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作戰

平津作戰

1937年7月,中國第29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地區對日軍中國駐屯軍一部的防禦戰鬥;隨後在平(今北京)津地區與日軍的作戰,則稱為平津作戰。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7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29軍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地區與日本中國駐屯軍的作戰。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參見七·七事變),日本政府一方面標榜“不擴大”方針,一方面向華北派兵。至20日為止,中國駐屯軍所屬部隊已分別集結於密雲、高麗營、天津和北平附近地區。在日軍向平、津地區集結期間,中國政府軍事當局派兵一部向保定、石家莊地區集結。第29軍令第132師在永定河以南集結,令該師獨立第27旅進入北平擔任城防。

基本信息

戰役簡述

戰役地圖戰役地圖

英文:Beiping-TianjinCampaign
俄語:Beiping-ТяньцзинькампанииМемориал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7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29軍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地區與日本中國駐屯軍的作戰。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參見七·七事變),日本政府一方面標榜“不擴大”方針,一方面向華北派兵。至20日為止,中國駐屯軍所屬部隊已分別集結於密雲、高麗營、天津和北平附近地區。在日軍向平、津地區集結期間,中國政府軍事當局派兵一部向保定、石家莊地區集結。第29軍令第132師在永定河以南集結,令該師獨立第27旅進入北平擔任城防。
25日晚,日軍一部侵入廊坊,26日占領。當日下午,日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諜。19時,日軍1個大隊乘車經廣安門向北平城內開進,受到守軍阻擊。27日,日軍對通縣團河小湯山等地第29軍駐軍發動襲擊。守軍分別退至南苑和北苑。
28日8時,日軍在軍司令官香月清司指揮下向北平地區第29軍發動總攻。主攻部隊第20師團,在飛機、炮兵支援下,對駐守南苑的第29軍特務旅、第38師第114旅、騎兵第9師等部發起攻擊。南苑守軍在日軍攻擊下,指揮失靈,各自為戰,一片混亂。位於豐臺的日軍駐屯旅團主力,前出到大紅門地區切斷南苑到城內的道路,阻擊由南苑向城內撤退的第29軍部隊。戰至13時,南苑戰鬥結束。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在指揮作戰中殉國。與此同時,第29軍第37師一部向豐臺日軍發動攻擊,被日軍增援部隊擊退。
當日,日軍獨立混成第止旅團攻占清河鎮。該地守軍冀北保全部隊第2旅退黃寺。日軍獨立混成第1旅團占領沙河。28日下午,宋哲元委派張自忠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冀察綏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長,於當日晚離北平赴保定。第37師奉令向保定方面撤退。29日8時,日軍獨立混成第11旅團攻擊北苑與黃寺。黃寺守軍冀北保全部隊與日軍戰鬥至18時後撤退。北苑守軍獨立第39旅與日軍戰鬥後轉移到古城,戰鬥結束後又返回北苑。該旅於31日被日軍解除武裝。在城內的獨立第27旅被改編為保全隊維持治安,數日後突圍到察哈爾省歸第143師序列。
駐防天津的第29軍第38師部隊,於29日凌晨主動向天津日軍發動攻擊,攻占天津總站日軍駐地,並向駐海光寺日軍司令部和東局子飛機場展開攻擊。開始時較為順利,後在日軍飛機、炮火反擊下,至15時開始撤退,隨之天津淪陷。29日駐通縣偽冀東保全隊反正,並向通縣日軍和偽冀東自治政府發動攻擊,取得勝利。當日下午,反正部隊撤離通縣向北平轉移,在城北受到日軍的襲擊,然後轉移向保定。第29軍第37師奉令向保定撤退時,該師第110旅在宛平至八寶山一線掩護軍部和北平部隊經門頭溝南撤,任務完成後,於30日撤向保定。日軍獨立混成第l旅團和駐屯旅團分別在30日晚和31日進占長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廠附近地區。至此,平、津作戰結束。

背景

平津戰役示意圖平津戰役示意圖
1948年11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上進行的第一個戰略決戰性戰役遼瀋戰役勝利結束,殲滅國民黨軍東北偽"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衛立煌所部47.2萬人,使東北全境獲得解放。由於遼瀋戰役的勝利和其他戰場的勝利,全國軍事形勢發生了新的轉折。人民解放軍總兵力由戰爭開始時的120餘萬人上升到300萬人,從劣勢轉為優勢;國民黨軍總兵力則由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從優勢變為劣勢。11月14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指出:再有1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11月初,在華東、中原戰場上,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合發起了第二個戰略決戰性的戰役,即求殲國民黨軍徐州偽"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劉峙所部的淮海戰役。在西北戰場上,西北野戰軍已將國民黨西安偽"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所部壓縮於關中地區。在華北戰場上,華北軍區徐向前第1兵團將國民黨太原偽"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所部圍困在以太原為中心的狹小地區(參見太原戰役);第2兵團位於河北省阜平休整;第3兵團位於綏遠(今屬內蒙古)東部,準備圍攻國民黨軍華北偽"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傅作義所部的後方基地綏遠省省會歸綏(今呼和浩特)。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即第2兵團)已進至河北省薊縣(今屬天津)地區待機;東北野戰軍主力位於瀋陽、營口、錦州地區休整,準備1個月後向山海關內開進,同華北軍區部隊協力殲滅傅作義集團。此時,孤懸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唐山地區的國民黨軍華北偽“剿匪”總司令傅作義集團60多萬人,面臨著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聯合打擊的嚴重局面。

國民黨軍顧此失彼

在這種形勢下,傅作義和蔣介石從各自的利害出發,對華北作戰有不同打算。蔣介石早在東北作戰接近失敗時,認為東北不保,華北孤危,同時淮海大戰亦有一觸即發之勢,曾考慮放棄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地,要傅作義率部南撤,以確保長江防線,或加強淮海戰場;但又怕南撤後,產生不利的政治影響,故徘徊不定。傅作義是長期活動於綏遠地區的地方實力派,深怕南撤後,其主力為蔣介石嫡平津戰役系吞併,故不願南撤;另一條路是西逃綏遠,但又怕西逃後勢孤力單難以生存,難下決心。11月初,蔣介石電召傅作義到南京商談華北作戰方針。經過磋商,認為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部隊在兵力上不占優勢,東北野戰軍需經3個月到半年的休整才能入關,因此"華北不致遭受威脅",而控制平津,支撐華北,牽制人民解放軍東北、華北兩支部隊,使其不能南下,對整個戰局亦屬有利。基於上述判斷,蔣介石決定暫守北平、天津、張家口,並確保塘沽海口。傅作義依據上述方針,於11月中下旬調整兵力部署,放棄承德、保定、山海關、秦皇島等地,除歸綏、大同兩個孤立地區外,以4個兵團12個軍共42個師(旅),連同非正規軍共60餘萬人,部署於東起灤縣、西至柴溝堡(今懷安)長達500公里的鐵路沿線。其中,以蔣系的3個兵團8個軍共25個師,防守北平及其以東廊坊、天津、塘沽、唐山一線;以傅系的1個兵團4個軍共17個師(旅),防守北平及其以西懷來、宣化、張家口、柴溝堡、張北一線。這種部署,反映了蔣介石和傅作義雖然在方針上已統一於暫守平津,但仍各有打算,即戰局不利時,蔣、傅兩系部隊分別向南和向西撤退。

淮海戰役的勝利

隨著淮海戰役的勝利發展,中共中央軍委判斷位於平津地區的蔣系部隊向南撤退的可能性增大,一旦蔣系部隊南撤,傅系部隊亦必將西逃。如果蔣介石採取撤退方針,人民解放軍雖可不戰而得平、津等大城市,但國民黨軍加強了長江防線,對於爾後渡江作戰不利。為此,準備提前調東北野戰軍主力入關,包圍天津、唐山、塘沽,在包圍態勢下繼續休整,以防止國民黨軍南撤。11月17日,中央軍委明確提出抑留並殲滅傅作義集團於華北地區的作戰方針。鑒於傅作義集團已成"驚弓之鳥",隨時有南撤或西逃的可能。為抓住傅作義集團,將其就地殲滅,實現抑留並殲滅傅作義集團於華北地區的方針,加速全國解放戰爭進程,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審時度勢,採取了以下措施:華北軍區第1兵團停攻太原,華北軍區第3兵團撤圍歸綏,以穩定傅作義集團,不使其感到孤立而早日撤逃;利用蔣介石、傅作義對東北野戰軍入關時間的錯誤判斷,指示新華社、廣播電台多發東北野戰軍在東北地區祝捷慶功、練兵開會及東北野戰軍領導人在瀋陽活動的訊息,迷惑、麻痹敵人;命令華北軍區第3兵團首先包圍張家口,切斷傅作義集團西逃綏遠的道路,吸引傅作義派兵西援。然後,華北軍區第2兵團和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出擊北平至張家口一線,隔斷北平與張家口的聯繫,以便抓住傅系部隊,拖住蔣系部隊,為東北野戰軍入關作戰爭取時間;命令東北野戰軍主力12個縱隊及特種兵部隊80餘萬人立即結束休整,夜行曉宿,隱蔽入關,在華北軍區主力協同下提前發起平津戰役。迅速隔斷北平、天津、塘沽、唐山間的聯繫,切斷傅作義集團南逃的道路,以便爾後逐次加以圍殲。人民解放軍遂行平津戰役的部隊有:東北野戰軍12個軍、1個鐵道縱隊和特種兵共80餘萬人,華北軍區7個縱隊、1個炮兵旅共13萬餘人,連同駐察哈爾(今分屬內蒙古、河北省)、綏遠邊界地區的西北野戰軍第8縱隊和東北軍區所屬冀熱察、內蒙古、冀東軍區及華北軍區所屬北嶽、冀中、冀南軍區等地方部隊,總計100萬餘人。中共中央決定戰役由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統一指揮東北,華北參戰部隊。1949年1月10日,又決定以林彪、羅榮桓和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組成中共總前委,林彪為書記,統一領導北平、天津、張家口、唐山地區的作戰和接管城市等一切工作事宜。

東北野戰軍進關

1948年11月23日,東北野戰軍主力由錦州、營口、瀋陽等地出發,隱蔽向北平、天津、唐山、塘沽地區開進。25日,華北軍區第3兵團司令員楊成武、政治委員李井泉率第1、第2、第6縱隊由集寧地區東進。29日,平津戰役開始,遵照毛澤東提出的對平、津、張守軍實行“圍而不打”或“隔而不圍”的原則,華北軍區第3兵團突然首先向張家口外圍國民黨軍發起攻擊,至12月2日,先後占領柴溝堡、萬全、沙嶺子等地,對張家口形成包圍態勢。傅作義判斷,華北軍區部隊對張家口的進攻是一次局部行動,決心乘東北野戰軍尚未入關之際,集中主力首先擊破華北軍區部隊的進攻,然後以逸待勞,迎擊東北野戰軍的攻勢。遂令其主力第35軍(欠1個師)及第104軍第258師分由豐臺、懷來乘汽車連夜向張家口馳援;令駐昌平的第104軍(欠1個師)移至懷來,駐涿縣(今涿州)的第16軍移至南口、昌平,以確保北平與張家口的交通聯繫。
中共中央軍委鑒於吸引傅系主力西援的目的已經達成,於12月2日命令華北軍區第2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羅瑞卿率第3、第4、第8縱隊由易縣、紫荊關向涿鹿、下花園急進,切斷懷來、宣化間的聯繫;命令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程子華率第41軍、第48軍等部組成的先遣兵團,由薊縣向懷來、南口急進,切斷北平、懷來間的聯繫。該兩兵團到達後,協同華北軍區第3兵團抓住平張線上的守軍與援軍,使其既不能西逃,亦不能東撤。5日,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在行進途中攻克密雲,殲滅國民黨軍第13軍1個師,爾後主力繼續南進;華北軍區第2兵團進至涿鹿以南待機。傅作義得知密雲失守後,感到北平受到威脅,急令第35軍由張家口星夜東返;令第104軍主力及第16軍由懷來、南口向西接應;令第94軍(欠1個師)及第92、第62軍由楊村、崔黃口、蘆台地區開往北平,加強防禦。12月6日,國民黨軍第35軍乘汽車東撤,華北軍區第2兵團第12旅在冀熱察軍區部隊配合下節節阻擊,將其滯留於新保全地區。接著,第2兵團主力趕到新保全以東,並於8、9兩日打退了第35軍及第104軍主力的東西夾擊,將第35軍包圍於新保全。9日晚,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前出到懷來、康莊、南口間。進至康莊的國民黨軍第16軍指揮所及2個師,懼怕被殲,掉頭向北平撤逃,10日被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所屬第41軍殲滅於康莊東南地區。國民黨軍第104軍主力發現腹背受到威脅,又得知第16軍已經東逃,即放棄接應第35軍的計畫,由新保全以東地區經懷來向北平撤逃。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各部隊立即展開追擊和堵擊,於11日在懷來縣城以南的橫嶺、牡羊城一帶將其全部殲滅。與此同時,華北軍區第3兵團解放宣化,並於7日在沙嶺子追殲由宣化向張家口撤逃的傅系第101軍第271師,8日完成對張家口的包圍。隨後,由華北軍區第3兵團指揮的北嶽軍區部隊、西北野戰軍第8縱隊騎兵旅和內蒙古軍區騎兵第11師等部攻克張北,殲滅守軍一部,孤立了張家口。在此期間,東北野戰軍主力第1梯隊6個軍,由喜峰口、冷口越過長城,到達河北省薊縣、玉田、豐潤地區。此時,人民解放軍雖已切斷傅作義集團西逃的道路,但尚未切斷其南逃的道路。同時,在淮海戰場,人民解放軍繼殲滅黃百韜兵團之後,正在圍殲黃維兵團又在徐州西南包圍了由徐州"剿總"副總司令杜聿明率領的3個兵團,並殲滅了企圖突圍逃跑的孫元良兵團,勝利已成定局。毛澤東於12月11日指示平津前線領導人:目前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傅作義率部從海上逃跑。為了不使蔣介石、傅作義定下迅速放棄平津向南逃跑的決心,在兩星期內的基本原則是"圍而不打",如對新保全、張家口;有些則是"隔而不圍",即只作戰略包圍,不作戰役包圍,如對北平、天津等地,以待整個部署完成後,按照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次序,從容殲滅各點之敵。毛澤東還指示,尤其不可將南口以西諸點都打掉,以免南口以東諸點之敵狂逃。同時,毛澤東又命令淮海前線人民解放軍在殲滅黃維兵團後,留下杜聿明集團在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的部署,命令山東軍區集中若干兵力,控制濟南附近一段黃河,並在膠濟鐵路線上預作準備,防止傅作義集團沿津浦鐵路經濟南向青島逃跑。隨後又指示華北軍區抽調部隊,控制保定、石家莊、滄州一線,準備搜捕由平津潰散南逃之敵。根據上述指示,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以防止新保全、張家口之敵向東、向西突圍為重點,構築多道阻擊陣地,待命攻擊;東北野戰軍主力克服疲勞、寒冷等困難,乘機插入北平、天津和天津、塘沽之間。傅作義發現人民解放軍驟然逼近平、津,已陷入欲逃不能、欲守亦難的困境,於是匆忙放棄南口、涿縣、盧溝橋、通縣及唐山、蘆台、廊坊等地,向北平、天津、塘沽收縮兵力。將第62軍(欠1個師)、第86軍由豐臺、蘆台開往天津,將第87軍由唐山開往塘沽,並將北平和天津、塘沽劃為兩個防區,實行分區防禦。至12月15日,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指揮第41軍、第42軍、第48軍占領南口、豐臺、盧溝橋,從北面和西南面包圍了北平;東北野戰軍第1兵團司令員肖勁光、政治委員肖華指揮第40軍、第43軍、第47軍軍及華北軍區第7縱隊占領通縣、采育鎮、廊坊及黃村(今大興),從東北面和東南面包圍了北平,17日又攻占南苑飛機場。至20日,東北野戰軍第46軍、第45軍、第44軍占領唐山、軍糧城、鹹水沽、楊柳青、楊村等地,切斷了天津、塘沽間的聯繫;東北野戰軍第38、第39、第49軍及特種兵部隊正由寶坻、漢沽、山海關向平津疾進。至此,人民解放軍已將傅作義集團全部分割包圍於張家口、新保全、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封閉了其西逃和南逃的一切道路,使傅作義集團的“長蛇陣”被切為數段,完成了對其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使其由"驚弓之鳥"變成了"籠中之鳥",為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12月21日,華北軍區第2兵團第3、第4、第8縱隊共9個旅首先向被困於新保全的國民黨軍發起攻擊,當日掃清外圍據點。22日晨開始攻城,經10小時激戰,全殲傅作義嫡系精銳“王牌”第35軍軍部和2個師以及保全部隊共1.6萬人,軍長郭景雲自殺。
中共中央軍委估計到在攻擊新保全之後,張家口的國民黨軍可能向西突圍,同時考慮到華北軍區第3兵團在兵力上與張家口守軍相比不占優勢,遂令東北野戰軍第41軍於攻擊新保全之前,由南口西進,歸華北軍區第3兵團指揮,加強對張家口的包圍。12月23日拂曉,張家口國民黨軍果然全力向北突圍。華北軍區第3兵團指揮所屬第1、第2、第6縱隊及東北野戰軍第41軍共11個旅(師),在北嶽、內蒙古軍區部隊配合下,冒風雪嚴寒,展開堵擊和追擊,當晚解放張家口。至24日晨,將其壓縮在張家口以北不足1公里寬、10公里長的山溝內,人馬擁擠,混亂不堪。解放軍乘勝猛烈攻擊,至24日16時,僅以900人的傷亡,將逃跑的國民黨軍第11兵團部、第105軍等部共7個師(旅)5.4萬人殲滅於張家口東北西甸子、朝天窪一帶,僅第11兵團司令官孫蘭峰率少數騎兵逃脫。

平津戰役的準備

在津、塘方向,中共中央軍委原計畫先攻塘沽,後打天津。後前線指揮員報告,塘沽東面靠海,其他三面為水渠鹽池,不能對敵形成包圍,也不便大部隊展開。同時判斷北平、天津國民黨軍有突圍的可能,因此,建議以少數兵力監視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12月29日,中共中央軍委批准了東北野戰軍的作戰計畫,並命令第41軍迅速歸建;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全部由平綏鐵路沿線東調,協同東北野戰軍嚴密包圍北平。天津市有200萬人口,東距塘沽50公里,西距北平120公里,是華北最大的工商業城市,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區狹長,有海河經市區流入渤海,國民黨軍長期設防,工事堅固。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指揮第62軍(欠1個師)、第86軍等部10個師及非正規軍共13萬人,附山炮、野炮、榴彈炮60餘門,企圖憑恃"大天津堡壘化"的防禦體系,進行固守。東北野戰軍領導人決定集中5個軍共22個師,連同特種兵總計34萬人,附重炮538門、坦克30輛,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和兵器奪取天津。1949年1月2日,各攻擊部隊進至天津周圍,至13日基本肅清了外圍據點。在此期間,指揮奪取天津的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敦促陳長捷仿效長春的鄭洞國率部放下武器,可保證其生命財產的安全。但陳長捷拒不接受這一解決辦法。
東北野戰軍根據天津國民黨軍在部署上北部兵力強、南部工事堅固、中部兵力和工事均不很強的情況,以及天津地形南北長、東西窄的特點,決定採取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分割後圍殲的作戰方針,發起天津戰役。其部署是:以第38、第39軍為西集團,從和平門兩側由西向東實施主要突擊;以第44、第45軍為東集團,從民權門兩側由東向西實施主要突擊;以第46軍附第49軍第145師,從前後尖山由南向北實施助攻;以第39、第45軍各一部及東北野戰軍司令部警衛團從北面實施佯攻;以第43軍第128師為預備隊。另以第49軍主力位於軍糧城,監視塘沽守軍。1月14日10時,對天津發起總攻,各部隊迅速在東西南三面9個地段突破城防,15日晨東西主攻集團於金湯橋會師,將守軍分割成數塊。爾後採取擊弱留強,先吃肉後啃骨頭的戰法,經過激烈戰鬥,至15時攻占這座堅固設防和重點守備的大城市,全殲守軍13萬餘人,俘警備司令官陳長捷,解放天津(參見天津戰役)。天津解放後,據守塘沽的國民黨軍第17兵團部及第87軍等部5個師共5萬餘人,於1月17日乘船南逃。東北野戰軍第49軍追殲其後尾3000人,解放塘沽。
新保全、張家口、天津守軍相繼被殲後,駐北平的國民黨軍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第4、第9兵團部及第13、第16、第31、第92、第94、第101軍和重建的第35、第104軍等部,共8個軍25個師,連同特種兵和非正規軍總計25萬人,完全陷於絕境。天津之戰後,和平解放北平的條件已經成熟,中共中央軍委鑒於北平是馳名世界的文化古城,為保護文化古蹟免遭戰爭破壞和200萬人民的生命財產,決定爭取通過談判和平接管,同時命令部隊準備在談判不成時以戰鬥方式奪取之。
傅作義在抗日戰爭時期主張抗日,並和共產黨有過友好往來。雖在內戰中執行蔣介石的"戡亂"反共政策,但隨著國民黨軍的不斷失敗,逐步對蔣介石的統治失去信心。平津戰役發起後,北平迅速被人民解放軍包圍。在這種情況下,傅作義於1948年12月15日派代表到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進行談判。平津前線司令部參謀長劉亞樓表示,希望傅作義集團自動放下武器,人民解放軍可保證其生命財產的安全。但傅作義認為尚有實力,可再堅持3個月,觀望全國形勢的變化,以致談判未獲結果。新保全、張家口解放後,傅作義於1949年1月7日派代表偕同民主同盟北平負責人、燕京大學教授張東蓀到平津前線司令部進行第二次談判。林彪、聶榮臻向其指出:北平、天津、塘沽、歸綏各點守軍應開出城外,按照人民解放軍的制度進行改編;並限天津守軍於13日前先行開出城外聽候改編。但由於傅作義仍持觀望態度,也未能達成協定。1月13日,傅作義派與中共素有交往的華北偽"剿總"副總司令鄧寶珊到平津前線司令部進行第三次談判。在14日的談判中,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向其指出:人民解放軍已開始攻擊天津,故此次談判不再包括天津;其他各點守軍出城後,應一律解放軍化,其駐地一律解放區化。在此期間,淮海戰役於1月10日以人民解放軍的勝利而告結束,國民黨當局敗局已定。

戰前形勢

1948年11月初遼瀋戰役結束,全國的軍事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人民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早已占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已經占有優勢。人民解放軍在東北戰場上殲滅國民黨軍衛立煌集團47.2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在華東、中原戰場上發起了圍殲國民黨軍劉峙集團的淮海戰役;在西北戰場上將國民黨軍胡宗南集團主力壓縮於關中地區;在華北戰場上正圍攻國民黨軍閻錫山所部,而孤懸在北平、天津、張家口、唐山等地的國民黨華北偽“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傅作義集團面臨東北、華北解放軍的聯合打擊,在戰略上處於極為不利的境地。

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於11月初電召傅作義到南京商談,將華北黨政大權、統籌經濟權力、及直接接受山東青島的美國西太平洋艦隊援助的權力授予傅作義。傅作義認為華北解放軍只有待東北解放軍入關後,才能聯合發動較大攻勢,但東北解放軍需經3個月至半年的休整。因此,控制平、津地區既可利用美國援助和華北地區的人力、物力擴充軍隊,又可將華北、東北解放軍鉗制在華北,對整個戰局亦屬有利,遂擬定了固守平、津,以觀時局變化的方針。

傅作義依據上述方針,於11月中、下旬先後撤退了承德、保定、山海關、秦皇島等地守軍,除歸綏(今呼和浩特)、大同外,將其12個軍42個師(旅)及地方部隊共50餘萬人,部署在東起灤縣、西至柴溝堡(今懷安)長達500公里的鐵路沿線。

這一部署的特點是:蔣系的3個兵團8個軍25個師,防守北平及北平以東之廊坊、天津、塘沽、唐山等地;傅系的1個兵團4個軍17個師(旅),防守北平及北平以西之懷來、宣化、張北、張家口、柴溝堡等地。這個部署反映了蔣、傅雖定下了固守平、津的方針,但又有隨時南撤或西逃的企圖。
遼瀋戰役後,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12個步兵縱隊、1個炮兵縱隊和1個鐵道縱隊共84萬人,除以第4、第11縱隊等部組成先遣兵團於1948年10月底向河北省遵化、薊縣地區開進外,主力分別在錦州、營口、瀋陽地區休整,積極準備入關作戰。華北軍區的3個兵團11個縱隊和地方武裝共46萬餘人,除第1兵團(轄第8、第13、第15縱隊)正圍攻太原和第14縱隊正包圍安陽、新鄉外;第2兵團(轄第3、第4、第8縱隊)集結於河北省阜平地區待機;第3兵團(轄第1、第2、第6縱隊)正包圍歸綏;第7縱隊正進攻保定。這時,華北、東北兩大解放區可以其雄厚的物資支援解放軍作戰。綜上所述,華北戰場人民解放軍比國民黨軍占有很大優勢。

方陣部署

平津戰役國民黨軍

蔣介石於11月初電召傅作義到南京商談,認為華北解放軍只有待東北解放軍入關後,才能聯合發動較大攻勢,但東北解放軍需經3個月至半年的休整。因此,控制平、津地區既可利用美國援助和華北地區的人力、物力擴充軍隊,又可將華北、東北解放軍鉗制在華北,對整個戰局亦屬有利,遂擬定了固守平、津,以觀時局變化的方針。
傅作義於11月中、下旬先後撤退了承德保定、山海關、秦皇島等地守軍,除歸綏(今呼和浩特)、大同外,將其12個軍42個師(旅)及地方部隊共50餘萬人,部署在東起灤縣、西至柴溝堡(今懷安)長達500公里的鐵路沿線。蔣系的3個兵團8個軍25個師,防守北平及北平以東之廊坊、天津、塘沽、唐山等地;傅系的1個兵團4個軍17個師(旅),防守北平及北平以西之懷來、宣化、張北、張家口、柴溝堡等地。這個部署反映了蔣、傅雖定下了固守平、津的方針,但又有隨時南撤或西逃的企圖。
遼瀋戰役後,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12個步兵縱隊、1個炮兵縱隊和1個鐵道縱隊共84萬人,除以第4、第11縱隊等部組成先遣兵團於1948年10月底向河北省遵化、薊縣地區開進外,主力分別在錦州、營口、瀋陽地區休整,積極準備入關作戰。

人民解放軍

194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指示東北野戰軍休整1個月左右,然後入關,在華北軍區部隊協同下於1949年上半年殲滅傅作義集團主力,解放平、津等地,實現東北與華北的統一。

11月中旬,在徐州劉峙集團已被分割,其黃百韜兵團即將被殲的情況下,中共中央軍委為防止蔣介石將平、津地區之守軍南撤,加強其長江防線,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抑留並殲滅傅作義集團於華北地區的作戰方針,並決定提前發起平津戰役。

採取的方針和部署如下:
一、令東北野戰軍立即結束休整,夜行曉宿,隱蔽入關,首先隔斷平、津和津、塘間國民黨軍的聯繫,將其分割包圍,然後各個殲滅; 
二、令華北軍區第1兵團停攻太原、第3兵團撤圍歸綏,以免攻克諸城後,使傅作義感到孤立而早日撤逃; 

三、令華北軍區第3兵團首先在平綏鐵路中段發起攻擊,包圍柴溝堡、萬全、張家口地區之守軍,吸引傅作義部西援,然後華北軍區第2兵團、東北先遣兵團出擊平張線,以抓住傅系,拖住蔣系,為東北野戰軍主力前出平、津、塘、唐之間,打開主要地區之戰局爭取時間; 
四、通過與傅作義進行談判,將其穩住。為統一平、津地區的作戰行動,中共中央軍委決定由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負責統一指揮東北、華北的參戰部隊。
五、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決定由林彪、羅榮桓和聶榮臻(華北軍區司令員)組成黨的總前委,林彪為書記,統一領導奪取和管理平、津、唐等地的一切事宜。
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12個步兵縱隊、1個炮兵縱隊和1個鐵道縱隊共84萬人,除以第4、第11縱隊等部組成先遣兵團於1948年10月底向河北省遵化、薊縣地區開進外,主力分別在錦州、營口、瀋陽地區休整,積極準備入關作戰。
華北軍區的3個兵團11個縱隊和地方武裝共46萬餘人,除第1兵團(轄第8、第13、第15縱隊)正圍攻太原和第14縱隊正包圍慚簟⑿露嗤狻?br/>第2兵團(轄第3、第4、第8縱隊)集結於河北省阜平地區待機;第3兵團(轄第1、第2、第6縱隊)正包圍歸綏;第7縱隊正進攻保定。這時,華北、東北兩大解放區可以其雄厚的物資支援解放軍作戰。 

華北、東北解放區在一切為了前線,全力以赴支援解放平、津、張的口號鼓舞下,組織30萬民工隨軍行動和150萬民眾及34萬輛畜力車,參加修橋補路、運輸物資等戰勤工作,保障百萬解放軍作戰。

戰役經過

第一階段

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北平

人民解放軍完成對傅作義集團的分割包圍,切斷其南撤西逃之道路。1948年11月23日,東北野戰軍主力開始由錦州、營口、瀋陽等地出動,向平、津、塘、唐地區挺進。25日,華北軍區第3兵團由集寧地區東進,29日向張家口地區守軍發起攻擊,相繼占領柴溝堡、萬全、沙嶺子等地,形成對張家口包圍之勢。傅作義急令在北平的第35軍(欠1個師)及懷來(今懷來縣)的第104軍第258師乘汽車連夜馳援張家口;又令昌平的第104軍主力移至懷來,涿縣的第16軍移至南口、昌平間,以確保北平與張家口的聯繫。
中央軍委鑒於吸引傅系部隊向西的目的已達成,乃於12月2日令華北軍區第2兵團由易縣、紫荊關向涿鹿、下花園急進,割斷懷來、宣化間的聯繫;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由薊縣向南口、懷來急進,切斷北平、懷來間的聯繫,抓住傅作義的援軍,使其既不能西逃,也不能東撤。5日,先遣兵團主力一部在行進中攻克密雲,殲滅第13軍1個師,主力向延慶、懷來急進;華北第2兵團進抵涿鹿以南。傅作義感到北平受到威脅,遂令第35軍由張家口星夜東撤,令第104、第16軍由懷來、南口向西接應第35軍;並令第92、第62軍和第94軍主力由津、塘地區開往北平加強防禦。
12月6日,第35軍由張家口乘車東返。7日,在新保全以西遭到華北軍區第4縱隊一部阻擊。9日,華北軍區第2兵團將第35軍包圍於新保全,並擊退了向西接應的第104軍。10日,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在康莊殲滅第16軍指揮所及2個師大部。11日,又於橫嶺、牡羊城地區追殲第104軍軍部及2個師。在此期間,宣化守軍2個師棄城北逃,華北軍區第3兵團追殲其1個師,並於8日包圍了張家口。

這時,東北野戰軍主力6個縱隊已分由喜峰口、冷口越過長城,前鋒到達薊縣、玉田和豐潤地區,但距平、津、塘還有數天路程,另5個縱隊尚未入關;在淮海戰場上,人民解放軍正在圍殲國民黨軍第12兵團,並包圍了由徐州西逃的杜聿明集團。在此情況下,為使蔣介石不能迅速作出讓傅作義集團放棄平、津南撤的決策,毛澤東12月11日電示平津前線領導人:目前兩星期內的基本原則是圍而不打,如對張家口、新保全;有些則是隔而不圍,即只作戰略包圍,隔斷諸敵聯繫,不作戰役包圍,如對北平、天津等,以待部署完成之後,各個殲滅之;尤其不可將張家口、新保全、南口諸敵打掉,以免南口以東諸敵迅速決策狂跑。同時,令淮海戰場人民解放軍在殲滅國民黨軍第12兵團後,留下杜聿明集團餘部,兩星期內不作最後殲滅之部署;令山東軍區集中若干兵力,控制濟南附近一段黃河,並在膠濟線上預作準備,防止傅作義集團沿津浦鐵路經濟南向青島逃跑。

根據上述指示,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以防止張家口、新保全守軍分別向西或向東突圍為重點,構築了多道阻擊陣地;華北軍區和內蒙軍區部隊各一部於12月15日攻克張北;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於17日開赴張家口地區,歸華北軍區第3兵團指揮,以加強西線兵力。12月12日,東北野戰軍主力由薊縣、玉田、寶坻地區向平津急進。傅作義遂令南口、昌平、通縣及唐山、蘆台等地守軍分向北平、天津與塘沽收縮,並令剛到北平的第62軍主力返回天津,將北平和天津、塘沽劃為兩個防區,實行分區防禦。至12月20日,東北野戰軍第5、第11、第3、第4縱隊和華北軍區第7縱隊,攻占豐臺、海淀、通縣、黃村和南苑飛機場等地,完成了對北平的包圍;第6、第10、第1縱隊攻占采育鎮、廊坊、馬頭鎮等地,隔斷了平、津間的聯繫;第9、第8、第7縱隊,分別占領唐山、軍糧城、鹹水沽、楊村、楊柳青等地,割斷了津、塘間的聯繫,形成對天津的包圍;第2、第12縱隊和炮兵縱隊,正由山海關、漢沽向津、塘地區急進。
至此,人民解放軍已將傅作義集團分割包圍於張家口、新保全、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區,並殲滅其2個軍部6個師,封閉了該部主力西逃和南撤的道路。

第二階段

人民解放軍逐次殲滅新保全、張家口、天津國民黨軍。人民解放軍在完成了對傅作義集團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之後,按照毛澤東的指示精神,採取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戰法,逐次殲滅被圍的傅作義集團。
1948年12月22日晨,華北軍區第2兵團向新保全發起總攻,經10小時激戰,全殲傅作義的精銳部隊第35軍軍部及2個師。張家口之第11兵團共7個師(旅)於23日倉皇向北突圍,企圖撤回綏遠。華北軍區第3兵團及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冒風雪嚴塞,展開堵擊、追擊,當晚收復張家口,戰至24日16時將第11兵團5.4萬餘人殲滅於張家口東北地區。

中央軍委鑒於新保全、張家口之國民黨軍已被殲滅,為進一步孤立北平,動搖傅作義固守信心,令東北野戰軍一部及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嚴密包圍北平,以東北野戰軍主力積極準備攻取天津。天津是華北第一大工商業城市,人口200萬,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區狹長,海河自西北流貫東南,四周有護城河環繞,經過日軍和國民黨軍長期設防,工事堅固。國民黨軍天津警備司令官陳長捷指揮第62、第86軍等部10個師及地方部隊共13萬人,自恃“大天津堡壘化”,企圖負隅頑抗。
東北野戰軍調集第1、第2、第7、第8、第9縱隊和第6縱隊第17師、第12縱隊第34師,計22個步兵師和炮兵縱隊等部共34萬人,進至天津周圍,立即進行掃清外圍據點的作戰和緊張的攻城準備,並由東北野戰軍參謀長劉亞樓率輕便指揮所臨近天津統一指揮。1949年1月14日,東北野戰軍包圍天津的部隊在守軍拒絕投降的情況下,對城垣發起總攻,採取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分割後圍殲的作戰方法,經過29個小時激戰,至15日15時殲守軍13萬餘人,俘陳長捷,解放天津。
據守塘沽的國民黨軍第17兵團部及第87軍等部共5個師5萬餘人,於1月17日乘船南逃,人民解放軍追殲其後尾3000餘人,解放塘沽。

第三階段

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天津解放後,北平國民黨守軍25萬人,陷入了人民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之中。中共中央軍委為保護這一文化古城,決定繼續進行談判,爭取以和平方式進行接管;同時,亦訓令部隊作好強攻的準備。
自1948年12月中旬起,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已就和平解決平津問題,與傅作義派出的代表進行過多次談判。1949年1月14日,毛澤東發表《關於時局的聲明》,提出與南京國民黨政府及其任何地方政府和軍事集團進行和平談判的“八項條件”。在天津解放的第2天即1月16日,平津前線司令部致函傅作義,敦促其當機立斷,站到人民方面。同時,中共地下組織和愛國民主人士及傅部之開明人士亦作了有力的工作,傅作義接受了人民解放軍提出的條件,並派副總司令鄧寶珊到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談判,於21日達成了和平解決北平的協定。22日,北平守軍開始撤出城外聽候改編為人民解放軍。 31日,古都北平宣告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是中國人民革命運動中最重要的軍事發展和政治發展之一,成為執行毛澤東提出的以“八項條件”解決國民黨軍的第一個榜樣。

戰役結果

平津戰役歷時64天,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成功地將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抑留於華北地區,進行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予以各個殲滅,並以軍事壓力與政治爭取相結合,實現了對北平守軍的和平改編。此戰,人民解放軍以傷亡3.9萬人的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1個總司令部、1個警備司令部、3個兵團部、13個軍部、50個師(包括在戰役中重建和新建的部隊)及非正規軍4個師,共52.1萬人(其中俘敵232510人、斃傷29790人、投誠8700人、改編25萬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地區。平津戰役連同遼瀋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關於戰略決戰思想的偉大實踐,使國民黨喪失了三大精銳戰略集團,國民黨軍主力和精銳師團共約160萬餘人全部被殲。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被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的統治基礎發生了根本動搖,為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奠定了鞏固的基礎。從此,中國人民革命戰爭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戰役意義

東北解放以後,據守張家口、北平、天津、唐山一線的國民黨華北“剿總”傅作義集團50多萬人,面臨東北、華北解放軍的聯合打擊,已成驚弓之鳥。是撤是守,蔣介石、傅作義各有打算。雖然他們的主張不同,但都對自己的力量估計過高,而對我軍的力量估計不足。因此傅作義集團採取了暫時固守平津,確保海口,以觀戰局變化的方針。為了防止傅作義集團南撤西退,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決定以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主力聯合舉行平津戰役,就地殲滅傅作義集團,並採取了這樣幾條措施:東北野戰軍立即結束休整,取捷徑以最快速度隱蔽入關,突然包圍唐山、塘沽和天津之敵,斬斷敵人海上退路;徐向前兵團停止攻打太原,楊成武兵團撤圍歸綏(現呼和浩特),以免傅作義作戰失利後向西北逃跑;通過與傅作義進行談判,將其穩住等。

在平津戰役中,解放軍參戰總兵力100多萬人,中央決定由林彪、羅榮桓、聶榮臻三人組成黨的總前委,林彪為書記,統一指揮作戰和接管平、津、張、唐等地的一切事宜。平津戰役開始以後,我軍首先對傅作義集團進行分割包圍,截斷其西退、南撤的通路,將這隻驚弓之鳥變成了籠中之鳥。然後按照毛澤東確立的先取兩頭後打中間的攻擊次序,逐一殲滅被圍困在新保全、張家口、天津等地的敵人,解放了天津和塘沽。天津解放後,北平守敵25萬人陷於絕境。為了保護北平這座文化古城,中央軍委決定繼續同傅作義談判,爭取和平接管北平。通過談判,傅作義接受毛澤東提出的“八項和平條件”,率部接受和平改編。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戰役勝利結束,人民解放軍進駐北平城,北平宣告完全解放。一個多月後的3月15日,中共中央由西柏坡遷到北平,人民解放軍總部也隨之遷到北平。又過了6個多月,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北平,並改北平為北京。

平津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三大戰役中最後一個戰役,此役共殲滅、改編國民黨軍52.1萬人,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餘人。這一偉大勝利,是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相結合的結果。使悠久的文化古都北平和工商業大城市天津回到人民手中,並從此寫就新的歷史篇章。

紀念

在天津有平津戰役紀念館。該紀念館籌建於1995年初,1995年11月29日奠基動工,1997年7月建成開館。地址是天津市紅橋區平津道8號。

1990年代初,八一電影製片廠動員龐大人力、物力,將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拍成電影《大決戰》。

抗日戰爭戰爭列表

七七事變| 平津作戰| 南口戰役| 淞滬會戰|杭州空戰| 南京空戰| 平型關戰鬥| 太原會戰|娘子關戰役| 忻口戰役|陽明堡機場之戰| 七亘村之戰| 黃崖底之戰| 廣陽之戰| 南京戰役| 徐州會戰| 武漢空戰| 南昌空戰| 晉西北反圍攻戰役| 老嶺隧道之戰| 神頭嶺之戰| 歸德空戰| 台兒莊戰役| 響堂鋪之戰| 大清溝之戰| 長樂村之戰| 韋崗之戰| 武漢會戰| 廣州戰役| 香城固之戰| 蘭州空戰| 南昌會戰| 反攻南昌之戰| 隨棗會戰| 虹橋機場之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 陳莊之戰| 漢口機場之戰| 雁宿崖之戰| 成都空戰| 黃土嶺之戰| 桂南會戰| 崑崙關戰役| 柳州空戰| 磁武涉林戰役| 棗宜會戰| 重慶空戰| 百團大戰| 狼牙山之戰| 黃橋戰役| 皖南事變| 豫南會戰| 上高會戰| 膠東戰役| 晉南戰役| 第二次長沙會戰| 沂蒙山反掃蕩戰役| 初侏儒山戰役| 黃崖洞之戰| 第三次長沙會戰| 滇緬路戰役| 沁源戰役| 鄂西會戰| 梁山空戰| 緬北滇西戰役| 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 常德會戰| 常德空戰| 車橋戰役| 豫湘桂戰役| 中原空戰| 豫中會戰| 孟拱河谷戰役| 密支那戰役| 長衡會戰| 長衡空戰| 強渡怒江戰役| 洞庭湖空戰| 桂柳會戰| 湘潭空戰| 359旅南征| 南坎戰役| 新維臘戍戰役| 道清戰役| 豫西鄂北會戰| 湘西會戰| 桂柳反攻戰役| 空降作戰|晉冀魯豫軍區反攻戰役| 晉察冀反攻作戰| 晉綏軍區反攻戰役| 山東反攻戰役| 新四軍反攻戰役| 蘭封會戰| 綏遠抗戰| 南口戰役| 隨棗會戰| 熱河抗戰| 江橋抗戰| 晉南戰役| 南昌會戰

抗日戰爭中的歷次會戰

介紹1937年至1945年中日戰爭中的歷次大型會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