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市回龍鄉
回龍鄉交通便捷,205國道貫穿全境,有8個行政村分布於國道兩側,村村有水泥硬化公路與國道連線。閩江分支南浦溪相伴205國道,是我鄉過境重要水系,現有渡口3個,其中生產用渡1個。規劃2012年建成通行的寧上高速公路穿越境內,並在回龍設有互通口。
歷史景觀
回龍鄉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境內涼墩漁梁山的陶瓷遺址考證,早在商周時期,閩北土著就出在回龍境內,在南浦溪沿岸從事耕織漁獵生活,明清時期回龍設鄉。據傳,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至此而回,故名回龍,回龍村岩頭奄留有御書“樂天知命”的碑刻,傳說坪州村的龍居寺是聖旨口。回龍鄉風光秀麗,東北豬頭山巍峨挺拔,南部山峰怪石嶙峋,鬼斧神工,白沙村古剎“清泉寺”南頭自然村高峰寨如立地寶劍。
氣候物產
![回龍鄉](/img/4/4e6/nBnauM3X1YDM4QjM5gDN1EjMyITM1gzM1QDMwADMwAzMxAzL4Q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基礎設施
![回龍鄉](/img/6/4eb/nBnauM3XwQDO5AzNxkDN1EjMyITM1gzM1QDMwADMwAzMxAzL5QzL3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經濟狀況
回龍鄉堅持“主抓重點產業,項目工業強鄉”的發展戰略,全面推進項目帶動,轉變招商機制,強化服務意識,加快工業化、產業化、城鎮化發展步伐,近年來全鄉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飛躍發展,重點推廣發展的主產業烤菸種植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項目,現有12家規模企業入駐鄉工業園區,初步形成以水電開發、木材加工、服裝生產為主的小產業集群,鄉經濟成長結構逐步由農向工轉化。
該鄉社會風氣端正,治安良好,民風樸實,鄉民安居樂業。鄉文化教育衛生事業日趨進步,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該鄉衛生院設施完善,乾淨整潔。基礎教育設施配套,鄉內一所中心完小,一所初級中學,各有新建教學綜合大樓一棟。各村有1—3年級國小部,可就近入學。2007年將新建鄉中心文化公園和一座農貿市場。
湖南永順縣回龍鄉
![回龍鄉](/img/8/ebe/nBnauM3X2IjM4cDO1gDN1EjMyITM1gzM1QDMwADMwAzMxAzL4Q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四川冕寧縣回龍鄉
![回龍鄉](/img/1/657/nBnauM3X0MzN2UzN2gDN1EjMyITM1gzM1QDMwADMwAzMxAzL4Q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十五”期間,回龍鄉大力發展烤菸生產,鄉黨委、政府強化質量意識,狠抓科技措施落實和規範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烤菸的產量和質量。2005年菸葉產量達47832擔,比“九五”末增長了4倍,質量大幅提高,上等煙達35.6%,桔色煙達58.3%,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產值實現2426萬元,菸農戶均收入在萬元以上,成為全州第一大烤菸鄉鎮。舉辦了全國烤菸現場會1次,省級2次,州級1次。
鄉黨委、政府2001年被縣委、縣政府授牌為文明單位、評為烤菸生產先進集體;2002年被四川省委授牌為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級聯創”先進單位;2003年被州委授牌為涼山州先進基層黨組織、村民自治示範鄉、“優質烤菸生產萬擔鄉”,縣委授牌為“無毒社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單位”;2004年州委、州政府授牌為“優質烤菸生產萬擔鄉”、縣政府授予“計畫生育合格單位”;2005年州委授牌為“優質烤菸生產萬擔鄉”、評為“烤菸生產先進集體”,縣委評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先進基層黨組織”、縣委、縣政府評為“烤菸生產先進集體”、縣總工會授予“合格職工之家”。
四川雁江區回龍鄉
回龍鄉位於資陽市雁江區東部,距城區50公里,北與新場鄉、樂至縣通旅鎮,南同小院鎮,東與安岳縣華嚴鎮相鄰,西與丹山鎮交界。全鄉輻員面積68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246個社,1個居委會。總人口達31193人。
全鄉財政收入337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實現8604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3679.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300元。
河北桐柏縣回龍鄉
![回龍鄉](/img/3/005/nBnauM3XyADN1MzMwkDN1EjMyITM1gzM1QDMwADMwAzMxAzL5Q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回龍鄉主要有礦產、花生、畜牧、林果、旅遊、食用菌等六大資源優勢。礦產品儲藏量豐富的有瑩石、石英石、錳、鉛鋅等10多個品種;以板栗為主的經濟林近萬畝,通道林5380畝,森林覆蓋率達48%,木材儲蓄量4.5萬立方米,年生長量0.7萬立方米;畜禽結構以牛、豬、羊、禽為主。牛存欄達5000頭,生豬存欄5500頭,山羊存欄15000隻。以香菇、黑木耳、天麻為主的食、藥用菌年產量達萬噸;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天官府、山寨群、石門溝、高老山、銀洞等自然景觀和豫鄂邊省委、信桐中心縣委、抗日軍政大學、中原局後方醫院、軍械所等革命遺址遍布全鄉,溫涼河水在集鎮交匯,桐確公路縱貫全境。
國民經濟穩步發展。全鄉國民生產總值2003年完成8485萬元,農業總產值6570萬元,工業總產值3869萬元、財政收入完成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