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於1991年批准立項建設,設有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裝備製造與集成、先進制造系統的管理與決策四個研究方向。實驗室針對大製造業的國家重大需求,緊緊圍繞製造科學與技術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工作。

實驗室簡介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於1995年建成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目標是將現代信息技術、管理工程與製造技術相結合,充分利用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和管理工程等領域的新成果,發展製造業的新工藝和新技術。與此同時,充分利用實驗室的先進設備和技術,研究開發適合國情的先進制造理論和技術,形成一個製造系統的研究和開發基地。為國家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也為跟蹤和推廣先進制造技術以及為企業培訓適用人才做出貢獻。近年來實驗室根據國民經濟和製造業發展的需要不斷拓寬和調整研究領域,在先進制造及相關的多個領域開展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標誌性成果。

現任實驗室主任為西安交通大學長江特聘教授管曉宏丁玉成、李宗斌教授任實驗室副主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17名國內著名專家組成,主任為中科院院士熊有倫教授,副主任為林志航教授。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一個跨學科的實驗室,主要支撐學科是西安交通大學的機械製造及自動化、系統工程和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這三個學科均是國家重點學科。在2001年底進行的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評估中,系統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學科排名全國第四。同時,實驗室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學科建立了比較緊密的合作關係。實驗室現有在編固定人員40名, 正教授2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1人), 副教授8人。研究人員中, 中青年占67.5%。專職研究人員中包括長江特聘教授1位,國家傑出青年獲得者2位(B類1位),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獲得者2位,教育部青年教師獎勵基金獲得者1位,教育部優秀骨幹教師獲得者3位,入選教育部骨幹教師計畫者8位。

科研團隊

序號姓名性別所學專業在實驗室從事的研究方向職務職稱
1盧秉恆機械製造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教授、院士
2丁玉成機械製造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教授
3李滌塵機械製造,材料科學與工程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教授
4趙萬華機械製造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教授
5洪 軍機械製造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教授
6魏正英機械製造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教授
7劉志剛機械製造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副教授
8劉紅忠自動控制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副教授
9林志航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教授
10李宗斌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教授
11高建民渦輪, 機械製造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教授
12江平宇機械製造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教授
13趙麗萍機械製造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教授
14周光輝機械製造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副教授
15陳 琨機械製造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講師
16管曉宏系統工程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教授
17孫國基電工器材製造,自動化與計算技術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教授
18李人厚工業企業電氣化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教授
19韓崇昭工業自動化,自動控制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教授
20徐成賢計算數學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教授
21馮祖仁自動控制,系統工程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教授
22邢科義系統工程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教授
23彭勤科計算數學,系統工程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教授
24張講社計算數學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教授
25高 峰系統工程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教授
26鄭慶華計算機,系統工程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教授
27衛軍胡系統工程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副教授
28翟橋柱計算機,系統工程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副教授
29蔡忠閩系統工程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副教授
30屈梁生機械製造裝備製造與集成教授、院士
31何正嘉套用力學,機械製造,信息工學裝備製造與集成教授
32孟慶豐機械製造裝備製造與集成教授
33徐光華機械製造裝備製造與集成教授
34蔣莊德機械製造裝備製造與集成教授
35梅雪松機械製造裝備製造與集成教授
36趙宏機械製造裝備製造與集成教授
37趙玉龍機械製造裝備製造與集成教授
38李兵機械製造裝備製造與集成教授
39方素平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精密工學裝備製造與集成教授
40樂開端機械製造裝備製造與集成副教授
41張西寧機械製造裝備製造與集成副教授
42陳雪峰機械製造裝備製造與集成副教授
43訾艷陽機械製造裝備製造與集成副教授
44汪應洛機械製造,管理工程先進制造系統的管理與決策教授、院士
45孫林岩自動控制,系統工程,管理工程先進制造系統的管理與決策教授
46李懷祖機械製造先進制造系統的管理與決策教授
47徐寅峰運籌與控制,管理科學與工程先進制造系統的管理與決策教授
48蘇 秦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管理工程先進制造系統的管理與決策教授
49周支立工業工程,管理工程先進制造系統的管理與決策教授
50王學明計算機技術人員高工
51李雲龍機械製造技術人員工程師

實驗環境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共有多台價值10萬元人民幣(或2萬美元)以上的大型設備,包括臥式加工中心 MAHO MC50 三座標測量機 ZEISS CMM SUN4/60 SUN4/75 SUN4/20 雷射快速原型系統 Helisys LOM-1025 邏輯分析儀 雙通道分析系統 BK3019 CAD/CAM軟體 1-1DEAS、CAMAX-CAM、MENTOR、CDDS5、 PRO-ENGINEER 控制與仿真軟體 MATLAB、SIMSCRIPT II.5 SIMSCTORY II.5 資料庫 ORACLE、SYBASE、INGRES 雷射掃描反求系統 Chitai-300 光固化快速成型機 LPS,CPS EDM電極研磨機 GET500 矽膠模成形機 GJM-450開發工具等。

實驗室,將更加強調系統的具有創新性的基礎理論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在面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方面,將努力推動大規模網路型基礎設施安全、虛擬現實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人機互動技術以及智慧型控制技術的開發與套用研究,突出系統的綜合集成技術,以便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實驗室在該學科領域的學術研究及套用研究兩方面,接近和達到國際水平,成為在國際上活躍、對國內外同行具有吸引力的重要研究基地。

主要研究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1、先進制造理論及技術
敏捷製造
虛擬製造
並行工程
快速工程
反求工程
質量工程

2.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
現代集成製造技術
製造系統建模
仿真和最佳化調度
網路信息系統
資料庫
計算機協同工作系統
網路信息安全

3、製造系統與設備的控制與集成
工業系統與設備的動態分析及故障診斷
先進機械控制技術
機器人
微型機械電子系統(MEMS)
光、機、電一體化

4.先進制造系統的組織、管理與決策
虛擬企業
動態聯盟
供應鏈

科研項目

1997-2006年承擔的研究項目總體情況
項目名稱 項目數 總經費(萬元)
國家“863”計畫項目 24 1602
國家“973”計畫項目 3 55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32 453
國家攻關項目 5 965
省重大(點)項目 12 659
橫向合作項目 50 1958
國際合作項目 11 300
其它項目 34 484
合 計 171 6971

科研工作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主要從事: 先進制造理論技術 (敏捷製造、虛擬製造、並行工程、快速工程、反求工程、質量工程等); 製造信息化與製造系統工程 (現代集成製造技術、製造系統建模、仿真和最佳化調度、網路信息系統、資料庫、計算機協同工作系統、網路信息安全等); 製造系統與設備的控制與集成 (工業系統與設備的動態分析及故障診斷、先進機械控制技術、機器人、微型機械電子系統與光、機、電一體化等); 先進制造系統的管理與決策 (發展戰略、虛擬企業、供應鏈等) 。這些研究方向是國際同類研究的前沿,有多學科交叉、技術綜合等特色,對科技與經濟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997-2002年間,實驗室共承擔研究課題193項,累計科研經費(到款)5197萬元;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和發明獎23項,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3項;1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香港蔣氏科技成就獎;1人獲世界華人重大科學技術成果榮譽,授權發明專利7項;出版專著16本,發表國際期刊論文126篇,國核心心學術期刊論文849篇。

實驗室十分重視與國內外同行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同許多著名研究機構包括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的相應實驗室建立了長期的合作和交流關係。1997-2002年間,實驗室邀請了包括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多倫多大學、慶應大學、瑞典皇家理工大學、義大利工業自動化研究所等國(境)外研究機構的30多位學者到實驗室講學,同時實驗室也有多位研究人員到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亞琛工業大學、加州戴維斯大學等相關實驗室講學。在此期間實驗室共主辦了4次國際學術會議,2次國內學術會議,接受了15名國內外訪問學者。

本實驗室是由三個重點學科組成的跨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具有優越的試驗研究條件和課題來源,為培養跨學科的人才創造了更好的條件。1997-2002年來,共培養博士後14名、博士171名、碩士185名,目前在校博士後5名、博士生240名、碩士生275名。經過科研實踐的鍛鍊、導師的精心培養以及研究生自身的努力,實驗室湧現出一批高水平的博士和碩士畢業生,有一篇博士論文被評為2000年度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三篇被評為陝西省優秀博士論文。

標誌性成果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1)快速成型製造的若干關鍵技術及其設備。該項目對提高我國製造業競爭能力有重大作用,產生的經濟效益已超過1.4億元。該研究方向的1名博士生曾獲國務院學位辦頒發的“優秀博士論文獎”。該項目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項目負責人盧秉恆教授獲得“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畫突出貢獻者稱號,2001年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香港蔣氏科技成就獎。

(2)大型機械設備變工況非平穩動態分析與監測診斷關鍵技術。本項成果經國際在線上檢索、國內專家評審和成果鑑定,分別具有國際先進和國際領先水平。成果已成功地套用於生產實踐,取得經濟效益1.47億元。並走出國門,與日本理光公司和日本九州工業大學開展國際合作研究。曾獲國家教委一、二等獎各一項,199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3)大型離心式壓縮機組線上監測和故障診斷系統。本項目迴轉機械實時線上監測和故障診斷系統已在瀘天化、廣石化、鎮海石化等多家單位套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的“大型離心式壓縮機組實時線上監測和故障診斷系統”,在1996年榮獲化工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並被列為“九五”國家重點成果推廣。該系統的專家鑑定結果認為:系統的技術先進、功能全面、能完整利用監測信息。在總體上處於國際先進地位、部分成果國際領先。

(4)大型電力系統的最佳化調度。本項目成果已用於美國東北地區最大的電力公司Northeast Utility(NU)的實際生產之中,每年帶來數百萬上千萬美元的經濟效益,引起了世界各國同行們的重視。基於這項研究,已有20餘篇論文和專著章節在國際電力工程領域著名學術雜誌和出版社發表,並迅速被引用。這一方法在處理有能量約束的機組方面有獨到之處,被美國多個研究單位採用。1996年美國李氏基金授予項目負責人管曉宏李氏基金傑出成就獎。該項目還獲得1996年度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5)CIMS環境下基於客戶/伺服器的計算機輔助質量信息系統。本成果屬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成果已套用於上海二紡機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飛機工業公司、鄭州紡織機械廠,取得了430萬的直接經濟效益。該項目於1996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大事記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換屆,組成以譚建榮院士為主任的第四屆學術委員會和以李滌塵教授為主任的實驗室管理機構。 2009年
實驗室通過國家第二次評估。 2008年
實驗室換屆,組成以熊有輪院士為主任的第三屆學術委員會和以管曉宏教授為主任的實驗室管理機構。 2004年
實驗室通過國家首次評估。 2003年
實驗室換屆,熊有輪院士任第二屆學術委員會主任,管曉宏教授任第二屆實驗室主任。 1999年
利用世界銀行貸款購置的設備全部到位並投入運行。 1997年
實驗室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對外開放。 1995年
成立以胡保生教授為主任的首屆學術委員會,組成以孫國基教授為主任的實驗室管理機構。 1994年
啟動貸款項目和設備採購的國際招標,開始建設。 1991年
通過立項,經國家計委批准利用世界銀行貸款120萬美元,依託由西安交通大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系統工程和管理科學與工程三個國家重點學科共同籌建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1989年
系統工程、機械製造、管理工程四個學科組成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