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魚

茴魚

茴魚,是鮭形目鮭亞目茴魚科茴魚屬的1種,又名斑鱒子。體形長而側扁。吻鈍而短,上下頜各有1列細齒。眼大。鱗細小,排列很密。背鰭長且高,呈旗狀,背緣圓凸;脂鰭小,位於臀鰭基後段上方;雄體的背、臀鰭較雌體為大。體背部黑紫色,體側上方有許多黑褐色小斑點;生殖期色彩鮮艷;成魚體側有許多大紅色斑點,背鰭上有2~4條縱列的紅褐色斑點;幼魚體側在側線上方有一列大斑點。

基本信息

生長習性

茴魚茴魚
茴魚系冷水性魚類,一種典型的山澗溪流棲居的魚類,遊動範圍較小,常年不進入大江和湖泊。夏季多生活在支流的上游,喜在水草繁茂、昆蟲眾多、水色澄清、水流較急的河川中;冬季即在山溪深水處越冬,仍不停食。每年有短距離的生殖以及一個為躲避乾旱和冰凍的秋季洄游。茴魚以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索食時間多在夜間,主要捕食昆蟲、蛹、蠕蟲和甲殼動物

種群分布

分布於北美、俄羅斯西伯利亞水系和中國新疆額爾齊斯河。

種族分類

茴魚茴魚
黑龍江魚種

屬鮭形目,茴魚科,茴魚屬。俗稱:斑鱒子、紅鱗魚、魚華、海羅茨。

瀕危等級:易危。

黑龍江茴魚體長而側扁,尾柄發達。吻鈍且短。口端位,上下頜等長。口裂傾斜。上頜游離,末端可達到眼正中的垂直線下方。上下頜各有一列細齒,舌上無齒。眼大。鱗細小,側線鱗80-98,側線平直。背鰭長且高大,背緣圓凸,呈旗狀;脂鰭小,位於臀鰭起點之後上方;雌體的背鰭、臀鰭較雄體為大。背部和體側紫灰色,體側散生有許多黑褐色小斑點;生殖時色彩明顯,成魚體側有許多大的紅色斑點,各鰭赤紫色。背鰭上有2條由赤褐色斑點形成的紋帶,幼魚體側除斑點外,還有數條暗色橫斑,隨著生長而消失。腹部色淡,整個體色較鮮艷。

黑龍江茴魚系冷水性魚類,為北冷溫帶一種典型的山澗溪流棲居的魚類,遊動範圍較小,常年不進入大江和湖泊。夏季多生活在支流的上游,喜在水草繁茂、昆蟲眾多、水色澄清、水流較急的河川中;冬季即在山溪深水處越冬,仍不停食。每年有短距離的生殖、適溫及索鉺的春季洄游,以及一個為躲避乾旱和冰凍的秋季洄游。茴魚以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索食時間多在夜間,夏季喜在淺水處捕食水生昆蟲和落入水中的陸生昆蟲。成熟年齡為4冬齡,繁殖季節約在4月中旬至5月初,此時親魚集群游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產卵,卵常粘附著在河底的礫石上面。

黑龍江茴魚在中國產於黑龍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綏芬河;國外分布於俄羅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茴魚在中國另有兩個亞種:產於鴨綠江的鴨綠江茴魚(T.arcticusyaluensis)和產於新疆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北極茴魚(T.arcticusarcticus)上述三亞種的外形和習性頗相似,僅地理分布不同而已。

黑龍江茴魚是一種冷水魚類,但和其它的冷水魚類有所不同,即使在寒冷的冬季,它們也棲身在山澗的溪流中,不像哲羅魚、細鱗魚、狗魚或者山鯰魚等一些冷水魚類那樣游弋到大江、大河裡去越冬。黑龍江茴魚的遊動範圍比較小,常年不進入江河及湖泊中,只在山澗溪流中棲身。夏天它們多生活在水溫比較低的支流上游,喜歡在水草繁茂,昆蟲眾多,水色澄清,水流湍急的河川中生活。即使到了水瘦山寒的冬季,它們仍舊逗留在山溪中,回到下游找一處溪水比較深的地方越冬。因此,除了那些生活在山裡的人以外,外面人很少見到過它們的真正容顏,很多人都不認識茴魚,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它們的名字,顯得十分神秘。

幾乎所有的冷水性魚類,多為肉食性魚類,黑龍江茴魚也不例外。而冷水魚生長較為緩慢,又多生活在無污染溪流中,肉質尤為細嫩,味道鮮美,無土腥味,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食用價值。茴魚的魚肉更是一種高蛋白、高脂肪魚類,其膽固醇含量幾乎為零,況且它的肉里還含有豐富的胺基酸、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等,這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是其它魚肉的數倍,對人體健康極為有利。

黑龍江茴魚在一年之中,有兩次洄游:一次發生在春季,為了生殖及索鉺它們逆水朝上游洄游;再一次發生在每年的陰曆八月十五之前,為了躲避冬季的冰凍,而洄游到溪流的下游。茴魚的性成熟年齡為4冬齡,繁殖季節約在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初這段時間。此時,性成熟的親魚集群結隊地游到清澈而湍急的水流中,在那裡互相追逐,然後產下魚卵,粘附在河底的礫石上面。到了每年的陰曆八月十五以後,茴魚又會積聚在一起順流而下,開始朝溪水較深的下游集結,準備在那裡越過漫長的冬季。

北極魚種

北極茴魚又名棒花魚。體長形,側扁,前背窄棱狀。吻鈍短,眼大,口裂稍斜,上下頜約等長,各有一行細弱牙。鱗中等大,尾鰭深叉形,分布於額爾齊斯河流域,為冷水性底層魚類。喜生活在山麓砂底的清澈激流中,食性以水生昆蟲及軟體動物等為主。

茴魚一年四節都在捕食,只有產卵期進食性稍差一些。茴魚的食物以水生昆蟲及螺等軟體動物等為主,也捕食一些小魚。夏季則喜歡在淺水處捕食水生昆蟲,或者捕食落入水中的陸生昆蟲及飛蛾。每逢到了夏天的傍晚,透過清澈的溪流,常能看見幾條茴魚停留在湍急溪水的中下層,轉動著眼睛緊緊地盯著水面上空翩翩起舞的飛蛾。一旦有飛蛾濺落水面上,還沒等到被湍急的水流沖走,立刻會有幾條茴魚同時衝上去,被其中一條茴魚一口叼住,立刻拖到水下。即使到了寒冷的冬季,溪流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茴魚仍在冰下不停止攝取食物,以補充營養,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茴魚常年進食,而且十分兇猛,是溪釣的極好對象。

鴨綠江魚種

鴨綠江茴魚全長25厘米,吻長大於眼徑;上頜骨末端伸達眼前緣。分布於鴨綠江。

鴨綠江茴魚是一種中小型魚類,個頭一般都在50—400克之間,很難見到有超過500克重的大魚。茴魚的身體呈長而側扁狀,尾柄較發達;吻鈍且短;口端位,上下頜等長;口裂傾斜;上頜游離,末端可達到眼正中的垂直線下方;上下頜各有一列細齒,舌上無齒;眼較大;鱗細小,側線平直;背鰭長且高大,背緣呈圓凸形,呈旗狀;脂鰭較小,位於臀鰭起點之後上方;雌體的背鰭、臀鰭較雄體為大;背部和體側為紫灰色,體側散生有許多黑褐色小斑點;生殖時色彩明顯,成魚體側有許多大的紅色斑點,各鰭均為深紫色;背鰭上有2條由赤褐色斑點形成的紋帶,幼魚體側除斑點外,還有數條暗色橫斑,隨著生長而逐漸消失。

茴魚肉質鮮美,為名貴的食用魚類,但數量不多,未形成一定的捕撈量。當地漁民多在洄游期進行捕撈,捕撈強度過大,使原來就不多的資源量顯著下降。此外,由於河流均在興修水庫和水利設施,改變了茴魚的產卵、攝食、越冬環境,對其繁殖和生存也造成了影響。

烹飪方法

茴魚茴魚
紅燒

原料:茴魚500克。

調料:蔥段,薑片,黃酒,老抽,糖,胡椒粉,味素,麻油,精製油,生粉。

製作:活茴魚殺後洗淨,切成塊狀,入沸水略燙一下,洗去表面污物。將炒鍋置於旺火加熱,倒入食油燒熱。將茴魚排放鍋內略煎一下。入蔥、姜、酒、老抽、糖、味素、胡椒粉、水煮開,用小火燜熟後再用大火收汁到稠濃,淋麻油就可以起鍋裝盆。

特點:色澤紅亮,口味鹹中帶甜,軟糯濃郁。

煎炸

備料:鮮茴魚,薑絲,蜂蜜白醋(米醋),檸檬,胡椒粉,鹽,料酒,土豆澱粉,麵粉。

做法:

1、清洗:茴魚買來,用清水沖洗一下,空一下水。

2、去內臟:一隻手捏住魚身,另一隻用手捏住頭部,往外帶著拽,連頭、鰓和內臟一次都拽出來了,非常方便(也可以先在腮下掐一道口在拽)。可用流水稍微沖一下腹腔,空水。

3、醃製:放薑絲和料酒煨十分鐘。

4、配汁:取一長方型的食盒,放入薑絲、米醋、胡椒粉,蜂蜜(白糖),檸檬汁,鹽,口味依個人喜好掌握,調好了可以嘗一下。汁少了,可適當加些白開水,不夠了也可以再調一些汁。

5、煎炸:土豆澱粉加一些麵粉,放鹽,攪勻。把油做成七八成熱候,將茴魚外里裹一下面,下鍋煎炸。一批煎的一次裹好現炸(一般放78條),兩面煎熟(不需要很長時間,炸到蛋白凝固,魚身成淺金黃色即好);控一下油(可用廚房用紙沾一下浮油),立即放入調料汁中,搖一搖使其沾滿汁。

6、都做好了,放涼,冷藏備用。

7、食用時再擠上些檸檬汁

綠茶北極魚

做法:

1、北極茴魚剝好,煎至8分熟。

2、將上等茶用滾開水泡開,茶湯不必多。

3、將茶葉撈出,過油,炸至出茶香,撈出後放在魚身上。

4、把茶葉汁配入鹹淡味料,勾芡,淋在北極魚上。即成。

特點:茶香、魚香,渾厚古樸,香醇誘人。

魚類,鮭形目

鮭形目(Salmoniformes)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的1目

淡水魚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