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左心室室壁瘤病人大多有心絞痛和心肌梗塞病史。常見的臨床表現為氣急、左心衰竭、心絞痛、心律失常和體循環動脈栓塞。臨床症狀的輕重程度與室壁瘤的大小和左心室正常部分心肌的數量和功能狀況有密切關係。體格檢查:心尖區可捫到彌散的收縮期抬舉或雙搏動。聽診檢查可能聽到第3心音或第4心音。
病理改變
左心室室壁瘤約85%位於前外側靠近心尖區,少數病例可位於心臟膈面。病變區域心室壁變薄,呈現為白色纖維疤痕,邊界清晰,局部心外膜與心包膜緊密粘著。約半數病例心內膜面有附壁血栓,有時呈現鈣化。冠狀動脈梗阻病變大多局限於左前降支,但亦可累及數支血管。左心室腔容量增大,正常部分心肌肥厚。左心室室壁瘤使病變區心肌收縮能力喪失,並可產生反向搏動。當心室收縮時室壁瘤向外膨出,舒張時回縮,致左心室博出量減少。正常的心肌收縮力加強,張力增大,心肌需氧量增多。室壁瘤容量超過左心室舒張末期容量15%以上時,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升高。由於左心室排血功能受到損害引致左心衰竭並逐漸加重。室壁瘤內血栓一旦脫落,即可產生體循環栓塞。
輔助檢查
應進行下肢靜脈功能檢查:(1)大隱靜脈瓣膜及大隱靜脈與深靜脈間交通支瓣膜功能試驗。仰臥,患肢抬高,在大腿上1/3處扎止血帶。站立後,不放鬆止血帶,若在30秒內,見止血帶以下的靜脈迅速充盈,表明止血帶以下有交通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若放鬆止血帶後,見靜脈自上而下迅速充盈,即為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2)小隱靜脈瓣膜及小隱靜脈與深靜脈間交通支瓣膜功能試驗。結果及意義與上述試驗相似。
(3)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定位試驗。仰臥,患肢抬高,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帶,先從足趾向上至膕窩縛纏第一根彈力繃帶,再自止血帶處向下,紮上第二根彈力繃帶。讓患者站立,一邊向下解開第一根彈力繃帶,一邊向下繼續縛纏第二根彈力繃帶,若在二根繃帶之間的間隙內,出現曲張靜脈,表示該處有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靜脈。
(4)深靜脈通暢試驗。若曲張靜脈加重,示深靜脈阻塞張靜脈減輕或消失,示深靜脈通暢。
治療措施
手術適應證:左心室室壁瘤體積較大,臨床上呈現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絞痛、室性心動過速和體循環栓塞者,均應考慮施行手術治療。心絞痛病例在切除室壁瘤時,應根據冠狀動脈分支病變情況同期施行冠狀動脈分流移植術。心力衰竭症狀嚴重,內科治療難於控制,室壁瘤體積大,占據左心室游離壁50%以上,冠狀動脈多支病變,以及非室壁瘤區域左心室心肌收縮功能普遍減弱的病例,外科治療的手術死亡率高,應慎重考慮。室壁瘤體積小,臨床上無明顯症狀者,一般可嚴密觀察病情發展情況,無需急於施行外科手術治療。室壁瘤切除術操作技術:體外循環結合低溫下施行手術。前胸中線切口,縱向鋸開胸骨,切開心包,經右心房、右心耳切口插入上、下腔靜脈引血導管,升主動脈插入給血導管,阻斷升主動脈血流後作心臟局部深降溫,並於升主動脈內注入冷心臟停搏液。在心臟停止搏動之前,應避免觸動室壁瘤,以防血栓脫落,產生栓塞。室壁瘤與心包之間粘連疏鬆者可予分離,但如室壁瘤與心包膜粘連緊密、分離困難,則可連同心包膜一起切開室壁瘤,清除瘤腔內血塊和附壁血栓,此時可於左心室腔內填放紗布,以防血塊掉落入主動脈或左心房內。辨認二尖瓣、乳頭肌以及室壁瘤纖維疤痕組織與左心室正常心肌的分界面,距分界面約0.5cm處剪除室壁瘤。存留的室壁瘤邊緣纖維組織可用以加固左心室切口的縫合,並可儘量保留正常心肌組織。用生理鹽水清洗心室腔,吸淨血塊碎屑後,用粗絲線或1-0滌綸縫線兩層縫合左心室切口。第一層用帶有滌綸墊片的縫線作貫穿褥式縫合,第二層作間斷或連續縫合。心肌組織比較脆弱者,可在切口兩側各放置滌綸長墊片一條,襯墊加固縫合。縫合切口時應注意避免損傷乳頭肌,並儘可能保留冠狀動脈前降支不被縫線所結紮。室壁瘤病變累及部分心室間隔組織的病例,為了防止術後心室間隔反常運動,需同期加固或縫補纖維化薄弱的心室間隔,可將心室間隔瘢疤區縫合固定於左心室右側切緣的左心室壁再縫閉室壁瘤切口。心室間隔纖維薄弱區面積較大者,則需用間斷縫線摺疊縫合薄弱區,或用織片縫合加固心室間隔薄弱區再縫閉室壁瘤切口,縫針應穿過織片前緣。
室壁瘤切口全部縫閉之前於左心室腔內注滿鹽水,排出殘留空氣。開放主動脈阻斷鉗之前,於左心室及升主動脈分別插入排氣減壓穿刺針。復溫到35℃以上,心跳恢復後,停體外循環,在右心室縫置起搏電極,便於術後處理心律失常。需同期施行冠狀動脈分流移植術的病例,在剖胸的同時,游離切取大隱靜脈備用。切除室壁瘤後先作遠側大隱靜脈冠狀動脈分支吻合術。取除主動脈阻斷鉗後,再部分鉗夾升主動脈壁,施行近側大隱靜脈升主動脈吻合術。
外科治療效果:近年來手術死亡率已降到10%以下,主要手術後早期死亡原因為急性心力衰竭、低排綜合徵、嚴重心律紊亂和腦血管栓塞。術後症狀明顯改善,7年生存率為60~80%。冠狀動脈單支病變術後生存率比多支病變高。
併發症
本病容易發生的併發症有以下三種:1、血栓性淺靜脈炎:主要是血栓形成後,並發有感染性靜脈炎及曲張靜脈周圍炎。可用抗生素及局部熱敷治療,症狀消退後應手術治療。
2、潰瘍形成:局部交通支瓣膜破壞後,瘀血加重,皮膚將發生退行性變化,常會出現皮膚的瘙癢和潰瘍,易並發感染。處理創面濕敷,抬高患肢,一般應於潰瘍癒合或周圍炎症消退後手術治療。
3、曲張靜脈破裂出血:大多發生於足靴區及踝部。可以表現為皮下瘀血,或皮膚破潰時外出血,因靜脈壓力高而出血速度快。處理:抬高患肢和局部加壓包紮,一般都能止血,必要時可以縫扎止血,以後再行手術治療。
預防保健
本病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多發生於持久從事站立工作或體力勞動的人;
2、凡有單純性靜脈曲張家族史者,大都在青春期以後不久發病,因而在兒童和少年時期,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鍊,在增強全身體質的條件下,加強靜脈管壁;
3、保護淺靜脈的措施有
(1)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或強體力勞動者,宜穿用彈力襪套保護,使淺靜脈能處於萎陷狀態;
(2)長期從事站立工作者,應經常走動,多做踝關節的伸屈活動,以減輕淺靜脈內的壓力;
(3)改善勞動條件,減輕勞動強度。
4、術後需注意:
(1)勞動或活動時穿彈力襪或使用彈力繃帶包紮,防止外傷。
(2)勞動或活動1小時後應將患肢抬高片刻,以促進靜脈回流,減輕曲張靜脈內壓力,防止破裂出血。
(3)術後需臥床7-10天,患肢抬高略超過心臟水平。
(4)切口滲血嚴重者加蓋敷料、局部加壓包紮。
(5)術後24小時制動,用彈力繃帶加壓包紮,次日逐漸放鬆,同時進行足、趾活動。
(6)保持傷口敷料清潔、乾燥。
(7)按醫囑使用抗生素、止血藥,並觀察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