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纖維

天然纖維

天然纖維,是自然界存在和生長的、具有紡織價值的纖維。全世界天然纖維的產量很大,並且在不斷增加,是紡織工業的重要材料來源。

基本信息

天然纖維概念

天然纖維製品天然纖維製品

天然纖維自然界原有的或經人工培植植物上、人工飼養動物上直接取得的紡織纖維,是紡織工業的重要材料來源。

結構

天然纖維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經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飼養的動物上直接取得的紡織纖維,是紡織工業的重要材料來源。儘管20世紀中葉以來合成纖維產量迅速增長,但是天然纖維在紡織纖維年總產量中仍約占50%。
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纖維主要有,棉花,麻類,蠶絲和動物毛。其中棉花和麻類的分子成份主要是纖維素,而蠶絲和毛類的分子成份主要是蛋白質(呈聚醯胺高分子形式存在)。
人類使用天然纖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據中國科學技術史記載,我國於4000-5000年前已出現蠶絲及麻類織物,3000年前出現毛布,2000年前出現棉類織物。
天然界除棉花、麻類外,樹木、草類也大量生長著纖維素高分子,然而樹木、草類生長的纖維素,不是呈長纖維狀態存在,不能直接當作纖維來套用。將這些天然纖維素高分子經過化學處理,不改變它的化學結構,僅僅改變天然纖維素的物理結構,從而製造出來可以作為纖維套用的而且性能更好的纖維素纖維,這個技術稱為人造纖維技術。人造纖維是化學纖維的一種,合成纖維是化學纖維的另一種。人造纖維僅有“粘膠絲”(稱人造棉)一個種類,它的化學成份是纖維素高分子

天然纖維的分類

天然纖維的種類很多﹐長期大量用於紡織的有四種。

棉和麻是植物纖維,毛和絲是動物纖維。石棉存在於地殼的岩層中,稱礦物纖維,是重要的建築材料,也可以供紡織套用。棉纖維的產量最多,用途很廣,可供縫製衣服、床單被褥等生活用品,也可用作帆布和傳送帶的材料,或製成胎絮供保溫和作填充材料。

麻纖維大部分用於製造包裝用織物和繩索,一部分品質優良的麻纖維可供作衣著。羊毛和蠶絲的產量比棉和麻少得多,但卻是極優良的紡織原料。用毛纖維製成呢絨,用絲纖維製成綢緞,縫製作衣著,華麗莊重,深受人們喜愛。在紡織纖維中中,只有毛纖維具有壓製成氈的性能。毛纖維也是纖制地毯的最好的原料。

一、植物纖維

主要組成物質是纖維素,又稱為天然纖維素纖維。是由植物上種籽、果實、莖、葉等處獲得的纖維。根據在植物上成長的部位的不同,分為種子纖維、葉纖維和莖纖維。
1.種子纖維:棉、木棉等;
2.葉纖維:劍麻蕉麻等;

天然纖維製品天然纖維製品

3.莖纖維:苧麻亞麻大麻黃麻等。

二、動物纖維

主要組成物質是蛋白質,又稱為天然蛋白質纖維,分為毛和腺分泌物兩類。
1.毛髮類:綿羊毛、山羊毛駱駝毛、兔毛、氂牛毛等;
2.腺分泌物:桑蠶絲、柞蠶絲等。

三、礦物纖維

主要成分是無機物,又稱為天然無機纖維,為無機金屬矽酸鹽類,如石棉纖維

四、 化學纖維

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化學紡絲而製成的纖維。可分為人造纖維合成纖維、無機纖維。

五、人造纖維

用纖維素、蛋白質等天然高分子物質為原料,經化學加工、紡絲、後處理而製得的紡織纖維。用失去紡織加工價值的纖維原料,經人工溶解或熔融再抽絲而製成,其原始的化學結構不變,纖維成分仍分別為纖維素和蛋白質,而形成的物理結構、化學結構變化的衍生物,組成成分為纖維素醋酸酯纖維。
1.再生纖維素纖維:粘膠纖維富強纖維銅氨纖維等;(其區別為用燒鹼、二氧化硫不同的溶液溶解)
2.纖維素酯纖維:醋酯纖維

天然纖維製品天然纖維製品

3.再生蛋白質纖維:大豆纖維花生纖維等。

六、合成纖維

用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紡絲加工製得的纖維。
1.普通合成纖維:滌綸、錦綸、晴綸、丙綸、維綸、氯綸等;
2.特種合成纖維:芳綸、氨綸、碳纖維等。

七、無機纖維

以礦物質為原料製成的纖維,如:玻璃纖維、金屬纖維等。礦物纖維

八。礦物纖維

主要成分是無機物,又稱為天然無機纖維,為無機金屬矽酸鹽類,如石棉纖維。

九。化學纖維

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化學紡絲而製成的纖維。可分為人造纖維、合成纖維、無機纖維。

感官特徵

(1)棉纖維:短而細,長度一般為25—33mm,長度的整齊度較差。外形有天然轉曲,光澤通常較暗淡,有棉結雜質。彈性較差,面料能攥出摺痕,起皺後不易回復,手感柔軟。將一根纖維拉斷後,斷處纖維參差不齊,長短不一,浸濕時的強力大於乾燥時的強力,伸長率比較小。
(2)麻纖維:麻纖維較長、粗硬,粗細不勻,沒有天然捲曲,常因存在膠質而呈小束狀(非單纖維狀)。麻纖維比棉纖維長,但比羊毛纖維短,長度差異大於棉纖維。略有天然絲的光澤,顏色為象牙色、棕黃色、灰色等,纖維之間存在色差。纖維較平直,彈性和光澤較差,面料易於起皺,折皺不易消失。強力大,濕水後強力還會增大,伸長度較小。麻纖維面料比較粗硬,毛羽與人體接觸有刺癢感。
(3)蠶絲:蠶絲纖維在天然纖維中是最長、最細的,也是天然纖維中唯一的長絲,其長度為800~1000m。蠶絲彈性比較好,但不及羊毛。手感細膩柔軟(柞蠶絲比桑蠶絲略粗),富有蠶絲所特有的光澤,手摸有涼爽的感覺。強度較好,伸長率適中,在乾燥和濕潤狀態下拉斷蠶絲,所用的力無明顯區別,拉伸斷裂後斷處參差不齊。
(4)羊毛:通常是指綿羊身上捲曲的毛和山羊身上的直狀毛。毛纖維表面覆蓋鱗片,好像魚鱗。纖維長度比棉、麻要長,一般細毛長度為60~120mm,半細毛長度為70~180mm,粗毛長度為60~400ram。纖維呈明顯的天然捲曲狀,光澤柔和、滑糯。手感柔軟,手摸有溫暖的感覺,蓬鬆而富有彈性。但強度較小,伸長度較大。面料揉搓時不易折皺,手感滑爽挺括,有植物性雜質。
(5)山羊絨:該纖維極細軟,長度較羊毛短。一般牡羊絨長度為34~58mm,青羊絨長度為33~41mm。纖維細膩、輕柔、溫暖,強度、彈性、伸長率優於羊毛,光澤柔和,有“軟黃金”之稱。但是捲曲度低於羊毛。
(6)兔毛:由絨毛和粗毛組成。纖維長、輕、軟、淨,其長度一般在35~lOOmm,纖維比較鬆散,不結塊。手感柔軟,蓬鬆溫暖,表面光滑。但是兔毛纖維的鱗片不發達、捲曲少,強度較低。
(7)馬海毛:該纖維粗長而硬,長度一般在120~150mm。捲曲不明顯,強度高。表面光滑,光澤明亮,具有蠶絲般的光澤。纖維鱗片扁平、重疊少,可形成閃光的特殊效果,而且不易氈縮,易於洗滌。斷裂強度高於羊毛,但是伸長率低於羊毛。
(8)氂牛絨:絨毛很細、很短,長度為26—60mm,平均為36mlTl。手感柔軟、滑膩、蓬鬆、溫暖,保暖性與羊絨相當,比羊毛好,彈性好。光澤較暗淡,在特種動物毛中是最差的。強力和捲曲率高於羊絨。有植物性雜質。

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的區別

鑑別方法:
①鑑別的方法有手感、目測法、燃燒法、顯微鏡法、溶解法、藥品著色法以及紅外光譜法等。在實際鑑別時,常常需要用多種方法,綜合分析和研究以後得出結果。
②一般的鑑別步驟如下:
A. 首先用燃燒法鑑別出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
B. 如果是天然纖維,則用顯微鏡觀察法鑑別各類植物纖維和動物纖維。如果是化學纖維,則結合纖維的熔點、比重、折射率、溶解性能等方面的差異逐一區別出來。
C. 在鑑別混合纖維和混紡紗時,一般可用顯微鏡觀察確認其中含有幾種纖維,然後再用適當方法逐一鑑別。
D. 對於經過染色或整理的纖維,一般先要進行染色剝離或其它適當的預處理,才可能保證鑑別結果可靠。

鑑別方法:
1、手感目測法:此法適用於呈散纖維狀態的紡織原料。
(1)、棉纖維比苧麻纖維和其它麻類的工藝纖維、毛纖維均短而細,常附有各種雜質和疵點
(2)、麻纖維手感較粗硬。
(3)、羊毛纖維捲曲而富有彈性。
(4)、蠶絲是長絲,長而纖細,具有特殊光澤。
(5)、化學纖維中只有粘膠纖維的乾、濕狀態強力差異大。
(6)、氨綸絲具有非常大的彈性,在室溫下它的長度能拉伸至五倍以上。
2、顯微鏡觀察法:是根據纖維的縱面、截面形態特徵來識別纖維。
(1)、棉纖維:橫截面形態:腰圓形,有中腰;縱面形態:扁平帶狀,有天然轉曲。
(2)、麻(苧麻、亞麻、黃麻)纖維:橫截面形態:腰圓形或多角形,有中腔;縱面形態:有橫節,豎紋。
(3)、羊毛纖維:橫截面形態:圓形或近似圓形,有些有毛髓;縱面形態:表面有鱗片
(4)、兔毛纖維:橫截面形態:啞鈴型,有毛髓;縱面形態:表面有鱗片。
(5)、桑蠶絲纖維:橫截面形態:不規則三角形;縱面形態:光滑平直,縱向有條紋。
(6)、普通粘纖:橫截面形態:鋸齒形,皮芯結構;縱面形態:縱向有溝槽。
(7)、富強纖維:橫截面形態:較少齒形,或圓形,橢圓形;縱面形態:表面平滑。
(8)、醋酯纖維:橫截面形態:三葉形或不規則鋸齒形;縱面形態:表面有縱向條紋。
(9)、腈綸纖維:橫截面形態:圓形,啞鈴形或葉狀;縱面形態:表面平滑或有條紋。
(10)、氯綸纖維:橫截面形態:接近圓形;縱面形態:表面平滑。
(11)、氨綸纖維:橫截面形態:不規則形狀,有圓形,土豆形;縱面形態:表面暗深,呈不清晰骨形條紋。
(12)、滌綸、錦綸、丙綸纖維:橫截面形態:圓形或異形;縱面形態:平滑。
(13)、維綸纖維:橫截面形態:腰圓形,皮芯結構;縱面形態:1~2根溝槽。
3、密度梯度法:是根據各種纖維具有不同密度的特點來鑑別纖維。
(1)、配定密度梯度液,一般選用二甲苯四氯化碳體系。
(2)、標定密度梯度管,常用的是精密小球法。
(3)、測定和計算,將待測纖維進行脫油、烘乾、脫泡預處理,做成小球投入平衡後,根據纖維懸浮位置,測得纖維密度。
4、螢光法:利用紫外線螢光燈照射纖維,根據各種纖維發光的性質不同,纖維的螢光顏色也不同的特點來鑑別纖維。各種纖維的螢光顏色具體顯示:
(1)、棉、羊毛纖維:淡黃色
(2)、絲光棉纖維:淡紅色
(3)、黃麻(生)纖維:紫褐色
(4)、黃麻、絲、錦綸纖維:淡藍色
(5)、粘膠纖維:白色紫陰影
(6)、有光粘膠纖維:淡黃色紫陰影
(7)、滌綸纖維:白光青天光很亮
(8)、維綸有光纖維:淡黃色紫陰影。
5、燃燒法:根據纖維的化學組成不同,燃燒特徵也不同,從而粗略地區分出纖維的大類。幾種常見纖維的燃燒特徵判別對照如下:
(1)、棉、麻、粘纖、銅氨纖維:靠近火焰:不縮不熔;接觸火焰:迅速燃燒;離開火焰:繼續燃燒;氣味:燒紙的氣味;殘留物特徵:少量灰黑或灰白色灰燼。
(2)、蠶絲、毛纖維:靠近火焰:捲曲且熔;接觸火焰:捲曲,熔化,燃燒;離開火焰:緩慢燃燒有時自行熄滅;氣味:燒毛髮的氣味;殘留物特徵:松而脆黑色顆粒或焦炭狀。
(3)、滌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冒煙,緩慢燃燒;離開火焰:繼續燃燒,有時自行熄滅;氣味:特殊芳香甜味;殘留物特徵:硬的黑色圓珠。
(4)、錦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冒煙;離開火焰:自滅;氣味:氨基味;殘留物特徵:堅硬淡棕透明圓珠。
(5)、腈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冒煙;離開火焰:繼續燃燒,冒黑煙;氣味:辛辣味;殘留物特徵:黑色不規則小珠,易碎[2]。
(6)、丙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燃燒;離開火焰:繼續燃燒;氣味:石蠟味;殘留物特徵:灰白色硬透明圓珠。
(7)、氨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燃燒;離開火焰:自滅;氣味:特異味;殘留物特徵:白色膠狀。
(8)、氯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燃燒,冒黑煙;離開火焰:自行熄滅;氣味:刺鼻氣味;殘留物特徵:深棕色硬塊。
(9)、維綸纖維:靠近火焰:熔縮;接觸火焰:熔融,燃燒;離開火焰:繼續燃燒,冒黑煙;氣味:特有香味;殘留物特徵:不規則焦茶色硬塊

新型天然纖維

l、天然彩色棉

天然彩棉是一種自身具有天然色彩的棉花新品種,具有色澤自然、質地柔軟、穿著舒適、不用染色加工、能減少污染環境的一種生態環保纖維。目前,彩棉基本色調只有棕色和綠色兩大類,由於彩棉深淺不一,可顯現出多種顏色。彩棉雖然有許多優點,但存在可紡性差,顏色種類少,色澤不穩定、易變色等缺點。彩棉形態結構與白棉相似,纖維較細、生成的纖維素次生胞壁很薄,胞腔很大,色素主要分布在纖維次生胞壁中。彩棉中纖維素含量占85-90%,而白棉中纖維素含量在94%左右。其餘物質主要是蠟質,其含量是白棉的6-13倍,灰分含量是白棉的1.4-1.6倍,蛋白質含量是白棉的1.75-2.1倍,含氮物質也較多。彩棉中銅、鐵、鋅、鋁含量高於白棉,其它金屬含量低於白棉。彩棉中天然色素不穩定,在染整加工中遇酸和鹼、氧化劑易變色,加工中要注意變色問題。

天然纖維天然纖維

新疆中國彩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育品種和美國BC公司彩棉品質指標基本接近。目前國內培育的彩棉纖維長度接近於普通白色陸地棉品種,同時培育了長度達32mm、強度為27CN/tex以上的中長絨彩棉新品,並逐漸解決彩棉的質量和產量低的難點。
日前開發的產品有純彩棉、彩棉/白棉、彩棉/天絲、彩棉/Modal等混紡或交織、色織的針織和機織紡織品。

2、天然彩色繭絲

蠶(繭)絲是天然纖維中珍貴品種,素稱纖維皇后,而天然彩色繭絲更為珍貴。天然彩色繭絲色彩自然、色調柔和、色澤豐富而艷麗,有些顏色採用染色加工難以達到的色澤。桑蠶彩色繭絲主要有黃紅繭系和綠繭系兩大類,黃紅繭系包括淡黃、金黃、肉色、紅色、蒿色、銹色等;綠繭系包括竹綠和綠色兩種。黃紅繭系的顏色來自桑葉中的類胡蘿蔔素(-胡蘿蔔素、新生胡蘿蔔素)和葉黃素色素(葉黃素、蒲公英黃素、紫黃素、次黃嘌呤黃素);綠繭絲的色素主要為黃酮色素。
天然彩色繭絲的特性:1、柞蠶、天蠶、野桑蠶、蓖麻蠶、琥珀蠶等所吐的絲大部分內部有很多空隙,最多達10%,是一種多孔蛋白質纖維,輕盈漂逸、吸濕性優良、透氣性好、穿著舒適,2、天然彩色繭絲具有很好的紫外線吸收能力,對UV-B透過率小於0.5%,UV-A和UV-C透過率不足2%。 繭絲外層絲膠有很好的抗菌作用,用野蠶絲無紡布接種黃色葡萄球菌、綠濃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等,使接種的細菌數減少99.9%。4、抗氧化功能好:生物在生命活動中,在不良環境中會不斷產生多種活性氧自由基 ,這些自由基氧化能力強,能破壞生物機體。彩色繭絲分解這些自由基的能力遠遠高於白繭絲,其中綠色繭絲能分解90%左右活性自由基,黃色繭絲分解50%左右自由基。將彩色繭絲製成內衣,或者做化妝品有很好護膚養顏作用,免除這些活性基對人體的危害。
在天然彩色繭絲的開發套用方面,日本、中國、泰國、高棉、越南、印度等進行了很多研究工作。中國地域廣大,大部分地區都適宜開發彩色桑蠶繭和野蠶繭資源。彩色資源開發套用,關鍵技術是品種選育和制絲技術。彩色蠶繭線色澤較穩定,在染整加工中變色較小,有一定的耐光牢度,是開發高檔紡織品的極優材料。

3、原竹纖維

目前生產的竹纖維有兩種:一種為天然竹纖維(也稱原竹纖維或天竹纖維),另一種為竹漿粘膠纖維(屬再生纖維素纖維)。天然竹纖維大多以纖維束存在,在物理-機械及化學加工過程中不破壞竹材的纖維素結構,只去除纖維素束內外的雜質(木質素、多戊糖、竹粉和果膠等),保留天然竹纖維素形態、分子結構和聚集態結構。原竹纖維的優點很多:有較高的強度,吸濕排汗性好,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和抗紫外線功能,製成服裝具有涼爽舒適性。但原竹纖維在纖維提取過程中保留著纖維束狀態,長度差異大,短者約2cm左右,最長的與竹節相近(約30cm左右),纖維纖度較粗,離散度大,手感稍有粗硬。目前,產量較低,還未實現工業化生產,價格偏高。由於原竹纖維性狀和結構與苧麻相近,容易魚目混珠。

案例

天然彩色棉
天然彩棉是一種自身具有天然色彩的棉花新品種,具有色澤自然、質地柔軟、穿著舒適、不用染色加工、能減少污染環境的一種生態環保纖維。彩棉基本色調有棕色和綠色兩大類,由於彩棉深淺不一,可顯現出多種顏色。彩棉雖然有許多優點,但存在可紡性差,顏色種類少,色澤不穩定、易變色等缺點。彩棉形態結構與白棉相似,纖維較細、生成的纖維素次生胞壁很薄,胞腔很大,色素主要分布在纖維次生胞壁中。彩棉中纖維素含量占85-90%,而白棉中纖維素含量在94%左右。其餘物質主要是蠟質,其含量是白棉的6-13倍,灰分含量是白棉的1.4-1.6倍,蛋白質含量是白棉的1.75-2.1倍,含氮物質也較多。彩棉中銅、鐵、鋅、鋁含量高於白棉,其它金屬含量低於白棉。彩棉中天然色素不穩定,在染整加工中遇酸和鹼、氧化劑易變色,加工中要注意變色問題。
天然纖維
新疆中國彩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育品種和美國BC公司彩棉品質指標基本接近。目前國內培育的彩棉纖維長度接近於普通白色陸地棉品種,同時培育了長度達32mm、強度為27CN/tex以上的中長絨彩棉新品,並逐漸解決彩棉的質量和產量低的難點。
日前開發的產品有純彩棉、彩棉/白棉、彩棉/天絲、彩棉/Modal等混紡或交織、色織的針織和機織紡織品
天然彩色繭絲
蠶(繭)絲是天然纖維中珍貴品種,素稱纖維皇后,而天然彩色繭絲更為珍貴。天然彩色繭絲色彩自然、色調柔和、色澤豐富而艷麗,有些顏色採用染色加工難以達到的色澤。桑蠶彩色繭絲主要有黃紅繭系和綠繭系兩大類,黃紅繭系包括淡黃、金黃、肉色、紅色、蒿色、銹色等;綠繭系包括竹綠和綠色兩種。黃紅繭系的顏色來自桑葉中的類胡蘿蔔素(-胡蘿蔔素、新生胡蘿蔔素)和葉黃素色素(葉黃素、蒲公英黃素、紫黃素、次黃嘌呤黃素);綠繭絲的色素主要為黃酮色素。
天然彩色繭絲的特性:1、柞蠶、天蠶、野桑蠶、蓖麻蠶、琥珀蠶等所吐的絲大部分內部有很多空隙,最多達10%,是一種多孔蛋白質纖維,輕盈漂逸、吸濕性優良、透氣性好、穿著舒適,2、天然彩色繭絲具有很好的紫外線吸收能力,對UV-B透過率小於0.5%,UV-A和UV-C透過率不足2%。繭絲外層絲膠有很好的抗菌作用,用野蠶絲無紡布接種黃色葡萄球菌、綠濃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等,使接種的細菌數減少99.9%。4、抗氧化功能好:生物在生命活動中,在不良環境中會不斷產生多種活性氧自由基,這些自由基氧化能力強,能破壞生物機體。彩色繭絲分解這些自由基的能力遠遠高於白繭絲,其中綠色繭絲能分解90%左右活性自由基,黃色繭絲分解50%左右自由基。將彩色繭絲製成內衣,或者做化妝品有很好護膚養顏作用,免除這些活性基對人體的危害。

纖維內衣纖維內衣

在天然彩色繭絲的開發套用方面,日本、中國、泰國、高棉、越南、印度等進行了很多研究工作。中國地域廣大,大部分地區都適宜開發彩色桑蠶繭和野蠶繭資源。彩色資源開發套用,關鍵技術是品種選育和制絲技術。彩色蠶繭線色澤較穩定,在染整加工中變色較小,有一定的耐光牢度,是開發高檔紡織品的極優材料。
原竹纖維
竹纖維有兩種:一種為天然竹纖維(也稱原竹纖維),另一種為竹漿粘膠纖維(屬再生纖維素纖維)。天然竹纖維大多以纖維束存在,在物理-機械及化學加工過程中不破壞竹材的纖維素結構,只去除纖維素束內外的雜質(木質素、多戊糖、竹粉和果膠等),保留天然竹纖維素形態、分子結構和聚集態結構。原竹纖維的優點很多:有較高的強度,吸濕排汗性好,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和抗紫外線功能,製成服裝具有涼爽舒適性。但原竹纖維在纖維提取過程中保留著纖維束狀態,長度差異大,短者約2cm左右,最長的與竹節相近(約30cm左右),纖維纖度較粗,離散度大,手感稍有粗硬。產量較低,還未實現工業化生產,價格偏高。由於原竹纖維性狀和結構與苧麻相近,容易魚目混珠

產品套用

天然纖維主要用作衣物及各種紡織品。粘膠絲主要用於代替部分棉花,做各種織物及服裝等。粘膠絲纖維還可用做碳纖維的原料,來燒制高強度高模量碳纖維,還可以在成纖過程中將纖維素溶液紡製成“中空”的管狀纖維,用做污水處理,飲用水淨化技術(製作飲用“礦泉水”)中的膜分離材料。
天然纖維及人造纖維產業主要在紡織領域,研發各種適於市場需求的物美價廉紡織產品及服裝製品等,是紡織行業的主要目標之一。而天然纖維作為高分子來講,研究它的化學改性及高分子資源的綜合利用,是天然纖維資源另一方面的研究課題。

研發歷史

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纖維主要有,棉花,麻類,蠶絲和動物毛。其中棉花和麻類的分子成份主要是纖維素,而蠶絲和毛類的分子成份主要是蛋白質(呈聚醯胺高分子形式存在)。
人類使用天然纖維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據中國科學技術史記載,我國於4000-5000年前已出現蠶絲及麻類織物,3000年前出現毛布,2000年前出現棉類織物。
天然界除棉花、麻類外,樹木、草類也大量生長著纖維素高分子,然而樹木、草類生長的纖維素,不是呈長纖維狀態存在,不能直接當作纖維來套用。將這些天然纖維素高分子經過化學處理,不改變它的化學結構,僅僅改變天然纖維素的物理結構,從而製造出來可以作為纖維套用的而且性能更好的纖維素纖維,這個技術稱為人造纖維技術。人造纖維是化學纖維的一種,合成纖維是化學纖維的另一種。目前的人造纖維僅有“粘膠絲”(稱人造棉)一個種類,它的化學成份是纖維素高分子。
以造紙漿粕的纖維素高分子為原料的 “人造纖維”最早出現於19世紀未葉,1890年出現了將纖維素分子硝化改性後溶於乙醇或乙醚做成溶液,而後經噴絲板擠出成絲,在凝固浴中凝固成型的濕法紡絲“人造纖維”技術。1905年進一步改進成將纖維素分子直接溶於鹼性二硫化碳溶液,然後再濕法紡絲的技術,這種纖維稱為粘膠絲。之後又出現銅氨溶液技術。以二硫化碳為溶劑的紡絲技術和銅氨溶液技術一直套用到上世紀60~70年代,後因所用溶劑的環境污染問題,而漸漸被淘汰。上世紀80年代初,歐洲出現了可溶解纖維素高分子的“N-甲基嗎啉氮氧化合物”的新溶劑,這種溶劑無毒而且可以回收,因此出現了對環境無污染的“綠色粘膠絲”新工藝(Lyocell)的研發,並於90年代初工業化。我國的綠色粘膠絲技術(Lyocell),從2000年起開始逐步產業化。

纖維材料

名稱 簡介
天然纖維 天然纖維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經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飼養的動物上直接取得的紡織纖維,是紡織工業的重要材料來源。全世界天然纖維的產量很大,並且在不斷增加,是紡織工業的重要材料來源。
無機纖維 無機纖維 (inorganic fiber)是以礦物質為原料製成的化學纖維。主要品種有玻璃纖維、石英玻璃纖維、硼纖維陶瓷纖維、金屬纖維等。
玻璃纖維 玻璃纖維(英文原名為:glass fiber或fiberglass )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種類繁多,優點是絕緣性好、耐熱性強、抗腐蝕性好,機械強度高,但缺點是性脆,耐磨性較差。它是以玻璃球或廢舊玻璃為原料經高溫熔制、拉絲、絡紗織布等工藝製造成的,其單絲的直徑為幾個微米到二十幾個微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的 1/20-1/5 ,每束纖維原絲都由數百根甚至上千根單絲組成。玻璃纖維通常用作複合材料中的增強材料,電絕緣材料和絕熱保溫材料,電路基板等國民經濟各個領域。
合成纖維 合成纖維是將人工合成的、具有適宜分子量並具有可溶(或可熔)性的線型聚合物,經紡絲成形和後處理而製得的化學纖維。通常將這類具有成纖性能的聚合物稱為成纖聚合物。與天然纖維和人造纖維相比,合成纖維的原料是由人工合成方法製得的,生產不受自然條件的限制。合成纖維除了具有化學纖維的一般優越性能,如強度高、質輕、易洗快乾、彈性好、不怕霉蛀等外,不同品種的合成纖維各具有某些獨特性能。
化學纖維 化學纖維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製備紡絲原液、紡絲和後處理等工序製得的具有紡織性能的纖維。
人造纖維 人造纖維的形狀和用途,分為人造絲、人造棉和人造毛三種。重要品種有粘膠纖維、醋酸纖維、銅氨纖維等。

常見衣物面料成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