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泉縣

臨泉縣

臨泉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周邊分別與豫皖兩省9個縣市區接壤,轄31個鄉鎮、1個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839平方公里,總人口230萬(截止到2011年底)。現任縣委書記高子球,代縣長鄧真曉。公元前1042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載在此建立沈子國,秦、漢、魏、晉、唐均在此設縣,1935年正式設立臨泉縣。這裡是古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東漢文學家蔡邕、詩人蔡文姬及現代書畫家呂霞光、李文漢的故鄉,這裡是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後方指揮部所在地。臨泉先後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畜產品生產百強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國家生態示範區、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雜技、馬戲)、全國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全國勞務輸出第一大縣、中國綠色名縣,安徽省農業產業化示範縣、安徽省農業循環經濟試點縣、安徽省第一養牛養羊大縣、安徽省畜牧富民十強縣。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春秋沈子國,戰國稱寢或沈,為楚寢丘邑,治所在今縣城西古城。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置寢縣,屬楚郡(後析置陳郡屬之)。

漢改為縣(王莽改曰閏治)。同時在西部置鮦陽縣,治所在今鮦城鎮。均屬汝南郡。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將縣賜李通更名固始侯國。永平六年(公元63年)改鮦陽縣為鮦陽侯國。永建元年(126年),封劉顯為阜陽侯,置阜陽侯國,至永興元年(153年)廢。

三國魏改置鮦陽、固始兩縣,屬汝南郡。西晉仍鮦陽、固始兩縣,屬汝陰郡。東晉鹹康二年(336年),鮦陽、固始兩縣併入新蔡縣,後復立,屬新蔡郡。

南北朝時初屬宋後入魏,梁大通二年(528年)入梁,太清末復入魏,東魏武定八年(550年)改固始置財州,北齊廢財州、鮦陽縣,置褒信縣。隋開皇三年(583年)廢褒信縣置瀋州,把原褒信縣地分置鮦陽、沈丘兩縣,隸屬瀋州。十六年,州治移往項城,沈丘縣屬潁州。

唐武德元年(618年)在今縣東南部增置高塘縣,六年廢,入汝陰縣。貞觀元年(627年)廢鮦陽、沈丘兩縣,併入汝陰縣。神龍二年(706年)分汝陰復置沈丘縣仍屬潁州。

宋屬順昌府。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軍奪取潁州,元將擴廓帖木兒挾軍民北逃。

明初廢沈丘縣入鳳陽府潁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潁州升為府,設阜陽縣,即為阜陽西鄉之地。在驛口橋(今老集)設府同知(俗稱“二府”),在沈丘集 (今縣城)設巡檢司。

民國23年(1934年)9月,析阜陽縣西鄉北起潁河,南至洪河,縱以茶棚大路、龍王堂、栗頭店、五坑集、歐廟集、會龍集、九龍溝以西設立新縣,因縣城濱臨泉河,故名臨泉縣,屬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28年改屬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解放初,民國36~38年,分置臨泉、泉南、泉陽3縣和臨泉市,統歸豫皖蘇區第四地委所轄。1949年3月,合併臨泉、泉南、泉陽縣和臨泉市仍為臨泉縣(包括今界首縣潁河南和阜南縣方集區),屬皖北人民行政公署阜陽專區。1952年屬安徽省阜陽專區。1971屬安徽省阜陽地區。1996年起屬安徽省阜陽市。

行政區劃

行政規劃
臨泉縣轄21個鎮、10個鄉、工業園區1個
22個鎮 城關鎮 楊橋鎮 鮦城鎮 譚棚鎮 老集鎮 滑集鎮 呂寨鎮
單橋鎮 長官鎮 宋集鎮 張新鎮 艾亭鎮 陳集鎮 韋寨鎮
迎仙鎮 瓦店鎮 姜寨鎮 廟岔鎮 黃嶺鎮 白廟鎮 關廟鎮

楊小街鎮





9個鄉 牛莊鄉 高塘鄉 范興集鄉 土陂鄉 謝集鄉
陶老鄉 田橋鄉 張營鄉 龐營鄉
1個工業園區 臨泉縣工業園區

人口狀況

臨泉縣臨泉縣

古時候,安徽為夷族和越族居民住地區。長江以北稱淮夷或東夷,阜陽、臨泉一帶稱東夷。在臨泉,漢族是世代祖居的土著居民。回族遷入已有 600餘年的歷史。先是明朝未年自山東棗林莊遷入我縣長官一帶的回民,後

又有山陝、阜陽、淮南等地經商回民陸續來此定居。回民在縣為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有6468人。此外,縣人還有滿、蒙、苗、傣、彝、達斡爾、黎、壯、白、高山、景頗、土家、布依、瓦、哈尼等少數民族共190人,多半是縣內支邊人員或外出打工才與當地居民結婚而遷進來的。

截止2008年,在安徽省61個縣的比較中,臨泉縣以唯一超出200萬的人口數成為“安徽第一大縣”,人口密度為1174人每平方公里,成為最為“擁擠”的兩個縣城之一。

2012年末,全縣剩餘勞力達60多萬,每年向全國各地輸出勞力在40萬人。每年可培訓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萬人次,新增高中、中專以上勞動力2.6萬人。1999年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列為全國勞動力輸出重點監控縣,2000年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農業部等七部委列為全國農村勞動力開發試點縣。

公安2012年末戶籍人口數據顯示,全市8個縣市區中,臨泉縣以人口總量226萬人居首位,位居二、三位的分別是太和縣和潁上縣,人口數分別為176萬人和175萬人;從增幅上看,阜南縣增長最快,與2011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18%,其次是潁泉區(1.83%)、潁州區(1.72%)。

自然地理

氣候

臨泉縣屬大陸性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侯區,氣候溫和,雨量適中,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寒而多雨,冬乾而少雪,夏熱而雨水充,秋爽天氣晴朗。年平均氣溫15.3℃左右。

地質

臨泉縣地域屬淮北平原,西北高東南低。海拔40米至38米,自然坡降為八千分之一至萬分之一。由於歷史上無數次的洪水泛濫,形成了堆積平原。土壤構成主要有砂礓黑土、砂礓土和泥土3種,十分適宜種植作物。地下水位高,且含量豐富,可提取水量達3.6億立方米,而且無色、無味、透明、屬中性偏鹼性淡水,適宜生活和灌溉。地表水也十分充足,除洪河、泉河水流已污染外,其他河流均適宜灌溉,對農業生產頗為有利。

水文

臨泉縣河流密布,交通便利。南臨洪河,北依泉河,中有谷河、潤河、延河、流鞍河自然河道穿境東流,又有臨艾河、界南河人工河道橫貫南北。阜臨、臨鮦、臨新公路是溝通東西交通的動脈,臨艾、臨南、臨界公路有連線南北往來的要道。

方位

臨泉縣地處安徽省的西北邊陲。地理坐標北緯32°34′~33°10′,東經114°52′~115°31′。南與河南省淮濱、新蔡縣毗鄰,北與界首市及河南省沈丘縣相連,西與河南平輿縣、項城市交界,東與阜陽市區及阜南縣接壤。南北長68千米,東西寬62千米。全縣總面積1818平方千米,占安徽省總面積的1.4%,耕地173.7萬畝。

經濟發展

發展

臨泉道路臨泉道路

新中國成立後,在三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被稱為是建國後全國經濟建設的第一個“黃金時代”的“一五”時期,臨泉縣一方面發展國營商業、合作社商業,另一方面完成了對私營、個體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商業體系。1957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54萬元,比1949年增長1.95倍,年平均遞增14.47%。

1958年至1978年,“大躍進”時期,在“左”的思想指導下走了一些彎路,影響了市場商品的正常流通;1960年前後的三年自然災害和接踵而來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割資本主義”尾巴,取締農村集市貿易等,導致市場商品流通渠道單一,流通不暢。另外生產停滯,商品市場供應日趨緊張,一些主要生活必需品長期憑票限量供應,以及商業領域出現“武鬥”等諸多因素,大大影響了市場的正常運轉和順利發展。1978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63萬元,比1958年增長1.44倍,平均每年僅遞增4.56%。

從建國伊始至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三十年,由於受自然和人為種種因素的影響,城鄉集貿市場一度被關閉,個體經營戶幾乎消失,國合商業獨家經營,零售網點逐年萎縮,嚴重製約著市場的發展。到1978年底,全縣批發零售業和餐飲業網點已由1949年的4104個和499個降到883個和64個,分別年平均遞減5.16%和6.84%,全縣每千人擁有的批發零售業和餐飲業網點由1949年的5.5個和0.7個降到0.7個和0.05個。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徹底打破了舊的市場經營格局,一個全面開放、繁榮活躍、欣欣向榮的城鄉商貿流通體制在我縣已基本形成。

結構

工業水平

臨泉臨泉

截止2012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5億元,增長31.5%;工業增加值18億元,增長23.3%;工業銷售產值89億元,增長36.8%,產銷率達104.7%;工業綜合效益指數為261%。骨幹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全縣新增規模企業21家,規模以上企業達80家。縣工業園區建設發展步伐加快,機械電子產業園8棟標準廠房、3棟職工公寓、1棟綜合大樓建成投入使用,新泉花園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共安置民眾454戶,代橋安置區一標、二標段工程主體完工。縣工業園區全年新開工項目14個,在建項目24個,新增投產企業14個,投產企業達82個。鮦城皮革產業園、脫水蔬菜產業園、泉北食品產業園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逐步完善。

農業狀況

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黃豆、高梁、玉米、紅芋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芝麻、油菜、菸葉、花生、薄荷、紅麻、荊條等。藥用作物主要有生地、白芍、白朮、半夏、菖蒲、菊花、穿心蓮、貓兒眼、馬齒莧等。瓜菜作物主要有西瓜、南瓜、黃瓜、甜瓜、白菜、蘿蔔、菠菜、芫荽、芹菜、韭菜、大蒜、生薑、茄子、辣椒、西紅柿等。用材林木主要有泡桐、椿樹、楝樹、槐樹、白楊、柳樹、松柏、桑榆、楸梓等。經注濟林木訂極桃、李、杏、梨、石榴、蘋果、葡萄、香椿等,飼養動物主要有牛、馬、驢、騾、豬、羊、狗、兔、雞、鴨、鵝、貓、鴿、蠶、蜜蜂等。飼養魚類說要有鯉、鰱、鱉、青鯇、泥鰍、金魚等。

臨泉縣是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和國家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年糧食總產94萬噸以上。全縣建立了優質專用小麥、優質紅芋、優質瓜果蔬菜、優質玉米、優質純白芝麻、優質中藥材、食用菌、生豬、山羊、黃牛等十大優質農副產品生產基地190萬畝。全縣名優稀特奇產品種類繁多,品質優良,臨泉貢柿、韋寨“三粉”、牛莊中藥材、邢塘系列脫水蔬菜、瓦店羊肉製品、譚棚毛筆等享譽全國,一村一品特色專業村達56個,有15個品牌的農產品通過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20個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

臨泉桃花島臨泉桃花島

依託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全縣已形成了瓦店山羊、長官屠宰、邢塘脫水菜、陳集黃牛、老集生薑、白廟大蔥、牛莊中藥材、韋寨“三粉”、於寨瓜果、田橋精細蔬菜等十大農副產品專業市場和糧油加工、肉食加工、“三粉”加工、脫水蔬菜加工四大產業鏈。臨泉是全國最大的脫水蔬菜生產基地;瓦店山羊市場是華東第一山羊市場,年成交額2億元以上,羊肉製品均遠銷歐美、東南亞2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大專業市場內引外聯,構成了豫皖邊界的商貿中心,成為全國菜籃子產品的中轉站。

全縣規模養殖場達4285個,規模化養殖比重達45%,無公害畜產品生產率超過40%。臨泉縣成為安徽省第一養牛大縣、安徽省畜牧富民十強縣、安徽省第一養羊大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畜產品百強縣。

截止2012年,夏糧秋糧奪取雙豐收,玉米最高單產突破850公斤,連續兩年刷新全省紀錄,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全年土地流轉面積50.3萬畝,設施種植基地達5.5萬畝,規模養殖場達5165個。全縣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5家、市級41家、縣級38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616個。

第三產業

皖浙農貿大市場獲批國家級“雙百市場工程”。全縣大中型超市23家,鄉鎮布建率80%,村級布建率60%。家電、機車、農機下,共銷售各類產品34.1萬台,銷售金額10.2億元。新增限額以上貿易企業28家,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銷售總額23.2億元,增長53.9%。

重點項目

2012年,全年列排重大項目98個,總投資265億元,完成投資45億元。20萬噸合成氨原料線路改造、年產30萬噸複合肥、電動車整車組裝生產線、姜子牙財富廣場、城市天然氣建設工程等項目投入使用,臨泉中學、臨泉中醫院、綜合培訓中心、輝隆生資建材大市場、S102線拓寬改造等項目加快實施,阜新高速公路連線線、楊橋船閘等項目陸續獲批,工業發展、城市建設、交通攻堅等領域的重點工程實現歷史性突破。

2012年,全年引進項目154個,實際到位資金57億元,增長36%,利用外資達984萬美元。對外貿易穩步發展,實現進出口總額4501萬美元,其中出口4003萬美元、進口498萬美元。

經濟實力

2014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40億元,增長7%;財政收入10.2億元,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0億元,增長19%;固定資產投資73億元,增長1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5億元,增長16.4%;金融機構存款餘額308.4億元,較年初增加48.9億元;貸款餘額83.3億元,較年初增加13.7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2340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7630元。

工業經濟運行平穩。深入實施工業立縣戰略,組織開展企業幫扶活動,全縣新增規模工業企業20家,總數達127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25億元,增長13.8%。經濟開發區建設步伐加快,姜尚大道、惠園路、科技路建成通車,10萬平方米多層標準廠房、表面處理中心一期工程交付使用,深澤電子、塞萊斯電動車、空氣能熱水器等項目建成投產,新泉花園、代橋安置工程紮實推進。經濟開發區企業總數達143家,其中規模企業57家。臨泉廬陽現代產業園被省政府批准,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農村綜合改革深入實施,全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基本完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培育,新增註冊家庭農場30家,規模經營大戶達1100家,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06家。成立了中藥材、經果林、芥菜等產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400家,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50人。農業結構持續最佳化,全縣土地流轉達78萬畝,經濟作物面積擴大到96.5萬畝。糧食生產再創新高,總產達123.9萬噸,實現“十一連增”,連續7年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畜牧業穩步提升,全縣規模養殖場達6130個,規模養殖比重為74%。

第三產業保持穩定。全縣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7家,總數達96家,實現限額以上商品銷售總額15.5億元,增長58.7%。農村商品流通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啟動,建成鄉鎮商貿中心16個、村級直營店29個。對外貿易穩步增長,實現進出口總額7000萬美元。金融機構加快建設,農村商業銀行成功掛牌,徽商銀行、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入駐臨泉。積極組織參加合肥農產品產銷對接會,現場銷售金額360萬元,達成銷售協定1.3億元。

社會民生

城鄉建設

城南公園一角城南公園一角

2010年,7月,縣城鄉規劃局的成立。為加強城鄉規劃管

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2013年臨泉縣縣城建成區面積是28平方公里,2013年臨泉縣縣城建成區常住人口有26萬人。

2012年,農村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全面加強農村重點項目建設,改造升級縣鄉道路72千米,加固修復農村公路危橋53座。國家新增千億斤糧食規劃工程通過驗收,建設標準農田2.4萬畝,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1000個。界南河治理工程、大中溝損毀橋樑改造工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全部竣工。

2012年,全年完成水利工程土方750萬立方米,修復加固堤防85千米,新建配套橋涵360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9萬畝,解決14.6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紮實推進,建設農田林網3萬畝、綠色長廊130千米。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全縣農業生產機械化率達83%。完成2座35千伏變電站和112個農網升級工程,新建通訊設施50處。

2012年,扶貧開發減少貧困人口3.6萬。集中編制大別山扶貧開發片區規劃,申報項目361個,資金總額1363億元。美好鄉村建設全面啟動,湧現出白廟魯閣、楊橋朱腰莊、廟岔龐莊等一批美好鄉村建設典型。

科教文衛

臨泉縣城南公園臨泉縣城南公園

文化是臨泉具有的比較優勢之一。臨泉有1000多個民間藝術團隊

,其中雜技團隊達890個。燕飛大江南北,仙遊長城內外,說的是縣內飛燕雜技團和迎仙馬戲團兩大雜技團在全國的影響。全縣890個雜技團隊中,大中型團隊占極少部分,更多的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團隊,一家人,一部車,走到哪,演到哪。臨泉縣雜技團隊都是由民間自發組織的演出團體,自我組建、自我發展、自我管理。各團隊間互相競爭,各自為政,是一種典型的小作坊式的生產經營模式,很難形成大的品牌,影響了自身的發展壯大。同時,練習雜技比較辛苦,職業生涯短,很多家長不願意孩子走上這條路,這也客觀上造成了雜技後備人才的缺乏。

針對這一情況,臨泉縣出台了眾多措施,傳承民間藝術、發展文化產業。縣委縣政府對發展和繁榮民間雜技藝術十分重視,把其作為發展經濟的一項產業來抓。臨泉縣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組織,並多方籌措經費,建立起發展基金,對成績突出、貢獻較大的雜技馬戲團隊和個人進行獎勵,鼓勵其創新節目形式。2009年起,該縣確定每兩年舉辦一次雜技馬戲藝術節,還將定期舉辦雜技、馬戲、魔術調研與比賽,促進團隊間的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提高全縣雜技馬戲團隊的整體水平。

與此同時,為解決雜技後備人才不足的問題,對縣雜技藝術學校學員在校期間的生活費、學費統一買單,以此擴大學校生源。

2005年,臨泉縣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2008年,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在臨泉。2012年,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全縣31個綜合文化站和400個農家書屋免費開放。

2012年,臨泉縣被評為全省發明專利十強縣,獲批國家級科技項目1個、省級科技項目5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全年獲授權發明專利19件。各類教育持續發展,實施了中國小布點規劃和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學校標準化建設步伐加快,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平穩推進。縣醫院按時開通“一卡通”系統,實行了藥品零差率。全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5%以上,全年報補582萬人次,報補資金5.3億元。食品藥品縣鄉村三級監管體系基本建成,廣大民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保障。

臨泉縣體育中心臨泉縣體育中心

臨泉縣體育中心。為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滿足民眾健身、體育競賽、文藝演出、大型會議和展覽等活動的需要,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擴大城市影響力,實現城市跨越式發展和構建文明和諧社會,2009年臨泉縣第16次常委會議研究決定建設臨泉縣體育中心。

臨泉縣體育中心按縣城總體規劃要求,選址在政務新區光明南路西側,總占地180 畝。體育中心建設總投資概算1.5億,主要有三大建築:一是1.5萬人座位的主體育場,看台下面的空間平面可滿足健身室、各種商業活動(休閒中心、簡餐、酒吧、茶座等)、體育賓館、貴賓休息等多元化服務功能;二是1500人座位的游泳館,內含8泳道,50m標準游泳池和兒童戲水池;三是2000人座位的綜合訓練館及體育學校教學樓、室外大型全民健身廣場、籃球場、網球場等配套設施。體育中心建成後將集體育健身、體育競賽、休閒娛樂等為一體,能滿足業餘訓練和民眾健身的需要,為臨泉縣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主體育場已基本完工,並投入使用。建成後舉辦了安徽省民間雜技藝術節等盛大的活動。

就業保障

臨泉縣雜技表演臨泉縣雜技表演

2008年臨泉縣返鄉創業、就業人員5300多人。 當地充分利

用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採取多種措施營造創業就業環境,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創業就業。2009年春節前該縣外出務工人員返鄉197101人,其中受創業政策吸引,準備返鄉創業6026人,節後願意在本縣找工作就業的有11725人。

2012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237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63人,農村轉移勞動力2.5萬人,就業技能培訓843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92萬人,發放城鄉居民養老金6380萬元。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設,500套廉租房、300套公租房開工率100%,低收入家庭住房補貼復蓋2700戶。

2012年,城鄉救助工作共納入城市低保1.01萬人、農村低保8.13萬人,發放大病救助資金2910萬元、五保供養資金2408萬元、孤兒救助資金242.2萬元。完成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復明手術600例,為1.25萬名貧困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救助823萬元,為2000名貧困精神殘疾人發放醫藥補助100萬元。

交通建設

高鐵交通

鄭合高鐵(鄭州——合肥),是一條中原連線華東及東南的高速鐵路,鄭合高鐵是鄭州米字型客運專線網路中的組成部份,隨著鄭合高鐵的開通,來往鄭州至合肥、杭州、福州的時間大大縮短。並在臨泉設站。

2015年年底開建,2018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後,可與商合杭高鐵、鄭萬高鐵、鄭徐高鐵、鄭西高鐵、寧西高鐵等無縫連線,大大提升鄭州和阜陽的鐵路樞紐地位。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快速鐵路網,正在向河南省乃至全國鋪開,東南方向一“捺”鄭合高鐵,建成後周口有望開行到達鄭州,西安,西寧,蘭州,石家莊,北京,合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等城市的高鐵、動車。2015年8月初發布首次環評公示,並於8月22日上報可研報告,目前正待相關部門批覆。鄭合高鐵(鄭州至阜陽段)沿線設有11個站,分別是鄭州南站、許昌北站、鄢陵站、扶溝站、西華站、周口東站、項城北站、沈丘北站、界首南站、臨泉站和阜陽西站。全線車站主要有鄭州南站、許昌北站、周口東站、阜陽西站等。

鐵路交通

臨泉公交臨泉公交

2010年,鐵道部、安徽省人民政府聯合批覆新建界首至臨泉鐵路支線項目建議書,新設田營、臨泉站。

臨泉鐵路支線自漯阜鐵路界首站南端引出,經田營、王集,至臨泉站,新建線路全長約28公里,線路橋樑比約20%。新設田營、臨泉2個站,預留王集站。投資預估算總額為8.0億元。該項目由鐵道部和安徽省合資建設,項目資金按總投資的50%考慮,鐵道部和安徽省按65:35的比例籌集,安徽省負責依法征地拆遷工作並承擔費用,征地拆遷費用經雙方認可後計入地方股份。鐵道部出資使用鐵路建設專項資金,安徽省出資由省自籌解決;資本金以外資金使用國內銀行貸款。本項目工期2年。本項目已列入安徽十二五12條重點規劃鐵路項目之一,預計2015年之前修成。結束臨泉無鐵路歷史。

臨泉鐵路支線的修建將改寫臨泉縣沒有鐵路的歷史,極大地改善臨泉縣、界首市的交通運輸格局,對提高物流效率,降低運輸成本,推動沿線經濟發展,完善地方鐵路網路,發揮漯阜鐵路的運輸能力具有非常重要和積極的意義。

高速公路

阜新高速公路,路線東起阜陽四十鋪互通立交,接合淮阜高速公路阜陽南互通立交,全線經過阜陽市潁州區、阜南縣、臨泉縣境內,西至臨泉縣廖莊,接河南新蔡至化莊高速公路,是合淮阜高速公路向河南省方向的延續,對加強豫皖兩省和中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經濟聯繫,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有著重要意義。

這條公路橫穿全國人口第一大縣臨泉境內25.52公里,途經臨泉縣土陂、老集、范興集、楊小街、宋集鎮、陳集鎮等六個鄉鎮,在該段分別設一個進出口(臨泉南)和一個服務區(廖莊),結束臨泉縣無高速公路的歷史。

2011年9月,山東、安徽、湖北、河南四省交通運輸廳簽定了同步規劃河南濮陽至湖北陽新高速公路協定書,共同促進項目儘早實施。安徽省縱五高速公路即河南濮陽至湖北陽新高速公路安徽省增內路段,路線途經安徽臨泉、阜南、金寨等地,全長約110公里。

臨泉公交

臨泉縣的公車是有阜陽市的“阜汽集團”投資155萬元,於2009年12月底才開始試運行的,目前有7條線路,2015年6月6日開通8路公車(交通駕校訓練場至客運總站)。

線路

起止地點收發車時間

投入車數

單邊(公里)

班次間隔時間

途經站點

備註

K1 路

體育場至於寨

冬季首班時間6:30末班時間20:00

夏季首班時間6:00末班時間20:00

12台 7.7 8分鐘

體育場、縣政府、師範南校、地稅局、百盛購物廣場、 姜子牙 文化廣場、四中、影劇院、第二 百貨大樓 、文王酒廠、泉河橋北、交警隊、瓜果市場、於寨。

該線路車輛由原來10台更新至12台空調車,途經站點不變
2 路

邢塘至常青駕校訓練場

冬季首班時間6:30末班時間21:00

夏季首班時間6:00末班時間21:00

16台 12 8分鐘

邢塘、邢塘郵政所、 交通稽查 站、阜汽駕校、客運總站、臨泉縣總醫院、萬家濱湖、法院、地稅局、百盛購物廣場、姜子牙文化廣場、四中、縣人民醫院、一中、西大橋、流水賓館、常青駕校訓練場。

該線路車輛由原來14台增至16台車,途經站點不變
3 路

揚州工業園至 張營

冬季首班時間6:30末班時間21:00

夏季首班時間6:00末班時間21:00

16台 18.6 8分鐘

揚州工業園、雙全面業、 大齊 莊、金禾麵粉廠、 工業園區管委會 、盛華商貿、 畜牧局 、 行政服務中心 、 新都御景 、老幹部活動中心、平安醫院、宏聯大廈、師範北校、王路莊、 水務局 、縣人民醫院、一中、新建路口、德福源購物中心、皖浙農貿大市場、 解放南 大街路口、揚空、客運西站、霞光 老年公寓 、 金鑫 幼稚園、杜莊、王官廟、張營。

該線路車輛由原來14台增至16台車,從原始發站大齊莊向南延伸,

途經雙全面業、揚州工業園。現始發站揚州工業園。

4 路

金谷面業至 田橋鄉 政府

冬季首班時間6:30末班時間20:00

夏季首班時間6:00末班時間20:00

16台 14 8分鐘

金谷面業、小孫莊、大齊莊、金禾麵粉廠、工業園區管委會、盛華商貿、畜牧局、行政服務中心、新都御景、化肥廠、於王莊、 消防隊 、食品廠、中醫院、萬泉中央廣場、影劇院、四中、姜子牙文化廣場、公安局、保險公司、文王法庭、西環城壩、萬和花園、客運西站、後田橋、 三合莊 、田橋 變電所 、田橋衛生院、田橋鄉政府。

該線路車輛由原來14台增至16台車,延伸途經畜牧局、盛華商貿、工業園區管委會、金禾麵粉廠、大齊莊、小孫莊、金谷面業。現始發站金谷面業。

K5 路東循

客運總站至客運總站

冬季首班時間6:30末班時間20:00

夏季首班時間6:00末班時間20:00

9台 15 8分鐘

客運總站、黨校、縣政府、師範南校、

皇家翰林、 安居苑 、凱悅王朝、師範北校、王路莊、農機公司、萬泉中央廣場、阜臨國小、農行、靖波西校、一中、縣人民醫院、霞光廣場、技術監督局、縣電視台、萬閣花園、師範南校、縣政府、黨校、客運總站。

該線路車輛由原來8台增至9台車,途經站點不變
K5 路西循

客運總站至客運總站

冬季首班時間6:30末班時間20:00

夏季首班時間6:00末班時間20:00

9台 15 8分鐘

客運總站、黨校、縣政府、師範南校、

萬閣花園、縣電視台、技術監督局、霞光廣場、縣人民醫院、一中、靖波西校、農行、阜臨國小、萬泉中央廣場、農機公司、王路莊、師範北校、凱悅王朝、安居苑、皇家翰林、師範南校、縣政府、黨校、客運總站。

該線路車輛由原來8台增至9台車,途經站點不變
K6 路 客運總站至, 職業高級中學 ,冬季,夏季:首班時間5:00末班時間21:00 12台 12 8分鐘

客運總站、臨泉縣總醫院、二中南校、

縣政府、師範南校、地稅局、百盛購物廣場、姜子牙文化廣場、四中、影劇院、第二百貨大樓、文王酒廠、泉河橋北、交警隊、瓜果市場、於寨、泉北石油、職業高級中學。

該線路車輛由原來10台增至12台車,途經站點不變
K7 路 客運總站至客運西站冬季,夏季:首班時間6:00末班時間18:00 14台 13 8分鐘

客運總站、臨泉縣總醫院、萬家濱湖、

法院、皇家翰林、安居苑、凱悅王朝、

姜子牙文化廣場、公安局、霞光廣場、

縣人民醫院、一中、新建路口、德福源購物中心、皖浙農貿大市場、萬和花園、客運西站。

該線路車輛由原來10台增至14台車,途經站點不變
K8 路

新一中至客運總站

冬季首班時間6:30末班時間21:00

夏季首班時間6:00末班時間21:00

12台 8.5 8分鐘

新一中東門、中泰錦城、輝隆大市場、

解放南大街路口、皖浙農貿大市場、 金城花園 、阜臨國小南校、百盛購物廣場、靖波南校、交通路口、老幹部活動中心、新都御景、行政服務中心、 城南公園 、臨泉縣總醫院、客運總站。

全程12公里,設公交站台18個,投入車輛12台,發車間隔時間8分鐘

說明:

公交線路以K開頭的為空調車,經物價部門批准每年元月、2月、6月、7月、8月、12月票價2元,其餘月份票價為1元。歡迎廣大市民在11月15日之前,對以上公交線路、公交站台設定和運行時間提出意見或建議,以便更好的進行調整和完善。

臨泉總站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的需求,臨泉縣把建設交通物流園區列入重點建設項目,於2010年開始建設,總投資2億元,擁有中長途發車區、城鄉發車區的客運總站、停車場、物流中心等配套設施。並於2015年2月9日正式投入使用。

歷史人物

季載,西周初期人,周文王第十個兒子。他受周成王之封,在

姜子牙文化廣場姜子牙文化廣場

今我縣古城子建立了沈子國,子孫以地為氏。由於他辦事認真,善動腦筋處理各種難事,因此取得了很大的政績,使周朝的農業水利也贏得了天下老百姓的敬佩。

姜子牙,呂氏,姓姜名尚,字子牙,又稱太公望,西周開國的功臣。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兼軍事家。姜尚在治理自己的封國時,順應民俗,革除陋習,大力發展工商漁鹽事業,人民都歸順到齊國,使齊國很快強盛起來,他著有兵書《六韜》。

沈郢,東周是時人,是聃季載的後代。他高潔的品格很受後世之人敬佩。

養由基,春秋楚; (今屬地該縣楊橋)人,有“神箭手”之稱。“百步穿楊”說的就是他的故事。

許劭(shao紹)、許靖為堂兄弟,東漢平輿(今臨泉)縣人,他們節操高尚,觀察敏銳。公元194年,國家大亂,他帶領弟子及家人投奔揚州,次年在前往南昌途中病逝。

畢卓,字茂世,晉朝鮦陽(今鮦城)人,少年時豁達豪放,很有才華。當上了行止秉正、統帥有方的溫嶠將軍的平南長史,協助溫嶠做了很多有益之事,直至死去。國畫大師齊白石曾有《畢卓盜酒》畫作,並題:“宰相歸田,囊中無錢。寧可為盜,不肯傷廉。”

王保保,又名擴廓貼木兒,元末名將。本姓王,小字保保。沈丘(今安徽臨泉西北)人。察罕帖木兒之甥、養子。元末兵起後,從察罕帖木兒組織地主武裝,鎮壓紅巾軍,元順帝妥歡貼睦爾賜名擴廓帖木兒。

韋仲魁,字象時,清朝首光年間迎仙店北仁和寨人。武解元,26歲時錄為武進士。18歲時進京應方試,隨後從軍,因帶領軍隊在雲貴一帶戰績卓著,極受清廷讚賞,被授為“雲貴協鎮孝督”要職。後因胞弟在家鄉勾結土匪而受到牽連,清廷派人追查,他含冤自殺。當地百姓在昆明城西山腳下為他建廟碑,作為紀念。

連登榜,清鹹豐年間鮦城鎮東南連莊人。他原為教書先生,為人耿直,富有民族氣節。鴉片戰爭後,領導當地農民組成起義軍,與清廷官吏鬥爭。

張蘊華,該縣長官鎮人。他自幼天資聰敏,勤學好問,性格剛強,體貼窮人,富有正義感。他1917年縣高小畢業後,考入阜陽省立第六中學。受到了新文化,新思想的薰陶。參與組織五四運動,聲討軍閥摧殘教育、屠殺受國學生罪行等活動。

呂霞光,該縣呂寨旅居法國的著名畫家、古董鑑賞家、收藏家。

李文漢,該縣長官鐵佛人。他畢業於上海美專。20歲即獲蔡孑民畫獎金。1965年至1968年;連續四年榮獲“中日書法交流展”的特別獎。李文漢曾多次返回故鄉,來往于海峽兩岸,促進文化事業交流,促進台灣的早日回歸。

名勝古蹟

古蹟遺址

老丘堆

老丘堆遺址老丘堆遺址

位於縣城西1千米流鞍河南岸。又名沈子墓,長5

0餘米,寬20餘米,高10餘米。相傳聃(丹)季載受封於沈,身後掩埋於此。但據考古學家認定,跡里是新故事石器時代的文明遺址,由於此處遍地是陶製器皿碎片和殘斷的石器,出產東西。出土有石斧、石錛、石箭頭、石刀、陶方鼎、陶紡輪等,還有骨刀、骨針、骨箭頭、骨魚叉等。老丘堆本來很大,因處於流鞍河岸邊,長時間遭到暴雨沖刷和農人深翻墾植,相當小了。這裡地勢較高,地上枯燥,前有大平原,後臨流鞍河,是原始社會的一個村子。已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文物維護單元。

費子街遺址

在涎河匯入泉河西岸的楊橋集費子街村。凌駕河床3米,長300米,寬150米,四周環水,中心有河道衝擊構成的一條大溝。在這裡採集有石錛、陶網墜、陶紡輪等古代文物。屬大汶口文明晚期、龍山文明早期的遺址。

崗上遺址

在黃嶺集東北1千米處的崗上村頭。長800米,寬200米,高3米。南部和西部是斷層,斷層處表露出有燒土層和遺址層。出土有蚌鐮、骨鏃、骨針、骨鏢、石鏃、石斧、陶紡輪、陶罐、獐牙、鹿角等很多遺物,屬新石器時代的遺址。

在上述三處遺址出土的文物中,有石器、陶器、骨器、蚌器,然則沒有發現青銅器,標明那時社會尚處於氏族公社會期間,還沒有進入奴隸制社會。人類曾經過著久居的生涯。打魚用的網墜、佃獵用的箭頭,則標明漁獵東西的提高和出產力的進步,這隻要在氏族社會的晚期才幹呈現,闡明母系氏族公社會已過渡到父系氏族公社。社會的分工大致是:農業出產、漁獵為男人所擔任;制陶、豢養牲畜、紡織縫紉是女子的工作;大哥的人擔任指點、教授經歷,並做些簡便事務;孩子們從事輔佐性勞動。全體氏族成員人人都要勞動,產物明顯把握在父系家長手中,但仍為氏族成員所共享,還沒有發生盤剝和私有制。

沈子國古城

沈子國遺址沈子國遺址

在縣城西500米處的古城址。這裡北依泉河,南

臨流鞍,地墊很高,瓦礫遍地,地下文物埋藏豐厚,城郭規劃雄偉,輪澄清晰,確有一派古城堡的氣候。早在西周初年,周文王的第十個兒子聃季載被封於沈地,在此樹立了沈子國,這以後,聃季載的子孫們在此繁衍生息。

鮦陽古郡

在鮦城鎮北郊,因面對鮦水之陽而得名。這裡地墊很高,陶片瓦礫俯拾皆是,城池規劃明晰。在此出土有很多的古代文物,如陶壺、陶鼎、銅鏡、石馨及戰國時楚國的黃金錢幣郢爰(yǐngyuán)等。鮦陽早在兩漢、魏、晉時就曾兩次設郡。一次在南朝封宋永初元年(420年)元月,劉裕廢東晉稱帝,改國號宋,將新蔡郡設在鮦陽。30年後,又將郡移至汝南。另一次在南朝宋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蕭道成廢宋,改號齊,將新蔡郡改為北新蔡郡,仍設在鮦陽。

畢卓墓

在鮦城鎮1千米處,高4米,周長80餘米,雄偉威嚴。墓內分為正室、後室、西室、東室。全為青磚構造,墓磚上刻有鳥斑紋。畢卓為晉朝鮦陽人,曾任吏部郎。因嗜灑如命,醉盜領家釀酒而傳笑古今。1958年,本地民眾掘墓取磚,曾挖出很多五銖銅錢和一隻灑壺,及一“吉人夫人”的磚刻。

長官清真寺

清真寺清真寺

在長官集南首。建於明代萬曆(1573)年間,已有420餘

年前史,那時作為長官店回民禮拜場合。大門樓吊掛一橫匾,上書“古清真寺”;二門樓橫匾“率由理門”;北課堂匾額“主敬存誠”;大殿明柱上有春聯:“仔細主無影形憑萬物作證;參造化非高遠獨一理在心”。1983年縣當局拔專款又重建大殿6間,南課堂6間,北課堂5間及大門樓和二門樓,使清真寺相貌面目一新。

古木

千年銀杏樹

千年銀杏樹千年銀杏樹

在縣城西事跡子處。銀杏樹、古城址、老丘堆並稱為臨泉三大事跡。樹高30餘米,胸圍8米。九棱十八丫、本十二枝杈,已有兩千多年的樹齡,至今仍枝葉茂盛,挺拔蒼勁,銀果纍纍。凸起地上的根部,天然構成的各類造型,如雄獅巨龍,如躍虎奔馬,千姿百態,聽憑想像。箇中,在一根木上可見一明晰的馬蹄印,鄰近根木上又有一個足跡。傳說,為明末農人起義師領袖李闖王攻擊北京時,在此倚樹稍息留下的。據林業任務者考據,離城市這么近,又這么大,這么古的銀杏樹,為全國第一。此樹已列為省重點文物維護樹木。

老枸桔樹

在鮦城鎮古鮦陽城遺址處。相傳為元朝未年上將察罕鐵木爾在鮦陽城建花圃時所植,至今已有660餘年的前史。其樹固然不大,但經年已久。高3米多,上部骨幹老死之後再抽新乾,新乾身後又發新乾,五代樹幹殘枝記憶猶新,可見其陳舊之甚。而今所發新枝,仍綠葉茵茵,並後果數枚。每年都有很多慕名者來此欣賞一番。

近現代革命遺址

育才閣

在長官集中間的涎河南岸。是革命烈士張蘊華於1929年任長官小黌舍長時所建。那時,他組織有學生會、窮漢會、夜校等,提出“扒寺院,打神像,興私塾”的標語,率領學生、教員和窮漢先後扒失落7座寺院,建成育才閣後,他在大門上寫一別春聯:“豎起兩根硬骨頭;誓與土劣拚死命”。在二門上寫一副春聯:“有什麼思維說什麼話;做一番事業盡一番心”。育才閣有上、中、下三層,共16間。第一、二層為教室,第三層僅一間,仿義大利式修建。從全體看,既美觀而又嚴整,既儉樸而又調和。

魏野疇烈士陵寢

坐落在老集東首界南河東岸。魏野疇原為中共皖北特委書記,1928年4月9日依據中心“八·七”會議精力,組織和發起了有名的阜陽“四·九”起義。但因為預備任務不成熟,起義歸於掉敗。魏野疇率部撤離阜陽,星夜兼程向西南轉移,路過老集時被仇敵殺戮於界雕南河畔。1988年,縣當局闢地在魏野疇牲處建造陵寢。陵寢分兩局部,前面為陵寢景色區,遍植松柏、花圊。後面為烈士墳場,墓前立有墓碑。陵寢大門兩帝旁有“四·九舉義旗名垂千古;皖北灑碧血光照後人”的春聯。

劉鄧大軍匯合留念碑

在韋寨中黌舍園內。1947年8月間,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出,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由計謀防護轉為計謀抨擊的序幕。在大別出施行計謀再睜開時期,劉伯承司令員帶領的後方批示所於12月轉出大別出,來蒞臨泉的韓老家。1948年2月24日,鄧小平政委帶領的前方批示所自負別出轉出,來到韋寨,與劉伯承帶領的後方批示地點辨別75天后成功匯合。1991年縣當局撥款在此立碑留念。

名優特產

黃嶺大蔥

黃嶺大蔥黃嶺大蔥

臨泉黃嶺一帶,盛產大蔥,名經霜蔥,葉青肉厚,莖長白嫩,莖部外有淡紫色薄皮相護,耐嚴寒,抗霜凍,愈寒而愈肥,久藏而不爛壞。常食能體格健美,延年益壽。

黃嶺大蔥主要用於調味,氣香四溢,可壯食慾,助消化,和脾胃,提精神。黃嶺鎮大蔥種植歷史悠久,大蔥名氣也大,引得浙江、南京、西安等地客商紛至沓來。2006年黃嶺鎮平均畝產大蔥近5000多公斤,畝產收入5000多元。

牛莊穿心蓮

牛莊穿心蓮牛莊穿心蓮

穿心蓮莖方節顯,綠色枝葉均對生,質脆易啐味極苦,全棵入藥,清熱解毒,消除腸道疾病,可以制穿心蓮片劑,也可以提取穿心蓮內脂制針劑,穿心蓮桿子也可以加入各種飼料中,預防腸道等疾病。

臨泉縣牛莊鄉有傳統種植穿心蓮的歷史,2006年全縣以牛莊為中心種植穿心蓮2萬多畝,產品銷往上海、廣西、北京、湖北、四川、河南、廣州全國各大製藥廠。

韋寨“三粉”

韋寨“三粉”韋寨“三粉”

“三粉”即“粉面、粉皮、粉條”,韋寨地區加工三粉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韋寨因盛產粉條而被譽為“三粉之都”。其年產量最高時可達數千噸。

韋寨地區一產的冬粉是純紅芋粉,因色澤白亮,柔韌耐煮,口感爽滑而受到消費者青睞,產品熱銷全國各地。

流鞍河大閘蟹

流鞍河大閘蟹流鞍河大閘蟹

2005年以來,臨泉縣流鞍河400公頃水面已全部開發養蟹,河蟹當年平均個體重150克以上,最大個體達到500克。流鞍河所產的成蟹個大、色好、蟹黃多、無污染,在上海、楊州等水產市場成了搶手貨,部分產品遠銷到日本、香港及東南亞。

2006年流鞍河蟹400公頃水面收穫成蟹300噸,產值2400萬元,純利潤1600萬元。2006年該區域已獲省農產品認證,所產的河蟹獲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已定為省級標準化生產基地。同時,臨泉縣水產站還將標準化養蟹技術推廣到涎河、谷河、界南河等區域,養殖面積達到1.5萬畝,投入幼蟹苗4.5萬公斤,年底產值預計超過3000萬元,可使沿河兩岸2000多農戶受益。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