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常德歷史悠久,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張若“伐取巫郡及江南”,在今武陵區城東建築城池,迄今2200多年歷史。史稱武陵、朗州、鼎城,曾是七朝郡治、七朝軍府、七代藩封之地,轄區遠及湘西北、鄂西南、黔東北、桂東北地區,素有“西楚唇齒”、“黔川咽喉”之稱。常德會戰(1943.11-1944.1)1943年11月初,日軍出動16萬精兵,自華容至松滋地區之間分3路向湘西北發動強攻,妄圖一舉占領常德,並威脅長沙、衡陽。中方共約21萬官兵奮起抗擊,在暖水街、茶元寺、石門、慈利等處對日軍進行了阻擊。這是抗日戰爭時期繼上海、南京、台兒莊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也是抗戰以來最有意義的勝利之一,在整個抗日戰爭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具有一定地位。戰爭起因
一、是因為常德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常德是湘西重鎮,川貴的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武漢失守後,這裡成為重慶大後方的物資唯一補給線。
二、是為了動搖重慶國民黨的抗戰信心,以戰逼降,達到所謂“結束中國事變”的目的。
三、是為了殲滅國民黨守軍力量,摧毀第六戰區根據地,奪取洞庭湖糧倉,達到以戰養戰和鞏固中國占領區的目的。
四、是為了鉗制國民黨兵力,迫使集結雲南的中國遠征軍回師救援,以阻止或推遲東南亞盟軍的聯合反攻。
戰前局勢
1939年武漢失守後,日寇南下進攻,占領安鄉,華容,石首一帶,給湖南造成了緊張的戰爭空氣,常德決戰日趨明顯。1943年4月,國民黨第74軍進駐常德地區。該軍第57師駐守常德城,第58師駐守石門,第51師駐守桃源。1943年10月,第74軍副軍長兼57師師長余程萬將軍召開會議,策定防禦作戰指導方案,制定了“以確保戰略要點固守防禦”為目的的防禦作戰計畫。此方案分三期進行,第一期為外圍狙擊戰,以殲滅與消耗戰為主;第二期為城垣守備戰,嚴密封鎖城垣,撲滅日寇破城企圖;第三期為城內街巷戰,拚死抵抗或短兵肉搏,以待援軍,內外夾擊,奪取勝利。
1943年11月,常德局勢日趨緊張,為了民眾生命安全,57師與地方政府合作,動員並強制城內外居民全部疏散,城內不留一人。為了使市民迅速離開城區, 57師還派出士兵幫助市民搬運物資出城,並發布紀律文告,不許士兵收取分文報酬,告誡全師官兵嚴守軍紀,如有違反,就地槍決。一個向市民索要搬運費的上等兵被當場處決。11月15日,市民全部離開常德城區。1943年 9月27日,日本大本營以“大陸令第853號”下達命令,“準予進行常德作戰”,28日,派遣軍總司令部下達命令“第11軍於11月上旬發起此次作戰,進攻常德及附近,摧毀敵人的戰力。”國民黨重慶軍事委員會判斷日寇此次進攻目的後,制定了“以誘敵殲滅之目的,將敵人主力引到澧水及沅水兩岸後,正面抵抗,再以外翼攻擊,然後把敵人消滅在洞庭湖畔”的戰略方針。11月24日,日寇各軍種形成了包圍常德城郊之勢,在飛機配合下,與國民黨57師展開激戰。
戰前訓令
在常德會戰前夕,蔣介石電告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和第74軍軍長王耀武:“一定要守住常德,駐軍須與城共存亡。”隨後,蔣介石又下達了“不成功,則成仁” 的訓令,再一次命令74軍57師死守常德,企圖把日寇吸引到常德,在戰略上對日寇造成威脅,以便中國遠征軍在緬甸開闢戰場。
守軍主將
余程萬(1902~1955,廣東台山人)在常德會戰期間任國民黨第74軍中將副軍長兼57師師長,廣東省台山縣人,生於1902年,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12月畢業。1927年任海軍局政治部少將主任,是最早進入少將官階的黃埔生第二人。1943年晉升中將軍銜。余程萬為人機智沉著,精明幹練,是一個儒將,他治軍嚴明,指揮作戰的特點以“堅守著稱”。因常德失守,少數沒有突圍的部下被迫豎起了白旗,蔣介石聞訊此事非常震怒,下令將余程萬押送重慶按軍法處決。後經常德在重慶的要人和王耀武的力保,才倖免一死,從輕發落,被判徒刑兩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余程萬刑滿釋放。1949年,余程萬任國民黨第26軍軍長兼雲南警備總司令,1955年流落香港,被匪徒開槍擊殺,時年55歲。
兵力對比
日寇兵力 |
第11軍:下轄5個師團:第3師團,第13師團,第39師團,第68師團,第116師團,計28個聯隊。 飛行第44戰隊及偽軍:總計10萬餘人。 日寇攻城部隊:第3師團,第68師團,第116師團(包括毒瓦斯部隊),總計4萬餘人。 |
國民黨兵力 |
第六戰區:第29集團軍所屬第44軍,第73軍,第19集團軍所屬第79軍,第66軍,第18軍,第86軍,第30軍,第32軍;第33集團軍所屬第59軍,第77軍,第74軍,第100軍。 第九戰區:第99軍,第10軍,第58軍,第72軍。 總兵力:2個戰區,計16個軍43個師,總計21萬餘人。 常德守城部隊:國民黨陸軍第74軍57師,總兵力計8529人(大部分為山東人),代號:虎賁。 |
戰鬥過程
一、外圍戰鬥 |
外圍前哨戰從11月18日日寇進犯徐家湖起,至23日河伏失守止,歷經6天。 1、徐家湖狙擊戰 2、河伏堅守戰 3、德山拉鋸戰 |
二、城基保衛戰 |
11月23日,日寇第11軍所屬3個師團向常德城區全力進攻,國民黨守軍第57師也進行了重新布防:第171團守西門和江面:第170團守西北城角,第169團受東門兼東北角。 1、激戰東郊 11 月23日,日寇第68師團所部五千餘人,在九架飛機配合下,分五路每路各千餘人,向常德東門進攻,守軍57師第169團第1營死傷慘重,團長柴意新親率預備隊增援,才算暫時穩住陣腳。11月24日至25日,日寇116師團第133聯隊與駐守東門城郊的169團第2營發生激戰,日寇傷亡慘重,當場擊斃日寇 500餘名,生俘7人,擊落日機三架。使日寇攻城以來遭到了第一次較大的打擊。11月26日,日寇步兵第109聯隊到達東門外,參與進攻,同樣遭到慘敗。 在這次戰鬥中,守軍共打退日寇24次進攻,斃,傷日寇一千多人。26日下午,守軍退守城後,據城垣一帶防守。27日10時,東門的拉鋸戰達到高潮,六,七百名日寇向東門城垣發起了猛烈進攻,守軍拚死抵抗,169團第1營副營長董慶霞和機槍連來汝謙連長帶一排人衝出戰壕,用手榴彈還擊,炸死日寇100多人,董副營長,來連長為國捐軀,守軍的無畏精神,令日寇膽寒,暫時停止了衝鋒。 日寇參與進攻東門的軍隊先後達1萬人左右,卻沒有取得進展,不得不轉向攻擊大河街,下南門。 2、固守大西門 11月23日,攻下河伏的日寇第116師團步兵第120聯隊加上步兵第133聯隊等,總計一萬五千多人,用大小炮幾十門,開始向西郊全線攻擊,逐步向大西門延伸推進。守軍第170團第1營與日寇展開拉鋸戰,陣地多次易手,第1營排以上軍官全部犧牲,很多重傷失去戰鬥力的官兵,都用刺刀或步槍自殺成仁。 11 月26日,57師因戰鬥大量減員,全師包括伙夫,勤雜兵,警察都編入了戰鬥隊伍,炮兵團因此時已無炮彈,大部分改編為步兵,參與大西門守城戰。堅守在大西門城牆的有兩位團長,一位是171團杜鼎團長,他率領的是第3營殘部,加新編進的幾十名勤雜兵和二十名警察,共100多人。一位是軍炮兵團金定洲團長,他率領的是炮兵編的步兵40多名,和新編進的勤雜兵40多名,共90多人,整個大西門的守軍已不足300人。就是這些勇士,無論日寇的炮火如何兇猛,毒氣如何威逼,他們堅守的大西門始終巍然屹立。 11月30日上午,日寇又一次從正面向大西門發動猛烈攻擊,57師師長余程萬親率特務連督戰。到12月2日止,日寇始終無法攻下大西門。 3、鏖戰北郊 進攻北郊的日寇,主要是以步兵第109聯隊和第133聯隊為骨幹,另外配備有獨立山炮兵第2聯隊和迫擊炮第四大隊,包括工兵,後勤部隊總計一萬多人,分東,西,正面三路向北郊進犯。國民黨守軍左路為170團第2營,右路為169團第3營。經過三天鏖戰,守軍傷亡超過百分之九十。 4、南城惡戰常德南面是沅江,也是阻止日寇的唯一一道天然屏障,參與南面作戰的日寇主要由第3師團第6聯隊主力,以及配屬的野炮兵第3聯隊。11月25日,第6聯隊聯隊長在偵察途中被國民黨的飛機炸死。 11 月25日白天,日寇500多人,動用汽艇,民船20多艘,用炮火和四架飛機掩護,強渡沅江,57師第171團第3營猛烈開火還擊,日寇船隻被打沉一半,餘下的退了回去。至26日,日寇共進行了四次渡江攻擊,27日拂曉,城南外圍陣地多處失守,城外守軍撤退至上,下南門城樓,利用城樓及城牆堅固工事,繼續狙擊日寇。 11月27日下午,57師各部以成人自為戰的局面。 |
三、日寇招降 |
11月28日,日寇攻城死傷慘重,戰果不佳,便展開攻心戰,向守軍空投招降傳單。 |
四、城內街巷戰 |
日寇在圍城戰中,接連在東,南,西,北組織了多次大規模的進攻,都進展不大,陳屍遍野,後來,日寇通過偵察發現,守軍過分依賴於外壕的阻礙作用,重視城門,局限於其附近的防守,而忽視離城較遠地方的防衛設施,最終日寇選取了北門的東北角一線作為突破口。 11 月28日拂曉,日寇用大炮百餘門和26架飛機,對北門城牆進行猛烈轟炸,同時施放毒氣達三個小時之久,城基上下全部守軍陣亡,守軍被迫放棄北門,進入了更加殘酷的巷戰。57師剩餘官兵把各條街道的房屋打通,每條街道口處築好巷戰掩體,與日寇逐屋爭奪,使日寇進城後,付出慘重代價,仍然進展艱難。 11月29日黎明,日寇照搬進攻北門的做法,先用炮火猛攻,然後才是步兵衝鋒,到30日22時,東門所有房屋全部燒光,守軍寧死不退,進行寸土寸血拚殺,節節與日寇同歸於盡,使日寇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鑒於北門和東門連日被敵人突入,守軍損失慘重的情況,11月29日,師長余程萬連續發出兩則求救電文,隨即嚴令各部堅守戰鬥崗位,與日寇血拚到底! 28日巷戰開始,守城部隊只有2440人,到11月30日,則不超過1800人,到12月2日,城內守軍只剩下三,四百人。戰至2日晚,僅剩文廟與中央銀行兩個孤立據點,守軍不滿200,師長也端著機槍上陣,援軍未到,已處於彈盡糧絕的最後時刻。 |
五、守軍突圍 |
戰至12月2日20時,57師8000多人,只剩下200多人,僅剩下文廟與中央銀行兩個孤立據點和西南城一帶城牆和街巷,占據著一條師部通往沅江的唯一通道。從11月26日起,國民黨各路援軍開始向常德城郊靠近,並且一直與日寇在城郊進行激烈戰鬥,可惜短時間內無法突破日寇防線,守軍決定組織突圍,迎接援軍。 12月3日1時,師長余程萬緊急召開57師團以上軍官會議,研究決定趁夜向沅水南岸突圍,小部分向西北城郊轉進。城內由169團少將團長柴意新率殘部51人,牽制日寇,掩護傷兵,繼續堅持巷戰,迎接援軍的到來。 守軍於12月3日2時以後開始渡江突圍,用5艘無槳小木船,借風力渡過沅江,因船太小,無法裝滿所有人員,也有不少抱著木板過江的。過江後分幾路撤退,炮兵團回官莊留守處,軍炮兵團此次配合57師作戰的,有炮兵3營和團轄高機連,共有官兵近千人,包括被俘逃回者,僅生還9人,其餘全部陣亡。余師長渡過南岸後,即遇敵哨兵,余師長率兵20餘人,且戰且走,不久就被敵人衝散,余師長左右僅剩下兩人,又因左腿舊傷復發,已無法行走。正在急困中,遇見自城中疏散逃避在此的一些市民。戰前余師長經常在城內巡視,很多人都認識他,雖已是蓬頭垢面,無復人色,但人們還是認出了他。各家聞訊,皆殺雞宰羊,犒勞這位民族英雄。晚間市民自動放哨,偵察敵情。其他突圍人員,也有同樣遭遇,突圍成功者,少之又少。 余師長突圍後,留守牽制日寇的柴意新團長,扼守最後一個據點,與日寇死拼,至12月3日4時左右,率領殘部向日寇陣地衝鋒,不幸中彈犧牲。 常德城於12月3日8時淪陷,日寇占領常德後,因中美空軍對城內進行猛烈轟炸和襲擊,加之城內所有建築為炮火所毀,無隱蔽之處,日寇大部隊於當日下午撤至城郊村落,只留少量部隊在城內警戒。 |
六、收復常德 |
在常德會戰期間,雖有四萬多日寇包圍常德城,進行激烈的攻城戰,但也有20餘萬國民黨軍隊在常德外圍與10多萬日偽軍進行激戰。 在西北一線作戰的部隊國民黨74軍第51師和58師(師長張靈甫),以及100軍第19師和63師,始終把企圖進犯常德的日寇第13師團牢牢牽制在常德西北,日寇第13師團長被打死。 國民黨部隊以十分慘重的代價向常德繼續進軍,12月11日,日寇開始全線退卻。日寇第11軍於14日12時10分,向派遣軍總司令部發電請求撤退,第11軍19日開始撤退。 |
戰爭結果
據國民黨參戰部隊上報陣亡數字:第六戰區損失45000人,第九戰區損失1500 0人,第五戰區損失3000人,總計喪失6萬餘人,並有第150師師長許國璋,暫編第5師師長彭士量,預備第10師師長孫明謹等將軍於此役中殉國。日寇損失:國民黨統計的數字為四萬多人,日方公布的數字為:戰死1274人,負傷2977人。據分析雙方公布的數字都有水分,比較可靠的估計為1萬多人。
親歷者憶
1943年11月2日,日軍10多萬人兵分四路,動用空軍、毒氣瓦斯部隊等向常德發起攻擊。中國軍隊20萬將士奮起反擊,以劣勢裝備和血肉之軀與日軍展開生死決戰。至12月20日,日軍傷亡40000餘人後敗退,中國軍隊用傷亡50000餘人的代價換來了勝利。常德會戰因戰事慘烈,而被稱為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62年後,記者尋訪到了當年參戰的勇士。
“殉國士兵死了仍和鬼子死死地掐成一團”
82歲的李超是當年駐防常德的國民黨第七十四軍第五十七師的機槍手。“大約是11月下旬的一天,我們奉命進入碉堡陣地和散兵壕防禦工事阻擊敵人。只聽班長沖我喊了一聲‘打!’機槍噴出火舌,沖在前面的幾個鬼子頓時倒下了。鬼子瘋狂反撲,我握機槍的手都震麻了,後來覺得手掌黏糊糊的,一看是血——是跳動的槍身把我的手掌震裂了。”
“11月24日晨6時,日軍向劉家橋進發。一營副營長李少軒帶一個班,前去增援守軍。彈藥耗盡後,大家與日軍展開了白刃戰,李少軒在肉搏中與敵同歸於盡,全班只有3人生還。我們後撤時看到那些殉國士兵,死了仍和鬼子死死地掐成一團。”
李超說:“28日中午,一股日寇從馬木橋方向攻入常德城,我們在大街小巷和鬼子拼開了刺刀。師部除師長留下負責指揮和聯絡,其他40多人全部與敵肉搏。這次戰鬥,我們殺死了100多個日軍……”
“月光下,鬼子白晃晃的刺刀近在眼前”
79歲的劉志青,當時在七十四軍五十一師一五二團迫擊炮連任觀測員。“當時我們在陣地堅守了7天7夜,與敵人反覆展開拉鋸戰,鬼子就是沒能攻上來。”
劉志青說,在經歷多日反覆的拉鋸戰後,大家都非常疲憊。“一天拂曉,人困馬乏,大家都在陣地上睡著了。我突然聽到前面20米處有一陣‘呼、呼’的聲音,抬頭一看,月光下,一片白晃晃的刺刀近在眼前,一群鬼子弓著腰正悄悄向我們陣地摸過來。”
“我想完了,因為我們在二線,敵人肯定已經突破第一道防線了。我便抓起身旁的手榴彈,向敵群連續扔出了好幾顆,10多名鬼子被炸死。爆炸聲驚醒了沉睡中的步兵,他們一躍而起,與敵展開激戰,山上山下立刻槍聲大作。”劉志青說,當時炮兵失去了戰鬥力,只能拆炮後退到二線,但由於發現敵人太晚了,炮身被日軍搶走。
“第二營奮勇衝鋒,日軍很快被擊潰。我們追過3個山頭才發現第二班的炮身。”至今仍然讓劉志青自豪的是,“從我們進入陣地到常德會戰結束,鬼子也未能攻下我們的陣地!”
“我們用竹標槍連續刺死12個鬼子”79歲的顧華江,曾任國民黨軍七十四軍五十七師一七0團衛生員。“11月18日晨,常德臨澧縣郊的河灘打響了第一槍,師長發出命令,誓與陣地同存亡。當時,我和幾個勤務小兵被抽調出來,集中到衛生隊學看護。戰鬥開始後,不斷有傷員送來。”
“11月28日,日軍向北門陣地發射了兩枚窒息性毒氣彈,防守陣地的兩個排官兵窒息而死。11月29日上午,一架飛機在常德上空盤鏇了兩周后,向我們包紮所投下一大包東西。我們以為是炸彈,但很久不見爆炸,就冒險打開,大伙兒一看都樂了,原來是4大包子彈。真是雪中送炭,師長開玩笑說:這可比十萬大洋都重要啊!”
“從29日開始,全城轉入激烈的巷道戰,我一七0團堅守上下南門,弟兄們整整一天都沒來得及吃飯。我上去給他們送水時,有一個兄弟還沒喝完水,就看見敵人往上沖,他手裡沒有槍,只有手榴彈。他等敵人離我們約20米左右時,拉斷兩根導火線,沖了上去,與四五個鬼子同歸於盡。”
“12月1日,我軍終因力量懸殊,防區越來越小。從那天起,我們白天護理傷兵,晚上防守城垛。當時手無寸鐵,大家靈機一動,拆出擔架竹竿,將一頭削尖,製成竹標槍。一天深夜,我們發現敵人順著3架雲梯爬城,我們幾個人守在城垛上,來一個就用竹標槍刺一個,鬼子們哇哇叫著跌落下去,大多摔死。結果我們連續刺死了12個鬼子。”
“由於寡不敵眾,許多士兵被鬼子的刺刀刺得渾身是洞”
83歲的吳榮凱,常德會戰時在國民黨第七十四軍五十七師一六九團任書記,負責接收情報和電話,收集整理戰報、戰況,傳達團部下達的命令和指示。“11月23日,日軍從馬木橋一帶集中了40門重炮轟打東門城牆。那一仗打得慘烈無比,我們不少士兵連人帶槍被埋進了斷牆里。”“經過10多個晝夜的激戰,守城部隊子彈越來越少。士兵子彈打光了,就與敵人拼刺刀,都是一個對敵人三四個。由於寡不敵眾,許多士兵被鬼子刺得渾身是洞。”
“11月30日凌晨,師長到一六九團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組織部分人突圍,向從德山方向趕來的援軍求援。幾天后,我隨援軍進入常德城,才得知團長柴意新已經陣亡。他身邊的士兵說,他身中4彈,全身衣服被鮮血浸透,死時緊抱著槍不鬆手。那時,柴意新剛結婚不久,他扔下新婚妻子奔赴前線,這一別竟成永訣。”
戰鬥細節
常德會戰,血肉築成堡壘國軍57師常德會戰守城作戰記。
相關評價
“一隻烏鴉站在一間被轟毀的貨倉的焦樑上,帶著嚴肅而滿意的心情,望著已經從地面上毀滅了的常德……城東門的中國旗又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勝利地飄揚,兩個武裝中國士兵很神氣地站上了新崗位。”1943年12月21日,常德保衛戰後第18天,美國《紐約時報》用上述文字記錄了廢墟上的常德景象。
“此一役對中國而言,是證明其士兵之作戰能力;對其盟友而論,亦足證明中國雖處於極大困難之中,尤能渡過難關,擊退敵人。”——美國《芝加哥太陽報》
“這裡舉目儘是燒焦的圍牆、殘破的磚瓦和灰堆而已……要想在這個曾經有過16萬人口的城裡尋一未經摧殘的東西,實在難乎其難。”——《紐約時報》
“在這城牆的戰鬥,日漸慘烈,甚至好像在歐洲中世紀時代那樣,以手格手,以頰撞頰作殊死的血戰。”——英國《倫敦新聞紀事報》
“人類的持久戰爭是有限度的,當戰至最後的300將士,余程萬將軍決定退出常德城垣,以求報國於他日……假如連這少數人都不能生還,那么保衛常德的英勇事跡將隨他們英勇的死友埋葬於廢墟之下,泯滅而無聞於世。”——英國《倫敦新聞紀事報》
“墳地掘得太淺了。過道行人都得要把桔皮捂在鼻尖上以避死屍的腐臭……”——《紐約時報》
相關事件
日軍在津市的暴行 |
津市(今津市市)原屬津縣,地處湘北邊睡,自日軍侵占長江以北鄂西地區後,津市經常受到襲擾,成為日軍南下最先受到進攻的地區,1943年5月6日清晨6時,日機兩架犯津,向南岸襄陽街投彈10餘枚,炸死居民8人。7日,日機數架向陽由襄陽街、果園投彈多枚,炸毀美孚煤油池及民房多間。11月15日下午3時,日機8架向湯家巷投擲燃燒彈數枚,炸死民眾16人,傷20餘人,燒毀房屋36棟93間。 11月初,日軍第十一軍在司令長官橫山勇指揮下,進犯湘北,直逼常德,所屬一一六師團於15日攻陷津市,12月18日從津市撤出,潰逃時,燒毀南岸胡德彪阜隆堆疊與澄水浮橋,大火晝夜不息。津市淪陷期間,日軍燒殺擄搶,無所不為,據1946年澄縣縣府《寇災損失調查表》記載,死亡75人、傷殘21人,燒毀房屋50棟,損失穀物1702擔,耕牛25頭,價值430U萬元;另津市民營事業財產損失290萬元,省營事業財產損失4400萬元,輪船公司財產損失25。8億元。 |
常德細菌戰 |
1941年11月4日清晨,侵華日軍731部隊飛機竄至常德城區上空,在城內雞鵝巷、關廟街、高山街、五鋪街、水府廟一帶投下大量谷、麥、高粱、棉絮、布條和稻草屑等物,據常德廣德醫院多次化驗,飛機空投物中有類似鼠疫桿菌存在。兩、三天后發現老鼠在地上緩緩爬行,繼而發現不少死鼠。 11月13日清晨,急診病孩蔡桃兒(女,12歲)經多方搶救無效死亡。醫師分別抽血、抽液化驗檢查,均發現有鼠疫桿菌,確診蔡桃兒患鼠疫致死。此後相繼發生多起病疫,疫情急速蔓延,市民談“鼠”色變,紛紛離鄉背境、關門謝客,常德城鄉無辜死於鼠疫者達萬人之多。1996年始,由社會民間團體“常德市侵華日軍731部隊細菌戰受害者調查委員會”在常德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指導下進行調查。組織了100多名“志願者”在常德城鄉穿街走巷、進村入戶,調查了數以萬計的人員,最後核定受害者為7643名;並查閱了大量的國民政府有關防治鼠疫細菌的檔案和有關醫務人員的專題資料,整理成法律文書,由常德原告團作為訴訟證據,提交給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還組織了5批12人次到日本東京地方法院出庭,組織了三批近100人的聲援團到東京聲援中國細菌戰受害者訴訟;接待了數十批國內新聞記者和愛國華僑到常德的調查採訪,組織了數十次的社會宣傳。這些活動形成了大量珍貴的文字、照片、聲像、實物資料。 |
常德慘案 |
1943年10月,日軍為了扭轉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被動局面,在華東戰場接連發起進攻,繼攻陷湖北沙市、宜昌之後,又調集10萬餘眾渡過長江大舉進攻湖南常德,企圖切斷中國軍隊通往川黔的陸上交通要道,進逼長沙,威脅重慶,藉以牽制出戰緬甸的中國遠征軍,並趁機奪取洞庭湖區域的糧棉資源,達到“以戰養戰”之目的。 11月2日,日軍以第十一軍司令官橫山勇中將為指揮官,率35個步兵聯隊,5個獨立大隊,7個炮兵聯隊,配以第三飛行師團主力空軍第四十四戰鬥隊,約10萬之眾,分三路,向常德及其以北地區發起進攻。11月18日,日軍開始攻城,我方投入兵力約26萬,雙方爭奪激烈,至12月3日,常德城淪陷。12月8日,我軍反擊,日軍撤退;12月20日,我軍逐一收復失地,日軍退至長江以北。常德會戰,歷經月余,日軍給常德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使全城變為一堆瓦礫,除東門外廣德醫院和天主教堂因教會懸掛有西班牙國旗標誌免遭轟炸尚存一小片房屋外,從四鋪街到東門口至大西門,昔日繁華的十里長街,全是殘垣斷壁。在東門外,西圍牆、大善寺、九華樓、青陽閣、中央銀行一帶激戰處屍首枕藉,鮮血遍地。在天主教堂坪中及亞細亞煤油公司院內,堆集被日軍集體屠殺的屍體300多具。倖存者天主教主教德純(西班牙人)的左耳、右手被日軍砍傷,教堂內財物被洗劫一空,中外修女無一倖免。據當時《湖南大公報》報導僅常德市、縣一隅,被毀民房約10000棟,商家7000多戶,被殺平民2300餘人,擄去婦女180餘人,男子3400多人,兒童320多人。加上桃源。慈利、石門、臨澄、澄縣、津市、安鄉、漢壽、甫縣、華容各縣,有13萬多人被殺死,38000多人受傷,35000餘名婦女被強姦(其中630多人被輪姦致死),被擄走830餘人,被宰殺、搶走耕牛8600多頭,300萬以上的平民無家可歸。 |
抗日戰爭戰爭列表
七七事變| 平津作戰| 南口戰役| 淞滬會戰|杭州空戰| 南京空戰| 平型關戰鬥| 太原會戰|娘子關戰役| 忻口戰役|陽明堡機場之戰| 七亘村之戰| 黃崖底之戰| 廣陽之戰| 南京戰役| 徐州會戰| 武漢空戰| 南昌空戰| 晉西北反圍攻戰役| 老嶺隧道之戰| 神頭嶺之戰| 歸德空戰| 台兒莊戰役| 響堂鋪之戰| 大清溝之戰| 長樂村之戰| 韋崗之戰| 武漢會戰| 廣州戰役| 香城固之戰| 蘭州空戰| 南昌會戰| 反攻南昌之戰| 隨棗會戰| 虹橋機場之戰| 第一次長沙會戰| 陳莊之戰| 漢口機場之戰| 雁宿崖之戰| 成都空戰| 黃土嶺之戰| 桂南會戰| 崑崙關戰役| 柳州空戰| 磁武涉林戰役| 棗宜會戰| 重慶空戰| 百團大戰| 狼牙山之戰| 黃橋戰役| 皖南事變| 豫南會戰| 上高會戰| 膠東戰役| 晉南戰役| 第二次長沙會戰| 沂蒙山反掃蕩戰役| 初侏儒山戰役| 黃崖洞之戰| 第三次長沙會戰| 滇緬路戰役| 沁源戰役| 鄂西會戰| 梁山空戰| 緬北滇西戰役| 孟關傑布山隘間戰役| 常德會戰| 常德空戰| 車橋戰役| 豫湘桂戰役| 中原空戰| 豫中會戰| 孟拱河谷戰役| 密支那戰役| 長衡會戰| 長衡空戰| 強渡怒江戰役| 洞庭湖空戰| 桂柳會戰| 湘潭空戰| 359旅南征| 南坎戰役| 新維臘戍戰役| 道清戰役| 豫西鄂北會戰| 湘西會戰| 桂柳反攻戰役| 空降作戰|晉冀魯豫軍區反攻戰役| 晉察冀反攻作戰| 晉綏軍區反攻戰役| 山東反攻戰役| 新四軍反攻戰役| 蘭封會戰| 綏遠抗戰| 南口戰役| 隨棗會戰| 熱河抗戰| 江橋抗戰| 晉南戰役| 南昌會戰 |
抗日戰爭中的歷次會戰
介紹1937年至1945年中日戰爭中的歷次大型會戰 |
抗日戰爭時期的22場大會戰
整個八年抗戰,國軍正面戰場先後進行大戰役22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型戰役3.89萬餘次,斃傷日軍85.9萬餘人,國軍總共死傷322萬多人。會戰名 | 時間 | 簡介 |
淞滬會戰 | 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 雙方投入幾十萬的兵力。由於國民革命軍戰略不當,武器裝備落後,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損失後,最終被迫匆忙撤兵,並直接導致了南京會戰的失利。此戰日軍傷亡50000餘人。 |
南京保衛戰 |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政府首都南京。此時國民革命軍兵力凋零,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開始了長達數月,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0000多人。 |
太原會戰 | 1937年9月13日——11月 | 1937年9月13日,日軍占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國民革命軍由於指揮混亂,布置不當,被迫從太原突圍。此戰國民革命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消滅敵軍20000餘人。但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
徐州會戰 | 1938年1月——5月21日 | 日軍打通了津溥線,擴大了占領區,但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國民革命軍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為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莊大捷消滅鬼子10000多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 |
蘭封會戰 | 1938年5月21日——6月 | 日軍試圖在徐州會戰後繼續擴大戰果,板垣征四郎師團孤軍深入,被以薛岳為指揮的國民革命軍包圍。最後由於蔣軍嫡系將領的無能,國民革命軍最終功虧一簣。 |
武漢會戰 | 1938年6月——10月 | 歷時四個半月的武漢會戰雖然最終以武漢失守而結束,但國民革命軍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斃傷敵軍40000人、近100000名日軍因戰鬥、氣候、疾病等原因暫時喪失了作戰能力的巨大戰果,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抗日戰爭從此進入相持階段。 |
隨棗會戰 | 1939年5月1日——20日 | 武漢會戰後,日軍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國民革命軍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省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革命軍消滅斃傷敵軍13000人,第五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 |
第一次長沙會戰 | 1939年9月14日————10月 | 日軍動用100000兵力,卻在第九戰區第十五集團軍的抵抗下損失慘重。日軍承認“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在國民革命軍反擊下,日軍傷亡達20000人,被迫撤軍,國民革命軍傷亡30000餘人。 |
桂南會戰 | 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 日軍占領南寧和崑崙關後,國民政府從數百公里處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崑崙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畫,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
棗宜會戰 | 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 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宜昌失陷。棗宜會戰是武漢會戰以來,日軍對正面戰場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 |
豫南會戰 | 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占安徽省國民革命軍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了9000人後,日軍最終撤軍。 |
上高會戰 | 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 為保證南昌附近占領區的安全,日軍發動試圖消滅贛北國民革命軍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圍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國民革命軍包圍而倉皇撤軍,傷亡高達15000人。 |
晉南會戰 | 1941年5月 |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國民革命軍。國民革命軍傷亡42000餘人,被俘35000餘人,日軍傷亡僅為國民革命軍的1/12,成為“抗戰史上最大的恥辱”。 |
第二次長沙會戰 | 1941年9月————10月1日 | 國民革命軍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上主動發起1941年以來惟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占長沙,國民革命軍傷亡失蹤70000人,日軍僅傷亡20000人。 |
第三次長沙會戰 | 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 國民革命軍第九戰區制定了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略,取得了長沙會戰的大捷,共斃傷日軍50000多人。成為“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惟一決定性之勝利”。 |
浙贛會戰 | 1942年4月——7月28日 |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國民革命軍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占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十五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148人。 |
鄂西會戰 | 1943年5月——6月 |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堅守石牌要塞,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
常德會戰 | 1943年11月2日——12月 | 在日軍30000優勢兵力進攻下,國民革命軍第57師官兵9000餘人孤軍誓死抵抗長達一十六天。最終國民革命軍收復常德等陣地,斃傷日軍20000人。 |
豫中會戰 | 1944年4月——5月25日 | 日軍試圖通過豫中會戰圍殲國民革命軍第一戰區主力,並打通平漢線。由於國民革命軍指揮失當,洛陽淪陷。日軍實現最初的作戰計畫。 |
長衡會戰 | 1944年5月——8月 | 豫中會戰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國民革命軍在衡陽進行了長達四十八天的抵抗,最終因沒有拒不後援而遭到失敗。 |
桂柳會戰 | 1944年8月——12月10日 | 日軍為摧毀大西南的空軍基地發動桂柳會戰。國民革命軍在明顯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導致桂林和柳州僅數日即遭到淪陷。 |
湘西會戰 | 1945年4月——6月 | 國民革命軍在戰役中對日軍進行了包圍,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斃傷日軍10000多人。最終在國民革命軍的反攻下,日軍傷亡20000餘人,被迫撤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