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美術
Babylonian art
古巴比倫王國美術 公元前2003年,最後一個蘇美爾人王朝──烏爾第三王朝在阿莫里特人和阿姆羅人的聯合攻擊下滅亡了。阿莫里特人占領了富饒的星月平原,建立巴比倫王國,以巴比倫城為首都。但是,兩河地區尚未統一。公元前1792年,巴比倫王國的第6代皇帝漢謨拉比登位,乘南方霸主衰弱之機,以迅猛的軍事行動滅了稱霸南方的拉爾薩王國,然後又摧毀了馬里王國,降服了亞述人,征服了埃什努納王國,逐步控制了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強盛的國勢一直保持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
巴比倫王國的文明基本上繼承蘇美爾-阿卡德文化傳統,宮廷建築出現了黃金時代,每個統治者都要建築一個宮殿來顯示他們的威嚴和權力。宮殿豪華、實用,既是政府機構所在,又是神權政治的象徵。埃什努那城的宮殿,拉爾薩城的努爾-阿達德宮殿,以及雄偉的馬里城宮殿和藏於東柏林博物館的伊什塔爾門,都是宮廷建築的代表。這些建築的特點是:宮殿與神廟組為一體,以中軸線為設計基礎,持著中間一個露天庭院,四周圍繞著住房的傳統形式。最值得注意的是馬里城的宮殿,原址是早王朝時期的一塊“聖地”,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為臣屬的諸侯所擴建。公元前1800年,馬里城的皇帝把它建成宮殿和檔案室。東邊是皇帝的謁見大廳和庫房,大廳的牆壁上繪有宗教內容的壁畫,西邊是一個完整的綜合建築群,由無數個成套的庭院組成,其中有皇室辦公區、生活區和貯藏室;還有供祭祀用的廟堂,廟堂里樹立著許多皇家祖先雕像。漢謨拉比征服馬里後曾將兩尊雕像作為戰利品帶回巴比倫。其一是皇帝肖像,帽子上有角狀裝飾,代表神的屬性,身穿帶有流蘇的南方人服裝。馬里宮殿中發現的壁畫有明顯的東方藝術特點。在接見大廳里有一幅畫描繪馬里皇帝和他們的守護神月神在一起。另一幅是戰神伊什塔爾正在給皇帝授權。這是唯一保存下來的古巴比倫時期的繪畫作品。
巴比倫時期其他雕塑和繪畫文物遺留下來很少,因為漢謨拉比去世後不久,西臺人、喀西特人和亞述人先後洗劫了巴比倫城,宮殿被毀,藝術品被掠奪一空。現藏盧佛爾博物館的漢謨拉比法碑是最重要的作品了。這塊法碑在公元前1200年前後被埃蘭人運到蘇薩,後來由法國考古學家們從那裡發掘出土。它雕刻在一塊綠岩石柱上,石柱上布滿了楔形文字,用嚴格精確的字型書寫。法典全文280條,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制度都作了規定,旨在保護奴隸主私有制,調整自由民內部關係,加強對奴隸的統治,是研究巴比倫經濟制度與社會制度的重要史料。法碑上部是太陽神夏瑪什和接受法典的漢謨拉比。代表正義的太陽神,形體高大,戴著螺鏇形的寶冠,神情威嚴,長鬍須精心編結著,身穿長袍,正襟危坐,正在向漢謨拉比授權。漢謨拉比嚴肅地站立著,舉手宣誓,頭戴著傳統的阿卡德時期橫向編織的皇冠。整個畫面莊嚴、穩重,石碑雕刻精細,表面高度磨光。這是一件體現君權神授觀念的政治性很強的作品。
在蘇薩山區還發現一尊黑色花崗岩雕鑿的帝王頭像,與漢謨拉比法碑上的帝王形象十分相似,頭戴寶冠,長鬍須編織成規則的紋樣,眉毛和眼眶的造型保持著蘇美爾-阿卡德的古老傳統,兩眉相連,形成呆板的半圓形。這個頭像也被假定為漢謨拉比的肖像。同時還有一個臉和手均為鍍金的青銅小雕像,表現一個態度虔誠、神態動人的供養人,跪著在祈禱。考古學家認為這是拉爾薩地區居民家中供奉的帝王偶像。如今古巴比倫王國藝術品十分罕見,所以以上提及的一些雕像和石碑也就格外珍貴。
新巴比倫王國美術
公元前612年,國勢日衰的亞述帝國在梅德人和巴比倫人聯盟的攻擊下滅亡。巴比倫人在星月平原上又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巴比倫人在亞述帝國的統治下始終保持著自已古老傳統。他們所樹立的邊界石碑上的圖案與人物造型仍然繼承著蘇美爾-阿卡德時期藝術風格,古樸、渾厚。
新巴比倫王國的都城建設,特別是納波帕拉薩和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期間,發展規模驚人。巴比倫城有雙重城牆保護,全長達18公里,幼發拉底河從城中穿過,北邊有非常堅固的要塞。在一個雙層的城堡前面,建有一個類似於博物館的大廳,館內收藏著古代和國外的紀念品。雙層城堡護衛著一個神聖的大門。這城門是奉獻給伊什塔爾女神的。大門附近是宮殿。新巴比倫的宮殿是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經歷了長時間的精心建造而成的。巴比倫建築師喜歡互相毗連的建築群,有套間、天井、庭院彼此相連,與尼尼微的套間很相似。甚至連設有寶座的殿堂也由套間來代替,周圍布置了很多服務性組合式房間,分成無數個小庭院。在宮殿一個角上有一個大型的建築物,就是著名的薩穆-拉瑪特女皇的“空中花園”。這是一座石結構房屋,室內建有一排排狹窄的走廊。新巴比倫的建築另一特點是裝飾豪華,色彩絢麗。設有寶座的殿堂內鑲嵌著彩色琉璃瓦,中楣下部是一排獅子圖案。伊什塔爾城門表面也全覆蓋著彩色琉璃磚,在藍色底色上鑲嵌著獅子、公牛和鰻魚式的鮫龍。獅子是伊什塔爾神的象徵;公牛是阿達德神的象徵;鮫龍是瑪杜克神和他的兒子那勃神的象徵。
新巴比倫城內有近50座神廟。最重要的一個神廟在城中心,是獻給瑪杜克神的。整個神廟是一個複雜的建築群,一邊是小神廟,稱為埃沙傑拉,是神的住所,有很多殿堂圍繞著一個大庭院,這裡專門用於祭祀瑪杜克神;另一邊是有圍牆連線的兩個大庫房和祭司住處,中間有一個大天井,天井裡樹立一座塔廟,也被稱為“巴比大塔”。大塔的巨大基礎叫做“恩蒂梅那基”,就是天堂和人類之神廟的基礎意思。它明顯受亞述建築風格影響,基礎上建有3座樓梯,平台上是6層大塔,高達90米,是巴比倫人的驕傲的象徵。大塔頂部有一座小神廟用藍色琉璃磚相砌,在陽光照耀下光彩奪目,是引導地面上的人類走向天國接近諸神的聖地。這座大塔為後來聖經中有關故事提供了根據。
尼布甲尼撒二世時期的繁榮和豪華使尼尼微和底比斯的裝飾也黯然失色,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提高到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