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8年由國家計委批准籌建,1990年8月由國家批准正式向國內外開放,1991年通過驗收.建室以來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對外開放、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績。

基本簡介

發展歷程  1988年原國家計委批准建設 1991年建成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 1997年通過國家第一次評估 2003年通過國家第二次評估 2008年通過國家第三次評估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在機械傳動及其相關領域建立的套用基礎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經國家兩次投資建設和學校的配套投入,實驗室在機械傳動及其相關領域建立起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實驗條件及研究環境,可完成相關的套用基礎研究工作,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高層次學術研究機構。
實驗室現由王時龍教授任主任,王勇勤教授任常務副主任,陳兵奎教授、陶桂寶副教授任副主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13名國內知名專家組成,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胡正寰院士任名譽主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院士任主任,重慶大學秦大同教授、王家序教授任副主任。實驗室設立了學術諮詢指導委員會,學術諮詢指導委員會由清華大學溫詩鑄院士任名譽主任,中南大學鍾掘院士任主任,西安交通大學盧秉恆院士、重慶大學副校長黃宗明教授任副主任。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49人(其中教授30人,副教授14人),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和講座教授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計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教育部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9人。目前,實驗室已擁有一支教育部創新團隊,形成了學歷年齡職稱、專業結構合理,積極進取並以中青年為主的研究、技術和管理隊伍。實驗室依託機械工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設有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四個博士點和機械工程博士後流動站。
實驗室先後承擔了國家攻關項目13項,國家“863”項目16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及面上項目49項,Ford—NSFC中國發展基金項目、歐盟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軍工項目以及企業委託項目300餘項。實驗室在機械傳動及其相關領域已取得了一系列國內領先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獲國家發明二、三等獎各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共5項、部省級科技成果一等獎13項、二、三等獎60餘項。獲準發明專利53項,出版專著20餘部,發表科學論文180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論文300餘篇。已培養出博士150餘人、碩士300餘人,已出站的博士後研究人員23人。

發展歷程

1988年原國家計委批准建設
1991年建成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
1997年通過國家第一次評估
2003年通過國家第二次評估
2008年通過國家第三次評估

學術委員會

學術委員會

序號

姓名

職稱

學委會職務

工作單位

1

胡正寰

院士

名譽主任

北京科技大學

2

李培根

院士

主任

華中科技大學

3

秦大同

教授

副主任

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4

王家序

教授

常務副主任

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5

高金吉

院士

委員

北京化工大學

6

關 傑

院士

委員

西安重型機械研究所

7

葛世榮

教授

委員

中國礦業大學

8

黃 田

教授

委員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9

周仲榮

教授

委員

西南交通大學摩擦學研究所

10

吳曉鈴

教授

委員

鄭州大學

11

石照耀

教授

委員

北京工業大學

12

劉 飛

教授

委員

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13

王時龍

教授

委員

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14

王勇勤

教授

秘書

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15

陳兵奎

教授

秘書

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學術諮詢指導委員會名單

序號

職 務

姓 名

職 稱

單 位

1

名譽主任

溫詩鑄

院 士

清華大學

2

主 任

鍾 掘

院 士

中南大學

3

副 主 任

盧秉恆

院 士

西安交通大學

4

副 主 任

黃宗明

副校長

重慶大學

5

委 員

譚建榮

院 士

浙江大學

6

委 員

鍾志華

院 士

湖南大學

7

委 員

王立鼎

院 士

大連理工大學

8

委 員

郭孔輝

院 士

吉林大學

9

委 員

聞邦椿

院 士

東北大學

10

委 員

鍾群

院 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11

委 員

範本堯

院士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12

委 員

馬偉明

院士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工程大學

13

委 員

王玉明

院士

清華大學

14

委 員

郭東明

教 授

大連理工大學

15

委 員

孫立寧

教 授

哈爾濱工業大學

16

委 員

雷源忠

教 授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17

委 員

海錦濤

教 授

中國機械科學研究院

18

委 員

李冬茹

教 授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19

委 員

楊華勇

教 授

浙江大學

20

委 員

謝華錕

教 授

成都工具研究所

21

委 員

陳小安

教 授

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研究隊伍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授
陳 進
陳兵奎
陳小安
陳曉慧
鄧兆祥
郭 鋼
胡玉梅
黃 雲
羅 鍵
李以農
梁錫昌
廖 強
林 超
林騰蛟
劉 飛
秦大同
邵毅
孫冬野
湯寶平
唐 倩
王家序
王時龍
王勇勤
謝志江
徐中明
鄢 萍
楊運民
張 力
鄭 玲
朱才朝

副教授
曹華軍
芳莉
胡建軍
劉振軍
孟凡明
任光勝
石萬凱
陶桂寶
王光建
楊 為
楊 陽
楊亞聯
余紅華

講師、工程師
陳 曼
羅文軍
王 劍
萬大平
肖 科

研究方向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

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要求和“十一五”科技計畫,瞄準世界學科發展前沿,根據我國裝備製造業重大需求和機械傳動學科領域主要涉及的科學問題,結合本實驗室的研究特色和優勢,確定未來實驗室的重點研究方向為:機電傳動、傳動系統測控與仿真、傳動系統的製造、傳動系統與裝備集成。

1、機電傳動
特種高性能機電傳動系統
新型高性能傳動件及系統可靠性設計理論與方法
機械摩擦學與納米表面工程固體潤滑技術
複雜共軛曲面創成理論和方法
新型與精密傳動創新設計理論與方法
大型、高速、重載、高可靠性齒輪傳動基於分子動力學的微納傳動基礎理論
新材料及其在機械傳動中的套用

2、傳動系統測控與仿真
傳動系統動力學及振動噪聲的識別與控制
傳動系統誤差精密測量與控制
新型感測器與智慧型測試儀器
現代信號處理技術及智慧型化故障診斷方法
車輛動力學建模仿真及姿態控制技術
車輛動力傳動系統的綜合最佳化匹配、智慧型控制、硬體在環仿真及試驗技術

3、傳動系統的製造
複雜曲面高效精密磨削加工方法及裝備
基於電傳動(或零傳動)原理的齒輪加工工具機及功能部件
通用件專用數控制造裝備
零編程數控滾齒加工方法
數控高效制齒工具機成套技術
極限尺度傳動件製造技術及裝備

4、傳動系統與裝備集成
傳動系統、控制系統、工作系統的集成特性和集成最佳化設計技術
傳動系統的能耗、環境影響等多維信息特性
基於傳動系統和裝備運行特性的裝備最佳化運行技術
多裝備製造系統的網路化、信息化、綠色化和集成化運行技術
機械傳動設計信息化/集成化/網路化
產品數位化設計與虛擬樣機技術

科研項目

2003~2007年期間,實驗室的科研項目契約總經費為12852萬元,到款總經費為7040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的契約總經費為6314萬元,到位總經費為3170萬元,國家級項目的契約經費和到位經費分別占總經費的49%和45%。總計承擔項目數為40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攻關/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國家軍工項目等總計65項,國際合作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102項、企業委託項目236項。

所承擔的國家級任務包括: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
國家科技攻關/國家科技支撐計畫9項;
國家863計畫項目12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9項;
國防軍工項目2項;
國際合作項目3項。
所承擔的省部級任務包括:
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項目1項;
高校博士點專項基金7項;
教育部重點項目3項;
重慶市重大/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3項;
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面上項目32項

科研成果

獲獎

序號

名稱

獲獎等級

授權(獎)單位或國家

授權(獎)時間

1

振動利用與控制工程的若干關鍵理論、技術及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8

2

工程複合材料精密成形數字製造裝備

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8

3

ISG混合動力轎車產業化試驗研究平台開發與套用

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8

4

機車開發關鍵技術的研究

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8

5

高速高性能主軸系統關鍵技術及典型套用

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8

6

基於異常特徵智慧型辨識的複雜機電產品動態服役支撐技術及套用

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8

7

節能環保型機車研發及產業化

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8

8

支持生產設備集成運行的網路化製造系統及支撐技術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7

9

數控高效制齒工具機成套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7

10

鏇轉機械智慧型化線上診斷方法研究及套用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7

11

重慶市區域性製造業信息化工程總體技術與工程實施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7

12

基於嵌入式技術的數控工具機群控系統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7

13

機車整車舒適性研究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7

14

基於DSP的汽車零部件線上分布檢測技術與設備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7

15

奧拓轎車車外加速噪聲的分析和控制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7

16

綠色製造理論基礎與技術方法體系研究

湖北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6

17

基於逆滾動螺鏇副的高效精密傳動機構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獎科技發明獎一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6

18

網路化製造系統模式庫及網路化製造平台的研究開發及套用

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6

19

時空坐標轉換方法與時柵位移感測器研究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6

20

汽車正面碰撞設計分析技術及套用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6

21

採用數值仿真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鍛造工藝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6

22

基於新型工程複合材料的高效傳動系統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5

23

國產虛擬儀器的研發與面向機械測試的系列儀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5

24

面向現代集成設計和製造的網路化銷售和定製系統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4

25

儀器流技術——虛擬儀器產品網路化的研究與開發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04

26

大型齒輪箱產品開發中的結構分析及動力最佳化設計

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04

授權專利

序號

名稱

發明人

專利號

1

激波減速器

梁錫昌,王家序

ZL200510057153.0

2

珠傳動機構

梁錫昌,王家序

ZL200510057095.1

3

擺式開關閥

梁錫昌

ZL200410040888.8

4

管道安裝鑽孔機器人

梁錫昌,王光建

ZL200410040887.3

5

磁電機轉子平衡校正裝置中的定位壓緊裝置

舒紅宇

ZL2005100570913

6

卵形錐齒輪副

林超,冉小虎

ZL200510020261.0

7

內燃蒸汽發動機

梁錫昌,王家序,潘繼生

ZL200510057308.0

8

雙圓盤擺線輪行星傳動裝置

陳兵奎,王淑妍,李朝陽

ZL200510057463.2

9

陀螺減速器

陳兵奎,李朝陽,房婷婷

ZL200510057431.2

10

轉子平衡中平衡塊的精確定位方法

唐家兵,朱文,劉飛,李國龍

ZL03117302.0

11

革削勻機智慧型控制方法

劉飛,李國龍,朱文

ZL03117767.0

12

磁電機轉子平衡校正裝置中的排屑裝置

舒紅

ZL200510057090.9

13

磁電機轉子充磁,檢測裝置

舒紅宇

ZL200510020127.0

14

小型潛翼

梁錫昌

ZL200410022107.2

15

微機控制的發動機及控制方法

梁錫昌,王光建

ZL03135801.2

16

基於圓弧的漸開線砂輪修整方法及修整器

梁錫昌

ZL200410022110.4

17

一種對等網路體系結構實現方法

鄢萍,劉飛,賀德強

ZL02113492.8

18

一種基於域名的對等網路體系結構實現方法

易潤忠,劉飛,鄢萍,胡新元

ZL200410040446.3

19

磁流變無級變速器

梁錫昌,蔣建東

ZL03135802.0

20

機器人手指

梁錫昌,王光建

ZL200410022047.4

21

機器人縱向轉動關節

梁錫昌,王光建

ZL03117457.4

22

以柔性帶為嚙合介質的齒輪傳動機構

張光輝

ZL03135803.9

23

機器人繩驅動關節

梁錫昌

ZL03117455.8

24

汽車便利駕駛器及其微機控制方法

梁錫昌,王光建

ZL03135806.3

25

攜帶型曲面測量裝置及測量方法

梁錫昌

ZL20041022111.9

26

機器人液螺橫關節

梁錫昌,鄭小光

ZL03117453.1

27

驅動機構位於舵柄內的舵船舵機

梁錫昌

ZL200410022106.8

28

鏇轉機械故障智慧型診斷方法與裝置

朱才朝,秦大同,李潤方,嚴立,謝永春武奎

ZL03135535.8

29

網路化製造系統中的多功能互動式信息終端

劉飛,鄢萍,賀德強

ZL02113585.1

30

發動機節氣門自動控制裝置

劉振軍,秦大同

ZL02134003.X

31

錐形擺線輪行星傳動裝置

陳兵奎

ZL 03117879.0

32

電磁繩離合器

梁錫昌

ZL02113664.5

33

扇齒髮動機

梁錫昌,王光建

ZL02133660.1

34

二次包絡曲面鏇轉式氣體壓縮裝置

韋雲隆,曹興進

ZL01129028.5

35

葉輪機械葉片故障葉間間距監測診斷方法

謝志江,劉飛,唐一科柯研,王雪,孫紅岩,歐陽奇李遠友,王毅,陳卓,宋勝德,張芮,杜和來

ZL02113373.5

36

平麵包絡環面蝸桿的近似磨削方法

張光輝,萬方美

ZL99115042.2

37

空間凸輪活齒傳動裝置

陳兵奎

ZL01108707.2

38

多曲柄低振動少齒差減速機

唐倩,徐傑,朱才朝

ZL200620111549.9

39

汽車變速器電控電動換檔控制裝置

劉振軍,秦大同,葉明,胡建軍

ZL2006201119748

40

一種制齒工具機網路化生產管理裝置

曹華軍,劉飛,劉笑冬

ZL20062111176.5

41

軌道車往返行走多點定位裝置

謝志江,孫紅岩,陳平,歐陽奇,程力旻,鞠萍華,王雪,葉凡

ZL200620111695.1

42

多曲柄多擺輪行星減速器

朱才朝,唐倩,徐傑

ZL200620110978.4

43

三氣門機車發動機可變進氣門配氣裝置

張力,武東升

ZL200620111651.9

44

一種汽車變速器檔位感應裝置

楊亞聯,秦大同,胡明輝,楊陽,任勇,周安健趙川林,張永生,蘇嶺,鄧博

ZL200620109829.6

45

一種混合動力汽車用動力電池組的散熱結構

胡明輝,秦大同,楊亞聯,石萬凱,葉明,任勇,周安健,趙川林

ZL200620109775.3

46

流動模式電流變減振器

李以農,鄭玲,李若剛,李仕生

ZL200520009812.9

47

中小排量機車發動機可變配氣正時機構的自動控制裝置

張力,伍東升,吳俊剛,董俊

ZL200520009295.5

48

多用途電磁爐

梁錫昌,潘繼生

ZL200520009130.8

49

醫用吸氧器

梁錫昌

ZL200420061754.X

50

多功能餐桌

梁錫昌,王光建

ZL200420033292.0

51

機車發動機單頂置凸輪軸可變配氣正時機構

張力,吳俊剛,張勇,蘇進輝,徐宗俊

ZL200420060204.6

52

弧錐環盤無級變速器的調速裝置

拉貝爾,秦大同,石萬凱

ZL200320115041.2

53

寫字機器人

梁錫昌,王光建

ZL200320114568.3

54

節水雙保險防滴水龍頭

梁錫昌

ZL03233837.6

55

夜光塑像

梁錫昌

ZL03233839.2

56

洗池節水雙保險下水閥

梁錫昌

ZL03233838.4

57

機器人液擺橫關節

梁錫昌

ZL03233529.6

58

帶識別標記的電池

梁錫昌

ZL02276248.5

59

垃圾處理線上的電池顯示機

梁錫昌

ZL02276247.7

60

擺線凸輪活齒傳動裝置

陳兵奎

ZL02222809.8

61

柱繩式V帶

梁錫昌

ZL01257040.0

62

二次包絡擺線行星傳動

陳兵奎

ZL200610054263.6

63

電機驅動的乾式離合器靜液壓驅動裝置

劉振軍,秦大同

ZL200610054409.7

軟體著作權

序號

名稱

設計人

專利號

1

海特克基於嵌入式Linux的WEB瀏覽器軟體(HWBBEL)V1.0,

鄢萍,易潤忠,劉飛等

2007SR04523

2

重大機械加工車間製造過程信息支持系統 V1.0 [簡稱:MSFMISS]

劉飛等

2006SR16208

3

EC104 DNC集成控制系統V1.0

王時龍,劉飛等

2006SR08238

4

數控刀具管理系統 V3.0

王時龍等

2006SR10849

5

齒輪製造工具機網路化生產管理與監控系統 V1.0 [簡稱:GNPMS]

曹華軍,劉飛等

2006SR02430

6

基於ASP模式的網路化最佳化下料系統 V1.0 [簡稱:NOCSA]

閻春平,劉飛等

2005SR06458

7

網路化製造集成平台UDDI專業註冊中心支持系統 V1.0 [簡稱:NMIP_UDDI]

尹超,李靚,劉飛等

2004SR07224

8

智慧型化大型鏇轉機械故障線上診斷軟體 V1.0 [簡稱:SLMT-MDES]

秦大同,李潤方,朱才朝,李以農

2004SR06673

9

區域性網路化虛擬研究所管理支持系統 V1.0 [簡稱:DMPN]

尹超,劉飛等

2004SR06536

10

基於信息互動終端的多媒體信息互動系統 V1.0 [簡稱:MIISIIT]

鄢萍,劉飛等

2004SR06523

11

網路化製造中信息終端嵌入式作業系統V1.0[簡稱:NMITEOS]

鄢萍,劉飛等

2004SR02622

12

基於ASP的網路化協同產品開發工作支持系統 V1.0 [簡稱:NCPDSS]

尹超,劉飛等

2004SR00739

13

電鍍生產工藝污染物排放數據採集及監控系統 V1.0 [簡稱:DDPWJK]

劉飛等

2003SR12295

14

面向現代集成製造的網路化銷售與定製系統1.0 [簡稱:NMCS]

劉勝,劉飛等

2003SR1726

15

基於AutoCAD2000的網路化實時協同設計系統V1.0

陳小安等

2005sr02094

16

重慶大學智慧型E維護系統V1.0

陳曉慧等

2006SR06562

榮譽稱號

全國科學大會獎、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巴渝學者”
霍英東基金獲得者

發表論著

出版專著

序號

專著書名

出版社

卷次

作者

1

微弱生物醫學信號特徵提取的原理與實現

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18974-5

季忠,秦樹人

2

科學可視化理論及智慧型虛擬顯示系統

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18327-9

周傳德,秦樹人,尹愛軍

3

《綠色製造的理論與技術》

科學出版社

ISBN7-03-014419-8

劉飛,曹華軍,張華

4

《智慧型控制項化虛擬儀器系統——原理與實現》

科學出版社

ISBN7-03-013647-0

秦樹人

5

《網路化製造系統及其套用實踐》

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7-111-13183-5

范玉順,劉飛,祁國寧

6

《先進制造系統(修訂版)》

科學出版社

ISBN7-5046-3797-1

劉飛,羅振璧,張曉冬

7

《機械創造方法與專利設計實例》

國防工業出版社

ISBN7-118-03769-9

梁錫昌

8

《振動利用過程》

科學出版社

ISBN7-03-015209-3

聞邦椿,李以農,張義民,宋占偉

9

《工程非線性振動》

科學出版社

ISBN978-7-03-019606-4

聞邦椿李以農,徐培民韓清凱

V class=hdwiki_ 發表論文2003~2007年期間,實驗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獲軟體著作權16項;發表論文735篇,其中在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論文486篇;出版專著9本。被SCI、EI檢索論文153篇,國際期刊論文25篇。
2007年發表論文共136篇
2006年發表論文共173篇
2005年發表論文共149篇
2004年發表論文共133篇
2003年發表論文共144篇

開放課題

序號

課題名稱

起止時間

1

梯度功能複合材料鏇轉園盤和鏇轉軸的計算理論和方法

2006.9-2007.9

2

微無源無線溫度感測器的研究及其在齒輪傳動健康狀態監測中的套用

2006.9-2007.9

3

粘彈性傳動帶系統的高維非線性機械系統的的動力學研究

2006.9-2007.9

4

基於非完整約束的可調變速傳動機構及其特性研究

2006.9-2007.9

5

漸開線圓柱齒輪配對機理研究

2006.9-2007.9

6

混合動力汽車動力傳動系統匹配控制策略研究

2006.9-2007.9

7

MEMS微驅動器的數值仿真方法研究

2006.9-2007.9

8

強噪聲環境下衝擊性機械故障特徵量的提取與識別

2007.11-2008.11

9

強反射、多傳播路徑情況下,用於多聲源識別的小維數組測量法

2007.11-2008.11

10

計算機仿真專業實驗室能力建設

2007.11-2008.11

11

汽車車橋傳動機構數位化集成創新設計技術研究

2007.11-2008.11

12

月面環境下可重複展開活動部件的摩擦學問題研究

2007.11-2008.11

13

精密鋼球行星傳動無回差傳動自動控制技術試驗研究

2007.11-2008.11

14

高功率密度行星齒輪傳動潤滑關鍵技術的研究

2007.11-2008.11

15

混合動力汽車動力傳動系統匹配控制策略研究

2007.11-2008.11

16

高速電主軸軸承負荷分析與動態、熱態性能仿真

2008.1-2008.12

17

雙離合器自動變速系統建模與仿真

2008.1-2008.12

18

齒輪傳動基於表面鍍膜的裂紋測試技術

2008.1-2008.12

19

正交軸齒輪副輪齒動態嚙合力分析

2008.1-2008.12

20

基於偏微分方程的傳動零件體積模擬和設計分析

2008.1-2008.12

21

微製造裝備與複雜微小零件的加工技術

2008.1-2008.12

22

高功率密度行星減速器的熱平衡與溫度控制的研究

2008.1-2008.12

23

汽車傳動部件的再製造性能分析與實驗研究

2008.1-2008.12

24

小樣本條件下複雜機械傳動系統可靠性分析和多學科設計最佳化理論與方法

2008.1-2008.12

25

基於超聲C掃描的齒輪缺陷數位化檢測研究

2008.1-2008.12

26

面向動態過程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動力傳動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2008.1-2008.12

27

高硬塗層迴轉球面精密磨削裝備關鍵製造技術的研究

2008.1-2008.12

28

新型動力傳動面齒輪嚙合性能分析與實驗研究

2008.1-2008.12

29

基於四軸數控銑齒機變性法加工準雙曲面齒輪的研究

2008.1-2008.12

30

油氣噴射對滾動軸承的潤滑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2008.1-2008.12

學術交流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際學術交流
2003~2007年實驗室主辦國際學術會議1次,國際雙邊性學術會議2次,全國性學術會議2次。來自、英、俄、中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名代表出席了實驗室主辦的機械傳動國際學術會議,其中海外代表70餘人,國際機器與機構理論聯合會傳動技術委員會前任主席、日本機械傳動協會主席A.Kubo教授,德國機械傳動協會主席B.R.Hoehn教授,國際機器與機構理論聯合會傳動技術委員會前主席V.Goldfarb教授在會上做大會主題報告。

批准訪問學者課題29項,接納客座研究人員37人。實驗室研究人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出國(出境)學術訪問和講學50餘人次。國內外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的教授、專家50餘人次來室進行合作研究或訪問講學。派遣研究生14人赴美國、英國、法國、芬蘭、新加坡等攻讀/聯合培養博士學位,或學習交流;接受英國芬蘭埃及、蘇丹等國派遣的留學生7人到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或學習交流。

國際合作項目
實驗室與日、英、美、加、德等國的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國際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關係。例如:與日本東北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迪爾本分校、美國福特公司、韓國慶尚大學等簽訂了合作研究、學術交流和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協定。

承擔了3項國際合作項目,其中包括與英國、西班牙承擔的歐盟國際合作研究項目“Web-enabled collaboration in intelligenc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No:ASI/B7-301/3152-099/71553)”、與英國、芬蘭共同承擔的歐盟亞洲紐帶項目“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Mechanical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No:ASI/B7-301/98/679-023)”、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委託項目。另外還與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和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簽訂了進行合作研究的協定。

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
2006年09月 國際機械傳動學術會議(ICMT’2006)
2006年05月 歐盟亞洲信息技術與亞洲紐帶研究生教育國際研討會
2004年11月 先進制造技術與齒輪學術會議(中國齒輪製造研究會第七屆學術年會)
2004年07月 第十四屆全國機構學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海峽兩岸機構學學術交流會
2004年05月 機械系統設計技術國際研討會

實驗平台及設備

實驗平台

序號

設備名稱

聯繫人

房間號

1

混合動力實驗台

揚亞聯

101

2

精密傳動實驗台

李朝陽

103

3

三坐標測量機

牟雲

104

4

ABS試驗台

李以農

105

5

衝擊振動實驗台

邵毅敏

105

6

摩擦磨損試驗機

肖科

107

7

動密封實驗機

肖科

107

8

一維直線電機實驗台

康輝民

108

9

高速電主軸測功機

康輝民

108

10

傳動實驗台

肖科

109

11

門尼儀

肖科

201

12

硫化儀

肖科

201

13

電子拉力機

肖科

201

14

車輛傳動實驗台

楊陽

大車間

15

靜、動態實驗台

肖科

大車間

16

展品、模型

歐師傅

大車間

17

齒輪潤滑實驗台

王劍

青磚房

18

齒輪傳動實驗台

王劍

青磚房

19

齒輪疲勞實驗台

王劍

青磚房

20

實驗台

朱才朝

青磚房

實驗設備

序號

設備名稱

聯繫人

房間號

1

三坐標磨床

李朝陽

黃房子

2

數控四軸聯動蝸桿磨床

丘昕洋

黃房子

3

數控蝸桿磨床

丘昕洋

黃房子

4

插齒機

丘昕洋

黃房子

5

滾齒機

丘昕洋

黃房子

6

鍍模機

陳曼

黃房子

7

成形加熱機

肖科

黃房子

8

電火花工具機

王光建

黃房子

9

銑齒機

劉恆學

黃房子

10

檢測機

劉恆學

黃房子

11

磨刀機

劉恆學

黃房子

管理制度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條例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從事機械傳動及其相關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的科研機構。為了切實做好本實驗室工作,力爭在國際機械傳動和相關科學前沿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推動國家科技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實驗室依託重慶大學進行建設和運行,是相對獨立的科研實體,具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實驗室在科技部、教育部、重慶大學等上級組織的領導、監督和指導下開展工作。
第三條 實驗室的目標:就機械傳動及其相關領域中的重點、難點和緊迫的科學技術問題開展套用基礎研究、套用技術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以獲取原始創新成果和自主智慧財產權,把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成為一個國內知名、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機械傳動相關領域的科研機構和人才培養機構。
第四條 實驗室的主要任務:依靠多年來在機械傳動相關領域中已經形成的科研優勢,依託重慶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和汽車、機車製造基地這一有利條件,在機械傳動及其相關領域進行綜合性、前瞻性、創新性研究,並培養一批高層次優秀研究型人才。

第二章 開放運行
第五條 實驗室堅持“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在解決重大科技問題的同時,培養高層次人才,跟蹤國際高技術發展,促進學科的發展和進步。
第六條 實驗室根據研究方向設定開放課題和基金,積極吸引國內外優秀科技工作者到本實驗室或利用本實驗室條件從事研究工作,同時鼓勵本實驗室的固定研究人員與國內外同行聯合申報各級各類課題,不斷提高本實驗室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第七條 實驗室積極組織科技人員參加重要的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特別重視在國際一流刊物和國核心心刊物上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和科學專著,以擴大實驗室在國內外的影響。在實驗室內部經常舉辦各種學術沙龍、報告會、研討會,不斷開拓新的學術思想。
第八條 實驗室提倡和鼓勵多學科交叉研究,支持不同學術觀點的交流,實現不同學科間的實質性聯合與優勢互補。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國內外雙邊、多邊科技合作與交流,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作學術報告,同時派出有關人員到國內一些重點研究機構和國外相關科研機構考察、學習和合作研究,促進研究人員更新知識,發展能力。

第三章 管理體系
第九條 實驗室設立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會是實驗室的學術決策機構和評審機構,實驗室應嚴格執行學術委員會做出的決議。
第十條 實驗室主任會議是實驗室最高辦公會議,是對實驗室規劃及各項具體政策等重大事項做出決策、解決日常工作中重大問題的辦公性質的會議。實驗室主任會議形成的決議,實驗室所有人員應遵照執行。
第十一條 實驗室實行主任負責制。實驗室主任對實驗室進行全面管理,全權負責實驗室的學術活動和行政管理工作,包括科學研究、學術活動、人員聘任、行政以及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條例的制訂,研究和解決實驗室的重大問題等。實驗室主任在管理上接受主管部門和依託單位的指導,在學術上對學術委員會負責。
第十二條 實驗室設直屬黨支部書記和兩名副主任,協助主任管理實驗室的日常事務。黨支部書記分管黨務和行政工作,兩名副主任協助主任管理學術科研等工作。
第十三條 實驗室設黨務辦公室,在黨支部書記的領導下開展工作,負責黨支部的黨性教育和相關黨務工作,負責實驗室對外交流與宣傳等工作。
第十四條 實驗室設行政辦公室,處理日常行政事務和科研項目管理,並負責實驗室的科技檔案和財產管理、材料供應、安全保衛等事項。辦公室設主任一名。
第十五條 實驗室人員由固定人員(包括固定研究人員、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流動人員(包括客座研究人員、高級訪問學者與進修人員和在站博士後等)組成。

第四章 附 則
第十六條 為了使各項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實驗室根據本條例的要求,結合具體工作制定相應的實施條例和細則。
第十七條 本條例經實驗室主任會議討論通過,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八條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會議對本條例享有最終解釋權。

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依託一級法人單位建設、具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的科研實體 , 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
電力系統及大型發電設備| 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 | 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 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 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 電力設備與電氣絕緣國家 | 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 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 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 流體傳動及控制國家重點| 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 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 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 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 汽車車身先進設計製造國| 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 強度與振動實驗室| 熱科學與動力工程實驗室| 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 水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 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 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 現代焊接生產技術國家重| 岩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 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 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 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 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 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 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 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 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 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 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 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 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 製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