5.胃及二指腸潰所,胃痛
清明菜30克,甘草9克,水煎服。
6.瘡(下肢潰瘍)
以清明菜煎濃湯洗滌,並作溫濕罨敷劑,一日換敷3次。
7.眼夜盲,迎風流淚,羞明
清明菜60克,和糯米煮稀飯,或同羊肝炒食,有養肝明目之功。
食療作用
清明菜味甘、性平、無毒,入肺經;具有祛風除濕,調中益氣,止咳化痰的功效;
可用以治療感冒風寒,氣喘咳嗽,蠶豆病,婦女白帶過多以及無名腫毒等症。
內服能降血壓,治療消化性潰瘍,以及祛痰、鎮咳、鎮痛等作用。
相關
“更煎藥苗挑野菜,山家不必遠庖廚”。這是南宋文學家陸游吟詠藥苗可作蔬入饌的詩作。
《本草綱目》謂清明菜“調中益氣,止泄除痰,壓時氣,去熱嗽”,“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氣”。
歷史悠久
每年4月時,重慶的老人都會采最嫩的清明菜和著糯米做成清明粑。如今的清明節除了延續掃墓的習俗外,清明菜更因清明粑的淡出而少為人知,只有在中藥鋪中聽見它的學名“鼠麴草”時,才會被人從記憶中重新拾起。相傳在南宋,元兵入侵潮汕地區,百姓流離失所,饑寒交迫之時,發現荒野之中有一種野草不但具有特殊的香味,還可以充飢裹腹,它便是清明菜。
中醫認為,清明菜性味甘,平,歸肺經。《本草綱目》中就寫著清明菜有“調中益氣,止泄除痰……去熱嗽”的作用。在黃河流域及南方各省是清明菜生長最多的地方,田坎、荒郊便能輕易尋得它的蹤跡。
清明菜唯獨生長在南方,因此清明菜的人文文化多由南方人所記載,更因南方人遠飄他鄉而流傳至日本。《台灣府志》里就記載:三月節(現代叫做清明節),民間有采清明菜和糯米粉做成餅吃的習俗;魯迅在翻譯愛羅先珂童話劇《桃色的雲》時,曾提到日本人的清明菜吃法同中國南方大同小異,除了祭祖還有避病、驅邪的說法
野菜治百病
野菜,採集天地間靈氣,吸取日月精華,是大自然的精髓之一。每一次品嘗,都是和自然的親密接觸。野菜那些純淨、本真的鮮香,是自然的禮物,是我們綠色生活的氣息,亦是人與自然相互關愛的見證。野菜不僅能夠豐富餐桌,也是防病治病的良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