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爵

男爵

男是中國古代爵位名,一些鄰近國家受中國影響也以此為爵位名。歐洲中世紀以後,在中文裡也用“男爵”來翻譯歐洲貴族爵位中相應等級的稱號(例如英格蘭、西班牙等國的Baron(女男爵和男爵夫人皆被稱為Baroness)、義大利的Barone、蘇格蘭的Lord of Parliament、德國的Freiherr等)。

基本信息

中國

男爵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個等級。按出土的甲骨文,至少商朝時已經有了“男”這一爵位。《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周禮·夏官·職方氏》鄭玄註:“男之言任也,為王任其職”,《逸周書·職方氏》孔晁註:“男,任也,任王事”。周諸侯中的男爵有“許男”、“驪戎男”等。
秦、漢朝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內沒有男爵。唐朝設縣男爵,宋朝有男爵。明朝不設男爵。

歐洲

歐洲各國貴族爵位中的最末一等一般在中文裡稱作“男爵”。多數國家在男爵以下還有其他世襲稱號、職位,但此類身份一般不被認為屬於貴族。
西南歐諸國的“男爵”一般來源於拉丁語的“perbaroniam”,是歐洲封建制度下土地權的一種,意思是由國王直接分封的土地使用權,使用者對國王負有相應的義務。例如英國英格蘭的男爵稱為“baron”,最早是指1066年諾曼征服以後由國王直接授予土地的貴族。因為這一身份是進入議會貴族院的最低資格,男爵被視為貴族中的最低一級。以後,此爵位逐漸發展成為純粹的頭銜,與封地性質沒有一定的聯繫。需要注意的是,西歐一些國家同源的稱號有時不被認為是貴族頭銜,而是貴族以外的世襲平民頭銜,例如蘇格蘭和法國的“baron”。所以蘇格蘭的男爵稱號不是“baron”,而是“LordofParliament”,意即“入議會的勳爵”。
德語系國家的男爵則大多稱為“Freiherr”,意思是“自由爵”,最早指的也是除君主以外不受制於其他貴族的分封貴族,而後來發展成為純粹的貴族頭銜。
英國現行爵位制度下,不可世襲的終身貴族爵位限於男爵。華人中受封英國終身男爵位的有鄧蓮如、曾秋坤和韋鳴恩。

歐洲貴族爵位

公爵最早的公爵,起於羅馬帝國時期,高級將領可能拿到這個稱呼,尤其是防守邊疆或出戰外地的將軍。
侯爵由德國之堡侯(邊疆殖民地總督)、伯爵演變而來,是指統轄一處的封疆大吏。
伯爵起於羅馬帝國晚期,皇帝的近臣可能拿到此稱呼
子爵子爵是歐洲貴族中一個爵號階級。在英國貴族階級中是高於男爵,低於伯爵。
男爵自中世紀開始,人們把租種國王土地的人稱為男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