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為促進我國高性能陶瓷的研究和發展,擴大中國在國際高性能陶瓷研究領域中的影響,1988年4月,經國家計委和中國科學院批准,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建立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開放實驗室;1989年1月正式對外開放;1991年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系列;1995年11月通過國家驗收;1999年,實驗室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基地——中國科學院高新技術發展基地。2001年,實驗室與原中國科學院無機功能材料開放實驗室整合。目前實驗室已形成以我國著名材料科學家和中青年科學家為學術帶頭人、以青年科研人員為主要學術骨幹、具有國際學術水準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隊伍。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嚴東生研究員任實驗室名譽主任,施劍林研究員任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郭景坤研究員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劉茜、陳立東研究員任實驗室副主任。實驗室可培養碩士及博士研究生,並設有博士後流動站。
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當前材料科學發展最迅速、最活躍的前沿領域之一。其探索性強,交叉學科知識覆蓋面廣,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本實驗室以高性能陶瓷材料、納米材料、多孔及層狀材料、功能薄膜和功能晶體材料等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材料化學、物理學、電子學、生物學、電子顯微學、光聲成像學等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為探索新材料及開闢其套用領域奠定基礎。立足於先進無機材料研究發展的前沿領域,發揮本實驗室的綜合實力,開展如下幾方面研究:1.先進陶瓷材料多層次結構設計與性能、結構研究;2.無機納米材料研究;3.無機材料的製備科學與工藝研究;4.無機新材料探索與計算材料科學研究。
實驗室緊緊圍繞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組成-結構-性能關係這一核心,以高性能陶瓷材料設計及其相關的基礎研究、製備科學研究、力學性能研究、納米材料研究和顯微結構特徵研究等為主要研究內容,形成研究重點和特色。經過多年努力,如下幾方面工作已取得一批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科研成果:(1) 緊密結合國家攻關任務、“863”等研究計畫,結構陶瓷補強增韌研究和氮陶瓷材料的相平衡研究等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等獎項。(2)新型無機功能晶體研製成績卓著,獲得多項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成果,贏得國家發明三等獎、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發明二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二等獎等獎項。(3)納米材料和介孔材料科學研究工作已獲得注目的工作成績,在國際納米材料研究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4) 無機功能材料的電聲顯微術及其成像機理研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由該項技術發展的掃描電聲顯微鏡已向海外出口,成為我國高新技術出口到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範例。相關的基礎研究成果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5)從原子水平和納米結構層次上對某些生物陶瓷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和無機超導材料進行了超微結構研究,某些領域的研究結果“在科學發展上有跨世紀意義”,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三等獎。
實驗室現有固定人員59人,其中院士4人,研究員25人,副研究員9人,高級工程師5人。35歲以下的青年研究人員占全室人員的45%。實驗室有5人當選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9人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2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研究人員所涉及的專業領域涵蓋材料科學、化學、化學工程、物理學、生物學、電子學等。目前國際合作對象已發展到包括美、英、日、德、瑞典、澳大利亞、韓國等國的20多所大學及研究所,在國內與清華大學等近30個高校和研究所保持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在迄今開放的150餘個課題中,30%的課題由客座研究人員承擔。實驗室先後派出150餘人次出訪講學、訪問、合作研究及接受技術培訓,來訪的國際友人及學者達300餘人次。實驗室作為東道主或主要承辦單位曾多次舉辦國內及國際大型學術會議。實驗室名譽主任嚴東生院士出任國際學術刊物J. Solid State Chemistry和Ceramics International的編委;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江東亮研究員出任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的編委。
實驗室堅持中、長期發展目標,進一步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材料、新工藝和有創建性的理論,保持和加強實驗室在高性能陶瓷材料領域的優勢地位,使之成為國際著名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學術委員會
嚴東生 院士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殷之文 院士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徐祖耀 院士 上海交通大學
李方華 院士 中科院北京物理研究所
周 廉 院士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
薛群基 院士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袁渭康 院士 華東理工大學
李龍土 院士 清華大學
羅宏傑 教授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吳人潔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
鍾維烈 教授 山東大學
趙東元 教授 復旦大學
周 玉 教授 哈爾濱工業大學
李曉光 教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陸 衛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王 曦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微系統研究所
周延春 研究員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
施劍林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高 濂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董顯林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學術委員會學術秘書:步文博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研究領域
研究成果進展
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強化與增韌
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強化與增韌是中國科學院重大基礎課題之一,本項目集中了上海矽酸鹽所、瀋陽金屬所和北京力學所一百多位科技人員,經過四年多的努力,在相關係、材料組成設計、晶界工程、顯微結構及界面,製備科學、納米級粉體及體材料、納米級複合以及晶須和粒子複合等國際前沿科學課題進行了深入的規律性研究,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十多個新化合物和固溶體,發展了一批具有廣泛套用前景的高性能陶瓷和複合材料,對材料科學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通過本項目研究計畫的實施及所取得的一些突破性成果,如納米粉體低溫燒結型、低維狀態下的性能異常、補強增韌的多重複和加和效應以及控制材料組份和性能的設計關係,已逐步形成三個新的重要研究方向-納米陶瓷、多相複合陶瓷以及材料設計,這些已成為九十年代本學科研究的重點。
本項目的研究起點高,所獲得的研究成果多大多數達到八十年代中後期國際先進水平。發表論文約100篇,專著一本,既加強了材料科學研究的技術儲備,又圓滿完成了國家重大攻關項目和"863"高技術項目的任務,特授予此獎,以資鼓勵。
複雜氮陶瓷的相平衡及組份設計
複雜氮陶瓷系統高溫相平衡是基礎研究項目,是發展高性能氮陶瓷必不可少的先驅工作。氮陶瓷是當前結構陶瓷研究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本項目完成了M-Si-Al-O-N(M=Y,Ca,Mg,Li和稀土元素)系統高溫相平衡研究,尤其是測量了被國際上認為難度高的Y-Si-Al-O-N系統富氮區的相關係,首次發現了若干個很重要的相容四面體,如a'-b'-12H-YAG,a'-b-Si3N4-b10-YAG以及a'-12H-21R-YAG, 這些結果不但為含氮系統積累了大量有價值的基礎數據,豐富了氧氮化物結晶化學內容,更重要的是為Si3N4基陶瓷的組份設計提供重要數據。在相平衡研究的基礎上,本工作通過最佳化設計,獨創地提出了一些新材料,如 a'-b'-YAG和a'-12H復相陶瓷,前者兼有高硬度、高強度和優異的高溫力學性能;後者是一種新型的自補強復相陶瓷。這些結果從理論和實驗兩方面證實了這是一種現代科學的研究手段,為材料設計開闢了一條新途徑。
本項工作所獲得的高溫相平衡研究結果,尤其是Y-Si-Al- O-N系統的相關係的研究結果已多次(計45次)被國外同行所引用,並收錄在相圖的權威手冊《Phase Diagrams for Ceramists》中。利用YAG作為 a'-b'復相陶瓷的晶界相以及利用AlN-多型體增韌其它Sialon材料在國際上尚無先例。此項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屬國際領先水平。
改進後的下降法生長大尺寸高質量
該晶體是一種性能優良的無機閃爍晶體,作為輻射探測材料,在高能物理等領域中有著重要的套用價值。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應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和日本高能物理所(KEK)的合作要求,於1994年初開展用於電磁量能器的大尺寸CsI(TI)晶體的研製工作。
本項目的研究人員在近兩年中,摒棄了國外普遍採用的在真空條件下生長CsI(TI)晶體的方法,發明了非真空下降法生長大尺寸CsI(TI)晶體的工藝技術,開闢了可靠的、重複性好、低成本、大批量生長大尺寸CsI(TI)晶體的新途徑,是國際上獨創的新方法。成批生長的晶體的質量達到了當前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極為重要的抗輻照損傷性能居國際領先水平。
近兩年中,本項目已就大尺寸CsI(TI)晶體的生長工藝技術申請了兩項專利,並在本所的嘉定中試基地執行這項發明的專利技術。近半年來已完成了與SLAC和KEK簽定的第一期500餘萬美元契約中近百萬美元的產值。並且正在與KEK商談簽定第二期100餘萬美元契約的事宜。由於這項發明技術先進,實際利潤大於70%,第一期契約新增利稅可達300萬美元。
p型ZnO薄膜
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效民研究員帶領的課題組在p型ZnO薄膜及一維ZnO納米結構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相關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著名套用物理類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02年影響因子為4.207) 評審專家的高度評價, 一篇已發表,兩篇已被錄用。
以ZnO取代GaN作為短波長電光元器件(如:紫外發光二極體、紫外半導體雷射器等),具有良好的套用前景。實現ZnO基光電器件的關鍵是製備出優質的p型ZnO薄膜。本徵ZnO是一種n型半導體,必須通過受主摻雜才能實現p型轉變。但是由於氧化鋅中存在較多本徵施主缺陷,對受主摻雜產生自補償作用,並且受主雜質固溶度很低,因此,p型ZnO的研究已成為國際上的研究熱點。
該課題組採用常壓超聲噴霧熱解法、通過氮和銦共摻雜, 成功地製備出p型ZnO薄膜,其電學性能遠遠超過國際上的最好水平(電阻率降低了2個數量級,霍爾遷移率提高了2-3個數量級)。在此基礎上,又製備出具有p-ZnO/n-ZnO雙層結構的ZnO同質p-n結。這些研究成果對於試製新型氧化鋅短波長發光器件、深入研究ZnO薄膜晶體生長和摻雜機理、拓寬氧化鋅薄膜套用領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由於氧化鋅一維納米材料具有許多特異的物理、化學特性,在構建納米電子和光學器件方面具有巨大的套用潛力,受到廣泛的關注。該課題組通過對汽相傳輸法製備高純度、複雜形狀一維ZnO納米材料的研究, 自組裝成直徑小於60納米、尺度分布均勻、具有複雜納米結構的一維氧化鋅納米棒,並且實現了對其同質催化和縱向排列的定向控制。其中, 四腳狀氧化鋅納米結構的研究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對其同質催化控制和縱向排列的定向控制。Applied Physics Letters評審專家認為:“The paper represents a careful and interesting work, containing significant new findings”。
李效民研究員是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2002年度入選者。以上研究工作是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基金項目和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光科技行動計畫"基金的資助下完成的。目前, 該課題組已經發表和已被錄用的影響因子大於2的論文7篇。
儀器設備
國家重點實驗室儀器設備使用和管理的暫行規定
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公用設備是實驗室的固定資產,利用好所有實驗室公用設備,儘可能為科研工作服務是儀器設備使用的準則。為了提高國家重點實驗室公用設備的利用效率,加強對各公用設備的維護和管理,特制定如下暫行規定。
1.歡迎重點實驗室全體固定人員使用公用儀器設備,同時在可能的條件下歡迎其他人員使用。
2.大型公用儀器設備的使用一律實行收費制度,收費標準參照所內相關標準。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人員使用收費實驗儀器設備時,按收費標準的30%繳費,70%由國家重點實驗室資助。
3.公共儀器設備的管理實行一人多崗,一崗多人的管理方法,即一人除操作某台設備外,應能同時操作多台設備。一台設備除設專人負責外,應配備多人可以協助操作。具體管理人員安排參照另定細則。
4.設備使用者在使用前應接受設備負責人的技術培訓,設備管理負責人員有義務培訓設備使用人員。設備使用者應預約使用時間,並服從設備負責人的安排。
5.原則上設備的操作應由使用者(研究者)完成;某些操作難度大的設備可在設備負責人的指導下完成;少數貴重設備仍由設備負責人上機操作。出現問題時設備使用者需及時報告設備負責人並協助負責人解決出現的問題。具體設備的使用方式有設備管理者與負責此事的實驗室副主任和秘書商定。
6.負責設備管理的技術人員的考核依據以設備使用、維護等情況為準,具體標準參照有關固定人員管理條例或遵循所內有關條例。
7.本規定自2002年4月1日起實施,原有相關規定同時停止執行。本規定的解釋權歸屬於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儀器設備種類
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及國內配套資金裝備大型實驗設備,提高了實驗室製備、分析、測試等方面的綜合研究實力。目前實驗室主要裝備有:
RT-66A標準鐵電測試系統
Standardized Ferroelectric Test System
掃描探針顯微鏡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HP419ZA及斯倫伯傑1260阻抗分析系統
HP419ZA and schlumbenger 1260 impedance Analyaer systems
應力流變儀(Rheometer-SR5)
ξ-電位儀(Zeta-Plus)
螢光光譜儀
LS 55 Luminescence Spectrometer
掃描電聲顯微鏡
Scanning Electron Acoustic Microscope
磁控濺射儀
Magnetic Sputtering Device
用於BaTiO3單晶性能測量的Ar+ 雷射器
Ar+ Laser us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hotorefractive properties of BaTiO3 single crystals
用於PMNT單晶性能測試的設備
The facility used for the measurements of piezoelectric properties of PMNT
開放基金
項目申請指南
先進無機材料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當前材料科學發展最迅速、最活躍的前沿領域之一。其探索性強,交叉學科知識覆蓋面廣,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本實驗室以高性能陶瓷材料、納米材料、多孔及層狀材料、功能薄膜和功能晶體材料等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材料化學、物理學、電子學、生物學、電子顯微學、光聲成像學等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在先進無機材料的結構設計、製備技術以及新材料套用等方面開展一系列基礎性、開拓性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先進陶瓷材料多層次結構設計與性能、結構研究
(2)無機納米材料研究
(3)無機材料的製備科學與工藝研究
(4)無機新材料探索與計算材料科學研究
優先選擇的項目:
(1)低維納米材料、介孔主客體複合材料、納米陶瓷和納米複合材料、新型催化材料、納米功能材料。
(2)碳化矽基結構陶瓷設計、成型、製備和套用、氮陶瓷設計及原位強韌化、功能陶瓷材料及其器件物理、無機材料界面與超微結構。
(3)熱電材料與器件、組合技術及新材料、功能薄膜材料物理性能及套用、信息功能材料與器件、電熱、電光元件材料。
(4)無機固體材料化學與物理、鐵電與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設計和模擬的計算科學。
實驗室本著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竭誠歡迎國內外從事先進無機材料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領域的學者和專家來室開展合作研究,尤其歡迎創新課題的探索研究。課題申請經學術委員會評審選優,被批准的課題,一般可採取與本實驗室合作研究的方式進行,歡迎自帶課題和經費來本實驗室工作,利用本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本實驗室歡迎國內外有關單位的各級研究人員,特別是博士後和訪問學者來本室開展研究。根據課題性質及工作需要,本實驗室將安排好客座人員的工作及生活。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申請指南(2006年度)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主要從事高性能無機非金屬材料的設計理論及結構與材料性能關係、材料合成的物理化學與製備科學、新材料探索等方面的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為了營造實驗室創新、求實、開放交流的學術氛圍,設定了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該基金用於資助圍繞實驗室研究方向、創新性強、具有廣闊套用前景的基礎研究或套用基礎研究課題。實驗室誠摯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踴躍申請開放課題基金項目。
一、資助方向:
1. 無機納米材料研究
2. 先進陶瓷材料多層次結構設計與性能評價
3. 無機材料的製備科學與新工藝研究
4. 無機新材料探索與計算材料科學研究
二、申報條件:
1. 申請人應為具有博士學位、在崗高級技術職稱的科研人員(含副高級職稱),在相關領域有相當的技術積累,且有穩定的科研隊伍支持項目執行。課題責任人年齡一般不超過45周歲,優先資助中青年學術骨幹。
2. 申請人須根據實驗室開放課題資助方向與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人員聯合申請。
3. 申請項目應具有創新的學術思想,解決的科學問題要明確,研究路線或技術方案可行,研究重點突出,考核目標明確。
4. 已作為課題責任人承擔本實驗室資助項目且尚未結題的申請人,不予資助。
三、申請程式及說明
1. 申請人可以在“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http://www.sic.ac.cn/research/keylab/index.htm),下載《開放基金申請書》,並按規定的格式,認真、如實填寫《開放基金申請書》。申請人所在單位學術主管部門應簽署意見,單位領導在申請書上籤字並加蓋單位公章。
2. 所有申請均須報送電子申請書和紙質申請書原件(一式兩份),電子申請書和紙質申請書的內容必須一致。難以電子化的附屬檔案材料隨紙質申請書一併報送。所有書面檔案請採用A4紙雙面印和普通紙質材料做封面;不採用膠圈、資料夾等帶有突出棱邊的裝訂方式。
3. 評審將按照“依靠專家、發揚民主、公平公正、擇優支持”的原則,由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對申請者提交的申請書進行評審,確定資助項目和金額,並書面通知獲得資助的申請人。
4. 項目批准之後,項目責任人全面負責項目的實施,並定期向本實驗室匯報項目的執行和進展情況。如果項目不能如期完成或負責人發生出國/調離,無法按計畫實施項目,實驗室有權中止經費支持。
5. 由實驗室資助的課題所發表的論文、論著、研究報告、資料、鑑定證書以及申報成果時,研究者署名前冠中文: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英文: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Performance Ceramics and superfine Microstructure,和研究者所在單位,且均須標註“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資助”(Supported by the Opening Project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Performance Ceramics and Superfine Microstructure)中英文字樣和項目編號。
6. 開放課題的研究期限一般為2年,每項開放課題的資助經費為一般2萬元人民幣。對於取得重要進展的課題,經實驗室主任和學術委員會主任同意可以適當增加經費支持。
7. 2006年度開放課題的申請起始時間為2006年4月1日,截止日期為2006年5月30日(郵寄申請以郵戳為準)。
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管理條例
一. 開放對象
1、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科研人員、博士後及訪問學者均可在項目指南範圍內申請課題。
2、根據工作需要,應實驗室主任或本實驗室所屬課題組責任人邀請來室參加在研課題的研究人員。
3、自帶課題和經費來室工作的科研人員。
二. 基金申請程式
1. 實驗室每年4月公布課題研究方向和項目指南。
2. 申請者按要求填寫“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課題申請表”,一式兩份,在通知規定的日期前向實驗室提出申請。對於自帶經費的課題,需附上資助單位同意資助金額的證明。
3. 每年6-7月實驗室學術委員會評審申請課題,確定資助課題和資助金額。
4. 每年9月實驗室發出通知,獲準資助的課題申請人憑通知辦理有關手續。
三. 基金的使用與管理
1. 課題完成期限一般以1-2年為期,必須持續較長的重大課題可以分階段申請。資助金額一次核定,分年度撥給。
2. 本研究基金由實驗室統一管理。根據財務管理規定,建立經費使用本,專款專用,由申請人掌握使用,經費使用不得違反財務制度。
3. 自帶課題和經費來室工作的研究人員,應在來本室工作前將所需經費匯至我室,建立經費使用本,由申請人掌握使用。
4. 基金的使用範圍:
1)使用本實驗室儀器設備應交納的運行費、折舊費;使用本實驗室儀器設備應交納的運行費、折舊費
2)小型專用儀器購置費,儀器設備的加工、租用費;
3) 試驗所需的材料費,計算費,測試費等;
4) 與課題有關的學術活動費,調研費,資料、論文的列印複製費等。
5) 客座人員來室的交通、住宿、生活補貼等費用。
6) 水、電消耗及業務管理費。
5. 課題完成後,結餘金費的處理:全部由實驗室資助的課題結餘經費全部歸入實驗室;部分由實驗室資助的課題結餘經費按比例由雙方商定處理;自帶經費的課題,結餘部分由研究者所在單位處理。
四. 課題及成果管理
1. 凡由實驗室資助的課題,每年度須提交年度計畫執行情況報告,根據課題的性質不同,同時提交學術論文,研究報告,或實驗工作階段小結。
2. 資助課題結束後,必須向實驗室提交研究工作總結,學術論文或報告,課題工作中的原始資料,檔案及目錄。
3. 實驗室主任須經常檢查課題進展執行情況,發現未完成計畫或原方案有問題時,實驗室主任有權暫時終止、調整或取消基金資助。
4. 根據根據國家重點實驗室有關管理條例和規定,資助課題所取得的成果,屬於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研究者所在單位。研究成果如需組織鑑定或評審時,由本實驗室負責組織辦理,並由雙方聯合申報成果或申請獎勵。成果轉讓的獲利,有雙方共享,比例另行協商。申請專利發明時,按專利法及有關規定辦理。
5. 由實驗室資助的課題所發表的論文、論著、研究報告、資料、鑑定證書以及申報成果時,研究者署名前冠中文: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英文: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Performance Ceramics and Superfine Microstructure,和研究者所在單位,且均須標註“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資助”(Supported by the Opening Project of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 Performance Ceramics and Superfine Microstructure)中英文字樣和項目編號。自帶課題和經費來室工作的研究者成果,歸研究者所在單位,但須註明該課題是在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
6.對無正當理由而未能完成課題任務或沒有向實驗室提交相關資料的課題負責人,原則上不再受理其開放基金的申請。
學術交流
|
發展里程
1988年4月,經國家計委和中國科學院批准,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建立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開放實驗室;
1989年1月, 開放實驗室正式對外開放;
1991年, 開放實驗室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系列;同年通過國家評估,被評為A類實驗室;
1995年11月, 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國家驗收;
1997年, 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國家評估,被評為B類實驗室;
1999年, 國家重點實驗室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基地-中國科學院高新技術發展基地;
2001年6月,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無機功能材料開放實驗室合併,名稱沿用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
2003年, 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國家評估,被評為B類實驗室。
評估獲優秀
2008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領域國家和部門重點實驗室評估結果揭曉,以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為依託單位的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被評為優秀類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該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次獲此殊榮。由國家科技部委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負責實施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工作每五年進行一次。2008年共有20個材料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參加評估。其中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被評為優秀類實驗室,15個實驗室被評為良好實驗室,其它實驗室為較差類實驗室。
2008年3月8日和5月10日,評估專家組對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別進行了現場評估和會議複評,評估專家組一致認為:在評估期內,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瞄準國家重大需求與關鍵科學技術問題,把握國際科學前沿與交叉學科發展趨勢,以結構陶瓷、功能陶瓷、介孔與低維納米材料、晶體材料以及功能薄膜材料與器件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化學、物理學、電子學、生物學、計算科學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在先進無機材料的結構設計、製備技術以及新材料套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創新價值、理論價值、套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在國內率先突破了大口徑碳化矽陶瓷部件的製備與評價關鍵技術”;“大尺寸PWO、PMNT-PT晶體的研究、生長和套用取得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系列創新性成果”;“成功開發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列掃描電聲成像技術及其套用“;“介孔納米主客體複合材料的研究具有廣泛套用前景,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納米材料分散與異相複合研究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列成果,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等等。 評估期內,實驗室共承擔各類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200餘項,包括973計畫10項;863計畫1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和重點項目7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4項、國際重大合作項目2項;國防項目23項等。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勵6項。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31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36項。發表SCI論文998篇(其中SCI影響因子大於3.0的高質量學術論文179篇)。主辦國際學術會議4次,國內學術會議2次。實驗室人才隊伍實力雄厚,結構合理,有固定人員44人,其中中國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4人,包括兩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新增3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2人(新增1人)“中科院百人計畫”獲得者13人(新增5人)。
為接受本次國家評估,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領導高度重視評估前的準備工作,組織科技業務處、資產管理處、保障管理辦公室等多個職能部門與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成立了專門評估工作組,召開工作會,協調各項迎評工作。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各個課題組也為本次評估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在此,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對研究所領導、各職能部門、國家重點實驗室全體職工、以及全所職工長期以來對實驗室的支持、關心和厚愛表示衷心的感謝。國家重點實驗室將一如既往地發揮在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領域的優勢,不斷為研究所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