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害怕與別人對視,或自認為眼睛的餘光在窺視別人,因而惶恐不安者,稱對人恐怖症或稱對人恐懼症。本病以迴避對物體、情境或活動的恐懼為特徵;患者明知這種恐怖不合理或是過分的,但又不能控制。臨床表現特殊,因而診斷不難。
需要鑑別的疾病
需要鑑別的疾病有:
焦慮症
焦慮症又稱焦慮性神經症,是以廣泛性焦慮症(慢性焦慮症)和發作性驚恐狀態(急性焦慮症)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和運動性不安等症,
焦慮可無特殊的對象或對日常生活中可能發生某種意外的擔心,但無明顯的恐懼和迴避行為。廣場恐怖症可與驚恐發作同時存在;如果繼發於對驚恐發作的擔心,而不敢外出,則應診斷為驚恐發作伴發廣場恐怖症。
強迫症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neurosis,縮寫OCD)是以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神經症。以有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有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存在為特徵,患者明知強迫症狀的持續存在毫無意義且不合理,卻不能克制的反覆出現,愈是企圖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緊張和痛苦。病程遷延者可以儀式性動作為主要表現,雖精神痛苦顯著緩解,但其社會功能已嚴重受損。國外報導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為0.05~1%,占精神科病人總數的0.1~2%。國內流行學調查的本症時點患病率為0.3‰。通常於青壯年期起病,性別分布上無顯著性差別。
強迫症狀源於患者內心的某些思想或觀念,並非對外界事物的恐懼,常有強迫動作,而少有迴避行為。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屬於重型精神病,是精神病里最嚴重的一種。病因未明,多青壯年發病,隱匿起病,臨床上表現為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障礙以及精神活動不協調。患者一般意識清楚,智慧型基本正常。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精神科疾病,是一種持續、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主要影響的心智功能包含思考及對現實世界的感知能力,並進而影響行為及情感。
可有短暫的恐怖症狀,但有其他精神症狀同時存在,可資鑑別。
如何治療
宜採用藥物治療控制焦慮或驚恐發作,然後來用行為療法消除其迴避行為。
一、藥物治療:
二、行為療法:
用於各種恐怖症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治療以暴露療法為主,酌情選用系統脫敏或衝擊療法;同時配合反應防止技術,減輕或消除患者的迴避行為。
三、其他心理療法:
如精神分析、領悟療法、催眠療法,以及支持性心理治療,都可用以治療恐怖症。
病例
1、大學生,男,20歲
我的症狀是從高三開始的。調座位時,坐我後面的男同學說:“真討厭。”
因為他是我們班的大紅人,所以我非常在乎。之後我就老是琢磨他為什麼要說我討厭。我想找他談談,又怕他不理我,所以就沒去找他。
和好朋友在一起時,也會止不住地擔心會不會討厭我。高中生活變得十分痛苦。
高中畢業後,連路上行人的目光我都覺得很兇猛。開始害怕起陌生人的目光了。我想是不是得了“對人恐懼症”?就去神經科看,但沒有效果。吃市面出售的中藥也沒有效果。
失學兩年,後來考上了志望大學。但症狀還是沒有好轉的跡象。我和父母親說我已經受不了了,於是就住進了濱松醫科大學的醫院。
絕對臥床期間和住院以前一直在逃避自己的症狀,我現在已經深刻地意識到了自己的弱點,不再逃避了。不管能否治好,首先要將森田療法變成自己的東西,否則也許本來可以治好的也治不好了。
絕對臥床結束了,開始學習森田理論,知道了強迫觀念的癥結所在,而且做好了解開癥結的心理準備 。有了心理準備,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行動了,也就是要求的“目的本位地行動。
我也從其他患者身上和他們的行動中學到了很多。出院後我要再接再厲,努力實現自我。而且要好好學習哲學,將來做個學者。你有神經質的長處你幹得不錯。可你剛住院時,根本看不出是對人恐懼症。態度蠻橫,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
你很在意別人對你的言行和目光,可是你心裡想的和你給別人留的印象卻不一樣。如果你自己不說身體不舒服,別人是不會知道的。你從很遠的地方來這裡,你內心一定很苦惱吧?
從你的外表看不出是神經質,一交往卻發覺你有神經質的長處。不自由散漫,做事有條不紊的。如果想一想,大部分人都這樣。別人以為你只不過是煩惱而已,因煩惱而住院本身就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
你自尊心強,不服輸。如果沒有病,你還是不會輸給別人的,你有這種想法吧?把一切都歸咎於病症,這恰恰就是你的弱點。
你所說的事,誰都會遇到。朋友是否討厭我?實際上是指暗地裡相互講壞話。我以前也遇到過。我做實習醫生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我當班,在X光室學習時,聽到隔壁護士室在議論我。護士長和小護士兩個人說“怎么能讓那個年輕醫生值班”。她們在講我的壞話。 我聽到了,不過也沒辦法。那個小護士卻隨聲附和,我很不高興。護士長這樣說也就算了,小護士也跟著說,所以我很在意。這不,直到現在還記得呢。
有人要說了,現在已沒有人說你壞話了。不,現在也有。教授總是被人評頭論足的。 當面議論我,我會生氣。背後議論,有時也會得到表揚,所以我也很滿足。如果背後說我壞話被我聽到了,那另當別論。可能我還不了解對方。
你說調座位時,班裡的紅人說“真討厭”,你馬上就與你自己聯繫在一起。與其說是別人在說你,不如說是你自己在說自己。 有顧忌是好事硬把壞話往自己身上攬,這反映了一種心理。 傲慢的人,即使別人說他“真討厭”,他也不會認為是在說自己,而是以為在說旁邊的人。如果被人說“真臭”,體臭恐懼症患者因沒有自信,所以就想“是不是我的體臭又給大家添麻煩了”,而且因此煩惱起來。“我每天都換內衣,是不是其他地方有異味有自信的人即使有人說他臭,他也不以為然,他才不會去考慮自己的體臭給別人留下什麼印象呢。或許會以為是男子漢的味道。如果這樣可就麻煩了。
人際關係需要互相注意,要有顧忌地相處,這樣才能掌握好平衡。傲慢、過於自信的人會莫名其妙地招人嫌。所以有所顧忌是好事。
你想當哲學家。哲學家中你喜歡誰?尼采說過:“人生若有目標,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夜與霧》的作者弗蘭克路的分析理論繼承了尼采的思想,如果人生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會感到不安。
洛杉磯有個自殺預防中心。丘納德曼所長的研究結果表明自殺的人中富人比窮人多。也許有人認為窮人很苦,所以自殺的人多。而實際上,即使富裕,也無法預防自殺,有錢未必就能幸福。
如果人生有明確的目標,即使窮人也不想匆匆去死。如果沒有人生目標,即使是富人,也會因無所事事而想死。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的神經症患者多得出乎意料。重要的是要有具體的目標。
人類愚蠢的習性
哲學家也有多種。希臘斯多葛哲學派研究的最終結果是選擇自殺。我認為這樣的哲學未必是好哲學。
塞乃卡說“自殺是人的特權”。“只有人會自殺,連神都不會。”自殺的人是自己縮短生命,那是他的特權,誰都無權指責。正是思想導致塞乃卡最後服毒自殺。
塞乃卡的希臘哲學現在是否還行得通?回答是行不通!用哲學和宗教去論證自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自殺必須用心理學和科學去論證。必須幫助想自殺的人。在科學上,沒有哪一個人想死。想死的另一面是救救我吧。這不只是來自哲學,心理學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所以說自殺是精神醫學或者說是心理學治療的對象。塞乃卡的學說已行不通了。只有人才能做到的事情,除了自殺以外還有好多。
例:核子彈也只有人類才能製造。動物、植物、猴子或大象都不會造。因造核子彈,人類就偉大起來了?不是!製造核子彈是人類愚蠢的習性,是缺點。
無論是自殺,還是造核子彈,都是人類的缺點,應該感到內疚。這樣想的話,我認為現代哲學必須是為了能使現代人與時俱進的哲學,能給現代人帶來幸福的哲學。
荒誕無稽、為了學習而學習的哲學是行不通的。重要的是在現實生活中發揮建設性的作用。認真思考人生的人都是哲學家。
你的顧忌是好事,希望你朝著你的既定目標去努力。
2、病人男性,1971年生,研究生畢業,機關職員
1999年3月某日與醫生第1次會見。
主拆十餘年來怕見生人,感到心慌、臉紅,表情不自然,非常苦惱。
回憶發病經過如下:
1985年(14歲)在國中三年級讀書時,和同座位一女生相處較好,內心裡對她有好感,常在一起談天。不久,班內調整座位,那位女生和另一男生排在一個座位上,在他後面。病人和那位男生關係不好。有一次,那位男生向病人借尺子,他回頭遞送時,順便看了他所喜歡的女生一眼。忽然想到那位男生會發現他對那女生“有意思”而聲張出去,引起同學們“起鬨”。這么一想,感到臉一下子紅了起來,發熱,心跳也加快了,趕快轉回身。過了好長時間才平靜下來。以後發現那位男生在有意地觀察、注意他和那位女生的活動,似乎想發現什麼秘密,感到很緊張。當時,病人在班上擔任報員,經常要站在講台上給大家讀報。以前做這個工作時都很自然,沒有困難。從這次臉紅以後,上台讀報面對同學們時即感到心情緊張。尤其在讀到關於男女關係、流氓犯罪等訊息報導時,更是如此。越是緊張,越感到表情不自然,甚至臉紅、出汗。又過了不久,聽到幾個愛打鬧的男生常常喊“調情”、“抓流氓”等,病人推測這些話是影射他,是說給他聽的,認為他們一定是在背後議論他和那位女生“搞對象”了,上課時發現別的同學也在注意他。因此,儘量不再回頭,免得引起別人誤會。平時勞動或開會的時候,也儘量避開那位女生。
高中時期,仍然和該女生在一個班上。病人雖然外表上一切如常,但內心裡一直緊張,逐漸少和別人交往。有一個學期,和另一個性格活潑的女生同座位,對方常用眼盯看他,他感到坐立不安,老怕被別人發現,在男女關係上挑他的毛病。不久,發現老師上課時,也用審視的目光看他,似乎看到了他緊張的表情。有一次老師不點名地說:“我真不知道你腦子裡在想些什麼?”認為老師也在誤解他。整日惶惶不安。他就這樣勉強讀完了高中。
1988年秋考入大學,換了個新環境,情況好了一些。不久,又和一個男同學關係不好,對方常用眼“瞪”他,他覺得受不了。逐漸對別的同學,不論男女,都不敢對視。這種恐懼比臉紅、心慌更為難受,嚴重地妨礙了他和別人的交往。
自從在國中期間初次為“男女關係”感到臉紅以後,和女生面對時就感到心情緊張,表情不自然;又怕對方發現,產生誤解,以為他這個人可能“對男女方面的事想得太多”,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大學期間,聽到別人說“流氓”、“作風不正派”或“小偷”等字眼時,他心裡都緊張,怕被人說成是作風不正派的人。腦子裡老是不能休息,學習感到困難。雖然學習成績還好,但感到被“折磨”得疲憊不堪。
為了不讓別人發現他臉紅、表情尷尬、面部肌肉發僵,有時故意用手捂住半邊臉,在不得不發笑的時候,把臉轉向一邊。大學一年級以後,當他和別人面對面講話時,對方出現一些反應如轉過頭去或輕輕嘆氣,便認為對方一定看出了他的表情不自然、尷尬,以致也感到“彆扭”。從此更羞於見人。以後,懼怕的對象不斷擴大。不論男女、生人或熟人,不論到商店買東西或在街上向人問話,凡是和人接觸、說話時,都感到害怕、緊張、臉紅。所以儘可能少接觸、少說話,以減少讓別人發現他的窘態的機會。
1992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情況無改變。
1994年考上某大學研究生。在輔導學生實習時,儘量少講話,尤其不和學生面對面的講話。參加學術討論時有時也相發言,但怕發言時表情異常會引起人們非議,所以除了不得已時勉強講幾句以外,從來不發言。在畢業論文答辯時,兩眼儘量看著牆,不面對聽眾,勉強通過。
1998年(27歲)被分配到某單位工作,認識了一個比他小4歲的女同事,心裡對她有好感,對方也有意接近他。但和這個女同事在一起時,也不敢面對面直看著她講話。有一次偶爾和她對視,對方立即把頭扭過去,便認為對方看出他表情異常,一定會想到心裡在想些不好的事。為此心裡很難過。病人說,他很想戀愛,但擔心女方會從他的表情看出他心裡老想些“壞”事,瞧不起他。
病人在醫生面前表情還自然,只是有些焦慮,迫切希望醫生能治好他的“心病”。 —診斷為對人恐怖症。
心理諮詢及指導:
(1) 醫生在告訴他病的性質和心理治療要注意的事項
(2) 鼓勵起調查詢問,用自己直接調查結果來檢驗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說明自己見人恐怖完全是自己想相出來的,是沒有任何根據的。
(3) 指出其恐怖和幼年經歷有關,鼓勵起回憶幼年時性幻想和性經歷。說明其和現在症狀的關係。指出青春期出現性幻想是正常現象,不應有何顧慮。
(4) 指出現在症狀是幼年心理的再現,說明實際年齡和心理年齡不協調是其發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