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香青屬植物淡黃香青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全草,鮮用或曬乾。
簡介

形態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800-4700的山坡、草地及林下。
性味
味辛;苦;性涼
營養分析

清明菜含脂類物質、揮髮油、大量胡蘿蔔素及少量B族維生素、鼠麴草素、硝酸鉀、氯化鉀等。有止咳平喘、降低血壓功效。能擴張局部血管,可利用以治非傳染性潰瘍及創傷,內服用於慢性氣管炎、喘息咳嗽、潰瘍病、風濕痛等,並可用於治高血壓。
據現代科學研究分析,藥理實驗及臨床套用表名明:清明菜的濃煎液治療慢性氣管炎療效顯著。另據資料報導,清明菜還具有抗菌消炎、降壓止痛、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對治療高血壓、消化道潰瘍、風濕性疼痛等,均具有較好療效。
藥理

功用
慢性氣管炎,喘息咳嗽,潰瘍病,風濕痛等。
營養成分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慢性氣管炎、喘息咳嗽、潰瘍病、高血壓、消化道潰瘍、風濕性疼痛等患者可以多吃。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外用:適量,搗汁塗;或煎水洗。
製作指導

2.傳統的食法是將其蒸成餅或煎麵托。其製作方法是:將清明菜洗淨,瀝去水分,搗爛為泥,濾取鮮莖葉汁液,與糯米粉拌和均勻,加入白糖、鮮桔皮細絲等調料,製成圓餅,放入鍋內蒸熟,即可食用,吃起來清香爽口,甜而不膩,獨具風味。
3.慢性氣管炎,咳嗽,氣喘
4.濕筋骨痛,跌打傷痛
鮮清明菜60~90克,用水和酒合煎,一日2次分服。
5.胃及二指腸潰所,胃痛
清明菜30克,甘草9克,水煎服。
6.瘡(下肢潰瘍)
以清明菜煎濃湯洗滌,並作溫濕罨敷劑,一日換敷3次。
7.眼夜盲,迎風流淚,羞明
清明菜60克,和糯米煮稀飯,或同羊肝炒食,有養肝明目之功。
食療作用

具有祛風除濕,調中益氣,止咳化痰的功效;
可用以治療感冒風寒,氣喘咳嗽,蠶豆病,婦女白帶過多以及無名腫毒等症。
內服能降血壓,治療消化性潰瘍,以及祛痰、鎮咳、鎮痛等作用。
相關
“更煎藥苗挑野菜,山家不必遠庖廚”。這是南宋文學家陸游吟詠藥苗可作蔬入饌的詩作。
《本草綱目》謂清明菜“調中益氣,止泄除痰,壓時氣,去熱嗽”,“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氣”。
歷史悠久

相傳在南宋,元兵入侵潮汕地區,百姓流離失所,饑寒交迫之時,發現荒野之中有一種野草不但具有特殊的香味,還可以充飢裹腹,它便是清明菜。
中醫認為,清明菜性味甘,平,歸肺經。《本草綱目》中就寫著清明菜有“調中益氣,止泄除痰……去熱嗽”的作用。在黃河流域及南方各省是清明菜生長最多的地方,田坎、荒郊便能輕易尋得它的蹤跡。
清明菜唯獨生長在南方,因此清明菜的人文文化多由南方人所記載,更因南方人遠飄他鄉而流傳至日本。《台灣府志》里就記載:三月節(現代叫做清明節),民間有采清明菜和糯米粉做成餅吃的習俗;魯迅在翻譯愛羅先珂童話劇《桃色的雲》時,曾提到日本人的清明菜吃法同中國南方大同小異,除了祭祖還有避病、驅邪的說法
野菜治百病
野菜,採集天地間靈氣,吸取日月精華,是大自然的精髓之一。每一次品嘗,都是和自然的親密接觸。野菜那些純淨、本真的鮮香,是自然的禮物,是我們綠色生活的氣息,亦是人與自然相互關愛的見證。野菜不僅能夠豐富餐桌,也是防病治病的良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