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屬拼音名:qimushu
屬拉丁名:Alnus
中國植物志:21:93
描述
落葉喬木或灌木;樹皮光滑;芽有柄,具芽鱗2-3枚或無柄而具多數覆瓦狀排列的芽鱗。單葉,互生,具葉柄,邊緣具鋸齒或淺裂,很少全緣,葉脈羽狀,第三級脈常與側脈成直角相交,彼此近於平行或網結;托葉早落。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生於上一年枝條的頂端,春季或秋季開放,圓柱形;雄花每3朵生於一苞鱗內;小苞片多為4枚,較少為3或5枚;花被4枚,基部連合或分離;雄蕊多為4枚,與花被對生,很少1或3枚;花絲甚短,頂端不分叉;花葯卵圓形,2藥室不分離,頂端無毛,很少有毛;花粉粒赤道面觀為寬橢圓形,極面觀具棱,呈四角形或五角形,很少三角形或六角形,具4-5孔,很少3-6孔,外壁兩層,外層凸出於輪廓線處,具帶狀加厚;雌花序單生或聚成總狀或圓錐狀,秋季出自葉腋或著生於少葉的短枝上;苞鱗覆瓦狀排列,每個苞鱗內具2朵雌花;雌花無花被;子房2室,每室具1枚倒生胚珠;花柱短,柱頭2。果序球果狀;果苞木質,鱗片狀,宿存,由3枚苞片、2枚小苞片癒合而成,頂端具5枚淺裂片,每個果苞內具2枚小堅果。小堅果小,扁平,具或寬或窄的膜質或厚紙質之翅;種子單生,具膜質種皮。
本屬共40餘種,分布於亞洲、非洲、歐洲及北美洲,最南分布於南美J洲的秘魯。我國產7種1變種,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及西南。多數種類見於我國東部及北部的陽光充足、土壤濕潤肥沃的地帶及水邊,少數種類見於西南的中海拔山地。
屬的模式種:A.glutinosa(L.)Gaertn.
本屬樹種木材質軟,可供一般建築、製作家具及器具用材;大多數種類的根部具固氮細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游離氮素,對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質有較好的效果。
本屬植物為新生代化石植物區系中的一群重要值物。其可靠的化石(葉、果苞及果實)最早出現於晚白堊世,歐亞大陸及美洲的地層中均有發現,第三紀及第四紀的植物區系中,本屬具有較廣的分布。化石花粉最早亦發現於上白堊統的地層中。
適應地區
東北南部至長江以北地區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區(主要城市:哈爾濱、牡丹江、鶴崗、雞西、雙鴨山、伊春、佳木斯、長春、四平、延吉、撫順、鐵嶺、本溪)
北部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瀋陽、葫蘆島、大連、丹東、鞍山、遼陽、錦州、營口、盤錦、北京、天津、太原、臨汾、長治、石家莊、秦皇島、保定、唐山、邯鄲、邢台、承德、濟南、德州、延安、寶雞、天水)
南部暖帶落葉闊葉林區(主要城市:青島、煙臺、日照、威海、濟寧、泰安、淄博、濰坊、棗莊、臨沂、萊蕪、東營、新泰、滕州、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安陽、西安、鹹陽、徐州、連雲港、鹽城、淮北、蚌埠、韓城、銅川)
北亞熱帶落葉、常綠闊葉混交林區(主要城市:南京、揚州、鎮江、南通、常州、無錫、蘇州、合肥、蕪湖、安慶、淮南、襄樊、十堰)
生態分類
木本植物落葉喬木類
觀賞分類蔭木類 高度範圍:20-25(M)
形態特徵樹形圓整,具根瘤和菌根
生長習性喜光,耐水濕,生長快
繁殖培育未知
景觀用途
水邊濕地綠化,護岸樹,改良土壤
所有物種
東北榿木
江南榿木
遼東榿木
毛榿木
尼泊爾榿木
榿木
榿木屬
台北榿木
赤楊育苗技術
1.育苗地選擇
赤楊育苗地應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疏鬆肥沃的沙壤土、壤土或輕壤土上。
2.整地與施肥
為了改良土壤結構、蓄水保墒和預防病蟲害,育苗地應進行秋翻和春耙。秋季深翻20—25厘米,施人腐熟農家肥,每畝5000千克。翌春土壤解凍後,要耙細整平,做到土壤細碎、疏鬆、平坦。
3.細緻做床
赤楊種子粒小且輕,一般多採取床作育苗,床作的床面寬1米左右,長10米,床高15厘米,結合做床施人過磷酸鈣15—20千克。做到床面細碎、疏鬆、平整,肥分充足,打透底水,保持床面濕潤。
4.種子催芽處理
赤楊種子易於發芽。種粒小且輕,秕粒較多,採取風選不易選出,一般採取清水浸種催芽後水選。
採取水浸後撈除秕粒用混沙埋藏或層積催芽。在播種前1—2周,先用溫水水浸12—24小時,除去雜質和空粒,撈出控乾,用1:2倍的細粒濕河沙,在15—20℃的室內混沙埋藏或濕沙層積7天左右,注意經常翻動與噴灑溫水,在溫暖濕潤的條件下,見有1/3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如用水浸法可用溫水(30T)浸種,除去雜質與秕粒,每天換水1次,注意檢查種子變化情況,經5—6天撈出控乾後播種。
5.播種
由於赤楊種粒較小,要求管理較細。因此,目前各地多採取床作撒播,以春播為主。要力爭適期早播,北方地區一般為4月中旬到下旬。將床面摟成麻面,把種子均勻地撒播在床面上,也可用木板壓溝條播。播後用木磙鎮壓一遍,使種子與土壤密切接觸。這樣有利於幼苗紮根人土。然後覆細沙3毫米左右,切不可覆沙土過厚。再鎮壓一次後覆草,草要疏掉亂葉,覆蓋一層薄層稻草,以不見床面為限。發芽率為70%的種子,播種量每畝2.0—2.5千克(床作撒播2.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