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桐堡

木桐堡-倍受葡萄酒釀造業崇拜的成功模範波爾多是世界葡萄酒的聖地,而波爾多產酒最璀璨的兩條村應算是寶物隆(Pomerol)和菩依樂(Pauillac)。在波爾多傳統的五大名莊中,菩依樂一村就包括了三大名莊,他們分別是:拉菲莊,拉圖莊和武當王莊。這三大名莊令到菩依樂份外嫵媚,同時令凡是菩依樂的酒都沒有便宜貨。

簡介

木桐堡木桐堡
法國木桐·羅斯喬德酒莊(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簡稱木桐酒莊)在波爾多的波亞克(Pauillac),那裡匯聚了波爾多五大頂級酒莊中的三個。木桐葡萄園的土地最早稱為Motte,意為土坡,即Mouton的詞源。這些微微起伏的坡地碩石層非常深,有的地方可達12米,歷來被認為可以種出最好的葡萄,釀出最好的酒。1720年Joseph de Brane開闢葡萄園時,確定Mouton的領地權。十八世紀,這塊葡萄園便稱為"Brane-Mouton"。1853年,菲利普男爵的高曾祖父納撒尼爾·德·羅斯喬德男爵購買木桐酒莊時,已有37公頃葡萄園,以種赤霞珠葡萄為主。購買酒莊後兩年,便是著名的1855年波爾多分級,木桐酒莊被列為二級葡萄園莊。但當時波爾多“葡萄園分級聯合會” 也認為木桐在二級中出類拔萃,所以特地列為二級頭名。木桐酒莊現在擁有82公頃葡萄園,其中77%種的是赤霞珠,10%為品麗珠,11%為美樂,2%為味而多。葡萄園管理現代化,聘請葡萄種植專家負責,種植密度每公頃8500株,平均樹齡45年。收穫時是人工採摘,只採摘完全成熟的葡萄,放在籃子中送到酒坊。使用橡木發酵桶發酵,木桐是當今一直使用木發酵桶的少數波爾多酒莊之一。一般發酵時間為21至31天;然後轉入新橡木桶熟化18至22個月,每年產量在30萬瓶左右。木桐酒莊擁有世界最先進的試驗室,現任釀酒師派屈克·萊恩( Patrick Léon) 任前是波爾多農業商會監管下的釀酒實驗室經理,對現代釀酒科技非常熟悉並重視。從這點上來說,木桐的酒可說是法國上千年的釀酒傳統與現代科學結合而釀出來的。

產品特色

木桐的魅力首先要歸功於大自然的造化,布滿礫石的土地將太陽熱量一直蓄存到暮色降臨許久之後,並溫暖著一條大河的兩岸;寬闊的河流潤澤著地表下深層的土壤;濕潤的冬季和燥熱的夏天構成了極端的氣候;由於臨近海岸,來自大西洋的暴風亦在這裡肆虐。木桐的葡萄扭曲盤根深入地下,在多石的土地中形成了獨特的品性,歷經多年之後,全在葡萄酒中顯現出來。這裡的人們摯愛木桐,世世代代培育、呵護、捍衛著葡萄。收穫的秋季,人們用葡萄釀製美酒,年復一年……
木桐葡萄園的土地最早稱為Motte,意為土坡,即Mouton的詞源。這些微微起伏的坡地碩石層非常深,有的地方可達12米,歷來被認為可以種出最好的葡萄,釀出最好的酒。1720年Joseph de Brane開闢葡萄園時,確定Mouton的領地權。十八世紀,這塊葡萄園便稱為"Brane-Mouton"。

歷史

木桐堡木桐堡
說到木桐·羅斯柴爾德酒堡的歷史,就不得不提提羅斯柴爾德家族:波旁王朝時期,整個波爾多地區因沼澤而無法種植葡萄,羅斯柴爾德家族深知太陽王路易十四喜好葡萄酒,便在南方朗格多克地區購置葡萄園並開始釀酒以供皇室享用。品質優良的酒立刻得到皇室認可,以至於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太陽王只喝羅斯柴爾德家族釀製的酒。為了表彰該家族對皇室的忠誠,酷愛藝術的路易十四國王將普桑的名畫《酒神節》賜給了他們。
1853年,菲利普男爵的高曾祖父納撒尼爾·德·羅斯柴爾德男爵買下此地並正式改名為Chateau Mouton-Rothschild,以種赤霞珠葡萄為主。購買酒莊後兩年,便是著名的1855年波爾多分級,木桐被列為二級葡萄莊園。但當時波爾多“葡萄園分級聯合會” 也認為木桐在二級中出類拔萃,所以特地列為二級頭名。購買酒莊後,家族雖然代代在改善葡萄園和釀酒上努力,但誰也沒有親自在波爾多經營酒莊。直到1922年,為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有二十歲菲利普男爵(Baron Philippe Rothschild)從巴黎跑到波爾多。短短的一段時間後,他發覺自己非常喜愛這一片祖先留下的酒莊和葡萄酒。他說服了父親把酒莊交給他管理。1922年開始,他正式地成為了酒莊的主管經營人。由於木桐酒保持高質量,使酒的價格一直在最高之列,有時還超過四大頂級酒莊的酒價。菲利普提出木桐堡升級,並為此努力20年。1973年木桐正式升級為一級酒莊,是波爾多分級後唯一升級為一級的酒莊。從此,木桐成為法國波爾多五大頂級酒莊之一。
1987年菲利普去世,很多波爾多酒莊都為他下半旗。1988年起,木桐莊由他女兒菲麗嬪Philippine接手,她女承父業,將以男爵名字命名BPR公司(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 SA,簡稱BPhR)壯大為世界級葡萄酒企業,也是波爾多的傳奇人物。菲麗嬪的事業奮鬥心不減其父。她出訪世界各地,積極宣傳葡萄酒的文化,推廣波爾多酒,介紹木桐和家族的系列酒產品,還在木桐設立葡萄酒文化博物館供遊人參觀。
不過,令木桐出名的還當屬藝術酒標。1924年菲利普聘請立體派藝術家藝術家讓·卡路設計木桐的酒標。酒標採用大塊對比色為底,用粗曠的手法繪出菲利普男爵家族五支箭頭的族徽、木桐的象徵綿羊,這個酒標一直用到1944年。到1945年二次大戰勝利,木桐釀出世紀之酒,菲利普決定設計新酒標以示慶祝。在諸多設計方案中,藝術家菲利普·朱力安的設計獨特,酒標上,象徵勝利Victory的大大“V” 字母立在中央,非對稱的橄欖枝環繞著V字,象徵著和平的到來,蔓延的葡萄枝葉似乎隨風飄動,以一種浪漫的方式將勝利、和 平和葡萄酒聯結在一起。正因為與歷史紀念完美的結合,這款酒標成為設計經典。從此,木桐每年聘請藝術家為酒標創作。自從著名畫家喬治·勃拉克為木桐專門創作一幅酒標畫,印刷在酒標上時與原作尺寸一樣後,吸引了世界名畫家們的興趣,自1945年以來,喬治·勃拉克、薩爾瓦多·達利、馬蒂厄、培根,國導演約翰·休斯頓,加拿大的利奧佩爾、海地的伯納德·塞茹爾內、德國的巴塞利茨、丹麥的佩爾·柯克比、、雕塑家亨利·摩爾、夏嘉爾(Chagall)和安迪·華霍爾(Andy Warhol)、 日本的節子等等都曾在年份酒標籤上留下墨寶。
這些都為木桐堡增添了濃厚的藝術氣氛。最著名的酒標是1973年畢卡索的“酒神狂歡圖” ,神靈活現地展示了美酒為生活帶來的歡樂。 值得一提的是,木桐1996年的酒標由中國書畫家古乾創作的。古乾由英國大英博物館館長介紹為木桐創作酒標,使木桐的酒標中有了中國藝術品的代表。所有這些畫家與木桐的主人都達成了一致:畫家的作品不予付款,而是奉贈若干箱不同年代的木桐美酒。迄今為止,大家都認為這是公平交易。隨著木桐酒的年年出窖,為酒簽而蒐集的繪畫作品逐漸增多。木桐的與眾不同便不斷被人推崇與模仿。但時至今日,木桐的魅力、木桐的風格仍舉世無雙。

酒莊晉級之迷

木桐堡木桐堡

木桐莊(Chateau Mouton Rotuschild)成名於十八世紀。1725年,約瑟夫•布蘭(Joscpn de Braue)家族在波爾多梅多克波依雅克地區購得一塊葡萄園,取名為布蘭•木桐園(Brane-Mouton)。木桐(Mouton),法語“羊“的意思。
1830年,布蘭•木桐園賣給了巴黎的銀行家依薩卡•杜雷(Lsaac Thuret)家族。(請讀者上眼,巴黎的銀行家們上場了,本題目探討的全是銀行家操控實業界和政府部門的把戲)1853年,歐洲金融財團老大,猶太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英國支派銀行家納薩尼爾•羅斯柴爾德(Baron Nathaniel de Rothschild)家族登入法國,收購了依薩卡•杜雷家族的木桐園股份,改名為木桐•羅斯柴爾德園(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此時的木桐園正值品質不穩定的陣痛期。二年後1855年,巴黎舉辦世界第二屆博覽會,法國政府指示波爾多組織酒商參展以展示法國的經濟實力。波爾多省的波爾多市是法國最早成立工商管理部門的地方政府,又是組織葡萄酒業行業協會的地區。地方協會組織酒莊參展,但須參加評級。波爾多左岸地區積極參加,右岸地區酒莊全不理會。左岸以梅多克區為主,蘇甸地區回響,七七八八的二百多家參加評級,標準也不系統,按以往的產量,出口情況,市場價格等條件,評出六十一家列級莊,其中一級特等四家,木桐莊因為此前這幾年正不景氣,(巴黎銀行家依薩卡•杜雷家族沒玩好,玩好也不會賣了),加上剛倒手給一家外來戶(儘管是財大氣粗的銀行家家族,但波爾多的酒農協會脾氣很倔,全沒給這家利用拿破崙皇帝一世的“滑鐵盧”戰敗而發財的銀行家面子)所以木桐堡酒莊只評了個二級特等園。老納薩尼爾•羅斯柴爾德難以咽下這口氣,且在倫敦玩英格蘭皇家銀行正起勁,一個葡萄酒莊的評級損失全不當回事,直到1867年,自己的五弟在巴黎玩銀行的詹姆斯•羅斯柴爾德收購了鄰居園——1855年評為一級特等的拉菲園(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才又受到刺激。但這口氣順過來最終沒等到就駕“鶴”西去了。
再說一說羅斯柴爾德家族簡史。1744年2月23日梅耶•A•鮑爾出生在法蘭克福的猶太人聚居地區,他的父親摩西是一個流動的金匠和放貸(放貸食利者)人,常年在東歐一帶謀生。幾年後,摩西去世,13歲的梅耶來到漢諾瓦的歐本海默家族銀行當銀行學徒。梅耶是個天才,到1769年,已成為威廉王子的宮廷財務代理人。梅耶也將自己的姓氏改為羅斯柴爾德(Rot是德文的紅色,Schild是德文中的盾的意思)。自此,梅耶成為猶太區的領袖人物。“每個星期六的晚上,當猶太教堂的禮拜結束之後,梅耶總是會邀請一些富有智慧的猶太學者到他的家裡,他們聚擾在一起,一邊慢慢地喝著葡萄酒,一邊詳細地討論做一些事的順序直到深夜”。
1800年羅氏家族已成為法蘭克福最富有的猶太家族之一。當在歐洲陷入拿破崙法國與其他歐洲國家深刻矛盾和戰爭之中,梅耶天才地預見銀行家與政治的聯姻關係,把他的五個兒子像五支箭射向歐洲的五個心臟地區。老大阿姆斯洛鎮守法蘭克福總部。老二所羅門到維也納,老三納薩尼爾去英國,老四卡爾去義大利,老大詹姆斯去巴黎。
1815年,老三納薩尼爾利用英法之戰中拿破倫在滑鐵盧之役的信息發布時差,操控了英國皇家債券從而掌握了英格蘭銀行。1817年之後老五詹姆斯利用和三哥合作的黃金生意的資本,幾年間控制了法國政府的股票從而掌控了法蘭西銀行。幾十年後羅氏家族已經成為歐洲主要國家銀行業的實際操控家族之一。
接著說木桐園1922年傳給老納薩尼爾¬——羅斯柴爾德的孫子,年僅20歲的巴朗•菲利浦•羅斯柴爾德(B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手裡。巴朗•菲利浦為木桐園奮鬥一生,直到1988年離開。
1925年,他率先實施在酒莊裝瓶陳年出售,比法國政府法律規定強制在酒莊裝瓶早47年,1945年為慶祝二戰勝利,在酒標上印上象徵勝利的大寫“V”,此後開始每年請名藝術流派的畫家設計酒標更新酒標。更主要是全面學習鄰園拉菲特的釀造理念和技術,提高酒品質量。經營手段上更是價值直標一級特等園拉菲特的售價不退步,已經在市場上成功打造一級特等園的架式,只欠東風了。
這“東風”就是主政法國農業部的懂酒的部長,家裡“不差錢”的巴黎銀行家之子雅克•席哈克(Jecques Chirac)。介紹席哈克之前先說二句法國1855年之後的評級制度變化 。二十世紀初開始,法國政府為保護法國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之一葡萄酒業的利益,借鑑保護乳酪的原產地命名制度,在葡萄酒行業推行AOC制。AOC制的操作大權在法國農業部。具體簽字權在農業部長手裡。
雅克•席哈克。他是一位法國政壇長青樹,1931年生於巴黎銀行家家庭,從小“不差錢”,一輩子玩藝術,愛收藏,尤愛收藏葡萄酒,不但玩西方藝術,還是東方藝術和文化的專家。1967年從政,當選法國國會議員,並多次當選,政聲頗佳。1967年至1974年先後擔任法國就業國務秘書,財經國務秘書,總理府負責與議會聯繫的部長級代表,農業和農村發展部長,內政部長等職。木桐園晉級的事就發生在他任農業部長的1973年這一年內。1974年,席哈克出任法國總理,1976年辭去總理職務後,組建保衛共和聯盟並任主席。1977年至1995年三次連任巴黎市長,在此期間的1986年至1988年再次任政府總理。而在巴黎市長期間,這位富豪子弟的作派在美酒佳肴上得到充分展示。據事後報導,席哈克夫婦在這段時間用在美酒佳肴上的花費有150萬英鎊,又說是213萬歐元,我也不會換算,總之是大把的銀子用在美酒佳肴上了。2006年7月,席哈克在第二任總統任內時,巴黎市政廳展示了他在市長任內的藏酒6000瓶,並準備在秋天拍賣。2006年10月20日和21日在巴黎市政廳公開拍賣,共拍出4680瓶,總成交達961030歐元。其中出手最爽的豪客是來自英國古董葡萄酒公司的老闆史蒂芬•威廉士。他拍得2瓶1986年的“勃艮地紅酒王Romanee Conti,以每瓶5000歐元成交,為單瓶價格之最,36瓶1996年的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每瓶700歐元,11瓶1988年的Chateau Petrus…。威廉士對《巴黎人報》說:“我知道席哈克因為花費奢華而飽受批評。但這次拍賣會後,人們或許可以得這樣的結論,這其實是一項很好的投資”。威廉士還認為“很多人認為這些酒身價昂貴是因為席哈克的名人效應。可見美酒背後的故事,正是它們與可口可樂不同的地方。”據說,席哈克當年在購買1986年的Romanee Conti時,每瓶只花了相當於現在的600歐元而已。現在的副市長克里斯托夫•賈赫塞卻發表另一種觀點:“你無法以正當手段將一瓶價值大約1000英鎊的酒擺在桌子上,也就是說,這些酒並不是以高價購買的…”。
另據報導,從1977年到1995年,席哈克在三次出任巴黎市長時間,為巴黎市政廳酒窖收藏1.8萬瓶葡萄酒。承擔拍賣會主持的人法國葡萄酒專家馬拉蒂爾稱:“這是很珍稀的收藏,儲存狀況良好。許多是過去30年來釀造出來的頂級葡萄酒”。對這次拍賣會和席哈克的藏酒褒貶不一,有人甚至提到法國形象的高度,認為是席哈克重視法國形象的行為。
但我們可以從中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席哈克是法國政壇上,從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到第五共和國的今天200多年的政府官員中酷愛葡萄酒公共收藏的第一人,自然是懂得葡萄酒價值與法國國家利益相聯帶的人士,以席哈克的40年官場生涯,也顯示他是一位我行我素,勇於負責的政治家(與中國的友好關係,與北約的關係),在他主持農業部短短的時間,力排傳統給木桐晉級時種種壓力和非議,唯一的一次晉級,唯一的一家晉級。也只有發生在席哈克身上才會出現這一事件。
木桐1973年晉級,無論對於木桐本身,還是對於法國波爾多紅酒界,乃至世界紅酒界都算一個大事件。這完全是一次歷史性的風雲際會。兩個事件主角,諸多背景因素的歷史巧合。缺少哪一個因素都將不可能出現晉級事件。

藝術酒標

令木桐出名的是藝術酒標。1924年,老莊主菲力普男爵聘請立體派藝術家讓.卡路設計木桐酒標。到1945年二次大戰勝利,木桐釀出世紀之酒。終於升級為一級酒莊,菲力普決定設計新酒標以示慶祝。從此,木桐每年聘請藝術家為酒標創作。自從著名畫家喬治.勃拉克為木桐專門創作一幅酒標畫,印刷在酒標上時與原作尺寸一樣後,吸引了世界名畫家們的興趣,超現實派大師薩爾瓦多.達利、雕塑家亨利.摩爾等世界著名畫家紛紛提筆為木桐創作,最著名的酒標是1973年畢卡索的“酒神狂歡圖”,神氣活現的展示了美酒為生活帶來的歡樂。
品酒:木桐酒具有典型的赤霞珠特徵,成熟的黑醋栗香、咖啡、烤木香氣,香氣熟美豐沛;口感濃厚,層次複雜,單寧勁道。新酒熟美勁道,陳年後依然年青,豐厚醇美。

產地

木桐堡木桐堡

法國波爾多地區的五大產酒區內,梅多克是最重要的一區,僅生產紅酒。梅多克區又可分為4個小酒區,由北至南依序為聖特斯塔夫(St-Estephe)、波儀亞克(Pauillac)、聖朱利安(St.Julien)與瑪歌(Margaux)。這4個小酒區中名園星布,名園最多的地區屬波儀亞克區。波儀亞克區內三大名酒:木桐·羅吉德堡、拉費堡以及拉圖堡,猶如三顆鑽石,使得波儀亞克簡直變成波爾多地區的代表了。
木桐位於一個小丘陵上,這個叫“木桐(Mouton)”的小山丘,以前可能很適合牧羊,否則不會以“綿羊”(Mouton)為地名。本園開園甚早,在15世紀已有記載,在15世紀中葉一度是英國亨利五世的幼弟格羅切斯特公爵韓非(Humphrey,Duke of Gloucester)的采邑,看來本園和英國人深有緣。1725年前,貴族戴布蘭(Joseph de Brane)將原有園地妥為整理,遂名為“布蘭·木桐”(Brane-Mouton)。布蘭的孫子,也是有“葡萄園的拿破崙”美譽的艾克托(Hector)男爵曾與鄰居達美拉克(d’Armailhacq)將赤霞珠葡萄引進本園與梅多克地區,所以也是當地名氣甚大的園主。1830年,艾克托以120萬法郎的價格將本園轉賣給巴黎的銀行家杜雷(Isaac Thuret)。不料幾年後,根瘤蚜蟲病使得該葡萄園受到嚴重損失,收穫量大減。因此,杜雷又於1853年減價(112.5萬法郎)讓手葡萄園給銀行業巨子羅吉德家族納撒尼爾男爵(Baron Nathaniel de Rothschild),原稱之為“布蘭·木桐”的園名亦改為“木桐·羅吉德堡”。當時面積約55公頃,年產量約15000箱,計17萬瓶左右。
羅吉德家族是猶太人,由於其姓“羅吉德”(Rothschild)在英文或法文中並無特殊的意義,,但依德文則為“紅盾”,可知此家族為德裔。羅吉德家族源自德國法蘭克福,為銀行世家。為了開拓海外銀行業務,極富前瞻頭腦的羅吉德家族出留在德國外,另四房分赴英國倫敦、奧匈帝國維也納、法國巴黎與義大利那不勒斯發展,以便能靈活運作。在倫敦的這一房在英國迅速發展,慷慨支付了英國威靈頓元帥的滑鐵盧戰役經費,隨獲英王頒贈男爵爵位,也就是這支英國的羅吉德家族購得了此園。
納撒尼爾男爵購得木桐堡後,其堂兄詹姆士(James)15年後(1968年)也購得拉費堡,羅吉德家族一下子就擁有了全法國重要的兩個酒園。不過納撒尼爾男爵買下木桐堡後,並未能使之成為最頂尖的酒園。由於木桐堡當時並沒有像樣的房間可供居住,所以男爵並未住在此。男爵死於1870年,繼承本園的詹姆士(和其堂叔通名)男爵也於37歲的盛年死於1881年,遂由其遺孀承接園產,並至1920年再傳給兒子亨利。亨利是一個醫生及藝術家,對釀酒及管理葡萄園毫無興趣,也不想離開藝術之都巴黎,於是把園子交給了次子菲利普男爵(Baron Philippe)。菲利普接掌後,本園開始有革命性的轉變,也開啟了本園多姿多彩的歷史。
菲利普男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隨家遷至南方的木桐堡以避戰禍。誰知木桐堡的魅力深深迷住了菲利普幼小的心靈,也使地父親亨利男爵決定將此園交給他管理。1922年10月22日菲利普入主名園時,年方20,即發願要將木桐堡提升到與鄰近的拉圖堡、親戚的拉費堡一樣的水平。因為在1855年官方的評鑑表中木桐被列為“頂級”中的二等,這對年輕的菲利普而言是個奇恥大辱。因此,他不願重蹈祖輩將酒園托福他人經營的覆轍,而是親身全心地投入。菲利普獲得此名園時,本園尚無水、電及電話,馬路也只是泥濘道路,所謂的“木桐堡”建於1880年,更是破舊不堪!菲利普必須一切從頭開始!黃天不負苦心人,木桐堡的品質因此立見改善。
木桐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並未能像前次大戰一般的僥倖躲過兵焚,而被德軍占領。除房舍當作兵營外,德國海派一名制酒官員進駐指揮繼續釀酒。猶太裔的菲利普男爵先是被撤銷法國國籍,繼而被維希政府下獄,後來男爵逃離法國到了倫敦,加入自由法軍繼續抗戰。男爵夫人(Chambure)則不幸被捕,送到德國關入納粹集中營,在戰爭前夕竟命喪於斯!大戰結束後,男爵凱歸,1942年由亡父處正式獲得繼承權,並且將兄弟姐妹處的股權全部購回,使自己成為本園唯一所有人,開始繼續為木桐堡“晉級”而努力。此後有兩件大事足以反映木桐堡的特色。
第一,將每年一成不變的酒瓶標籤予以藝術化。1945年,為了慶祝戰爭勝利而在標籤上繪一“V”後,木桐堡每年均央請著名藝術家設計新標籤。潤筆之資是5箱(60瓶)不同年份且皆達到成熟期(至少10年)而隨時可飲用的木桐酒,標籤貼好並貼上該年份出廠的酒瓶後再送5箱。許多著名畫家都欣然應允,以共襄盛舉。例如1958年的達利、1964年的亨利·摩爾(Henry Moore)、1969年的米羅、1970年的夏格爾(Chagall)以及1975年的安迪·渥侯(Andy Warhol)。但最重要的是畢卡索辭世的1973年,由畢卡索所繪的《酒神祭》(Bacchanal)膾炙人口。這幅畢卡索在生前並未允諾,而是在死後由其妻女讓售予木桐堡的佳作,正好作為木桐堡“勝利”的表征。當年的法國農業部長、後來擔任法國總理、現任總統的席哈克(Jacques Chirac)終於頒布一個命令,將1855年官方所定的評鑑表中頂級的第一等酒由原有的四園(拉費堡、拉圖堡、歐部里昻堡、瑪歌堡)增列木桐堡,這也是本評鑑自1855年迄今唯一一次更動。菲利普男爵在當年所寫下的自勵之語:“我未能第一,我不甘第二,我是木桐”,經過整整50年的歲月後,終於一償夙願。因此,他特地將詞語改為:“我是第一,以往居次,木桐故我”,並把這句話印在標籤上。平心而論,1973年的波爾多葡萄酒尚屬平平,木桐堡本不應成為搶手貨,但因附畢卡索《酒神祭》遺畫的驥尾,竟成為爭相收藏的對象。目前,次價值不菲的真跡,收藏在油菲利普男爵(其實是其第二任太太葆林Pauline的功勞)在木桐酒廠旁所建立的木桐藝術館內,成為遊客爭睹風采的鎮館之寶。
第二,是和拉斐堡力搏價格戰的行銷策略。拉費堡園主本系木桐堡的帳房親戚,不過這兩個家族的支系卻不相往來,並且拉費堡對於木桐堡所致力晉級的企圖,一直採取抵制的態度(這在大企業家族中屢見不鮮)。年輕氣傲的菲利普男爵之所以要力圖振作,似乎也是咽不下同時掛著羅吉德男爵頭銜的拉斐堡竟然高過自己一級的這口氣。所以,每當新年份的第一批酒釀出後,兩家酒廠競相在價格方面廝殺。以1970年份為例,當木桐堡每桶(100打)定價3.6萬法郎時,拉費堡即叫價5.9萬法郎,木桐堡見狀立刻在第二批酒上市時叫價至6.5萬法郎;1971年,拉費堡初價定為11萬法郎,木桐堡就定價為12萬法郎。這種競價的拚鬥每年都會發生,哄抬了各酒廠的酒價,表面上雖是鬥氣,但明眼人一望即知木桐仍是最大贏家,纏住了最有名的拉費堡,表示其品質可與之匹敵而毫不遜色!1973年後木桐堡已晉級成功,故無需再年年競價了。目前,木桐堡與拉費堡每一年份的價格幾乎相近,也算是和平共存吧。
除了處心積慮的謀求木桐堡的晉級外,菲利普男爵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企業家。他成功創立了木桐·卡德(Moutou-Cadet)品牌,生中等品質的波爾多酒,世界各機場免稅店與稍具規模的超市均可購得。1927年時,菲利普覺得當年的酒太差,不能貼上木桐堡的標籤,但又無二軍酒廠,這促使其在1933年購進臨近列名1855年頂級中最末一等的44公頃的達美拉克堡(Chateau d’Armailhacq),1956年以自己的名字改為“菲利普男爵木桐堡”(Chateau Mouton-Baron Philippe)。1976年,為紀念去世的第二任夫人葆林(美國人,他們1953年結婚),遂又改為“菲利普男爵夫人木桐堡”,1989年又改回原名達美拉克堡(但去掉了字尾的“q”字)。1970年,又購入也同列第五等的30公頃的克拉克·米農(Clerc-Milon)等酒廠。嚴格來說,這些酒廠也獨立釀酒,所以不能當作木桐堡的二軍酒。1973年完成晉級心愿後,其更遠赴美國加州與羅伯特·蒙達維(Robert Mondavi)共創一個新酒廠,名曰“第一號作品”(Opus One),也順利進入“百大”之列。
另一個轟動酒界的事是木桐堡終於推出二軍酒:木桐·羅吉德堡第二支酒(Le Second Vin de Mouton-Rothschild)。這支標籤以一串鮮紅葡萄做中心、十分引人注目的二軍酒,在1993年首次釀造,1995年才上市,立刻引起一陣騷動。德語語系中最權威的葡萄酒雜誌《一切為酒》在1996年第二期舉辦“二軍酒評審”,1993年二軍酒的冠軍就是如出閘猛虎的“木桐第二支酒”(第二、第三名為巴安·歐布里昻堡與瑪歌堡之紅亭)。本酒價格極高,達86馬克(約合人民幣400元,而同年份拉圖堡的“堡壘”僅39馬克,巴安與紅亭也是介於32~35馬克之間。難怪行家們評這個與一軍酒價錢相差不多的二軍酒為“物美價不廉”!
木桐園位於一個坡度不大的碎石平原上,碎石之下有一層硬磐,碎石的厚度有時可達12米。土壤中的排水系統在每次葡萄樹更新時均會重新整理。酒園中還有一小塊屬於拉費堡的小葡萄園,本稱“拉斐的卡綠阿德堡”(Carruades de Lafite),是拉費堡的二軍酒,現已易名為“卡綠阿德的磨坊”(Le Moulin des Carruades)。木桐堡種植的葡萄以赤霞珠為主(85%),次為美樂(8%)與品麗珠(7%)。葡萄園雖然廣達75公頃,不易精耕,但木桐堡全力以赴。在葡萄成長時多次修剪葡萄樹,每一樹枝僅留一串葡萄,因此收穫量較少。酒園由首席釀酒師里昻(Patrick Leon)依據儲入電腦的有關本園的一切諮詢,決定收成的時刻。由於以往僱人較少,園區較大,往往需時2~3周,所以葡萄未太成熟就必須採收。但自1982年以後,園方每次雇採收工達600人,只需3~5天即可採收完成,因此園方可以把採收時間訂到葡萄完全成熟時才採收,使得品質超過以往甚多。這也是本堡在1982年以前所釀的酒較以前品質好的主要原因!采葡萄以手工方式進行,同時進行第一道刪選,送進釀酒房,置於砧板上再度刪選。八成以上的葡萄都是由手工逐顆去梗,這道處理程式在一般酒廠是較罕見的。
木桐堡酒是典型的赤霞珠所釀造的酒,出廠以前在全新木桐內醇化20~30個月之久,故年輕時已是一種外向型、木桶及丹寧味道強烈、令人印象深刻的葡萄酒。但木桐堡的多層次與細膩性格必須在15年後方才出現,此時才會使它成為名酒。不然,至少要在7年後才可飲用,否則它的味道與一般二三等頂級酒並無甚差別!不過,對於木桐堡的評價,除了一些好的年份較無爭議外,其他卻不一致。有些品酒大師,如帕克便認為木桐堡在許多年份的表現根本不能列入頂級的行列!所以,木桐堡的穩定性頗令人懷疑。
在拍賣會上可以看到有人僅為收集某些年份的標籤而出相當高價錢,似乎標籤比瓶子還重要。但木桐堡每年生產量高達36萬瓶,比起羅曼尼·康帝的6000瓶、拉斐爾堡的1.2萬瓶,木桐堡不是一瓶不易購得的好酒。86歲的菲利普男爵在1988年1月20日去世後,由其原在戲劇界發展的女兒菲律萍(Philippine)主事。男爵可以說是整個葡萄酒界最傑出、特殊及知名的人士,他的去世對於法國酒業是無比嚴重的損失,據說許多法國酒廠都自動為他下半旗致哀!菲律萍巾幗不讓鬚眉,把木桐堡打入了歐美最時髦的消費圈,使之名氣超過法國任何一個酒園。

品牌精神

把藝術與葡萄酒相結合的最成功的酒園首推木桐堡。木桐堡每年都邀請著名藝術家提供大作,現在已有許多酒園仿效此法。木桐堡所使用的作品全然是新潮藝術,生氣盎然。希臘羅馬神話中,每年春天葡萄樹發新芽時都會舉行“酒神祭”。酒神巴克斯會與諸神及女徒飲酒狂歡,許多畫家都以此為創作題材。

品牌故事

木桐堡木桐堡

富有戲劇性的波爾多酒莊木桐堡,從多方面來說都是已故巴朗·羅特席爾德先生畢生的心血。羅特席爾德於1988年去世,他是個詩人、劇團經理及海上遊艇賽手。他博學多思,精力無窮;崇尚不鳴則已,一鳴驚人。1923年當他21歲繼承莊園時作風也不例外。
1925年,羅特席爾德決定在自己的莊園裡裝瓶,而不再到波爾多,這在當時是革新性的。二次大戰後,他又出了個別具一格的主意,就是每年請世界有名的不同美術家在標籤上半部畫點東西,潤筆費是5箱(60瓶)不同年份、至少窖藏10年的木桐堡乾紅葡萄酒,該年份出廠的酒裝瓶後,再送5箱。許多著名的畫家都欣然應允。自1945年以來,像夏嘉爾(Chagall)和安迪·華霍爾(AndyWarhol)都曾在穆頓·羅特席爾德的年份酒標籤上留下墨寶。大畫家畢卡索1973年去世後,他的女兒同意用父親所繪的膾炙人口的酒神祭作為1973年份穆頓莊園的酒標。1973年波爾多的紅葡萄酒,本屬平平之年。穆頓莊園的乾紅葡萄酒,由於用畢卡索的畫做酒標,因而成了收藏家的搶手貨。有時在葡萄酒的拍賣會上,還能見到這樣的情況,人們僅為收集某些年份的商標而出高價錢,似乎瓶里的酒並不重要。
1973年,莊園上升為一等園(Firstgrowth),以追認其葡萄酒質級數。莊園現在歸羅特席爾德的獨生女、迷人而有戲劇天賦的菲利賓(Philippine)所有。她繼續經營其父親與蒙達維家族在加州合作的作品一號。她最近在智利的葡萄酒規劃也於1997年投產。
1979年,木桐和美國的羅伯特·蒙大維( Robert Mondavi)合作,在加州帕納谷設廠釀酒,並成功地釀出了轟動酒界的“第一號作品”(Opus One)。
木桐堡葡萄園的土壤中有大量的碎石和燧石,這是大比例地種植卡本妮蕭偉昂(78%)的原因。莊園的款式更接近拉圖堡而不是鄰居拉斐堡。1982年的酒很輝煌,1986年和1996年的酒也很出色,都是卡本妮精華年。

世界知名葡萄酒品牌

葡萄酒是用新鮮的葡萄或葡萄汁經發酵釀成的酒精飲料。通常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兩種。前者是紅葡萄帶皮浸漬發酵而成;後者是葡萄汁發酵而成的。讓我們盤點一下知名的葡萄酒品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