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9年經國家計委批准依託於中南大學(原中南工業大學)進行建設,1995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運行。實驗室通過對C/C複合材料一系列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成功研製的波音757飛機C/C複合材料剎車副,已成功通過地面慣性台試驗和裝機試飛等各項試驗,並已進入領先使用,使我國成為繼美、英、法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掌握C/C複合材料剎車副製造技術的國家。

簡介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89年經國家計委批准依託於中南大學(原中南工業大學)進行建設,1995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對外開放運行。

先後有42名固定人員在實驗室工作,其中院士2人, 博士生導師15人,教授及研究員28人。現任實驗室主任為黃伯雲院士,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左鐵鏞院士,學術委員會顧問為黃培雲院士。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相圖計算與材料設計;粉末冶金過程理論與模擬;制粉、成形、燒結與全緻密化新技術套用基礎研究;粉末冶金新材料製備原理與性能;先進航空剎車副用複合材料;納米粉末及納米晶塊狀材料等。

實驗室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工作,6年來,實驗室共承擔國家“973”項目5項。材料設計、相圖預測作為物理冶金、熱化學和計算機套用的交叉領域,近年來發展十分迅速。實驗室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和發展了合金相的熱力學模型和相圖最佳化的計算方法,發展了擴散偶技術,建立了在特殊條件材料組織演化過程中模擬的理論框架,這一研究成果在國際上占有重要的學術地位。

機構設定

實驗室組成實驗室組成

學術委員會組成
顧問:黃培雲院士
主任委員:左鐵鏞院士
副主任委員:黃伯雲院士、馬福康研究員、鈕因鍵教授級高工
學術委員:共19人(其中校外14人)

實驗室人員組成
實驗室主任:黃伯雲院士
實驗室副主任:陳康華教授、賀躍輝教授
實驗室固定人員:共42人,其中院士2人、博士導師15人、
教授28人、副教授6人、助理研究員1人。
中青年占70%

實驗室客座人員:共19人(其中國外2人、校外14人)

研究方向

ZGJL-0.01-50-4型真空感應熔煉爐ZGJL-0.01-50-4型真空感應熔煉爐研製成功

粉末冶金基礎理論
材料相圖計算與材料成分設計和組織預測
粉末冶金材料組織結構預測與控制
粉末冶金過程理論與過程模擬
粉末冶金材料性能設計
粉末冶金新技術的套用基礎研究
微細、納米和複合粉末的製備原理
粉末成形、燒結與全緻密化技術原理
粉末冶金新材料的製備原理與性能研究
粉末冶金結構材料
粉末冶金摩擦與減摩材料
粉末冶金硬質與超硬材料
特種陶瓷
複合材料
金屬基複合材料
陶瓷基複合材料
C/C複合材料

科研項目

自1997年以來,實驗室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約150項,其中國家“973”基礎研究項目5項,國家"863"高技術基金項目1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項(其中重大項目和重點項目各1項),國家攻關項目42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 共獲科研經費約8000萬元。

科研成果

序號項 目 名 稱獎項及等級
1高性能粉末冶金飛機制動材料研製國家發明獎二等獎
2魚七魚雷高性能鎢基合金的製造方法與設備國家發明獎三等獎
3快速凝固製備微細金屬粉末的技術和裝置國家發明獎三等獎
4碳化硼氣浮軸承材料及碳化硼材料的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5高精度陀螺用大膨脹係數、高均勻度合金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6圖-154M飛機國產粉末冶金剎車副(盤)研究與開發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7堅持教學、科研、生產相結合,促進粉末冶金學科的發展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人才培養

專業碩士點
1、粉末冶金材料組織結構預測與控制及性能設計
2、粉末冶金過程理論與過程模擬
3、微細、納米和複合粉末的製備及原理
4、粉末成形、燒結與全緻密化技術及原理
5、粉末冶金結構材料、摩擦與減摩材料、硬質材料、特種陶瓷、C/C複合材料等的製備原理與性能研究

專業博士點
1、粉末冶金材料組織結構預測與控制及性能設計
2、粉末冶金過程理論與過程模擬
3、微細、納米和複合粉末的製備及原理
4、粉末成形、燒結與全緻密化技術及原理
5、粉末冶金結構材料、摩擦與減摩材料、硬質材料、特種陶瓷、C/C複合材料等的製備原理與性能研究

博士後流動站
1、粉末冶金材料組織結構預測與控制及性能設計
2、粉末冶金過程理論與過程模擬
3、微細、納米和複合粉末的製備及原理
4、粉末成形、燒結與全緻密化技術及原理
5、粉末冶金結構材料、摩擦與減摩材料、硬質材料、特種陶瓷、複合材料等的製備原理與性能研究

培養研究生情況(95年以來)

學 位在 讀畢業(出站)
碩 士12926
博 士1138
博士後287

學術交流

學術交流研討會學術交流研討會

實驗室堅持進行國內外合作研究與廣泛的學術交流,及時把握國內外本學科領域先進的學術思想和最新科研動態。實驗室自1997年開放以來,實驗室共派人出國訪問、考察、講學約17人次,邀請國外專家來室講學、合作研究約34人次。

共主辦或協辦國際會議8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67次,實驗室在2001年成功地主辦了“第一屆中瑞粉末冶金研討會”和“第四屆國際金屬間化合物及先進材料研討會”國際會議,主辦或協辦國內會議“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套用學術會議”、“海峽兩岸粉末冶金研討會”。

此外,實驗室現有國內外訪問學者12人,已資助的在研實驗室開放課題15個。實驗室通過訪問學者及開放課題的合作研究,已在知名刊物上發表論文30餘篇。

開放課題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對C/C複合材料組織結構的最佳化與設計、增密技術的最佳化與設計、摩擦磨損機理、燒蝕機理等的基礎研究,軍、民用機C/C複合材料航空剎車副的研製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該領域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1項,其中4項已獲授權。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對C/C複合材料組織結構的最佳化與設計、增密技術的最佳化與設計、摩擦磨損機理、燒蝕機理等的基礎研究,軍、民用機C/C複合材料航空剎車副的研製已取得突破性進展,在該領域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1項,其中4項已獲授權。

一、總則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是1989年由國家計委批准籌建,1995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向國內外開放運行的。在2003年度和2008年度全國材料領域重點實驗室評估中兩次評為優秀類實驗室。實驗室承擔粉末冶金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科研項目及高級專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包括粉末冶金基礎與套用基礎研究,以及粉末冶金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究;承擔碩士生、博士生的培養,並接納博士後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的進修、培訓工作,是我國從事粉末冶金高層次科研和培養高層次專業科技人才的綜合基地。為了更好地促進實驗室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特制定實驗室的開放課題申請指南,歡迎國內外同行申請,前來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研究工作。

二、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內容
(一)、粉末冶金材料與過程設計的科學基礎
1、相圖計算與材料設計
2、粉末冶金過程理論與模擬
3、粉末冶金材料的微觀結構與性能

(二)、粉末製備、成形與緻密化新技術及其基礎
1、微細、納米與複合粉末的新型製備技術及基礎
2、粉末近淨成形與緻密化新技術及基礎

(三)、C/C複合材料
1、C/C摩擦材料
2、C/C抗高溫材料
3、C/C耐燒蝕材料

(四)、輕質高強金屬材料
1、新型金屬間化合物材料
2、大塊金屬玻璃材料
3、新型超強高韌鋁合金
4、納米簇強化鐵基高溫合金

(五)、新型功能與生物材料
1、鋰及鋰離子電池電極材料
2、新型生物材料
3、金屬基吸波及梯度功能材料
4、鋁電解及燃料電池電極材料

(六)、高性能粉末冶金材料及其套用基礎
1、新型摩擦與減摩材料
2、難熔金屬與輕質結構材料
3、特種粉末冶金功能材料

三、開放課題申請須知及基金管理辦法
1、開放基金課題應原則上符合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凡是具有講師或助理研究員以上職稱,和在讀博士生、在研博士後或相應水平的國內外學者,皆可向本實驗室提出課題申請,填寫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書。填寫後隨同一位教授的推薦信或附推薦人意見後郵寄到本實驗室(申請者本人有副教授以上職稱或具有博士學位者無需推薦)。其他類型合作研究課題可通過雙方協商立題。

2、學術委員會對申請課題進行審定,並建議資助金額。實驗室主任會議根據建議作統一調整後將結果通知申請者。

3、項目周期一般為1~2年。開放課題研究者在本實驗室工作時,限以已批准的課題所需時間為準,期滿後經重新申請並得到批准後,可以延長時間。

4、承擔開放課題的負責人應每年終提交年度執行情況報告,或一年期限課題提交結題報告。課題結束後應於二個月內結題,並向實驗室提交研究工作總結、具有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署名的學術論文或相關成果報告。

5、對於一年內無論文(含投稿論文)和年度報告,未能按照計畫執行的課題,實驗室主任有權隨時調整或中止資助。

6、開放課題基金使用,原則上由課題負責人支配。每個課題在國家重點實驗室下設有專門帳號。項目經費除用於本課題研究支出外,還可用於支付具有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署名的論文版面費及國際刊物、國核心心刊物(由中央單位或全國性一級學會主辦的刊物)論文的獎勵費。

7、特別鼓勵申請者與實驗室固定科研人員共同申請課題、開展科研合作及共同署名發表論文,本實驗室在評選開放課題時將給予優先支持。

8、實驗室為訪問學者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並在生活上盡力提供便利。

9、公示內一個月內提交的申請書有效。

10、2008年度開放課題申請起始時間為9月16日。

四、研究成果的歸屬
1、凡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資助的課題,其成果由研究者所在單位、實驗室及其它資助單位共有。
2、實驗室資助的課題,其發表論文和研究成果應署研究者本人及所在單位名和實驗室名。
(註:論文署名為:“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和“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der Metallurgy”)

科研設備

名稱 型號 生產廠家 金 額
(萬美元)
主 要 性 能 指 標
真空熱壓機
(爐)
HI-MVLTI-10000
日本富士電波 24.17 Tmax:2300℃;真空度:10-4托;氣氛壓力:10bar;尺寸max:Φ70.25; 壓力:10噸;微機控制
真空氣壓燒結爐 FPW180/250-2200-100
德國KCE 30.62 Tmax:2200℃;Pmax:100bar;功率:40KW;微機控制及數據處理
氮/氧分析儀 TC-436 美國LECO 7.65 O:0.0001%-0.1%;N(底):0.0001%-0.005%;N(高):0.001%-0.5%
碳/硫分析儀 CS-444 美國LECO 7.01 S:0.00-0.35%;C(底):0.00-0.5%;C(高):0.00-6.0%
自動比表面
分析儀
AUTOSORBI/MONOSORB
美國QUANTACHRME
7.50 孔徑範圍:3.5-5000A;最小比表面積:0.01M/g;最小空隙體積:0.0001cc/g;微機控制及數據處理
萬能金相顯微鏡──圖相分析儀
MEF3A/QUANTIMET520/M 德國LEICA 12.76 定量金相分析微機控制及數據處理
真空粉末
擠壓成形機
V10spH 德國Dorst 25.50 擠出壓力:300KN;擠出件直徑:Φ0.6-16;管, 棒, 線, 型材
金相實驗室制樣設備(4台件)
1.Discotom-2
2.Prontopress-2
3.Planopol-V
4.Pedemat+Multidoser
丹麥Struers A/S 5.12 切樣、鑲樣、磨樣、拋光;可製備質地最軟(如Pb)到最硬(如超硬陶瓷)的試樣

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依託一級法人單位建設、具有相對獨立的人事權和財務權的科研實體 , 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
電力系統及大型發電設備| 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 | 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 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 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 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 電力設備與電氣絕緣國家 | 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 海岸和近海工程國家重點| 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系統與振動國家重點|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 流體傳動及控制國家重點| 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 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 能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 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 汽車車身先進設計製造國| 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 強度與振動實驗室| 熱科學與動力工程實驗室| 數字製造裝備與技術國家| 水力學與山區河流開發保|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 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 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 現代焊接生產技術國家重| 岩土力學與工程國家重點| 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 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結構國| 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 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 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 光電材料與技術國家重點| 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 金屬腐蝕與防護國家重點| 金屬基複合材料國家重點| 凝固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 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 信息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 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 製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