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由來
山城,在鄉西部有氈山嶺,綽約如仙子,故得名“仙城”,後訛傳為山城。
地理位置
基本概況
自然環境:山城鄉位於環縣北部,平均海拔1600米,年均降雨量340毫米,年平均氣溫8℃,全年無霜期120天。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末常用耕地面積2793.33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4222萬畝。
礦產資源:現已探明有豐富的石油儲備量,在山城鄉王山口子、寨柯兩個村儲備量達噸,以被地質和採油部門正式開採,有很大的開發潛力。行政區劃:轄八里舖村、馮家溝村、郝掌村、李山村、劉口子村、山城堡村、王山口子村、謝莊村、薛原村、寨柯村、趙莊村9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1930戶,鄉鎮總人口9532人,鄉鎮從業人員3936人。
六通情況:通電的村5個,通郵的村2個,通電話的村3個,通公路的村3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個。
經濟指標: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1308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733.30萬畝,糧食總產量3200噸,財政總收入124萬元,財政支出128.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元。
文教衛生:學校總數16所,在校學生總數1917人,教師總數101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8人,病床14張。
旅遊景點:山城堡戰役遺址。
農業發展
山城鄉農業主產小麥、玉米、蕎麥等,兼種穀子、白黃粘糜、豌豆、洋芋等。羊、油為山城鄉的支柱產業。經濟作物以胡麻為主,芸芥、葵花、黃花為輔。畜牧業以養牛、羊為主。羊羔肉、蕎面、白黃粘糜頗有名氣。苦蕎面不僅是當地的當家飼料,藥用效能也素享盛名。山城鄉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把洋芋種植當作富民強鄉的支柱產業來抓,引進“大西洋”“新大平”等優質品種大量種植,山城鄉種植面積達45000畝以上,有洋芋協會3個,洋芋貯備庫4個,年貯備量達2600噸以上,是慶陽市最大的洋芋集散地。先天的自然條件是小雜糧種植的可靠保證,山城鄉的30000畝的種植面積是小雜糧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尤其是以蕎麥、玉米、胡麻、豆類最為突出。2008年山城鄉種洋芋達到4.5萬畝,人均5畝,其中1000畝點4個,1000畝良種繁育基地一個,並在薛塬村建成1380畝的洋芋機械播種、采控示範點一個,2008年6月天降小雨,氣候適宜,民眾積極性倍增,積極抓緊下種。僅此一項產業就可以為當地農民提供人均純收入650元左右。城鎮建設
環縣山城鄉2008年以來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加大了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不斷推進小康農村建設步伐,山城鄉薛塬村正在建設的小康示範村就是此項工作的一個亮點。環縣山城鄉薛塬村2008年以來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統一規劃,統一模式,統一施工,建成了一個集村鎮、門店、住宅為一體,教育、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各項設施齊全的小康住宅示範村。為了使該示範村的建設科學合理,山城鄉把小集鎮建設和小康家園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科學制定規劃,逐步予以推進,涉及到的二十戶農戶按照前店後院,住宅與舍飼養殖相結合的模式建造,同時拓建街道200米,完成鋪沙和兩旁綠化任務。水利建設
山城鄉位於環縣北部,是環縣西北部11個乾旱鄉鎮之一,總人口為9532人,其中婦女兒童4460人。這裡“山重水劣、風高土燥”,由於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十年九旱,年降雨量僅為400—500毫米。為了解決邊遠貧困山區人畜的飲水困難,2006年9—10月至2007年4—6月,山城鄉薛塬村和郝掌村依靠中國光大銀行等11個單位和中國婦聯副主席黃晴宜等91名個人捐助的25萬元人民幣和縣配套投入的25萬元資金,修建了“大地之愛、母親水窖”313眼,集流場工程313處。有效緩解了山城鄉廣大婦女兒童的飲水用水困難。為了進一步改善水窖水質,確保飲用水安全,環縣婦聯在山城鄉政府、鄉婦聯及當地村幹部的配合下,於2007年4月25日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捐贈的1500包淨水藥品向薛塬、郝掌兩村的313戶水窖項目農戶進行了發放,村民們奔走相告、爭相領取。縣婦聯幹部在發放的過程中,也對藥品的使用方法、用量以及基本衛生健康和飲水安全知識作了介紹,並造冊登記。名勝古蹟
山城堡戰役遺址位於環縣北部山城鄉,距縣城60公里,1936年在這裡進行了一次激烈的戰鬥,史稱山城堡戰役。1936年紅軍東征、西征取得了重大勝利,開闢了延安革命根據地。胡宗南主力部隊追隨東進,於同年11月20日侵占山城堡。於11月19日先後集結隱蔽于山城堡東、南、西三面地區,紅一師師長陳質、紅二師長劉亞樓、紅四師師長李天佑等親自指揮。11月21日當敵七十八師由山城堡繼續向東進攻時,預伏在山城堡周圍的紅軍突然向敵發起猛烈反擊。經過一晝夜激戰將敵七十八師二三二旅及二三四旅兩個團全部殲滅,敵軍遭到沉重打擊,主力立即向西撤退,粉碎了敵人對陝甘寧根據地的進攻。山城堡戰役是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所進行的最後一戰,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最後一戰。1963年2月11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山城堡戰役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