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帝國

巴比倫帝國

巴比倫帝國可稱為巴比倫王國。王國分為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也稱迦勒底王國)。歷史上曾存在兩個巴比倫帝國,第一個巴比倫帝國,為與後來的巴比倫帝國區別,習慣上又把它稱為“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2200年左右,來自敘利亞草原的另一支閃族阿摩利人攻占這座小城,建立了國家。古巴比倫最傑出的國王是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他締造了巴比倫帝國。古巴比倫的崛起標誌著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進入了第二個重要階段。約在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入侵的西臺人所滅。

基本信息

簡介

巴比倫帝國巴比倫帝國
巴比倫意即“神之門”,是兩河流域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巴比倫王國分為古巴比倫王國和新巴比倫王國(也稱迦勒底王國)。

美索不達米亞為人類最古的文化搖籃之一,公元前四千年已有較發達文化,曾出現蘇美爾、阿卡德、古巴比倫、亞述、新巴比倫等文明。

巴比倫最初不過是幼發拉底河邊的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市。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來自敘利亞草原的閃族人的一支——阿摩利人攻占這座小城,建立了國家。驍勇善戰,爭強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為中心,南征北討,四處征戰,最終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巴比倫帝國,歷史上稱之為“古巴比倫王國”。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稱為巴比倫人。巴比倫人繼承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並發揚光大,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發展到了頂峰。人們喜歡用“巴比倫”三個字來概括古代兩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倫文明所創造的輝煌業績和對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公元前1000年代初,閃米特人的另一支迦勒底人來到兩河流域南部定居。公元前630年,迦勒底人領袖那波帕拉薩趁當時統治兩河流域的新亞述內亂之機,逐漸取得對巴比倫的控制。公元前626年自立為巴比倫王。後與米底結成聯盟,在公元前612年攻陷尼尼微,滅亞述帝國。亞述帝國滅亡,遺產被新巴比倫王國及米底王國瓜分,其中新巴比倫王國分取了亞述帝國的西半壁河山,即兩河流域南部、敘利亞、巴勒斯坦及腓尼基,重建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國。重建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國。

建立

古巴比倫帝國
巴比倫最初不過是幼發拉底河邊的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市。在阿卡德人的一塊碑文中,列舉了許多被征服的城市,其
古巴比倫王國古巴比倫王國
中就有巴比倫的名字。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來自敘利亞草原的另一支閃族阿摩利人攻占這座小城,建立了國家。驍勇善戰,爭強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為中心,南征北討,四處征戰,最終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巴比倫帝國,歷史上稱之為“古巴比倫王國”。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稱為巴比倫人。巴比倫人繼承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並發揚光大,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發展到了頂峰。人們喜歡用“巴比倫”三個字來概括古代兩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倫文明所創造的輝煌業績和對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古巴比倫最傑出的國王是第六位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在位),他締造了巴比倫帝國。根據泥版文獻記載,漢謨拉比是一位聰明絕頂、精明強幹的青年,頗具雄才大略,是巴比倫歷屆國王中最出類拔萃的一個。他登上王位後,即著手進行統一兩河流域的戰爭。漢謨拉比採取了比較靈活的外交政策,首先與拉爾撒結盟,滅亡伊新;接著又與馬里聯合,征服拉爾撒;滅亡拉爾撒後,他又掉轉槍口,揮兵直逼馬里城下,迫使馬里俯首稱臣。除北部的亞述,基本上統一了兩河流域,最後定都巴比倫。漢謨拉比最大的貢獻是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時期後,巴比倫王國由盛而衰,約在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入侵的西臺人所滅。一千多年後,從西部沙漠遷來的又一支閃族迦勒底人,他們在巴比倫建立了巴比倫歷史上最後一個獨立王朝,再現了古巴比倫帝國昔日的輝煌。因此,迦勒底王朝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新巴比倫王國”。
新巴比倫帝國
公元前7世紀後半期,亞述帝國由於內亂外患,迅速走向衰落。居住在巴比倫地區南部的迦勒底人,在首領那波帕拉沙爾的領導下,
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

聯合北方的米底人,在公元前612年攻陷了亞述的都城尼尼微,滅亡了亞述。那波帕拉沙爾成為新巴比倫王國的第一位國王。在這一時期,還是一個少年的尼布甲尼撒就跟隨父親統兵作戰。他勇敢機敏,能夠身先士卒,深得將士們的擁護。由於老國王那波帕拉沙爾年老體弱,許多次重要的戰役都由尼布甲尼撒獨自指揮。
公元前605年春天,雙方在幼發拉底河西岸的卡爾赫米什進行了決戰。尼布甲尼撒率軍在下游先行渡河,而後沿西岸向敵人發起猛攻,同時,將埃及人南逃的退路也切斷了。戰鬥進行得很激烈,新巴比倫王國的士兵像潮水一樣沖向敵陣,一批倒下去,另外一批接著沖了上去,埃及軍隊遭到了慘敗。
公元前605年8月,老國王那波帕拉沙爾去世。在那波帕拉沙死後第23天,尼布甲尼撒回到了巴比倫。尼布甲尼撒當天就登上了王位,並立即得到了新巴比倫王國各個城市的承認。
公元前604—602年,尼布甲尼撒對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諸小國發動了一系列的征服戰爭。大馬士革、西頓、推羅以及猶太的國王都被迫納貢稱臣。
新巴比倫帝國取代亞述帝國成為中東的霸主。

巴比倫由來

蘇美爾早期王朝(蘇美爾城邦時代)

兩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創造者是前4000年左右來自東部山區的蘇美爾人。前3000年,蘇美爾人就在兩河流域建立了眾多城邦。從考古發現已經得到的史料來看,從公元前2900年開始,蘇美爾城邦進入一個“諸國爭霸”的時代。比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烏魯克烏爾尼普爾

阿卡德王國時期

閃米特人的一支——阿卡德人,大概於公元前2500前後進入兩河流域。阿卡德人進入兩河流域時,蘇美爾城邦文明已經進入尾聲,各城邦之間鬥爭異常激烈。巴比倫最初不過是幼發拉底河邊的一個不知名的小城市。在阿卡德人的一塊碑文中,列舉了許多被征服的城市,其中就有巴比倫的名字。阿卡德王薩爾貢統一了蘇美爾地區,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權國家,蘇美爾城邦時代宣告結束。蘇美爾-阿卡德時代開始。 約前2191年庫提人滅阿卡德,統治美索不達米亞南部,建立庫提姆政權。美索不達米亞南部之蘇美爾-阿卡德時代結束。   

蘇美爾復興時期與烏爾第三王朝

阿卡德王國後期,中央集權已經趨於崩潰,蠻族庫提人入侵、摧毀了阿卡德王國,但庫提人的統治並不穩固,使得各蘇美爾城邦得以短暫復興。其中烏魯克城邦的國王烏圖赫加爾(Utu-hengal)趕走了庫提人。烏圖赫加爾讓烏爾納姆鎮守烏爾城。但是,烏爾納姆(Ur-Nammu)在約前2113年在烏爾建都,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建立了烏爾第三王朝(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在位期間稱霸美索不達米亞南部諸城邦,烏爾納姆開始自稱“蘇美爾和阿卡德之王”。

約前2006年,埃蘭、古提(庫提)人、阿摩利人和蘇巴里(Subari)人聯合擊滅烏爾。  

古巴比倫王國的興盛

公元前十九世紀中,來自敘利亞草原的阿摩利人滅掉蘇美爾人的烏爾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稱為巴比倫人。巴比倫人繼承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並發揚光大,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發展到了頂峰。人們喜歡用“巴比倫”三個字來概括古代兩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倫文明所創造的輝煌業績和對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成就 

巴比倫城與建築成就

古巴比倫城垣雄偉、宮殿壯麗,充分顯示了古代兩河流域的建築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對巴比倫城進行入大模模建設,使巴比倫城成為當時世上最繁華的城市,也是中東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巴比倫城以兩道圍牆圍繞.外牆以外,還有一道注滿了水的壕溝及一道土堤,城內的主幹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鋪成,另城有八個城門,其中的北門就是著名的伊絲達爾門,表面用青色琉璃磚裝飾,磚上有許多公牛和神話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倫城被建設得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幼發拉底河自北向南縱貫全城,城內的主要建築埃薩吉納大廟及所屬的埃特梅蘭基塔廟,高達91米,基座每邊長91.4米,上有7層,每層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磚砌成,塔頂有一座用釉磚建成、供奉瑪克篤克神金像的神廟。據說,這就是《聖經》中耶和華變亂人們的語言,致使人們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別塔。城內古建築精華之一的“女神門”,高12米、寬近20米,門牆鑲嵌著形象生動的釉彩動物圖案,還有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蹟的“空中花園”,引人注目的人與獅子搏鬥的石刻雕像。

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亦稱“懸苑”,它依偎在幼發拉底河畔,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興建宏偉的城市和宮殿建築聞名於世,他在位時主持建造了這座名園。相傳,他娶波斯國公主賽米拉米斯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鬱鬱寡歡。國王為取悅愛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倫興建了高達25米的花園。此園採用立體疊園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層重疊,層層遍植奇花異草,並埋設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園由鑲嵌著許多彩色獅子的高牆環繞。王妃見後大悅。因從遠處望去,此園如懸空中,故又稱“空中花園”。

為了發展旅遊業,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與實施了一項修建巴比倫遺址的計畫,在遺址上仿建了部分城牆和建築,在城內修建了博物館,陳列出土的巴比倫文物,其中,猶以一塊高逾2米的黑色閃綠岩石碑的複製品最為珍貴,石碑的上半部是鐫刻太陽神將權標授予漢穆拉比情景的精緻浮雕,下半部則為用楔形文字記載的《漢穆拉比法典》全文。這部由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領導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現保存在法國的羅浮宮博物館。此外,伊拉克政府還在巴比倫遺址和巴格達市內仿古重建了寧馬克神廟和空中花園,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藍色城牆高數丈,重現了這座古城昔日的風韻。


著名的巴比倫空中花園

位於幼發拉底河的東岸,距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南約50公里。

古巴比倫王國在著名的國王漢謨拉比(公元前1792~1750)的統治下曾經繁榮一時。巴比倫空中花園遺址但是直到新巴比倫王朝,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才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人們相信傳說中的空中花園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年~562年)建造的。據傳,尼布甲尼撒為了取悅於其在米底亞長大並對山景懷有深厚感情的王后或者是妃子而建造了空中花園。

雖然對花園最詳盡的記述是出自Berossus 和 Diodorus Siculus等希臘歷史學家筆下, 但巴比倫的歷史記錄卻對此事隻字未提。儘管在尼布甲尼撒時期存留下的各種書寫板上發現了對他的宮殿、巴比倫城以及巴比倫的城牆的種種描述,但這些書寫板上卻沒有一處提到過空中花園。甚至那些對空中花園進行過詳細描述的歷史學家們也從沒有親眼目睹過它們。直到二十世紀,圍繞著空中花園的一些不解之謎才被揭示出來。在得到關於花園的地理位置、灌溉系統,和真正面目的最終結論之前,考古學家們仍在努力地收集足夠的證據。與羅得斯島巨像一樣,考古學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園的遺蹟。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園是由尼布甲尼撒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為了安慰患上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又譯阿米伊斯),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像而興建了空中花園。空中花園在公元前600年建成,是一個四角椎體的建設,由瀝青及磚塊建成的建築物以拱頂石柱支承著,台階種有全年翠綠的樹木,河水從空中花園旁邊的人工河流下來,遠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相信亦遠離Euphrates河,所以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如圖所示的輸水設備,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緊著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築物,要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於米索不達米亞平原沒有太多石塊,因此研究人員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是與別不同,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更有文獻指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

政治與社會

政治制度

古巴比倫時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與蘇美爾阿卡德時代及烏爾第三王朝不同。漢穆拉比統一後,建立中央集權 的專制制度。國王獨攬政治、軍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權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區設總督,在較大城市中任命被稱為“沙卡那庫” 的官員,小城市任命被稱為“拉比亞努姆”的官員治理。有些城市獲得一定自治權,城市商人鑒督從富裕商人家族中選出,任期1年,負責稅收、運河開鑿、城牆修築、公共倉庫和碼頭的管理等。

漢穆拉比的對內政策基本是伊新 拉爾沙時期城邦政策的延續。統一過程中,漢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是遠交近攻,靈活變動結盟關係,為統一兩河流域總目標服務。

階級關係

古巴比倫社會分為三個等級:

1.阿維魯,為全權自由民,上層是統治階級,下層多是納稅、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農和士兵。

2.穆什欽努,為依附於王室土地的無權自由民,古巴比倫時代還存在其他類似穆什欽努的依附階層。

3.瓦爾都(男奴)和阿姆圖(女奴)是奴隸階級。  

土地制度

漢穆拉比時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為三類:

1、“供養宮廷之田”:以供職為條件所授份地;以納賦稅(納貢)為條件所授份地。以供職為條件領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業代理人、高利貸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魯以服軍役而領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兒子繼承,但仍以服軍役為條件;拒絕或僱人代其服軍役者處死刑。

2、“納貢人”:指領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納賦稅為條件的份地的人,受王室的剝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買賣、抵押或傳於女繼承人。

3、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倫社會還存在神廟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漢穆拉比法典和考古發現的契約文書及其他文獻材料證明:私有土地占相當數量,土地租佃和僱傭關係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園、菜園的地租為收成的2/3。

土地價值隨灌溉用水的供應情況而異,有的供應灌溉用水的園圃地租高達收成的3/4。高利貸業甚為活躍,神廟和酒店同時經營高利貸業。高利貸業的活躍促進債務奴役制的發展。債奴被稱為基薩圖。在家庭和婚姻關係方面,還保存父權和夫權的家長制殘餘。父家長可將其妻或子女賣為奴隸或使之變為債奴,子女須為其父家長殺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債務奴役制的發展導致債務人的反抗。漢穆拉比之後即爆發了反債務奴役的鬥爭,導致國王發表解負令。這也是古巴比倫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祭司階級

祭司是神廟的侍奉人員,負責主持祭祀活動、節慶典禮,念咒祈禱,占卜等。他們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國家一個最特殊的階層。

美索不達米亞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廟裡。因此,美索不達米亞地的廟宇也多得數不清。據統計,考古學家僅在蘇美爾遺址就發掘出了3500座廟宇!美索不達米亞人注重現世的祈福和享樂,建造神廟是為了祭祀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關係,以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所以,一國之中,廟宇往往是僅次於王宮的最好建築。對修建神廟,各民族都捨得花大本錢。希羅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廟。

既然神廟多得數不清,祭司作為神廟的侍奉人員,數量自然驚人。他們不僅人數眾多,而且權勢顯赫。在美索不達米亞,國家的王權受到三種限制:法律貴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勢力。國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權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裡,人君如果不從祭司手中獲得權杖,就不能稱之為名正言順。祭司代表神授權給君王時,一般都有莊嚴隆重的儀式。在這種神權政治下,祭司擁有極大的特權。而且,祭司是國家一支重要的經濟力量。他們控制和管理著神廟裡的財富。由於宗教在國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達米亞的神廟聚斂的財富無以數計。國王一般劃撥一部分土地作為廟產,並指定區域獻租納稅。對外戰爭如果獲勝,戰俘和戰利品優先送達的地方就是神廟。加上國民競相敬獻的各類供品,神廟裡不僅充滿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擁有大量的金銀財寶。祭司作為財富的管理者,他們出租土地、經營錢莊、參與商業活動,使神廟的財產不斷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財,因財得勢,成為社會的特權階級。

祭司多出於名門望族,職業是世襲的,其稱號也代代相傳。他們還往往是國家少數壟斷了文化知識的人。在神廟開設的學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師,通過教育對學生灌輸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壟斷思想的階層。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級,高級祭司負責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動,普通祭司按等級各司其責。比如卡魯、那努負責領唱聖歌,尼撒庫負責主持奠酒,那姆克負責清掃,巴努負責驅魔儀式。另外還有專門從事占卜和解釋預兆的祭司,他們負責求神問吉、解夢看相、占星預卜等。

文化

人類最早的文明

巴比倫的學校產生於何時,尚無定論。20世紀30年代,考古學家在幼發拉底河畔南部的馬里城挖掘出一所約公元前2100年的學校遺址,被認為是根據考古發掘所知的最古老的學校。它包括一條通道和兩間房屋,大間房屋長44英尺,寬25英尺;小間面積為大間的三分之一。大間排列著四排石凳,每條可坐1人、2人或4人,共容45人;小房排著三排石凳,共可容23人;很似學校課室。兩房四壁無窗,從房頂射入光線。房中沒有講課的講台或講桌,卻放著許多學生的作業泥板。牆壁四周的底部安放著盛有泥土的淺淺水槽,好似是準備製作書寫用的泥板的。附近擺著一個橢圓形的陶盆,可能是儲放清水以便和泥製造泥板的,或則是放置書寫用具的。地面上裝點有很多亮殼,好似是教授計算的教具。這所房舍靠近皇宮,不靠近寺廟;剛好別處發掘的泥板書的儲存場所也是近宮而不鄰寺的;有人推斷這是古時的學校。

兩河流域的學校以培養文士為目的。文士分為高級文士和低級文士。前者充任官員,後者則從事各種職業,如公證人、掌印員、土地測量及登記員、軍情記錄員、繕寫員、計算人員、秘書,等等。

在古代兩河流域,考古發掘了大量泥板書。這些泥板書標明的最早日期是大約公元前3000年,是用蘇美爾人的象形文字書寫的。在此後的1000年間,象形文字發展成為楔形文字,廣泛流行於中東地區,巴比倫人、亞述人、西臺人和波斯人均使用它。這些考古發現的資料大多是宗教方面的文章 或是與實際生活有關的文獻,如契約、記錄、文職人員的報告、法律、條例、公告等。還有一些資料是關於數學的,雖然當時兩河流域的數學比古埃及的數學水平高得多,但這些數學問題和古埃及一樣,涉及的都是一些實際問題。在晚些時期的數學記載中(即波斯和塞琉西時代),就有了一些天文圖表以及關於日曆和占星術的計算步驟了。很明顯,兩河流域學校存在的目的是給不同類型的未來官員提供高級教學。

約公元前2000年的一篇蘇美爾文描述了當時學校的生活。該文後來被多次抄寫,所以可以推斷出它的描述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從此文多次使用阿得語來看,可判斷是由一名阿得族的學生所寫的,但全文還是用蘇美爾文寫成的,因為當時蘇美爾文是學術語言,其地位相當於後來歐洲的拉丁文。學生早上來到學校,自帶午飯。校長是“學校之父”,有一名教蘇美爾文的教師和一名教算術的教師。上課的形式是抄寫已有的泥板書。學習的科目有蘇美爾文、算術和簿記。學校實行嚴格的紀律,執行紀律的人有一名勤雜工、一名教師和操場監管人。學生常常在一天內由於不同的過錯要遭受幾次鞭打,這些過錯包括早上遲到、上課講話、未經許可就起立或離開校園等。直到晚上,疲憊不堪的學生才能走回家,向父親匯報自己一天的情況(父親一般都是官員)。晚飯後早早上床睡覺,以保證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有時候,教師還會被請到家裡,通常是由於做父親的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最傑出的書寫者和有知識的人,希望他比其他同學甚至比那些貴族出身的同學更優秀。

公元前2000年的智慧之家是兩河流域實施高水平教學的場所,入學者是已畢業的文士,這裡從事的研究也是高水平的。然而,兩河流域的學校不同於後來古希臘的學校,其所謂高深知識也是側重套用價值,而不是面向理論探索。以數學為例,理論推測並沒有獲得充分發展,大批巴比倫數學論文涉及的是具體問題。

巴比倫創造了人類最早的文明,其教育也是早於其他國家的。“甚至可以說,它早於埃及,至少是與埃及約在同時而有了學校。這是人類最初的學校教育搖籃,也是人類正式教育的起點。”當然,其高等教育還是相當模糊的。

傳說故事

每年春天,高原地區的積雪融化,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就在兩河流域泛濫成災。特別是下游一帶,地勢低凹,幾乎全被淹沒。一個流傳到今天的巴比倫神話,生動地反映了這種情形:一位巴比倫國王的祖先夢見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訴他,洪水就要淹沒大 罪惡。因為他一向對神十分虔誠,所以神要搭救他。這個人聽從神的吩咐,造了一隻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還帶了幾隻動物和一些種子。沒過多久,烏雲布滿天空,黑暗籠罩了大地,狂風暴雨襲來,滔滔洪水淹沒了一切生命,只有那隻方舟在茫茫無邊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風住了,河水平靜下來。這時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動物放出方舟,將種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開始了。人類許多民族的神話都受到巴比倫這個古老傳說的影響。西方著名的諾亞方舟的故事也是從這個傳說演變來的:一個叫諾亞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隻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過了水災。當洪水退落的時候,諾亞放出一隻鴿子。不久,鴿子銜著一片新擰下的橄欖葉子飛回來,使諾亞知道洪水已經退去,萬物又恢復了生命。後來,西方人就把鴿子和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徵。 當然,無論是神仙還是和平鴿,都不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安寧和幸福。要戰勝洪水,還得靠人們自己。後來這個傳說被猶太人寫到《舊約聖經》

神話

古巴比倫神話即古巴比倫時代的神話,其中包括世界上最早的敘事長詩就是《吉爾迦美什》,神話人物有:伊休坦、女神伊什乾塔爾等。其中也有大洪水傳說的出現。 

古巴比倫神祗的起源

巴比倫文化多繼承蘇美爾—阿卡德文化,神話則更是如此。由於兩河流域國家的統一,宗教信仰也逐步趨於一致。在阿卡德王國時,天神安啟改稱安努,都姆茲改稱坦姆茲,埃阿神與安啟共用。巴比倫王國時,宗教表現為多神崇拜和一神崇拜。天神安努、地神埃阿、大氣神恩里爾等仍為主神,此外也有月神辛、太陽神沙瑪什,農神坦姆茲和伊什塔爾(即印娜娜),其它的神統稱為安努那基。但是,由於巴比倫王國統一兩河流域,巴比倫城成為王國首都,為表現王國的統一,這時出現了許多表現巴比倫保護神瑪爾都克和反映帝王業績的頌歌,其主要代表作品即是《埃努瑪·埃立什》和《詠吉爾伽美什》。

古巴比倫神話故事-----《埃努瑪·埃立什》

著名史詩《埃努瑪·埃立什》(又稱《詠世界創造》)主要匯集了蘇美爾民族的創世思想,著重歌頌地神埃阿之子、主神瑪爾都克的事跡。這首詩約一千行,成書於約公元前十五、十四紀世,後經學者從七塊泥板中考據整理出來,故又稱“七塊創世泥板”,它是歷史上最早關於創世神話的題材之一。

巴比倫的小說

1、 《巴比倫王妃》 作者:羅衾
2、《河之殤》 作者:壹貳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