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口縣

交口縣

交口縣,隸屬於山西省呂梁市,位於山西省西部的呂梁山脈中段,地處呂梁市最南端。交口縣是太原盆地溝通晉西南地區的重要通道 。 交口縣介於北緯36°43'至37°12'和東經111°03'至111°34'之間,東與孝義、靈石接壤,南與汾西縣、隰縣相連,西與石樓縣相靠,北與中陽縣為鄰。東西最長距離46公里,南北最長距離53公里。 截至2013年,交口縣轄4鎮3鄉 ,1258平方公里,擁有雲夢山勝地、溫泉無根碑及大麥郊紅軍東征紀念館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春秋為晉屬蒲地,晉文公重耳曾封於蒲,即在交口縣境內。  

漢武帝元朔四年,依蒲地設立蒲子縣,屬河東郡。

魏改屬平陽郡。

晉永嘉元年,劉淵遷都蒲子城,建立政權。國號為“漢”。

永嘉三年,依蒲子城設大昌郡,不久廢縣。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設嶺東縣,屬吐京郡。

太平真君二十一年,嶺東縣改為新城縣,仍為吐京郡屬縣。

隋代,廢新城縣。

唐武德三年,設溫泉縣和高唐縣,屬北溫州。

貞觀元年,高唐縣併入隰州。不久,溫泉縣改屬隰州。

乾元元年,溫泉縣改屬石州。

五代、宋、金未變。

元至元三年,廢溫泉縣,其境域分別改屬於孝義縣、靈石縣和隰州。

明清兩代至民國年間,其境域的歸屬基本上保持不變。

抗日戰爭期間,曾在雙池鎮西莊村設立靈西縣抗日民主政府。抗日戰爭勝利後,原靈西縣抗日民主政府改組為靈西縣民主政府。

新中國建立後,今交口縣境內的孝義縣轄區屬於汾陽專區,靈石縣轄區屬於榆次專區,隰縣轄區屬於臨汾專區。

1971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交口縣,因縣址駐交口鎮而得名,由孝義縣劃出大麥郊、溫泉和壇索3個人民公社,由靈石縣劃出雙池和回龍2個人民公社,由隰縣劃出交口、石口、川口和康城4個人民公社,屬於新成立的交口縣。縣城選定在交口人民公社境內的水頭村南,縣名遂稱為交口縣。  

行政區劃

交口縣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是黃河流域古代文化發祥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考證,交口在漢初設蒲子縣、北魏設嶺東縣,唐代設溫泉縣和高唐縣,元初廢縣,其境域分別改屬孝義縣、靈石縣和隰縣,此後多為分治區域,歸屬基本不變。

1971年5月,基於“三線建設”的需要,經國務院批准設立交口縣,由當時的孝義縣劃出大麥郊、溫泉和壇索3個鄉鎮,靈石縣劃出雙池和回龍2個鄉鎮,隰縣劃出石口、水頭、川口和康城4個鄉鎮,三地9鄉交匯形成了不同地域特徵的交口文化,既相互接近,又互相融合,各具特色而又兼容並蓄。2001年撤併為4鎮3鄉,分別是水頭鎮、康城鎮、雙池鎮、桃紅坡鎮、石口鄉、回龍鄉、溫泉鄉。   現轄93個行政村,381個自然村,全縣國土總面積1257.61平方公里。  

地理環境

位置

交口縣位於山西省西部的呂梁山脈中段,地處呂梁市最南端。是太原盆地溝通晉西南地區的重要通道。介於北緯36°43'至37°12'和東經111°03'至111°34'之間,東與孝義、靈石接壤,南與汾西、隰縣相連,西與石樓縣相靠,北與中陽縣為鄰。東西最長距離46公里,南北最長距離53公里。  

地貌

交口縣地處呂梁復背斜的核部及其東翼,呈西高東低之勢。西部為基岩裸露土石山區,平均海拔1500米左右,其中較為突出的高大山峰有高廟山、棋盤山、人參圪垯、黃崖山等。黃雲洞,海拔2954米,是交口縣的最高點。東南部黃土丘陵區,區內黃土覆蓋深厚,溝谷內常見有奧陶系石灰岩的出露。平均海拔1200米,與靈石縣界處的官桑園村前的雙池河河床海拔高程為830米,是交口縣的最低點。  

氣候

交口縣處於中緯度地帶,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夏季受太平洋海洋性氣團控制,冬季受極地大陸性氣團控制,春秋二季則受兩種氣團的交替影響,因此其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徵。一年之內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多風少雨,夏季火熱雨量集中,秋季相對溫涼濕潤,冬季寒冷乾燥少雪。隨著西北高東南低以及相對高差較大的地勢特徵,形成西北部寒涼、東南部熱暖的地域性差異。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27小時/年。年平均氣溫6.7℃,最冷月(1月)平均為-7.7℃,極端最低氣溫-23℃;最熱月(7月)平均為19℃,極端最高氣溫33℃。年平均降水量618毫米。全年的無霜期平均為142天,最長為181天,最短為122天。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0年,交口縣總人口107461人,各鄉鎮人口:城關鎮24210人、康城鎮15128人、雙池鎮18008人、桃紅坡鎮10435人、石口鄉5191人、川口鄉8212人、回龍鄉11042人、壇索鄉5104人、溫泉鄉10131人。  

民族

截至2000年11月1日的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交口縣少數民族占到全部人口的0.08%。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交口林區 交口林區

交口縣主要有煤、硫、鐵、鋁、石灰岩、白雲岩、耐火粘土等14種,含礦面積850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7.1%。其中:煤炭資源屬霍西煤田的邊緣部分,含礦面積326.2平方公里,穩定可采9#、10#、11#煤層,保有儲量約5億噸左右;鐵礦資源主要分布於下村河、寶岩河、回龍河3條水系、8個密集含礦地段、46個集中連片區域,含礦面積166.5平方公里,可采儲量1926萬噸,不適宜規模化開採,屬典型的“山西式鐵礦”,品位在20%—58%之間;鋁土礦賦存於太原組湖田段上部,含礦面積457.6平方公里,探明儲量為4.04億噸,可采儲量約1億噸左右,品位在60%—90%之間;白雲岩資源有15個岩層,其中可作為金屬鎂原料的共有8層,每層厚度1.7—40米,儲量約上百億噸,品位在50%左右。  

森林資源

交口縣主要有林木和灌草叢兩大類,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達15.4萬畝,交口縣森林覆蓋率為33.8%,林木綠化率56.6%。植物種類有139個樹種、200種草本植物和200餘種中藥材資源。  

旅遊資源

溫泉大鐘歷經宋、元、明、清四個朝代,雄風依舊;千佛寺石壁雕塑;雲夢山、牡丹洞等;這裡夏日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屬休閒避暑勝地;大麥郊紅軍東征總指揮部舊址記述著毛澤東足跡,開發空間廣闊。

生態資源

交口縣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地上天然植被賦存完好,林草覆蓋率達56%,有139個樹種,200種草本植物和200餘種中藥材資源,是全國沙棘和汾洲核桃主產區之一;野生中藥材分布廣,品種多、開發利用價值高;還有木耳、蘑菇、羊肚菌等野生食用菌以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褐馬雞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金錢豹等野生動物。

經濟概況

綜述

2008年,交口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6億元,財政收入實現5.26億元,在“十五”期末的基礎上實現了經濟翻番,經濟總量及增長幅度一度居呂梁市中游位次。從2008年下半年以來,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持續蔓延,給交口原本十分脆弱的實體經濟帶來巨大的衝擊,55戶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停產、限產。  

2009年,交口縣主要經濟指標較2008年下降60%以上,增速居山西省、呂梁市末位。  

神南峪牡丹洞風光 神南峪牡丹洞風光

2010年,交口縣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6億元,比2009年增長50%;財政總收入完成2.85億元,比2009年增長43.8%。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呈現較大增幅,增速位居呂梁市前列。  

2011年,交口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2.25億元,比2010年增長52.2%;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完成24.93億元,比2010年增長76.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5億元,比2010年增長143.4%;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達到10.62億元,比2010年增長272.24%。  

2011年,全年第一產業累計完成12948萬元,比2010年增長5.2%;第二產業累計完成265303萬元,比2010年增長50.9%;第三產業累計完成53038萬元,比2010年增長9.4%,三次產業比例為3.9:80.1:16.0。  

農業

2006年,交口縣共投入580萬元用於扶持發展舍飼圈養、中藥材、核桃等重點產業開發旱井集雨等重點工程建設。交口縣農民人均減負67.6元,減幅達87.1%。優質中藥材基地全年完成1350公頃,已形成2000公頃規模;優質核桃基地2003年新栽植1333公頃,累計面積已達到8000公頃;2003年完成467公頃。  

2006年,交口縣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0萬畝左右,糧食產量保持在2500萬公斤以上。交口縣核桃林面積發展到15.4萬畝,平均年產量350萬公斤,產值6800萬元,種植戶人均收入達800元。累計發展規模健康養殖戶78戶,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20個,農民經紀人300多人。依託交口縣企業轉移安置農村富餘勞動力7000餘人,組織勞務輸出1200餘人,向第三產業轉移8000餘人。形成了維仕傑沙棘、明泰核桃露、浩源飼料、米師傅小雜糧、鑫欣源番茄等知名品牌和9大類20多種農副產品,加工轉化能力達到6萬噸,年銷售收入實現1.6億元。  

2006年,交口縣通過財政投入、企業幫扶、整合項目資金等,累計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10億元,相繼推開7個省級試點村、41個市級重點推進村的新農村建設工程,建成8個高標準新農村建設示範村,49個新農村實現了“一村一品”。“十一五”時期,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比2005年遞增13%,達到3380元,分別是2005年的1.6倍和2000年的7.9倍。  

工業

2006年,交口縣累計關閉190餘座小煤礦、30餘座小鐵廠和30餘座小焦化廠,僅保留8座煤礦、10戶冶煉鑄造企業和7戶焦化企業。截至2010年,全縣41個“三四三”項目已完成立項審批41個,環評審批33個,土地審批25個,36個項目相繼開工建設,16個項目建成投運,累計完成投資58.9億元。交口縣共有規模以上企業55戶(其中:年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5戶),現已形成年產原煤510萬噸、生鐵150萬噸、鑄件25萬噸、焦炭330萬噸、氧化鋁20萬噸、金屬鎂3000噸的生產能力。2010年,交口縣工業總產值實現36.18億元,比2009年增長222.4%;工業增加值實現10.38億元,比2009年增長94.9%;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09年下降5%;篩選確定58個“5115”重點工程項目,概算總投資646億元,上報省級重點項目11個,概算總投資405億元。  

社會事業

衛生

截至2011年,交口縣已擁有縣級衛生機構8個,鄉鎮衛生院9個,在冊醫生312人,開放床位355張。設定農村衛生所127個,選聘鄉村醫生132人,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達標率達到95%,2010年交口縣新型農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  

文化

截至2011年,交口縣建成7個鄉鎮文化站、12個農村文化大院,縣圖書館、體育場開工建設,建成農村文化體育場地100餘處。  

教育

截至2011年,交口縣有各類學校151所,其中高級中學1所,職業中學1所,初級中學7所,國小121所,幼稚園21所。交口縣有教師1554人,在校學生(含幼兒)25544人,國小五年鞏固率、國中三年保留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100%、98%和89%。2011全年共落實義務教育保障經費1440萬元,投入500萬元用於教育裝備,基本通過省義務教育標準化驗收和市級示範高中驗收。全年投資4480萬元,實施完成82所中國小4.53萬平方米的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投入500萬元用於改善縣一中基礎設施和技術裝備。  

社會保障

2011年,交口縣參加社會養老保障的企業有75戶,參保人員2185人,各類社會保險綜合覆蓋率90%,交口縣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4%。農村4064名、城鎮2880名生活困難民眾納入最低生活保障。交口縣制定出台了《交口縣城鄉困難民眾醫療救助實施辦法》,2010年救助400人,發放救助金105.9萬元。  

交通

集鎮街道 集鎮街道

交口縣交通發達,交口至離石、石樓、霍州、靈石、臨汾等五條幹線公路覆蓋交口縣,此外尚有鄉鎮級公路多條,連線著交口縣各個鄉鎮。受交通條件的影響,雙池、桃紅坡成為縣境內的重要集鎮,雙池鎮古以旱碼頭著稱,是靈石、孝義、隰縣、汾西等縣的物資交流中心,又是晉南、晉中、晉西及陝北的重要貿易集散地。桃紅坡鎮是交口縣交通要道,2010年以來已發展為交口縣重要的交通、商業的中心。  

旅遊景點

西莊歷史文化名村

毛主席東征路居地—西莊 毛主席東征路居地—西莊

西莊歷史文化名村位於交口縣雙池鎮西莊村,是山西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神南峪

神南峪位於交口縣城以北4公里處,總面積50平方公里。神南峪自然風光優美,原始生態保存良好,森林覆蓋率達99%。  

千佛洞

千佛洞位於交口縣石口鄉山神峪村,距縣城20公里,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二進四合院布局,主要建築有山門、過殿、大雄寶殿、九間樓、舍利塔等。大雄寶殿是開鑿於元代的石窟,窟深5.5米,寬3.1米,高3米,四周佛龕內雕刻14厘米高的佛像1003尊,故名千佛洞。其餘建築為明清遺構。享有“中國名勝”之稱,千佛洞石窟因具有較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2004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夢山勝地、溫泉無根碑及大麥郊紅軍東征紀念館等均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駿棗是山西交口縣當地古老品種之一,沙棘飲料是交口最著名的產品,是交口的支柱產業之一。此外,還有涼拌粉,交口核桃等特產。  

山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省轄11個地級市,以及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85個縣。
 太原市杏花嶺區 | 小店區 | 迎澤區 | 尖草坪區 | 萬柏林區 | 晉源區 | 古交市 | 陽曲縣 | 清徐縣 | 婁煩縣
大同市城區 | 礦區 | 南郊區 | 新榮區 | 大同縣 | 天鎮縣 | 靈丘縣 | 陽高縣 | 左雲縣 | 廣靈縣 | 渾源縣
陽泉市城區 | 礦區 | 郊區 | 平定縣 | 盂縣
長治市城區 | 郊區 | 潞城市 | 長治縣 | 長子縣 | 平順縣 | 襄垣縣 | 沁源縣 | 屯留縣 | 黎城縣 | 武鄉縣 | 沁縣 | 壺關縣
晉城市城區 | 高平市 | 澤州縣 | 陵川縣 | 陽城縣 | 沁水縣
朔州市朔城區 | 平魯區 | 山陰縣 | 右玉縣 | 應縣 | 懷仁縣
晉中市榆次區 | 介休市 | 昔陽縣 | 靈石縣 | 祁縣 | 左權縣 | 壽陽縣 | 太谷縣 | 和順縣 | 平遙縣 | 榆社縣
運城市鹽湖區 | 河津市 | 永濟市 | 聞喜縣 | 新絳縣 | 平陸縣 | 垣曲縣 | 絳縣 | 稷山縣 | 芮城縣 | 夏縣 | 萬榮縣 | 臨猗縣
忻州市忻府區 | 原平市 | 代縣 | 神池縣 | 五寨縣 | 五台縣 | 偏關縣 | 寧武縣 | 靜樂縣 | 繁峙縣 | 河曲縣 | 保德縣 | 定襄縣 | 岢嵐縣
臨汾市堯都區 | 侯馬市 | 霍州市 | 汾西縣 | 吉縣 | 安澤縣 | 大寧縣 | 浮山縣 | 古縣 | 隰縣 | 襄汾縣 | 翼城縣 | 永和縣 | 鄉寧縣 | 曲沃縣 | 洪洞縣 | 蒲縣
呂梁市離石區 | 孝義市 | 汾陽市 | 文水縣 | 中陽縣 | 興縣 | 臨縣 | 方山縣 | 柳林縣 | 嵐縣 | 交口縣 | 交城縣 | 石樓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