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病

心病

心病為病證名。心臟的各種病證。多由病邪內侵,或痰迷心竅、水飲凌心,或氣滯血瘀,或心氣心血不足所致。《素問·髒氣法時論》:“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

基本信息

概要

心病心病
病證名。心臟的各種病證。多由病邪內侵,或痰迷心竅、水飲凌心,或氣滯血瘀,或心氣心血不足所致。《素問·髒氣法時論》:“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本草綱目·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心藏神為君火,包絡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本病,諸熱瞀瘛驚惑,譫妄煩亂,啼笑,罵詈,怔忡,健忘,自汗,諸痛癢瘡瘍。標病,肌熱,畏寒,戰慄,舌不能言,面赤目黃,手心煩熱,胸脅滿痛,引腰背肩胛肘臂。”心病有寒熱虛實之分。《諸病源候論·心病候》:“心氣不足,則胸腹大,脅下與腰背相引痛,驚悸恍惚,少顏色,舌本強,善憂悲,是為心氣之虛也。”《太平聖惠方·心臟論》:“夫心虛則生寒,寒則陰氣盛,陰盛則血脈虛少,而多恐畏,情緒不樂,心腹暴痛,時唾清涎,心膈脹滿,好忘多驚,夢寐飛颺,精神離散,其脈浮而虛者,是其候也。”“夫心實則生熱,熱則陽氣盛,陽盛則衛氣不行,榮氣不通,遂令熱毒稽留,心神煩亂,面赤身熱,口舌生瘡,咽燥頭疼,喜笑,恐悸,手心熱,滿汗出,衄血,其脈洪實相搏者,是其候也。”心病的治療有清心瀉火、清心開竅、清心豁痰、滋陰降火、養心安神、益氣補血及活血化瘀等法。參見心病各條。

症狀

發作初期,不影響正常生活,多隱藏於內心深處,平時外人不易察覺,只是會在空餘之時感嘆,或開心,或鬱悶;嚴重時,茶飯不思,食寢不安,"相思病"乃其細分病種之一。

發病機理

心理作為人的活動的天然動因和必然伴隨物,是生物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才出現的一種反映形式,是以特殊方式組織起來的物質──神經系統,特別是腦的反映機能與產物。人的一切心理、行為活動只有在意識和潛意識的本能協同協作下,為有意義的合理性主導需求進行著有動機和興趣、有進展和獎賞的鬥爭,人腦才能體驗到自信、愉悅等積極的情緒,才能成為正常人。否則,就要受到懲罰。
根據需求鬥爭獎賞規律,可以把人的需求鬥爭方式分為以下幾種主要類型,它們交織交錯,充斥人生,但總應以正常人的需求鬥爭方式為主。一旦其他類型的任何一種占據主導地位,形成習慣,成為常態,那就是不正常的生存生活方式,會使人產生不正常的精神情感。

1、為有意義的需求,進行著有動機和興趣、有進展和獎賞的鬥爭(正常人)
正常人的需求鬥爭方式是:為滿足有意義的合理性主導需求,進行著有動機和興趣、有進展和獎賞的鬥爭,這樣的人生才會充實、幸福、有價值。“需求、鬥爭、獎賞”這三者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不可分割、不可偏廢。一旦嚴重分割、長期不協調,即說明人的心理、行為活動偏離了正常人的需求鬥爭方式,就可能產生心理問題。凡事有度,正常人的“需求鬥爭獎賞”總處於整體平衡狀態,即便偶爾有所偏激,也是應激性、過渡性的行為。比如,無所事事會百無聊賴,必須做不感興趣的事會鬱悶,面對強大敵手的威脅會害怕,面對弱者的無理頂撞會憤怒,面對不稱心而又左右不了的客觀事實會急躁和無奈......為了更好地生存繁衍,基於生命的本能認知、判斷和反應,人都會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遭遇不順心的事而產生相應的不良情緒是正常的,也比較容易被感知和消解,但如果長期感受著不適情感,那就要警惕了。量變引起質變,積勞易成體疾,積鬱易成心疾,長久地勞累能引發相應的生理疾病,長久地體驗不良的情感勢必要引發心理疾病。因此,無論是從生存生活、健康身心的角度,還是從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角度,都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現並找到適合自己的奮鬥目標,立足現實,實事求是,為滿足有意義的主導性需求而鬥爭。

2、為無意義的需求,進行著有動機和興趣、有進展和獎賞的鬥爭(麻木頹廢)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從繁重乏味的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人們將會更有條件去追逐更高層次的需求,以實現自我、實現個性的全面發展。在為滿足需求的鬥爭中,要警惕“遊戲人生”的生活方式。把娛樂遊戲當成人生常態的生活,雖有主導需求,有為滿足需求進行鬥爭的動機和興趣,其間,也能體驗到相應的刺激和愉悅,但這種主導需求並沒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娛樂遊戲總歸是“遊戲”,它不承擔責任,也產生不了任何的正面效應和建設性貢獻。玩樂只能是業餘的一种放松性休閒方式,而不應該成為人生的常態,沉迷其中只會使人麻木沉淪,虛度年華。“人活一世,草生一秋。”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轉瞬即逝,萬事成空,既然能幸臨人世,就應該用心去體驗和感受,用心去學習和工作,把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類的生生不息上,用在有價值的興趣上,唯此,才能不虛此行,無憾終生

3、脫離鬥爭(平庸困頓)
勞動創造了人,人不能脫離真正意義上的勞動。沒有壓力和動力,無需求,無鬥爭,那是懶散,是碌碌無為,這樣的人生會空虛無聊,生活會蒼白索然;有需求,無鬥爭,那是空想,是做“白日夢”,這樣的人生會迷惘困頓,生活會虛幻潦倒;有需求,但茫然無措,脫離具體鬥爭對象,進行空泛的鬥爭,那是浮躁,這樣的人生會糾結虛無,生活會焦灼鬱悶。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人生就是一個奮進的過程,只有追尋需求目標,從事自己熱愛並對社會有益的工作,才能安身立命,體現價值,才能感覺充實和幸福。

4、無主導需求,進行著無動機、無興趣的鬥爭(抑鬱症)
無主導需求,並不是沒有需求,只是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某種目標得以實現或換了新環境後,患者沒有了能提起鬥爭興趣和熱情的主導性需求目標。雖然患者也可能有必須鬥爭的心理和環境壓力,但就是意識不到問題的解決對社會或個人具有的現實意義,產生不了鬥爭的動機、興趣和熱情,總提不起精神,缺乏鬥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沒有了主導需求,他們長期進行著一種無動機、無興趣的鬥爭,即便有時也有進展或成果,但患者卻沒有渴望進展或成果的需求心理,因此也體驗不到應有的愉悅獎賞,形成不了“需求鬥爭獎賞”的良性循環。抑鬱症患者,或者極為孤獨,或者疲於應付日常生活,根本就不清楚活著的價值所在。
高爾基說:“當大自然剝奪了人類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時,又給了他一根拐杖,這就是理想。”人生就是一場滿足需求的鬥爭過程,人生的最大樂趣就是通過鬥爭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當一個人不再有能夠激起鬥爭興趣和熱情的主導需求時,他的生存空間也就被剝奪了。

5、有主導需求,進行著無進展、無獎賞的鬥爭(神經質症)
神經質症患者是以消除主觀放大了的身心不良認知感受為主導需求,偏離了正常人的需求鬥爭方向,選錯了鬥爭的對象,進行著無進展、無獎賞的鬥爭。在一定條件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現神經質症的症狀。如初次在眾人面前演講,會感到緊張;經過辛苦努力,學習成績仍不理想,會感到自卑;聽說別人發生煤氣中毒事件後總覺得自家煤氣閥口沒關好,不反覆檢查就放心不下;遭遇不幸後,難以接受和面對現實,不安於現狀;等等。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種緊張和不安的感覺是生活中正常的、必需的心理和生理現象,事過之後就會淡化和消失。但某些特殊素質者則會主觀上把那些正常的反應和感受視為逆端,會威脅到自我個體的成長發展,因此,總想拚命消除之,否則就會心理不安,甚至會有危機感。而這種無能為力、無進展獎賞的鬥爭,只能使人進一步產生焦慮和自卑,使人更加注意不適情感,更加過敏,形成精神互動作用(精神的互動作用加上人的暗示作用,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奇異的感覺),陷入惡性循環,從而使這種不安感被病態地固定下來,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形成神經質症。因此,神經質者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其結果只是不斷地創造著神經質症狀,並使其遷延不愈。
對神經質素質者來說,講道理和認知是不會奏效的,因為患者本人完全知道這是沒有道理的,是在杞人憂天、作繭自縛。“順應自然,為所當為”能阻斷精神互動作用,避免陷入惡性循環,其實質就是使人不再進行無進展、無獎賞的鬥爭。

6、逃避鬥爭(癔症)
遇到所謂的危機或壓力時,癔症患者也有趨利避害的主導需求,但他們卻不自覺地採取了逃避鬥爭的方式,昏迷狂亂、神遊物外、蒙蔽視聽、痙攣痛苦。針對某種特定的場景和特定的對象,這種逃避鬥爭的方式或許臨時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對發病者本人有一定的好處,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這種逃避鬥爭的方式是無濟於事的,只能給患者帶來更大的損失和傷害。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癔症患者在荒山野嶺遭遇了虎、狼之類的猛獸,這種逃避鬥爭的方式則很難使他有逃生的機會,因為猛獸是不會被這種現象嚇退的。

7、無法正常鬥爭(精神病)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人腦是意識的生理基礎,精神病患者的腦功能出現了問題,不能像正常人那樣進行正常的認知、感受、思維,也就不存在遵循規律,因而也無法正常鬥爭。這種人思維紊亂、神志不清,甚至對保護照顧他的人也“翻臉不認”,難免要被環境、被社會無情地淘汰。法律規定重症精神病患者不應當結婚或者暫緩結婚,除了基於婚配當事人的人身安全和家庭幸福的考慮外,精神病在遺傳上影響人口素質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總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遭遇困惑,精神情感出現波動和異常時,我們有必要對照需求鬥爭獎賞規律,對產生不良情感的原因進行分析,以便及時調整,及時解脫,以過上高質量的生活。當然,社會也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追尋人類需求總目標,制定合理規範的活動規則、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創造公平公正、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的社會環境,多提供能使人置身其中、激情奮鬥、甘於奉獻的崗位平台,以使人都能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安居樂業,幸福生活。

治療

心病屬心理疾病,現暫無相對應中、西藥可治療,唯一良方,乃心藥也,古人云,心病還須心藥醫。
心病這玩意兒,確實很麻煩,去想吧,難受;不去想吧,老在心裡痒痒,抓不了,撓不著。一件事,可以成為心病,因為這件事沒做好,或者,沒有希望做好,其最後的結果離當初構想的結果相距甚遠,於是成為一個心病;一個人,可以成為心病,一個仰慕的人,一個傾心的人,一個喜歡的人,可遇而不可求,相見恨晚,有緣無分,都很容易形成一個心病,相思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句話,也可以成為心病,一句無關痛癢的話、無心之話、玩笑之話,都有可能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此種情況,極易形成急性心病,其後可能很快緩解,或者,轉為慢性...

心病特徵

心病可以使人煩惱,也可以使人甜蜜,或者痛並快樂著。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每個人必然經歷的過程。有了心病,心靈的旅程便多了一個去處,心中也便多了一段難忘的回憶...
心病,是一隻可愛的貓咪,隨時撓動不安的心。
心病,是一隻繽紛的蝴蝶,永遠飛舞在腦海。
心病,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在勞累時成為心靈的慰藉。
心病,也是一種庸人自擾,也許流水無意,但落花有情...

其他意思

心有病;心臟病
《素問·標本病傳論》:“心病先心痛,一日而欬,三日脅支痛,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三日不已,死。”曹禺《日出》第二幕:“我有心病,你不信,再摸摸,你聽聽,撲騰撲騰的。”
心中憂慮而引起疾病
亦指心中憂慮引起的疾病。《易·說卦》:“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其於人也,為加憂,為心病。”孔穎達疏:“為心病,憂其險難,故心病也。”《詩·衛風·伯兮》“願言思伯,使我心痗”唐孔穎達疏:“既久而不來,每有所言,思此伯也,使我心病。”陳登科《赤龍與丹鳳》十八:“多日以來,潘區長受的刺激太多太深,遂成心病。”
特指相思
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二折:“這的是心病,還從心上醫。”《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司戶不遂其願,成了相思之病。自古說得好:‘心病還須心上醫。’眼見得不是盼奴來,醫藥怎得見效?”清李漁《蜃中樓·寄恨》:“我害的是心病,豈是飲食藥餌調劑得好的。”
指隱私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只一句話,正中了法輪的心病,如何應承得?”
精神病
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九:“獄成,知諫院張擇行錄問,駁繁用非心病,詔復騐,定繁用配廣南牢城。”

相關俗語

Habitcureshabit.
心病還需心藥醫

相關條目

醫學醫師醫生中醫針灸刮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