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目混珠

魚目混珠

魚目混珠,拼音:yúmùhùnzhū,漢語成語,出自《昭明文選》卷四十〈彈事箋奏記·箋·到大司馬記室箋〉,指把魚眼珠雜混在珍珠中。該詞語作貶義,比喻以假亂真、以次充好。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漢·魏伯陽《參同契》卷上:“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檟。”用法:用作貶義。用來比喻以假亂真。主謂式;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魚目混珠魚目混珠
詞目:魚目混珠
拼音:yúmùhùnzhū
解釋:。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漢·魏伯陽《參同契》卷上:“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檟。”
魚目:魚眼睛;混:混同,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延伸
相似的東西,不一定同樣,判斷物品如此,判斷品格亦如此。
漢·魏伯陽《參同契》上卷:“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檟。”

故事典故

從前有一個人叫做滿願,他無意中得到了顆很大的珍珠,許多人都很羨慕他。鄰居壽量很妒忌別人用羨慕的眼神來討論滿願有顆大珍珠,自己也很想擁有。有一次壽量在路上發現一顆很大的魚眼睛,便誤以為是珍珠就撿回家。然後到外面大肆宣揚。後來他們兩人得了同一種病需要用珍珠的粉末和藥材才能治好。壽量取出那顆所謂的“珍珠”,大家一看,都諷刺壽量:“你真是魚目混珠啊”!

成語典故

昭明文選》卷四十〈彈事箋奏記·箋·到大司馬記室箋〉~839~

明公道冠二儀,勛超遂古,將使伊周奉轡,桓文扶轂,神功無紀,作物何稱?府朝初建,俊賢翹首;惟此魚目,唐突璵璠。顧己循涯,寔知塵忝,千載一逢,再造難答;雖則殞越,且知非報。不勝荷戴屏營之情,謹詣廳奉白箋謝聞,昉死罪死罪。唐·李善注引《雒書》曰:「秦失金鏡,魚目入珠。」又引《韓詩外傳》曰:「白骨類象,魚目似珠。

詞語辨析

用法:用作貶義。用來比喻以假亂真。主謂式;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反義詞:黑白分明、涇渭分明、是非分明、一清二楚
近義詞:以假亂真、冒名頂替、濫竽充數、魚龍混雜、渾水摸魚
辨析:與“魚龍混雜”略有區別,“魚龍混雜”主要比喻好的和壞的混在一起。

示 例

花月痕》:“他道你是魚目混珠,你該罰他一鍾酒。”
玉嬌梨》第十二回:“唯門生以魚目混珠,有辱宗師藻鑒。”
浩然《艷陽天》第二卷第八十章:“咱們得弄清楚是非,不能魚目混珠。”
唐李白《鳴皋歌送岑徵君》:“蝘蜓嘲龍,魚目混珍。”一本作“魚目混珎”。
宋司馬光《稷下賦》:“珷玞亂玉,魚目間珠,泥沙漲者其泉慁,莨莠茂者其谷蕪。”

詞語造句

1.一些不法商販魚目混珠,兜售假貨,坑害民眾。
2.我們要嚴格把好質量這一關,決不魚目混珠,以次充好。
3.在飲水機行業過快發展過程中,監管乏力造成了飲水機市場魚目混珠的局面,一些偽劣產品嚴重危害著人們的健康。

近義詞

以假亂真冒名頂替濫竽充數、魚龍混珠、渾水摸魚

反義詞

黑白分明涇渭分明是非分明一清二楚

外文表述

日文

偽物(にせもの)を本物(ほんもの)として見せかける

法文

articlesfalsifiésmélangésauxarticlesvéritables

德文

wieeinFischaugeunte

造句

mixthefictitiouswith:passofffisheyesas[for]pearls--passofftheshamasthegenuine;getsb.toacceptignorantlyafalsearticle;mixthefictitiouswiththegenuine;mixthegenuinewiththefictitious;
科學就是真理,因為它最講實際。任何喬裝打扮、魚目混珠的東西,在科學實驗室里都會原形畢露。
Scienceistruth,foritismostparticularaboutpracticality.Anydisguisedorfakethingswillshowtheirtruefeatureswhentheyareputtothe[4]testinthelaboratory.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