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六千多年前,炎帝朱襄氏建都並葬於柘城,朱姓起源於此。
夏朝時期稱“株野”。
商朝時期稱為“秋地”。
西周時期為“三恪”之一的陳國開國之都,胡姓、陳姓起源於此。
東周春秋時期,為陳國與宋國交界處,宋、楚兩國在此發生了泓水之戰。
東周戰國時期,大部分屬楚國,少部分屬宋國。
秦朝時築城設縣,因邑有柘溝環流、兩岸柘樹叢生,自古又盛產柘絲而得名“柘縣”,分屬陳郡、碭郡,縣城位於陳郡。
西漢時期,柘縣隸屬淮陽國;境內北部又增設傿縣(治今柘城縣遠襄鎮) ,屬陳留郡。
東漢時期,柘縣隸屬陳國;傿縣改稱“鄢縣”,隸屬梁國(治商丘睢陽)。
三國時期,縣境分屬陳郡、梁國、陳留國、譙郡四地。柘縣屬陳郡;鄢縣屬梁國。
西晉時期,屬梁國(治商丘睢陽),縣境分屬鄢縣和武平縣(治今鹿邑縣邱集鄉武平城村)。
隋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撤銷鄢縣,復置柘縣,改稱為“柘城縣”,屬梁郡(後改稱為宋州)。
唐朝時期,屬宋州睢陽郡,西南部(安平、鐵關)屬陳州。
宋朝時期,大分屬南京應天府、少部分屬東京開封府;柘城縣治位於兩京交界處。
金朝時期,柘城縣先後屬開封府、睢州、歸德府。
元朝時期,柘城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汴梁路。
明朝洪武初時期,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開封府。
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舊城圯於大水,一城錦鄉,沒於澤國,即今日“北舊湖”。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城池南遷,以迄於今。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分屬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歸德府、開封府;縣治位於歸德府。
清朝時期,分屬河南省歸德府、陳州府;縣治位於歸德府。
1914年6月,柘城屬河南省開封道。
1937年-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柘城屬日偽河南省豫東道。
日本投降後,柘城屬河南省第二行政區(治商丘縣)。
解放戰爭時期,淮海戰役前夕鄧小平同志率軍東進,駐紮柘城崗王鄉劉樓村,在此設立 中原野戰軍指揮部。
1949年解放後,柘城屬河南省商丘專區。
1958年商丘、開封二專區合併,柘城屬開封專區。
1961年復置商丘專區。
1969年商丘專區改稱商丘地區。
1997年設立地級商丘市,柘城屬商丘市至今。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底,柘城縣轄22個街道、鄉鎮。其中3個街道、14個鎮、5個鄉,柘城縣人民政府駐容湖北側未來大道中段。
3個街道:長江新城街道辦事處、浦東街道辦事處、中原街道辦事處。
14個鎮:伯崗鎮、安平鎮、起台鎮、慈聖鎮、胡襄鎮、遠襄鎮、陳青集鎮、崗王鎮、申橋鎮、邵園鎮、李原鎮、張橋鎮、大仵鎮、老王集鎮。
5個鄉:牛城鄉、馬集鄉、皇集鄉、惠濟鄉、洪恩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柘城縣位於河南省東部、商丘市西南部,北與寧陵縣、睢縣相連 ,南與鹿邑縣接壤,西與太康縣為鄰,東北與睢陽區相依。全縣總面積為1048平方公里,約占河南省總面積的0.63%。
柘城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5°06'~115°32'、北緯34°00'~34°15'之間,東西橫跨29公里,南北縱貫27公里。
地形地貌
柘城位於華北平原南部,屬於豫東平原。全縣地勢平坦,屬黃河沖 積平原。自然形勢趨向是西北高,東南低,微度傾斜,地面坡降1/3500。最高點在惠濟鄉杜屯一帶,海拔52.8米,最低點在洪恩鄉王瓦房一帶,海拔42.9米,高差10米左右。
水文
柘城境內河流屬淮河流域渦河水系。新中國成立後歷經開挖治理,變化很大。2011年,集水面積(包括上游境外)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渦河、惠濟河、蔣河、廢黃河、太平溝、永安溝、小洪河、洮河8條;3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馬頭溝、明淨溝、小洪河北支、蘆溝、楊河、小馬溝、余河坡、朱寨溝、生產溝、清水河、洪牛溝、永安支溝、仿宋溝、小沙河、大仵溝、紅泥溝、晉溝河17條;3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15條。除渦河、惠濟河基本常年流水外,其餘均為季節性河流。
氣候
柘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降水,風向隨季節變化顯著,具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的冬長寒冷雨雪少、夏季火熱雨集中、春秋溫暖季節短、春夏之交多乾風的特點,屬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3℃,年降水量為720.7毫米,無霜期217天。四季分為春季(3月~5月)、夏季(6月~8月)、秋季(9月~11月)、冬季(12月~2月)。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5年底,柘城縣全縣總面積為10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106萬畝。
礦產資源
柘城縣地下煤炭資源豐富,東起柘城的通柘煤田煤炭存儲量達230億噸,境內已探明儲量達25億噸的優質煤田,是未來新興能源城市。
人口民族
截至2016年底,柘城縣共有33.1萬戶居民,戶籍總人口為103.18萬人,常住人口為68.2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23.45萬人。全縣從業人員為57.01萬人。 使用方言為商丘話,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651人。擁有漢、回、黎、土、藏、壯、滿、苗等8個民族。
交通通訊
公路
柘城交通便利,緊鄰京九鐵路與隴海鐵路的黃金十字架交會處,距連霍高速公路和310國道30公里,東距105國道、西距106國道40公里。商周高速公路與淮亳高速公路貫穿縣境,並在境內設有柘城北、柘城西兩個出入口;永登高速公路從南部穿過,並在柘城、鹿邑兩縣交界處設有出入口;八條省道呈“米”字形遍布境內,柘城全縣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省級主幹道為主,縣鄉道和村村通為輔,乾支相連、四通八達、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
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寧路、柘太路、柘鄲路、S326等7條省道與縣、鄉、村三級公路網布全縣,聯通八方,人流物流暢通便捷。東北距京九鐵路、隴海鐵路、商丘觀堂機場僅50公里。截止2013年,柘城縣境內共有公路34條,全長351.44公里,有溝通7個地區、31個縣市的10多餘條客運線路。
通訊
截至2013年底,柘城縣鄉有線光纜已鋪通。全縣程控電話總容量達到54800門,實現了國內國際長途電話直撥,圖文傳真。
經濟發展
綜述
2017年,柘城全縣生產總值完成203億元,同比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3.76億元,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95億元,增長1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8.4億元,增長12.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14億元,增長14.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9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61元,增長8.5%。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1.6:37.1:41.3,二三產業比重達到78.4%。
2016年,柘城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83.8億元,增速居商丘市第3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9.4億元,增速居商丘市第4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9億元,增速居商丘市第3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9.62億元,增速居商丘市第3位;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增長16.65%和8.03%,增速始終保持在商丘市前3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9%和8.2%,增速分別居商丘市第3位和第2位。
2015年,柘城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66億元,比上年增長8.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0.5億元,增長7.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億元,增長13.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3億元,增長13.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6.26億元,增長13.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2%、10.6%。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5.48:34.97:39.55。
第一產業
柘城縣盛產三櫻椒、棉花、菸葉、林木、優質小麥等農副產 品。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90萬畝以上。柘城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柘城縣三櫻椒常年種植面積達30多萬畝,是全國著名的辣椒生產加工集散地。
2017年,柘城縣糧食總產達到91.26萬噸;新建高標準糧田5.5萬畝,累計達到70.5萬畝,再獲省高標準糧田建設示範縣的榮譽。堅持穩夏調秋,積極調整農業結構,獲得全市第1名的優異成績。加快推進土地規模流轉,全縣流轉土地28.7萬畝。新註冊農民專業合作社109家、家庭農場51家,分別累計達到1049家、196家。全縣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26家,其中省級5家;農業產業化集群達到3個,其中省級1個。建成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益農社”505個。實施林業生態提升工程,造林2.2萬畝,森林撫育8000畝,植樹168萬株。成功舉辦第十二屆全國辣椒產業大會,12家辣椒企業在中原股權交易中心集體掛牌,又獲得4個國家級榮譽,柘城三櫻椒通過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認證,柘城辣椒通過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柘城縣獲評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全國辣椒產業化發展示範縣”,“中國三櫻椒之鄉”的品牌叫響全國、走向世界。
第二產業
柘城工業體系門類齊全,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板塊經濟各具特色,高新技術產業迅速起步。初步形成了皮革、麵粉、食品、釀酒、醫藥、化工、造紙、軸承、木材、機械、建築、鋁製品、金剛石微粉加工等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格局,建有三大工業園區和民營工業城。柘城全縣金剛石微粉加工企業發展到140餘家,年產量達3億克拉,占全國生產總量的75%以上,占出口總量的46%以上,是中國內地金剛石微粉加工生產重要基地和主要經銷市場。2013年,柘城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家,新增銷售收入億元以上工業企業5家。
柘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前身是柘城縣產業集聚區,為河南省政府確定的全省180個重點產業集聚區之一,總規劃面積26平方公里,確定了超硬材料和醫藥製造兩大主導產業,累計落地工業企業138個。2012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3年,柘城縣產業集聚區工業增加值完成42.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較上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2013年9月,被國家科技部命名為商丘國家超硬材料及製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2015年,柘城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近200億元,增長20%。全縣工業用電量完成3.1億千瓦時,增長5.7%,增速居全市第2位。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粗顆粒寶石級金剛石單晶實現了專業化生產,並成功打進國際市場,金剛石製品由7大類140多個品種增加到8大類150多個品種,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專業化、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格局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華商藥業、雙鶴藥業新上了原料藥生產線,實現了由化工企業向醫藥製造企業的轉化,兩大主導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0.3億元,增長18%,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40%,較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按照去產能的政策要求,對長期停產的企業實行退出機制,3家企業已經成功退出,有效盤活了存量資產。
2017年1月,柘城縣中牛集團的“中牛”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填補了該縣中國馳名商標的空白。
2017年,柘城縣全年共洽談對接項目56個,其中簽約落地億元以上項目26個;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外貿進出口總額2680萬美元;全年實際利用省外資金82億元、境外資金3500萬美元。引進了北京城建、重慶財信、豫金剛石、河南萬邦等一批央企、國企和上市公司,落地了華晶金剛石、華富生態皮製品產業園、萬邦農產品物流園等一批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全縣112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35.1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07.87%,其中27個市管重點項目、1個省管重點項目分別完成投資174.59億元和6.15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09.35%和109.8%。
2017年,柘城縣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30億元,稅收收入達到1.8億元,工業稅收收入增速達到30%以上,創下歷史新紀錄。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鏈條不斷拓展、質量品質持續提升,高端首飾鑽石和高品級粗顆粒工業鑽石加工實現了規模化生產;金剛石超硬材料和醫藥製造兩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38.7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8%,較上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惠豐鑽石、力量鑽石、美蘭生物、中牛集團、海樂電子等5家企業被確定為省上市後備重點企業,8家金剛石企業登入中原股權交易中心。組建了總規模50億元、首批15億元的商丘新材料產業發展基金,為我縣金剛石超硬材料產業的發展、打造“中國鑽石之都”提供了強勁支撐。總規模10億元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正在洽談,擁有26家會員的中小企業應急資金池正在穩步運行。建成了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海樂電子等3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覆核認定,益華動物藥業等2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厚德鑽石等3個企業科技項目被列入省重大科技專項。全縣擁有“中牛”中國馳名商標1件、省著名商標20件、省名牌產品4個,總量位居全市第1位。力量鑽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師張存生被授予商丘市“大工匠”稱號,全市僅有10位工程師獲此殊榮。
第三產業
2013年,柘城縣圍繞打造新型城鎮化示範區,柘城城東 開發和北環路行政服務新區開發日新月異,城市綠化、美化、亮化、供水、供電、通信、商貿、餐飲服務、文化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精彩紛呈,北湖和千樹園開發工程規模宏偉。2013年,柘城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2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20萬人,城鎮化率37%,現代化的通訊網路覆蓋城鄉。
2015年,柘城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8%,對GDP的貢獻率達到58%,較上年提高了23.5個百分點。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阿里巴巴·商丘產業帶柘城上線企業54家,累計交易額突破1400萬元;引進阿里巴巴、互想商城、上海朵妍等電商企業40多家,建成了516個村級服務站,電子商務發展受到了《人民日報》等36家省級以上新聞媒體的關注和好評,在河南省政府主辦的首屆縣域電商峰會上我縣作了經驗交流。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規劃了2.3平方公里的市場物流園區,產業集聚區物流配送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快遞業務量大幅增長。積極發展金融服務業,農村信用社改制農商行工作進展順利,引進組建了黃淮村鎮銀行;縣政府設立了工業企業應急還貸周轉金,縣發投公司、恆昌擔保積極發揮融資、擔保作用,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有力地服務了縣域經濟發展。柘城縣特色商業區規劃面積由1.55平方公里調整到2.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增至0.83平方公里,吸納就業1.1萬餘人,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2.6億元。柘城縣城關鎮入選2015年度全省經濟百強鄉鎮第59位。
2017年,柘城縣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9 %,高於生產總值增速4.3個百分點,對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50.6 %。截至2017年,柘城縣已擁有特色商業區建材、電器、服飾、汽貿等規模以上商貿企業達到26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1億元,金沙金凱龍家居建材中心、好又多購物中心、華景娛樂美食城、容湖巨幕影城等投入運營,8項指標位居全省、全市前列,有望晉升全省十快和二星級商業區。完成了省級服務型專業園區申報工作,建成了萬洋商貿城一期主體工程,引進了總投資20億元的鄭州萬邦農產品物流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市場物流園區建設步伐加快。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行縣域特色農副產品上行,農產品上行成績居全省第3位。積極發展現代金融業,金融機構存貸款增幅居全市前列;引進了鄭州銀行,信用聯社改制組建農商銀行順利通過驗收。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3年,柘城縣完成了城區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平移,數位化有線電視用戶達到1.7萬戶。
2013年,柘城縣政協合唱團榮獲首屆河南省金鐘獎金獎、河南省第五屆合唱節金獎,被河南省委宣傳部評為“民眾文化活動先進單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豫東大鼓》 |
《豫東琴書》 |
《四平調》 |
《目連戲》 |
《豫東調》 |
《豫東墜子》 |
《大平調》 |
教育事業
2013年,柘城縣高招上線率達到72.1%,較2012年提高28.7個百分點;新建、改建公辦幼稚園25所,建成了學苑中學,完成了15所農村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和62所農村中國小食堂改造工程。
國小學校 | 中學學校 |
柘城縣實驗國小 | 柘城縣實驗中學 |
柘城縣實驗國小 | 柘城縣實驗中學(惠濟中學、完全中學) |
柘城縣第二實驗國小 | 柘城縣第二實驗中學 |
柘城縣北街國小 | 柘城縣城關中學 |
柘城縣北關國小 | 柘城縣南關中學 |
高中學校 | |
柘城縣高級中學始建於1943年,原名柘城縣私立惠濟中學,後相繼更名為柘城縣初級中學、柘城完全中學、柘城縣紅衛兵中學、柘城縣五七中學,1978年被定為商丘地區重點高中,是商丘地區首批重點高中之一,現為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 柘城縣高級中學 |
柘城縣第二高級中學又稱柘城二高,始建於2000年7月,是縣委、縣政府和縣教體局根據當時高中教育發展戰略的需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引入競爭機制,按照”行政級別相同、師資力量對等、生源質量相當”的原則,從原柘城縣高級中學分設出來的一所新建高中。 | 柘城第二高級中學 |
衛生事業
2013年,柘城縣鄉村兩級醫療機構全部執行基本藥物制度;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建設,建成了縣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開工建設了柘城縣人民醫院新城分院、婦幼保健院,改擴建鄉鎮衛生院8個、標準化村衛生室23個。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全面加強,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2013年,柘城縣城鄉居民養老、醫療、失業和工傷保險覆蓋率均達到95%以上,城鄉低保、五保供養標準進一步提高。加強敬老院建設,新建了惠濟、胡襄敬老院,建成了柘城縣中心敬老院,擴建了恆康老年公寓。
民生事業
2014年,柘城全縣財政民生支出26.2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 支出的81.9%。全縣城鎮新增就業5825人,農村勞動力新增轉移就業1394人。縣財政購買了292個公益性崗位,小額擔保貸款累計發放5000萬元,使1000餘名下崗職工、大學生實現就業、創業。城鄉居民養老、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2萬人、10.4萬人。
2014年,柘城新改建農村公路263公里、農村危橋33座。實現了2.14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解決了11.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推進“美麗柘城、整潔村鎮”活動,110個示範村環境有效改善,牛城鄉草帽王村、安平鎮史窪村、張橋鄉張集村等一批美麗宜居村莊正在形成。
環境事業
2017年,柘城縣全年優良天數295天,高於全年目標92天,大氣環境質量進入全省前列,榮獲河南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先進單位。對全縣53條河流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強古黃河、余河坡黑臭水體治理,累計清淤5.6萬方,截污納管25.5公里,惠濟河磚橋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商丘全市流域治理攻堅戰現場會在柘城縣召開。
旅遊資源
文物古蹟
柘城縣現存文化古蹟遺址共234處,館藏文物1800餘件。其中,柘城故城和孟莊遺址被列為全國第七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老王集鄉扳曾口村的古柘桑樹,栽植於宋仁宗年間,距今約有1000年。2013年,柘城縣建成了烈士陵園。
文化遺址 | ||||
柘城故城 | 孟莊遺址 | 史堌堆遺址 | 老君堂遺址 | 孔子困匡處 |
李莊遺址 | 玉皇廟遺址 | 梁灣蠶姑廟 | 胡襄山陝會館 | 王居信舊居 |
寶台廟遺址(鳳凰台) |
陵墓 | |||||
炎帝朱襄氏陵 | 夏姬墓 | 楊莊墓群 | 邵元漢墓群 | 胡廟墓群 | 大毛戰國墓群 |
陳思濟墓 | 李子金墓 | 師家墳遺址 | 杜知耕墓 | 軒輗墓 |
戰爭遺址 | |||||
大棘之戰遺址 | 泓水之戰遺址 | 伯崗霸崗煙柳 | 吳起點將台 | 代口戰役舊址 | 中原野戰軍指揮部舊址 |
風景名勝
炎帝朱襄氏陵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城東6公里處的大仵鄉朱堌寺村,是遠古時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之陵墓。 2001年,炎帝朱襄氏陵被商丘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商丘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炎帝朱襄氏陵 |
容湖原名“北舊湖”、“雙龍湖”,為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濕地公園, 位於柘城縣城北側,是明朝嘉靖年間黃河決口沖灌城池、歷經湮沉而形成的自然湖泊。容湖不僅面積大、保存完好,而且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湖內有大量名勝古蹟。 2016年12月,容湖生態旅遊區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景區。 | 容湖 |
夏姬墓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城關鎮北舊湖東北部,《史記》、《柘城縣誌》、《太平寰宇記·卷十二》、《天下名勝志》等亦有記載、考辨。2000年,包含夏姬墓在內的舊北門遺址與柘城故城遺址、邵園漢墓一同被批准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夏姬墓所在處 |
玉皇廟也稱玉皇寺,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城北15公里的尚寨村,是祭祀玉皇大帝的宗教活動場所,同時它也集道教、佛教於一體,是豫東地區規模較大、供奉神像、佛像最多的廟宇之一。 柘城縣玉皇廟始建於唐朝。唐朝以前即為其它宗教祭祀場所,歷史上屢遭戰亂,多次重建修葺。據傳規模較大時,遠近信徒涉及周邊省份,香火最盛。 | 柘城縣玉皇廟 |
錦雞台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城關鎮,《歸德府志》記載:“歇鶴台,在柘城,相傳老子歇鶴於此”。也指此處,是柘城七台八景之一。 | 錦雞台 |
陳思濟墓位於柘城縣慈聖鎮虎陳村,是元代正議大夫、吏部尚書陳思濟的墳墓。墓前有碑亭一座,墓側有其子,元代監察御史陳誠之墓。 | 陳思濟與其子墓 |
朱陽書院舊址位於今柘城縣城關中學後院,是清初著名的教育家、理學家竇克勤所創建的柘城歷史上的第一所書院。因書院位於朱襄舊城之南,故取名"朱陽書院"。 | 朱陽書院 |
白瓷塔位於柘城容湖生態景區,塔苑占地3600多平方米,設計為七層八角式,塔身高40米,是柘城縣十大地標性建築之一。之所以該塔以“白瓷”命名,是為了紀念400多年前柘城一名叫白瓷的抗洪女英雄。 | 白瓷塔 |
千樹園位於柘城縣未來大道西段,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河南省綠化達標公園。占地620畝,其中水系面積5萬平方米、廣場面積2.4萬平方米,引進栽植樹種300多個,綠化苗木4.5萬多株,綠化覆蓋率達90%以上。 | 千樹園 |
名優特產
柘絲
柘絲是柘城的古特產,由柘桑養的蠶抽絲而聞名。該絲光潤鮮艷,細長均勻,有韌性,拉力強度大,歷史上有“柘絲為最”的美譽。由柘絲製作的綢緞、被面,顏色鮮艷,圖案美觀、質地優良,暢銷海內外。
柘城的柘絲歷史悠久,上古時期,柘城一帶就絲業大興。漢朝年間,柘絲就經絲綢之路,運往中亞、中東,最後到達歐洲,史有“柘絲為最”的美稱。1931年,柘城全縣有高大喬木桑5萬餘棵,年產蠶絲10萬公斤以上。1934年《申報年鑑》記載:“19世紀20年代,柘城家家植桑,戶戶養蠶。”民眾流傳說:“懶紡棉、勤養蠶,四十五天得繭錢。”民國27年(1938年)日軍侵占柘城後,大量桑樹被砍伐,蠶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建國後,人民政府為恢復發展蠶業生產,曾設專業機構,配有技術人員,引進優良蠶種,改進養蠶技術。1971年後,柘城縣推廣桑杈園養蠶,發展湖桑養蠶和試養秋蠶。至1977年,全縣養蠶5867張,收購繭79607公斤。
煸炒雞
煸炒雞產於柘城縣安平鎮,是當地傳統的地方名吃,為安平鎮丁家所祖傳,至今有百餘年的歷史。煸炒雞在2000年被商丘市政府評為名優名吃。
慈聖烀鍋豬肉
慈聖烀鍋豬肉為柘城縣慈聖鎮城西李灘村農民朱文祥首創,已有150多年的經營歷史,至今已傳5代。該肉肉質鮮艷,酥軟香爛,肥而不膩食之如泥,涼吃熱吃,老少皆宜,佐食助酒無不稱美。
雞爪麻花
雞爪麻花是柘城縣安平鎮特產,具有落地即碎、香而不膩,清香純正,入口酥脆,久放色香味不變之特點,因其形似雞爪,故而得名,是豫東名產,被評為1990年度風味小吃。
酥制培乳
酥制培乳是柘城縣的傳統名產,產於柘城縣城關鎮。1980年在武漢召開的全國豆製品評比會上,被評為全國第二名,產品主銷北京、天津、廣東、新疆、內蒙古等地,頗受民眾歡迎。
柘城辣椒
柘城辣椒,形態均勻、色澤暗紅、油亮光潔、辣度適中、香味濃郁、果長4厘米至8厘米、直徑0.5厘米至1.5厘米。 其椒形正、著色好、肉皮厚、產量高、品質優、耐儲運、抗旱穩產、經濟效益好的獨特優點,並具有極高的營養、藥用價值和軍工利用價值。
胡芹
胡芹,又名“歸芹”(即“歸德府”芹菜)。原產於河南省柘城縣胡襄鎮胡芹村,故得其名。 2016年3月,柘城胡芹被國家工商總局授予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漢白明月酒
漢白明月酒產於柘城縣申橋鄉,是一種超低度白酒,也是一種保健酒。該酒是在傳統民間釀造小米酒的基礎上,引用“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之配方,以小麥葉曲天然發酵,以粘谷小米為原料,不加酒精勾兌,輸以牛鞭、羊睪、鹿茸、淫羊霍、枸杞等18種名貴中草藥釀製而成。該酒1993年6月榮獲中國鄭州93′醫藥衛生新技術產品博覽會金獎,1994年9月獲中國名飲新展精品展《中國綠色食品證書》,1994年11月榮獲巴拿馬國際金獎;1997年4月被推薦為香港回歸祖國指定慶典專用酒。
王貢酒
王貢酒產於柘城縣老王集鄉。又名王酒、貢酒。該酒釀造之水與古井貢酒、宋河酒同屬一個水系。該酒釀造歷史悠久,為宋朝時期一王姓酒商釀造。當年王家釀酒所用的水井,保存完整,至今水清泉旺。因釀造技術高明,酒香味濃,飄忽數里,一時被譽為“十里香”。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皇帝趙光義御駕東巡,“駐蹕”柘城,品嘗“王酒”,高興之至,讚譽不絕,點為貢酒,從此更名為“王貢酒”。此後,有人書寫“幸有馬車臨門弟,貢酒胡芹宴佳賓”之楹聯予以稱讚。1981年,柘城縣重新發掘和修整了當年釀酒所用的三個舊池和古井,建成王貢酒廠,釀造大麯酒。先後被評為“河南十大地方白酒”、“河南省優質產品”、“河南省優質食品”、“河南省免檢產品”、“中國著名品牌”、“河南優秀精品”、“世界金獎”等。
著名人物
古代
炎帝朱襄氏 | 陳胡公 | 陳申公 | 陳相公 | 陳孝公 | 夏御叔 | 夏姬 | 虞詡 |
梁習 | 陳思濟 | 師尚詔 | 軒輗 | 李之鉉 | 竇容邃 | 周聯登 | 杜知耕 |
李汝華 | 杜齊芳 | 李元振 | 高玢 | 王應昌 | 袁格 | 李芳廣 | 竇容恂 |
( 參考資料來源: )
近現代
鄭廷珍 | 張嵐峰 | 尚明 | 左連璧 | 牛道一 | 毛超峰 | 張廣智 | 王荊耀 |
牛淑賢 | 劉雯卉 | 鄭海霞 | 王松茂 | 張非垢 | 古曉 | 郭人民 | 耿占春 |
錢新傑 | 皇甫立志 | 毛傑 | 劉其珍 | 李金田 | 宋玉樵 | 陳子良 | 王虎變 |
( 參考資料來源: )
友好城市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商都縣
城市名片
炎帝朱襄氏故里 | 中國三櫻椒之鄉 | 中國胡芹之鄉 | 中國金剛石微粉之鄉 | 陳國故都 |
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 河南省林業生態縣 | 河南省雙擁模範縣 | 河南省綠化先進縣 | 全國優質棉基地縣 |
河南省文明城市 | 河南省省級園林城市 | 河南省省級衛生城市 | 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建設十快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