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氯量
拼音:lǚliàng
英文:chlorosity
海水中的氯含量,即海水的氯度。在海洋學中是以氯度來表示海水中的氯含量。氯度的測定是採用銀鹽容量滴定法。由於除了生成氯化物沉澱外,海水中溴和碘離子也與銀離子反應生成溴化銀和碘化銀沉澱,所測得的氯度值是包括氯、溴、碘等鹵素離子的總和。因此,氯度的最初定義為:1千克海水中,以氯置換溴和碘後氯離子的總克數。以符號Cl‰來表示,單位為“克/千克”。從其定義本身看,雖然含有氯當量的概念,但它將隨著參與滴定反應的元素的原子量採用值的變更而相應改變。為保持同一海水的氯度值的永恆性和便於比較,規定以摩爾-克努森(M.Knudse)表示法為海水氯度的標準測定法。1940年將氯度重新定義為:測定0.3285234千克海水中全部鹵素所需純銀的克數。在此基礎上,1979年國際海洋物理科學協會(IAPSO)將氯度定義改寫為:沉澱海水樣品中含有的鹵化物所需純標準銀(原子量銀)的質量與海水質量之比值的0.3285234倍,以符號“Cl”表示氯度,用“10-3”代替“‰”符號。故知,海水中氯含量可用氯度表示,是由於海水組成中氯含量1.88克/升,遠比溴含量6.7×10毫克/升和碘含量6.0×10-2毫克/升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