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壩鎮[四川省南部縣東壩鎮]

東壩鎮[四川省南部縣東壩鎮]

東壩鎮,四川省南部縣下轄鎮,是四川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南充市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四川省衛生集鎮,南充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平安鄉鎮,安全生產示範鄉鎮。 東壩鎮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川中丘陵腹地,西紫河中游,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1°11′08″,東經106°05′20″。下轄2個居委會,19個行政村,142個村民小組。北接平橋鄉,東靠梅家鄉,東南與河壩鎮接壤,南鄰馬王鄉,西面與大堰鄉和窯場鄉接壤。總面積3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5米,地屬淺丘,森林覆蓋率43%,截止2016年末,共有耕地14359畝,總人口2.8萬人。

歷史沿革

清光緒22年東壩場地圖 清光緒22年東壩場地圖

東壩鎮歷史悠久,東壩場歷來是保寧府至順慶府人行古道必經之地,位於西紫河岸,其河兩岸有東西二壩,老場原建於西壩,後因兵亂失火被毀,移建於東壩,故名。

明朝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興集,後置崇教鄉。

清宣統二年(1910年)設第五自治區,轄東壩場(今東壩鎮)、河壩場(今河壩鎮)、梅家場(今梅家鄉)、太平橋(今平橋鄉)、李渡場(今鐵佛塘鎮)、馬鞍場(今馬王鄉)、大堰壩(今大堰鄉)、蟠龍場(今窯場鄉)、石龍場(今群龍鄉)。

清宣統三年(1911年)置東壩鎮。

民國元年(1912年)沿清制不變。

民國四年(1915年)全縣改劃六區,仍置東壩區。

民國十六年(1927年)設東壩區公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馬鞍場併入,設東(壩)馬(鞍)聯保處,屬於第二區(駐新政壩,今新政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置東壩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屬於第四指導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東壩鄉轄36保,378甲。

解放後,設東壩鄉,駐東壩區人民政府(轄東壩鎮、平橋鄉、窯場鄉、大堰鄉、馬王鄉、河壩鎮、龍廟鄉、梅家鄉)。

1958年9月成立東壩人民公社

1984年設東壩鎮。

1992年8月,撤銷東壩區人民政府,平橋鄉、梅家鄉併入東壩鎮。

1994年8月,將平橋鄉、梅家鄉劃出東壩鎮。

1996年,恢復東壩區(縣轄區)。

2006年,撤銷東壩區。

地理環境

東壩鎮與周邊地區圖 東壩鎮與周邊地區圖
2017年東壩鎮衛星地圖 2017年東壩鎮衛星地圖

東壩鎮,位於四川省南部縣東南部,這裡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北距南部縣城29公里,南距南充市區51公里,幅員面積3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345米。地屬淺丘,現有耕地14359畝,轄19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142個村民小組,東壩鎮總人口2.8萬人。東壩鎮屬東壩片區中心場鎮,也是東壩片區13萬人的物流中心、商貿中心、金融信息中心、輻射六鄉兩鎮。

經濟

東壩鎮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經濟作物以油菜、花生、海椒、大豆為主,小雜糧以綠豆、豌豆為主。201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80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達9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00元。2014年全鎮新建標準化養蠶工廠11處,新栽速生林3000畝,珍稀苗木1000畝,名優柑桔800畝,培育優質葡萄500畝,年出欄生豬6000頭,出欄禽類12萬隻,建高標準良田5000畝,建農村水泥路30公里,培育專業合作社5個。

加快民營企業的發展,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領導,是加快東壩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關鍵。在制定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若干優惠政策的同時,加強了發展環境的整治,強化了政府的服務職能,形成了以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秩序、優質的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對外開放、廣納賢才、廣聚客商的發展格局。截止2018年,東壩鎮有大型頁岩機磚廠、加氣加油站、三惠食品廠、湖南酒廠、汽車修理廠、大眾超市、興旺複合肥廠、天愛菌業公司、四川青恆農業發展公司、四川川周科技有限公司、南部縣元峰食品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七百餘家。全鎮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優勢和環境,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營造良好的環境,增加招商引資實效,將一些有項目、有資金、有技術、有前景、有信譽的企業、單位和個人引進來,進行農業綜合開發。

交通

東壩鎮交通便利,瀠盤公路橫穿其境,成巴高速與蘭渝鐵路在境內交叉穿過,東馬公路、東梅公路、東大公路在這裡交匯。東壩鎮實現了村村通公路。2015年完成1.7公里、寬36米的東壩譙周景觀大道的土地平整和報批工作;城區也擁有十多條街道,每條街道乾淨整潔。東壩鎮汽車客運站開通了數十條市內、省內和省際路線。

街道建設

東壩鎮,明嘉靖年間興場,今東壩鎮國小北校區所在地原為禹王宮,是清代所建湖廣會館,今東壩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為清代所建江西會館——江西萬壽宮。建國初,有街道兩條,東端呈平行狀延伸至西端銜接,正街為東壩鎮最古老的街道。建國後30年中無多大發展。1982年至1990年,磚木結構樓房和鋼混結構多層高樓日漸增多,有自來水廠供水管道1600米,2312人飲用自來水,照明、生產、加工完全用電。混凝土街面2000平方米,下水道4200米,農貿市場占地面積200平方米。1990年建築面積8.1萬平方米。截止2018年,東壩鎮已命名的街道有16條,建成區面積達到2.6平方公里。

東壩鎮建成區街道圖 東壩鎮建成區街道圖

正街:位於東壩鎮正中心,呈南北走向,起於東壩老車站,止於東壩鎮人民政府,長約400米。

順南路:起於禹王路與橋北路交叉路口,即老橋處向東延伸至車站轉盤處繼續向南延伸,長約1100米。

橋北路:因位於老橋以北而得名,起於老橋,止於東梅公路起點處,長約460米。

禹王路:位於昔日禹王宮之下,起於老橋處,止於環線路口,長約460米。

牌坊路:起於東壩鎮人民政府處,然後繼續向南延伸,長約450米。

曙光路:起於曙光橋北側,止於車站轉盤處,長約360米。

西興街:起於楊家店河注入西紫河處附近,止於楊家壩廣場口,街道大致與西紫河平行,長約140米。

楊祠街:因街旁有楊家祠而得名,起於楊家壩廣場,延伸至東(壩)大(堰)公路,長約880米。

向陽橋街:起於向陽橋,後環繞楊家壩廣場一周,止於至正街的橋處,長約290米。

河邊街:因位於西紫河邊而得名,起於楊家壩村委會,止於東壩鎮垃圾中轉站,長約390米。

益民街:起於車站轉盤附近,止於向陽橋,長約380米。

市場巷:因位於東壩鎮農貿市場內而得名,起於車站轉盤附近,後在市場內迂迴,止於益民街與正街十字路口附近,長約420米。

河順街:起於老橋旁公廁附近,止於曙光橋口,長約320米。

中學巷:因位於東壩中學前而得名,起於曙光橋旁,止於東壩中學門口,長約60米。

雞市巷:因從前為雞市而得名,位於益民街後,起於益民街與正街十字路口附近,止於東壩派出所附近,長約130米。

環線路:環繞東壩鎮一周,起於銀家灣村村委會附近,止於東壩中學附近,長約4900米。

教育事業

國小

東壩鎮事業發達,清道光五年(1825年),南部知縣奉札勸諭富戶捐輸,在東壩場設立了義學,由地方老學儒任堂長。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改為初等國小堂。

東壩鎮國小(北校區)2018年航拍 東壩鎮國小(北校區)2018年航拍
東壩鎮國小(南校區)2018年航拍 東壩鎮國小(南校區)2018年航拍

民國十一年(1922年)東壩場鄉紳王菼敷於禹王宮創辦東壩場聯立高等國小,即今東壩鎮國小的前身,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名為南部縣第四高級國小校,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更名為東壩中心國小,解放後為東壩鄉完全國小,1958年9月為東壩公社完全國小,1985年為東壩鎮國小,2006年與東壩鎮中學合併為東壩鎮九年一貫制學校,2017年停辦國中教育,更名為東壩鎮國小。

超越國小新校區 超越國小新校區

2002年,帥雄在原東壩糧站創辦超越國小(私立國小),2018年12月,超越國小位於楊家壩的新校區正式運營。

中學

1958年4月中旬,東壩區東壩鄉農業中學成立,屬於民辦的半耕半讀的農業職業學校,由東壩鄉(公社)黨委和政府直接領導,規定學生3年畢業,學歷與公辦國中同等,1958年上期占東壩完小一間教室上課,下期將完小右下側的王爺廟作教室和宿舍。

2018年東壩中學航拍 2018年東壩中學航拍
東壩中學老照片 東壩中學老照片

1958年9月,東壩區初級中學成立, 即今東壩中學的前身,於趙家壩的趙家祠堂成立,是南充市重點中學。

宗教

上乘寺 上乘寺
東壩鎮福音堂 東壩鎮福音堂

東壩鎮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四種宗教。佛教早在三國時期就在東壩鎮盛行,其境內的上乘寺就是在那時修建的。道教在明末清初時傳入東壩鎮,原建於東壩鎮的江西萬壽宮每年都會舉行清醮會,東壩鎮境內還擁有道觀——寨營庵。基督教和天主教於清末民初傳入東壩鎮,東壩鎮建有基督教堂——福音堂,經民族宗教事務局和縣政府批准,2003年10月,在東壩鎮設立了天主教活動點,成立活動點管理小組,修建400平米新教堂和一幢生活用房。

基礎設施

2018年東壩鎮 2018年東壩鎮

基礎建設全面加強,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場鎮建設步伐加快。場鎮10多條街道,得到了全面硬化、亮化和綠化,城區街道兩旁基本得到了綠化,栽培有銀杏樹、桂花樹、天竺桂等樹木,改善了場鎮街道髒、亂、差現象,人畜飲水的源泉——西紫河水得到了徹底淨化,河道兩旁也栽種有白楊樹來防止水土流失;園壩寺村4公里村級公路已修成水泥路面,馬蹄嶺村3公里水泥路、上乘寺文明新村建設已全面啟動。移動、聯通、電信等通訊設施紛紛落戶東壩,天然氣、閉路電視和水電紛紛進入各居民戶,改善了東壩人居環境,提高了城鎮化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質量。

東壩地名

東壩鎮政區圖 東壩鎮政區圖

東壩鎮:西紫河有東西二壩,老場原建於西壩,後因兵亂失火被毀,移建於東壩,故名東壩。

楊家壩:原一大隊。以境內楊家壩得名。位於西紫河岸與東壩場相對。

東壩場:集市,三、六、九逢集。西紫河岸有東、西二壩,場居其東,故名。場頭有永利橋。

彭家堰:原二大隊。以駐地彭家堰得名。石堰昔由彭姓所建,今無彭姓,多姓王。

觀音岩:山岩上有觀音庵。

銀家彎:原三大隊。以駐地銀家彎得名。相傳彎內古時鑄過銀錠,故名。

馬家山:此山昔為馬姓產業,今無馬姓,多姓周、王。

尤家祠:原四大隊。以境內尤家祠得名。

金雞彎:相傳從前彎內長棲息錦雞,故名。

趙家灣:原彎內住戶姓趙,今多姓尤。

千佛庵:原五大隊。以境內塑有很多佛像的尼庵得名。

夏家彎:夏姓人戶住彎內。

夏家祠堂:夏姓族人的宗祠。

楊家彎:楊姓族人聚居在此彎。

紅山嶺:原六大隊。以境內有紅廟子的山嶺得名。

村子:土改建村時,常為民眾聚會的地方。

紅廟溝:溝位於紅廟子山下,從此到東壩由西向東一帶,均為平坦山溝,有小溪匯入西紫河。

土橋子:原七大隊。以地土橋子得名。橋頭有土地廟。

竹林彎:彎內竹林茂密,故名。

廟子溝:建國前溝內有一小廟,得名。

范家彎:范姓農家住此。

安福寺:原八大隊。以駐地安福寺得名。昔日裡人集資建廟,乞求“安康幸福”。

火燒壩:明末張獻忠軍過境,鄉人在此燒火傳信,故名。

陳家壩:壩上住戶多姓陳。

園壩寺:原九大隊。以駐地園壩寺得名。為一圓形平壩,壩中有寺廟,故名。

石家壩:昔有一技藝高超的石匠住壩上。

周家咀:山咀昔歸周家人所有。

龜山廟:原十大隊。在石龜背上建廟,龜肚下有小石橋名獅子橋。

大落彎:彎底有大田,故稱。

石拱背:山脊呈拱形,全系青色岩石,故名。

繼龍廟:原十一大隊。以駐地繼龍廟得名。為祭祀龍神的廟宇,後“祭”演繹成“繼”。

蓼葉彎:原十二大隊。以駐地蓼葉彎得名。以彎內盛產蓼葉,編造斗笠得名。

村子彎:土改時,幹部、民眾常在此開會,故名。

宋三溝:三條溝都住著宋姓人家。

八卦嶺:原十三大隊。以境內八卦嶺得名。據《鄉土志》載:“八卦嶺在縣南七十里,道由山脊,其中石齒排列,形如卦象”故名。

雙碾房:原彎內安有兩副碾子,故名。

何家溝:溝內農民全姓何。

上乘寺:古寺,始建於三國或晉初,建於定覺山下。為譙周的家產。《南部縣誌》載“上乘寺明楊瞻有詩提碑”“上乘”佛教梵語。

烏龜山:山形象烏龜。

鍋頂山:山頂呈覆鍋形。

馬鞍山:山形如馬鞍。

馬蹄嶺:原十五大隊。相傳:古有欽差巡視,留有馬蹄。

李家廟:原為李氏家廟,現住戶姓周。

望金山:與寨營庵南北相對峙。

桐子山:以盛產油桐得名。

寨營庵:原十六大隊。早年扎過兵營的山寨上建有尼庵,故稱。

皂角婭:婭上皂角樹多。

大眉山:山形彎如眉月,故名。

樓房溝:原十七大隊。以溝內昔有高大的樓房得名。境內多白鷺棲息。

馬家扁:扁上晉無馬姓,多姓周。

水尖田:有水田呈三角形,故名。

周家彎:彎內住戶多姓周。

馬尾山:位於馬鞍山之後。故名。

三清廟:廟內供奉三清神像。

打鼓山:原十八大隊、以境內打鼓山得名。相傳明末戰亂,曾在此山擊鼓助戰。

孫家灣:孫姓農戶住彎內。

劉家咀:咀上住友流行人家。

板橋河:小河上架木板作橋,故稱。

楊家店:原十九大隊。以境內楊家店得名。

陳家彎:陳姓農民住彎內。

拐寶石:在古道拐彎處,有巨石聳立,故稱。

大路地:地處東壩到窯場大路邊。

城鎮發展

基本發展

東壩鎮村村通水泥公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80個社達到自流灌溉,東壩鎮有市重點中學——東壩中學,國小11所,中心校1所,具有規模的私立學校1所,東壩鎮適齡學生入學率達100%,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東壩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鄉鎮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14個,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民健康得到了保障。

城鎮榮譽

1999年7月經南充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市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0年5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被列為四川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3年、2004年分別獲得南充市委、政府授予的安全示範鄉鎮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鄉鎮稱號。2014年東壩鎮初驗通過為省級衛生集鎮。2016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先進鄉鎮。

產業結構

東壩鎮以糧、油為主兼多種經營,糧油比例為5:5。完成鎮、村道路林業產業的全覆蓋,實現了林業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雙豐收。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麥和各種小雜糧,經濟作物有蔬菜、水果、蠶桑、棉花、油菜、花生等,養殖業以生豬、山羊、獺兔和小家禽為主。通過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經營,東壩鎮形成了畜禽、蔬菜、水果、蠶桑四大主導產業。

商品基地

東壩鎮產業基地 東壩鎮產業基地

東壩鎮建設形成了2000畝的優質水果基地,2000畝的蠶桑生產基地,2000畝的商品蔬菜基地,500畝以業主承包方式成片種植的龍竹基地,2村、3村、4村、18村、正街、譙周路社區為代表的萬畝特優柑桔產業園初步形成,以12村、13村、17村為代表的2000餘畝青花椒基地落地生根,以9村、7村為代表的1000多畝珍稀苗木基地已初見效益,以6村、3村為代表的稻油兩季機耕機播種現代農業示範點已日趨成熟,以2村、5村為代表的現代畜牧業養殖基地建設已全面啟動。通過制訂優惠政策,引進業主實施開發,加快土地流轉。

退耕還林

東壩鎮轄區內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森林覆蓋率達43%。

社會事業

東壩鎮脫貧奔康產業園 東壩鎮脫貧奔康產業園

保障制度建設加快。截止2016年,東壩鎮共有貧困戶410戶,貧困民眾1306人。通過城鄉環境集中整治、貧困戶“五大”教育“四好”星級示範戶等活動的開展,幫助貧困戶養成了好習慣,形成了好風氣。截止2018年,建成東、西兩個脫貧奔康產業園,高標準、高規格栽植有“春見”、“不知火”等優質柑橘2萬畝,涉及13個村(居),覆蓋農戶1874戶7008人,其中貧困戶261戶827人。加大了安全穩定工作力度,建立了社會治安整體聯動防範工程網路,實施了場鎮夜間巡邏守護制度;農村聯戶聯防治安防範制度;一崗雙責責任追究和檢查督查力度。完善信訪接待制度,及時處理各類糾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確保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民眾的安居樂業。

旅遊開發

東壩鎮向陽廣場 東壩鎮向陽廣場

據考古專家考證上乘寺村是譙周故里,並列入南部縣旅遊開發總體規劃之中,2004年10月10日由宗教事務部門掛牌成立了上乘寺管委會。六面山生態公園建設已成雛形。2009年,東壩鎮修建了楊家壩廣場,豐富了人們的業餘生活,楊家壩廣場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2018年3月1日,楊家壩廣場改建完成,更名為向陽廣場。

行政區劃

東壩鎮行政區劃圖 東壩鎮行政區劃圖

東壩鎮轄2個社區、19個行政村:譙周路社區、正街社區、楊家壩村、彭家堰村、銀家灣村、尤家祠村、千佛庵村、紅山嶺村、土橋子村、安福寺村、圓壩寺村、龜山廟村、繼龍廟村、蓼葉灣村、八卦嶺村、上乘寺村、馬蹄嶺村、寨營庵村、樓房溝村、打鼓山村、楊家店村。

東壩鎮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1736
11158
10578
家庭戶戶數 6419
家庭戶總人口(總) 21354
家庭戶男 10908
家庭戶女 10446
0-14歲(總) 5722
0-14歲男 3070
0-14歲女 2652
15-64歲(總) 14434
15-64歲男 7307
15-64歲女 7127
65歲及以上(總) 1580
65歲及以上男 781
65歲及以上女 79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096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