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鰻[鰻鱺總目海鰻科動物]

海鰻[鰻鱺總目海鰻科動物]
海鰻[鰻鱺總目海鰻科動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海鰻,經濟魚類;兇猛肉食性魚類。硬骨魚綱鰻形目、海鰻科、海鰻屬。體呈長圓筒形,尾部側扁。尾長大於頭和軀幹長度之和。頭尖長。 眼橢圓形。口大, 舌附於口底。上頜牙強大銳利,3行; 犁骨中間具10~15個側扁大牙。體無鱗,具側線孔140~153個。背鰭和臀鰭與尾鰭相連。體黃褐色, 大型個體沿背鰭基部兩側各具1暗褐色條紋。脊椎骨142~154個。廣泛分布於非洲東部、印度洋及西北太平洋。中國沿海均產,東海為主產區。

基本信息

分布

分布於長江口近海水域。

生態特性

暖水性近底層魚類。集群性交差,具有廣溫性和廣鹽性。通常棲息於水深50-80m泥沙底海域。有季節洄游習性。產卵場水深一般在20-40m,底質為沙泥,平均水溫13.5~20攝氏度,鹽度29~34.為較長壽命種類,最高可達16齡。兇猛肉食性魚類,主要攝食蝦、蟹、魚類及部分頭足類,幾乎全年攝食,強度大。

外形特徵

海鰻 海鰻

海鰻體呈長圓筒形,尾部側扁。尾長大於頭和軀幹長度之和。頭尖長。 眼橢圓形。口大, 舌附於口底。上頜牙強大銳利,3行; 犁骨中間具10~15個側扁大牙。體無鱗,具側線孔140~153個。背鰭和臀鰭與尾鰭相連。體黃褐色, 大型個體沿背鰭基部兩側各具1暗褐色條紋。脊椎骨142~154個。 攝食強度以7~9月較高。海鰻有明顯洄游現象。

生活習性

海鰻食物以蝦、蟹、小魚、章魚為主。海鰻科魚類中,以海鰻、山口海鰻數量多、產量大,是重要的食用經濟魚類。海鰻為兇猛肉食性魚類。游泳迅速,棲息於水深50~80米的泥沙或沙泥底海區。多棲居泥洞內,在浪大水濁時常出動覓食,傍晚和凌晨更為活躍。喜攝食蝦、蟹、魚類和烏賊等。

生長繁殖

海鰻生殖期為4~7月。 懷卵量18~120萬粒。卵球形,卵徑1.64~1.67毫米。仔、稚魚的發育有顯著變態,從葉狀體變為幼鰻在水溫20℃約15天完成,這時的體長約70毫米。成魚一般體長約 600毫米,重1~1.5千克。

相關種類

百吉海鰻

百吉海鰻全長2米,身體褐色,無任何斑紋。下頜骨牙的外列向外突出,它的中列於犁骨牙之後,有尖頭。分布於我國東海、南海,台灣,少數入黃、渤海,也分布於日本瀨戶內海。為兇猛的底層魚類,棲息於泥沙底質或岩礁區,有時亦會進入河口區攝食。有季節性回遊習性,每年春夏季時北上進行生殖回遊,秋冬季南下越冬回遊。游泳迅速,性貪食,攝食蝦、蟹、魚類等生物。山口海鰻為本種的同物異名。

絲尾海鰻

台灣絲尾海鰻全長43.5厘米。隸屬絲尾屬。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為暖水性的底層魚類,一般喜棲息於水深50~80米泥沙底海區,有季節性洄游。主要以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等為食。性兇猛,貪食。晴天,風平浪靜,海水透明度大時,多棲居於泥質洞穴內而減少取食活動。每當風浪大,水質混濁時,多四處覓食,尤以日落黃昏至凌晨時更加活躍,遊動迅速。食物以蝦、蟹、小魚、章魚為主。產卵期一般在春季或夏季,懷卵量約18~120萬粒,產卵場多在泥或泥沙處。肉質細嫩,含脂肪量高;鰾可作魚肚,為名貴食品。海鰻產卵廣泛。南海夏初為產卵期,絕對生殖力為18萬~120萬粒。

物種分布

中國有2屬5種:海鰻屬的海鰻和山口海鰻的下頜無橫臥牙,海鰻側線孔140~153個,在中國各海區均有分布;山口海鰻側線孔 128~134個,僅分布於南海和東海。鶴海鰻和原鶴海鰻的下頜具向外橫臥牙,鶴海鰻頭長約為胸鰭長4.1倍,僅分布於南海;而原鶴海鰻頭長約為胸鰭長3.2倍,分布於南海和東海。細頜鰻屬的細頜鰻體側扁,尾部短於頭與軀幹部的合長,犁骨牙細小,前鼻孔不呈短管狀,分布於南海和東海。

利用價值

食用

海鰻 海鰻

海鰻肉厚、質細、味美、含脂量高,可供鮮食、制鹹乾品或罐。海鰻肉與其他魚肉摻和製成魚丸和魚香腸,味更鮮美而富有彈性。曬乾品“鰻魚鯗”和乾制海鰻鰾均為食用佳品。

營養分析

1. 鰻魚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虛養血、祛濕、抗癆等功效,是久病、虛弱、貧血、肺結核等病人的良好營養品;

海鰻 海鰻

2. 鰻體內含有一種很稀有的西河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強精壯腎的功 效,是年輕夫婦、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

3. 鰻是富含鈣質的水產品,經常食用,能使血鈣值有所增加,使身體強壯;

4. 鰻的肝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是夜盲人的優良食品。

適宜人群

一般成年人均可食用

台灣絲尾海鰻 台灣絲尾海鰻

1. 適合於年老、體弱者及年輕夫婦食用;適用於病羸弱、五臟虛損、貧血、夜盲人、肺結核、婦女崩潰帶下、小兒疳積、小兒蛔蟲以及痔瘡和脫肛病人食用;

2. 患有慢性疾患和水產品過敏史的人、病後脾腎虛弱、痰多泄瀉者忌服。

食物相剋

鰻魚忌與醋、白果同食。

食療作用

鰻味甘、性平,入肝、腎、脾經;

具有補虛、養血、祛濕、抗癆等功效;

適用於久病羸弱、五臟虛損、貧血、肺結核、婦女崩潰帶下、小兒疳積、小兒蛔蟲以及痔瘡和脫肛病人食用。

藥用

鰻魚治療結核病,中國古代有豐富的經驗記載,日華諸家本稱其主治傳屍癆(肺結核)。

唐孟洗說:“主治五痔,瘡瘺,諸瘡痹癧(包括淋巴結核,肛門結核)”。

宋蘇頌說:“以五味食治久病勞瘵”。梁陶宏景用之治諸瘺瘡。

宋《聖惠方》用之治骨蒸勞瘦。明李時珍用之治小兒疳癆等等,不勝枚舉。

還有李時珍引《稽神錄》的一個故事,生動地說明鰻魚的抗肺癆作用,說有人病瘵(肺結核,古時稱勞瘵)相傳互相傳染,死者多人,因取病人棄於江邊以絕害。漁人見之,乃一女子,猶活,取置漁舍,日以鰻魚餵之,漸愈,遂為漁人之妻。(沈括《夢溪筆談》亦載此故事)。

資源狀況

東海主要經濟魚類。長江口水域常見,長江口漁場捕獲期6-10月。近年來東海區年產量達到15萬噸。約占全國的55%,雖然漁獲量呈現上升趨勢,但漁獲個體顯著小型化,種群結構失衡,資源呈嚴重衰退趨勢。

十大最危險的海洋動物

據美國《生活科學》雜誌日報導,十大最危險的海洋動物排行榜雖然有點主觀,但卻建立在相關研究基礎之上。這些研究旨在尋找最令人恐懼的海洋動物。它們均具有非常可怕的進攻性,能夠給人類帶來巨大傷害甚至於死亡。通常情況下,這種傷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在躋身排行榜的海洋動物中,其中有兩種動物的主要“行兇”場所是家中的魚缸和飯館,而非它們的老家海洋,因此,我們可以採取措施避免此類悲劇發生。

鰻鱺目百科

鰻鱺目(Anguilliformes;eels)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鰻鱺總目的一目。 種屬分布:包括2亞目19科147屬約600種。中國有1亞目12科47屬110多種。

魚類,鰻鱺目

鰻鱺目(Anguilliformes;eels)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鰻鱺總目的一目。

十大最危險海洋動物

自然界中動物千奇百怪,然而海洋生物中也有如猛虎般的怪獸!在這十大最危險海洋動物評比中,箱形水母憑藉獨一無二的致命性問鼎最危險頭銜。生活在海洋的箱水母種類繁多,雖然沒有正式記錄,但大量軼事證據顯示,每年有數十人甚至100多人命喪箱水母之手;蓑鮋又被稱之為“獅魚”,是家養魚缸中備受歡迎的寵物。這種魚看似溫順,但扇形排列的棘刺卻也具有令人吃驚的毒性; 刺鰩俗稱“黃貂魚”,單從這個名字我們就不難猜測,它們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動物。
箱形水母 | 虎鯊 | 石頭魚 | 河豚 | 海蛇 | 蓑鮋 | 鹹水鱷魚[海洋生物] | 刺鰩 | 海獅 | 海鰻

淡水魚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