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縣[山西省北部縣城]

大同縣[山西省北部縣城]

山西省大同縣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東北邊沿。東與陽高縣毗連;北屏采涼山、馬鋪山與大同市北郊接壤;西隔御河緊靠大同市;襟連左雲、懷仁;南與渾源縣相接。縣境東西相距約45千米,南北相隔約60千米,全縣總面積1501平方千米。大同縣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屬大同市近郊。現轄10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現有189個行政村,總人口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9萬人。總土地面積225.5萬畝,平、川、山區、丘陵各占三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積59.8萬畝,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縣。境內有桑乾河、六棱山兩處地質斷裂帶,是一個地震多發區。

基本信息

概括

自然條件

大同縣平均海拔1347米,最低海拔891.7米,最高海拔2167.1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391.5mm,且集中在夏季6—8月份,年平均氣溫5.8℃,極端最低氣溫-30.3℃,極端最高氣溫為36.1℃,全年日照時數為2973小時,無霜期為125天左右。乾旱、低溫,早霜等災害性氣候頻繁出現。境內有桑乾河、六棱山兩處地質斷裂帶,是一個地震多發區。

交通條件

大同縣交通十分發達。原302省道和339省道改造成城區主街道。兩側為輔道和人行橫道。京包、大秦、大準三條鐵路橫貫東西,大淶、大張、大塘、京大四條公路縱橫交錯。大同飛機場位於我縣倍加造鎮境內,距縣城15公里。縣級公路169公里,實現了縣通油路、鄉通公路、村村通機動車輛。

資源條件

大同縣地圖
大同縣資源豐富。已探明的14種礦產資源中,尤其以石灰岩、玄武岩、粘土等資源最為豐富;農產品較為豐富;其中黃花、綠豆以其品質好、產量大、深受國內客商歡迎。在境內眾多的旅遊資源中,冊田水庫是全省儲量最大的水庫之一,而在火山噴發口上興建的昊天寺更是別具一格,獨具匠心。

電力通信

大同縣電力、電信事業發達。全縣有220千伏安、110千伏安變電站各一座,35千伏安變電站3座,總容量23.56萬千伏安。全縣市話裝機容量5000門,農話裝機容量3696門,有數字通信基站3座,移動通信用戶12000戶,有移動通訊基站23個。10個鄉鎮全部實現了光纜傳輸,70%以上的村通了程控電話。

文教衛生

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全縣有各類學校199所,其中:高中2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人數1657人;全縣有各類職稱科技人員3256人,其中高級29人,中級616人;全縣有縣鄉級醫療機構20所,其中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開設床位275張。在189個行政村中,已有164個村辦起了合作醫療所,基本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經濟規模

2002年,縣委、縣政府從本縣實際出發,提出並實施了“品牌興縣、產業富縣、項目強縣、依法治縣”十六字發展新方略,全年共引進各類企業190多個,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73581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5895萬元,實現利稅5770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916萬元,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7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46元。2011年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正式確定,山西共有21個縣納入連片特困區,其中大同市大同縣是唯一以非國家貧困縣身份入列的縣。

簡介

山西省大同縣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東北邊沿。東與陽高縣毗連;北屏采涼山馬鋪山大同市北郊接壤;西隔御河緊靠大同市;襟連左雲懷仁;南與渾源縣相接。縣境東西相距約45千米,南北相隔約60千米,全縣總面積1501平方千米。大同縣位於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屬大同市近郊。現轄10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現有189個行政村,總人口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9萬人。總土地面積225.5萬畝,平、川、山區、丘陵各占三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積59.8萬畝,是一個典型的純農業縣。境內有桑乾河六棱山兩處地質斷裂帶,是一個地震多發區。

地理

大同縣大同縣

地質

大地構造上處於華北地台的山西台背斜與陰山隆起的交接部位。北為北口隆地,西南為大同──靜樂凹陷,東南為桑乾河新斷陷。本區域在多期的地殼構造變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構造形跡,尤其以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運動的影響最為明顯,新構造運動相當發育、地震活動也較為頻繁。境內有桑乾河、六棱山兩處地質斷裂帶,是一個地震多發區。

歷史記載,宋乾興元年三月(1022年4月),大同、應縣一帶發生6.5級地震;元大德九年四月乙酉(1305年5月3日),懷仁、大同一帶發生6.5級地震;明萬曆十年二月(1582年3月)大同發生6.1級的震群型地震活動,大於5級的地震共有5次,此次地震發生在山西隆起地區的大同盆地內。

大同出露地層較為齊全。自老至新有太古界集寧群,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以上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地丘陵區)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東南平川區)。其中,在集寧群的地層中形成豐富的石墨礦資源;在寒武系地層中沉積形成大量的水泥石灰岩、熔劑石灰岩和白雲岩;在石炭系、侏羅系的地層中蘊藏了極為豐富的煤炭資源。

地貌

大同縣山地、丘陵主要集中於西、北及東北部地區,而平川區位於東南部。這就構成了大同西北高、東南低,地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的主要特徵。大同的山地屬陰山山脈的一部分,在大同境內呈東北——西南走向,斜貫全境南北部為土石山區,東北部為丘陵溝壑區,中部為平川,區山區、丘陵區約占總面積的60%。平均海拔1347米,最低海拔891.7米,最高海拔2167.1米。

氣候

大同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391.5mm,且集中在夏季6—8月份,年平均氣溫5.8℃,極端最低氣溫-30.3℃,極端最高氣溫為36.1℃,全年日照時數為2973小時,無霜期為125天左右。乾旱、低溫,早霜等災害性氣候頻繁出現。

資源

資源豐富。已探明的14種礦產資源中,尤其以石灰岩玄武岩粘土等資源最為豐富;農產品較為豐富;其中黃花綠豆以其品質好、產量大、深受國內客商歡迎。在境內眾多的旅遊資源中,冊田水庫是全省儲量最大的水庫之一,而在火山噴發口上興建的吳天寺更是別具一格,獨具匠心。

歷史沿革

大同縣大同縣

根據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所賈蘭坡等專家來同考察證明,早在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棲居繁衍。春秋時期為遊牧民族樓煩占據。戰國時期屬趙國,設定雲中、雁門、代郡。秦統一六國後置雁門郡。兩漢時期為平城縣,隸屬雁門郡。三國曹魏時隸屬冀州新興郡。北魏自雲中徙都平城,置司州牧及置代尹,又置恆州,領轄八郡十四縣。北齊將北恆州改為恆安鎮,隸屬恆州太平縣。北周將太平縣改為雲中縣。隋以其地屬雲、朔、代三州,為避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的名諱,故而將雲中縣改為去內縣。唐開元年間置雲州,天寶初年改雲中郡,乾元初年復為雲州,鹹通九年置大同軍節使,領轄雲、朔、蔚三州。五代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遼。遼重熙十三年改雲州為西京,設西京道大同府。

遼重熙十七年(公元1048年)析雲中縣地置大同縣。

北宋宣和五年預置雲中府路,因宋遼對峙,大同為遼所占據,故而雲中府路只是虛設而已。金為西京路大同府,置西京路總管府,又置留守司。中華民國元年大同府廢,民園二年五月置雁門道,治大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於大同農村開闢抗日根據地,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以京包鐵路和北同蒲鐵路為界線,成立了東西大同縣,東大同縣屬晉察冀邊區,西大同縣屬晉綏邊區。
1949年,歸大同市管轄。1954年,與懷仁縣合併,稱大仁縣,歸雁北地區管轄。1958年12月又劃歸大同市郊區。1959年11月劃為古城區,後改為大同縣,仍歸大同市管轄。1965年8月又劃歸雁北地區,1993年又歸大同市管轄。縣政府駐地於1970年由大同市南關遷至西坪鎮。1998年,全縣有16個鄉鎮。

行政區劃

大同縣轄3個鎮、7個鄉:湖東街道、東街街道、西街街道;西坪鎮、倍加皂鎮、周士莊鎮、吉家莊鄉、峰峪鄉、杜莊鄉、黨留莊鄉、瓜園鄉、聚樂堡鄉、許堡鄉。
西坪鎮面積132平方千米,人口20584人。轄1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西坪。由原西坪鎮、中高莊鄉合併。
周士莊鎮 面積148平方千米,人口15673人。轄23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周士莊。
倍加皂鎮 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19358人。轄11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倍加皂。
許堡鄉面積228平方千米,人口16870人。轄1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許堡。由原許堡鄉、西冊田鄉合併。
瓜園鄉面積140平方千米,人口10758人。轄18個村委會。鄉政府駐瓜園。由原瓜園鄉、城莊鄉合併。
黨留莊鄉 面積70平方千米,人口13586人。轄11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黨留莊。
杜莊鄉面積154平方千米,人口13603人。轄1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杜莊。
聚樂堡鄉 面積150平方千米,人口8776人。轄23個村委會。鄉政府駐聚樂堡。由原聚樂鄉、閣老山鄉合併。
峰峪鄉面積204平方千米,人口12405人。轄21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峰峪。由原峰峪鄉、徐團鄉合併。
吉家莊鄉 面積199平方千米,人口12060人。轄2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吉家莊。由原吉家莊鄉、麻峪口鄉合併。

經濟

(圖)大同縣大同縣機場

1998年,全縣財政總收入6674萬元,國內生產總值5.85億元,糧食總產量1億公斤,工業增加值13945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105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3.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66元。

大同縣電力、電信事業發達。 全縣有220千伏安、110千伏安變電站各一座,35千伏安變電站3座,總容量23.56萬千伏安。全縣市話裝機容量5000門,農話裝機容量3696門,有數字通信基站3座,移動通信用戶12000戶,有移動通訊基站23個。10個鄉鎮全部實現了光纜傳輸,70%以上的村通了程控電話。
2002年,實施了“品牌興縣、產業富縣、項目強縣、依法治縣”十六字發展新方略,全年共引進各類企業190多個。
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73581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5895萬元,實現利稅5770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916萬元,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708萬元,農民入均純收入2046元。

自然環境

全縣位
大同縣京包鐵路
於東經113°20′-113°55′,北緯39°43′-40°16′,東接陽高、南連渾源和懷仁、北鄰新榮、西依大同市區,屬晉冀蒙交匯之地。地形呈南北高、中間低走勢,主要有采涼山系、六棱山系和東部火山群。國土面積1497平方公里(224.65514萬畝),平均海拔1157米。其中,平川123.855萬畝,占55.13%;丘陵67.8萬畝,占30.18%;山區33萬畝,占14.69%,是一個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縣。全縣農用地180.625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0.15%。其中,耕地64.42726萬畝(水澆地12.08239萬畝,旱地52.06008萬畝,菜地2847.9畝)。全縣建設用地19.45851萬畝,其中集體用地7.45859萬畝,國有用地11.99992萬畝。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全縣林地達84萬畝,牧草地達36.11415萬畝,森林覆蓋率、林草覆蓋度分別達23.6%、51.2%。
大同縣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帶,春季風大幹燥、夏季雨集中、秋季溫差大、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6.4℃,年活動積溫2846.5℃,年平均降雨量389mm,年平均無霜期125天,年平均大風日數34天、平均風速3.0米/秒。土壤以粟鈣土為主,乾旱、冰雹、凍害等災害性氣候出現頻繁。境內有十處地質斷裂帶,屬地震多發區。
大同縣是個富水區,水資源總量10547萬立方米,其中河川徑流量3094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儲量7453萬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620立方米。地表水屬海河水系,以桑乾河、御河、沙河和方城河、中高莊河等為主,形成了大中小型16座水庫,水面達12630畝,濕地達6萬畝。桑乾河年均流量2.6億立方米,境內流程58公里,注入境內的山西省第二大水庫——冊田水庫,總庫容5.8億立方米,面積約5萬畝,蓄水量8600萬立方米,每年向大同市和大同二電廠供水5000萬立方米,歷年共向北京市輸水2.3億立方米。

物產資源

大同縣物產豐富。境內有12種金屬礦產,玄武岩、火山岩、石灰岩、花崗岩、白雲岩探明儲量分別為69億立方米、5.5億立方米、3000萬立方米、311萬立方米和82萬噸,還有煤、石英、長石、礦泉水、磚瓦粘土、砂、鐵。主要工業品為活性炭、水泥、機磚等。
野生動物有狍子、野兔、豺、狐子、山狸子、獾子、瞎老、黃鼠狼等,禽鳥類有雞、鴨、鵝和天鵝、大雁、燕子、麻雀、鴿子、喜鵲、布穀鳥、啄木鳥、老鷹以及畫眉、黃鶯、山雀等。養殖業以牛、羊、豬、雞和鯉魚、鰱魚、蛇魚、鯽魚、蛤蟆魚等魚類為主。
樹種有油松、落葉松等針葉林和楊樹、柳樹、榆樹等闊葉林以及蘋果、梨、葡萄、杏、李、檳沙果等經濟林。農作物有玉米、穀子、黍子、馬鈴薯、豆類、蔬菜等,特色農產品有黃花、綠豆、鮮食杏、檳果、西瓜、香瓜、地榴、藥材等。

人口情況

2007年抽樣調查常住人口17.216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7241萬人,占27.44%;農村人口12.492萬人,占72.56%。2007年公安戶籍人口68455戶、17.370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6944萬人,農業人口13.4388萬人,未落戶人口4201人。縣城約3萬人。
大同縣以漢族為主,有滿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回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593人,其中有2個回民聚居村406人;大同縣是全省宗教工作重點縣,佛、道、天主、基督、伊斯蘭五教俱全,信教民眾6200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8%。有正式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28所,教職人員87名(其中,佛教10所、19名,道教2所、3名,基督教14所、56名,伊斯蘭教1所、1名,天主教1所、8名)。
全縣60歲以上人口2.4萬人,占總人口的14%,按我國10%的標準,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全縣殘疾人抽樣調查,占總人口的6.3%;全縣重點優撫人員和五保戶2000多人。

交通旅遊

大同縣地處山西省北部赴京津地區的交通要衝,同渾、大張、大塘、109國道、京大高速、得大高速六條公路和京包、大秦、大準三條鐵路縱橫交錯,位於倍加造鎮的大同飛機場已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長治等多條航線。全縣縣道11條279.2公里、鄉道82條712.6公里、村道123條341公里,共1332.8公里。其中,二級路39公里,三級路87公里。村通水泥路1256公里,建成縣城二級汽車站1座、鄉鎮四級汽車站8座、候車亭136個、招呼站62個,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境內鐵路幹線85.1公里,全國最大的煤炭運銷基地——大秦公司湖東編組站位於我縣,年發運量達到3.5億噸。
大同縣旅遊景點眾多。縣城東北部的大同火山群是我國境內最典型的火山集中分布區,是東亞大陸稀有的自然遺蹟,是研究第四紀地質運動的天然實驗室,海拔分別在1000米至1500米之間的30餘座火山錐均勻分布,具有不可媲美的旅遊文化、地質學考察價值,已列入國家地質公園。建在火山口的昊天寺吸引了各方遊客;縣城東部的冊田水庫風光旖旎,環境優美,主要景觀有烏龍峽、小龍門、回音壁、羅漢洞、蝴蝶灣、紅門寺遺址等;縣城北端的采涼山,主峰海拔2144米,超過恆山100米,自古有“北嶽恆山萬丈高,不及采涼半主腰”的說法,周邊的地藏寺、采涼積雪、五里台溫泉、麻地溝風光等景觀都極具開發價值;縣城南端的南山睡佛已有1.38億年的歷史,其逼真的佛像造型實屬鬼斧神工,與雲岡石窟相映生輝,珠聯璧合;杜莊土林是黃土高原峽谷中的一道奇特風景,大自然的滄桑巨變造就了詭異迷離的地貌。此外,西漢“白登之戰”遺址、李殿林舊居、呂家大院、慈禧西逃舊居等一大批人文景觀也極具觀賞價值。
大同縣人文薈萃,湧現出眾多名人志士。古代有北齊武明皇后婁昭君,文宣帝高洋生母;清朝李殿林,曾任內閣學士、吏部左侍郎、郵傳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典禮院掌院學士等職。現代革命先驅舉不勝舉,尤以新加坡華僑倉夷烈士為代表。當代名人主要有呂日周等人,其現任省改革創新研究會會長、北大名譽教授,曾任省政協原副主席,被評為改革開放三十周年風雲人物,還有全國勞動模範趙喜順、“新糧王”范成忠等。

交通

(圖)大同縣大同縣京包鐵路

大同縣交通十分便利,京包鐵路、大秦鐵路和大準鐵路經過境內,縣內公路縱橫交錯,大淶、大張、大塘三條幹線公路,通車裡程133公里,京大高速公路橫穿境內,縣級公路169公里。實現了縣通油路,鄉通公路,村通車輛。投資近4億元規模宏大的大同飛機場在縣境內興建。

文教衛生

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全縣有各類學校199所,其中:高中2所,職業中學1所,教師人數1657人;全縣有各類職稱科技人員3256人,其中高級29人,中級616人;

全縣有縣鄉級醫療機構20所,其中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共有醫技人員589人,開設床位275張。192個行政村,村村建立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辦起合作醫療衛生所139個。

黨政組織

全縣有黨群、行政機關42個,鄉鎮、街道13個,事業單位235個(包括各類基層站所等),公教人員6967名。
全縣有基層黨組織384個,其中黨委19個,黨總支10個,基層支部355個。中共黨員7518人,民盟黨員1人,民建黨員2人。

電信

全縣市話裝機容量5000門,實占2800門,農話裝機容量3696門,實占1200門。全縣模擬移動通訊基站一座,數字通信基站3座。16個鄉鎮已有13個鄉鎮了程控電話,實現了光纜傳輸。
電力方面,現有220千伏變電站一座,容量18萬千伏安,110千伏變電站一座,容量4萬千伏安,3座35千伏安變電站,容量是1.56萬千伏安。電力資源豐富,工農業生產、生活有充足的電力保證。

衛生

全縣有縣鄉級醫療機構20所,其中綜合醫院1所,中醫院1所,共有醫技人員589人,開設床位275張。192個行政村,村村建立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辦起合作醫療衛生所139個。
1998年,全縣財政總收入6674萬元,國內生產總值5.85億元,糧食總產量1億公斤,工業增加值13945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105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3.0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66元。

民俗風情

大同炕圍

大同地區,氣候比較寒冷,屋內多有土炕,灶炕相連,…來做飯,二來取暖,尤其農村,更為普遍。為美化室內環境,鍋台刷成白色,灶圍刷成黑色,炕圍繪有各色圖案,既是一種室內裝飾,又是一種講究衛生之傳統習慣。每逢搬遷新居和新媳婦進門,都要請著名匠人彩繪炕圍;主人盛情款待藝人,藝人則是十分留心地施展繪畫天才,每當一幅炕圍畫完之後,鄰居必定要去參觀品評一番。
大同縣大同縣

踢鼓秧歌

踢鼓秧歌亦稱“地秧歌”。“土灘秧歌”/亂秧歌”。“踢鼓子”,渾源縣又稱它為“故事”,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所扮演的人物均為著名古典小說《水濟》宋江吳用公孫勝林沖花榮魯智深武松時遷孫二娘劉唐王英。踢鼓秧歌在大同地區的繁榮盛況。
民族民族

撓擱、抬擱

撓擱和抬擱是反映古代農民慶祝豐收景象時,將子頂在脖子之上,以示合家歡樂的民間舞蹈。相傳,大地區遠在300年前,就有撓擱和抬擱出現。撓擱是在一個壯漢肩背上綁起一根豎起的鐵桿,高約米,鐵桿頂端安有鐵座,鐵座上綁有一個化了妝的孩子;有的鐵桿分成兩叉,鐵座綁有兩個化了妝的孩子。鐵座面的人稱“撓擱人”,下面的壯漢稱“底座”。

民族民族

旅遊

(圖)大同縣大同縣旅遊

大同縣歷史悠久,戰國時屬趙,漢置平城縣,遼時從雲中縣分置為大同縣。位於縣城東部的冊田水庫
(桑乾湖)已納入雲岡、恆山國際旅遊節的旅遊景點之一;縣城東北部的大同火山群是我國境內最典型的火

山集中分布區,是東亞大陸稀有的自然遺產,此外還有南山睡佛、土林奇觀,采涼積雪、馬鋪山“白登之

戰”遺址、昊天闡寺、呂家大院等。

昊天寺

位於縣城北昊天山巔,距離縣城約1.5公里。該寺建於北魏年間,早於大同市華嚴寺。明代萬曆年間曾重修,“文革”期被毀壞。昊天山是火山群的一部分,經考古學家的考察,屬新石器遺址。該山自古就有“離天二指”之說。
湖東睡佛
“湖東睡佛”位於桑乾河南岸,本縣麻峪口、吉家莊、峰峪三鄉與渾源縣接壤處,全長約14公里。此佛西南-東北而睡,頭正朝看西南方的佛國大竺。

冊田水庫
位於縣城東約20公里處,庫容量為5700萬立方米,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庫。庫面最寬處達公里,長16.5公里。庫區下方有一烏龍灘,灘內的黑色玄武岩好象有規則地排列著,那塊塊石頭經多年的流水沖刷,已沒棱沒角,光禿禿的,有幾分神奇。兩岸樹木蒼勁翠綠,鬱鬱蔥蔥。北岸懸崖陡峭,怪石嶙峋。崖上有一洞,相傳叫烏龍洞。由於攀援艱險,從未有人探尋,所以至今神秘莫測。洞下有一泉水,以0.27m3/秒的流量日夜不停地流著,相傳叫烏龍泉。泉水清澈見底,魚兒嬉戲游逗,似與遊人相樂。目前,該庫區是山西省少有的天然公園,也是大同地區消夏避暑、旅遊觀光的好地方,每年前來瀏覽觀光的遊客多達4萬人次。

旅遊風景

大同縣歷史悠久,戰國時屬趙,漢置平城縣,遼時從雲中縣分置為大同縣。位於縣城東部的冊田水庫(桑乾湖)已納入雲岡、恆山國際旅遊節的旅遊景點之
大同縣
一;縣城東北部的大同火山群是我國境內最典型的火山集中分布區,是東亞大陸稀有的自然遺產,此外還有南山睡佛、土林奇觀,采涼積雪、馬鋪山“白登之戰”遺址、昊天闡寺、呂家大院等。
昊天寺
位於縣城北昊天山巔,距離縣城約1.5公里。該寺建於北魏年間,早於大同市華嚴寺。明代萬曆年間曾重修,“文革”期被毀壞。昊天山是火山群的一部分,經考古學家的考察,屬新石器遺址。該山自古就有“離天二指”之
大同縣:昊天寺
說。
湖東睡佛
“湖東睡佛”位於桑乾河南岸,本縣麻峪口、吉家莊、峰峪三鄉與渾源縣接壤處,全長約14公里。此佛西南-東北而睡,頭正朝看西南方的佛國大竺。
冊田水庫
位於縣城東約20公里處,庫容量為5700萬立方米,是山西省最大的水庫。庫面最寬處達公里,長16.5公里。庫區下方有一烏龍灘,灘內的黑色玄武岩好象有規則地排列著,那塊塊石頭經多年的流水沖刷,已沒棱沒角,光禿禿的,有幾分神奇。兩岸樹木蒼勁翠綠,鬱鬱蔥蔥。北岸懸崖陡峭,怪石嶙峋。崖上有一洞,相傳叫烏龍洞。由於攀援艱險,從未有人探尋,所以至今神秘莫測。洞下有一泉水,以0.27m3/秒的流量日夜不停地流著,相傳叫烏龍泉。泉水清澈見底,魚兒嬉戲游逗,似與遊人相樂。該庫區是山西省少有的天然公園,也是大同地區消夏避暑、旅遊觀光的好地方,每年前來瀏覽觀光的遊客多達4萬人次。

風味小吃

苦菜

苣萍,亦名甜草菜,《本草綱目》稱之為敗醬草。因為生長在山溝野外,不受化肥和農藥污染,苦菜自然是一種天然的綠色食物。在晉北廣大的鄉村,人們對苦菜是崇敬的。不要說“男人出口外,女人挑苦菜”的年代,即便在今天,苦菜仍是深受人們喜愛的野菜。特別是到了夏天,人們寧可十日無肉,也不可—頓缺苦菜。
苦菜具有霖高的營養價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c、核黃素、脂肪、糖、無機鹽、磷、鈣,鐵等檬量元素,還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可以清熱解毒、利膽、降壓、通脈、補氣、治療腸炎等多種疾病。
苦菜的吃法很多。“三月三,苦菜芽往出鑽”轍苦菜芽拔回後,不用下鍋煮,洗淨後可以直接調了吃.苦菜芽鮮嫩,帶著一點淡淡的澀,不過人們吃的正是這個鮮,這個原汁原味。苦菜長到一紮高時,正是烈日炎炎的夏季,挑的人也多了。沸水裡焯一會兒,撈上後切碎就可以調著吃了。調苦菜色澤油綠,味道鮮美,肉質嫩脆,很多人都喜歡吃。在鄉下,人們則喜愛吃酸苦菜。苦菜上鍋焯上一會兒後,放入一個小罈子里,添上幾碗小米湯,用不了幾天就發酵好了。鋤田回來的鄉下人,吃上幾口酸酸的苦菜,再喝上幾碗酸酸的苦菜湯,解渴又消暑,那滋味別提有多美了。
到了秋天,眼看就吃不上鮮苦菜了,一些農婦便急急的出去挑苦菜,這時候的苦菜老是老了點,但她們有辦法讓它變得鮮嫩起來。將苦菜擇好,上鍋蒸了,再拿出去晾乾,不留一點水分,然後密封在一口大瓮里,倒扣在限濕的地方。到了冬天,苦菜就發酵好了,這時候再加上調料真好的不的真吃,滋味不比剛採摘時差。實際上這仍然是酸苦菜,但季節變了,苦菜少了,便覺得這酸苦菜也真好的不的了。

小吃小吃

小米粥

小米又叫穀米。“谷”什麼時候在大同地區開始種植,已無可查證。唐代詩有“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糧”的句子,這裡提到的“粟”就是穀子。穀子越成熟,頭越傾向大地,不似高粱、玉米那么趾高氣揚”.
小米飯是大同人們餐桌上的金子。改革開放前,大同縣人早上吃的是小米稠粥,晚上喝的是小米稀粥,久吃不膩。小米粥的做法看似簡單卻也是一門學問。做粥講究火候,火候把握不好,做出來便呈混沌狀態,既非稠粥也非稀粥,吃起來沒什麼滋味。做稠粥時,將小米陶盡,撒進開水煮上一陣,發覺快要“練”了,抓緊撇米湯,然後用微火燜,火大了,粥即會燜焦。燜好後,用勺子在鍋里攪動,這就是所謂的“攪粥”。而後將粥鏟進一隻瓦盆里,上下左右顛搖,變成了一個腥團,杉里人叫“圓圪蛋”。這是稠粥。稠粥講究個老到,稀粥櫥要煮“練”,若是米崴野家,上浦下淀,那就不涯想了。好的小米做成稠粥,不僅綿還帶一點甜。大同縣的主婦們做酌粥不軟不硬,色澤金黃,火候掌握的好。有時,還將山藥和小米放在一塊燜,做出來的稠粥吃起來更有滋味
吃粥可以不用燴菜,倒幾滴素油,就上一點鹹菜,吃起來蠻香的。如果佐以燒茄子,或者拌豆腐,那味道就更好了。不管城裡人怎么油條花捲的吃,大同縣人民的早飯仍然是小米粥。
小米粥也是最養人的食物。村子裡哪位殄親要是沒了奶,而她的孩子又正嗷嗷待哺.小米飯就是最好的乳汁了。鄉村的很多孩子就是用一勺勺黃燦燦的小米湯餵大的。

黃糕

黃糕,是用黃米麵蒸製,類似南方年糕樣的食品,唯其色澤金黃,故名之。黍子去皮即成黃米。說起來,造物主也真夠公平,大同地薄不打糧,地下煤炭儲量豐富;黍類作物雖然低產,黃糕的味道卻好極了。因言道“大同有兩寶,烏金和黃糕。”
吃過黃糕的人都知道,黃糕好吃難褫。蒸糕需要鍋灶、籠屜、瓢盆自不待言;蒸製時首先要將糕面淋水搓濕,往籠里撒糕粉要薄要勻,要掌握火候,這些都不在話下。難就難在蒸熟後的糕粉放入盆里要用雙手來回捶擊,這就是當地人所說的“搋糕”。搋糕是道關鍵工序,糕不搋是“塊壘”,捶又容易燙手。所以有的人“寧肯不吃糕,也不願意傷手”。大同縣人愛吃糕並將黃糕作為必不可少的主食,上了年紀的主婦們搋起糕來像小孩玩泥巴那樣得心應手,哪啪有聲,瞬間一快黃燦燦的米糕就魔術般地呈現在面前。
大同黃糕具有“黃、軟、筋、香”四大特點。筋到什麼程度,講個笑話:話說一戶人家剛蒸出一塊糕,一不留神被狗叼了一口,女主人趕快去搶,狗含著糕跑出一丈多遠還未扯斷,女主人硬是用刀才劈開。結果狗還被彈出去的糕打了個仰面朝天。
大同黃糕的吃法很多,可以素吃,可以油炸。素吃,就是將蒸好的黃糕佐以肉菜,囫圇吞棗那么一咽,下肚了之。這就是“一吃,吃個油老虎兒;一咽,咽個雞叫鳴兒”,“黃糕泡肉,吃個沒夠”那個香啊,那個爽啊,說起來都讓人流口水。油炸,就是把素糕掐成核桃大小的糕塊,捏成皮,包餡,過油鍋炸,撈出即可食用。糕皮要個兒小,皮兒薄。糕餡全憑個人口味製作,有豆沙的、棗泥的、髓油的、酸菜的、還有肉末的。大同人講究“豆餡放玫瑰,菜餡有韭菜”,為的是提味。油糕的形狀挺多,有的圓如棋子,有的長似彎月,有的掐成三角形,有的夾緊後兩手一掬就成了“相公帽”,還有的乾脆包成水餃樣等等,不一而足。糕人油鍋,溫火慢炸,撈出後油糕鬆軟可口,越吃越香。
黃糕不光好吃,還特別耐飢。“三十里地的莜麵,四十里地的糕,十里地的蕎面餓斷腰”。說的是,如果飽餐一頓莜麵,可以走三十里地肚不飢,飽餐一頓黃糕能結結實實地走四十里的路,而飽餐蕎面後連十里路地走不到就肚子餓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以我們大同的煤礦工人特別喜歡吃黃糕。下井前飽飽地吃一頓黃糕,乾一天活都不覺得飢乏。上井後,妻子把熱騰騰、脆生生、香噴噴的油糕端來,再加上二兩白酒,幾碟小菜,那個滋潤勁簡直沒法兒提。

油炸糕

大同縣一帶盛產黍子,胡麻油產量也很高,所以,炸油糕是大同縣一帶民眾非常喜愛的傳統食品。逢年過節、招待客人,以炸油糕為上等食品。這裡的油炸糕面軟、油香,炸出來的油糕皮脆里嫩,綿軟可口。並且配以精緻的豆餡、土豆餡、韭菜、肉餡,更有風味

宗教

大同縣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五教俱全,是全省宗教工作重點縣。縣境內有經政府宗教部門登記的活動場所有25所,其中佛教10處、正在籌建中的有2處。道教2處、基督教14處、天主教和伊斯蘭教個1處。有信教民眾6000餘人。近年來,大同縣宗教工作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明顯成交,開創了許可權宗教工作的新局面。本著保護核發、制止非法、抵禦滲透、打擊犯罪的工作要旨,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物,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使大同縣民族宗教工作逐步向規範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學校

國小——城鎮一校,城鎮二校,城鎮三校

國中——大同縣初級示範中學,西坪鎮初級中學

高中——大同縣一中大同縣二中

主動返貧

2013年1月13日,位於大同縣北部山區的巨樂鄉東閣老山村,這裡75%的人口收入在貧困線以下。
與“跑”下貧困縣對應,在以小康為政績的年代,大同縣申請到“小康縣”稱號。此後的十多年中,與其他縣比,大同縣發現,戴著不同的帽子,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
一頂貧困縣的帽子,不僅意味著大量資金、項目,還有來自各方面的支持。於是,大同縣看著“鄰居”藏富,自己開始了“逐貧”,並終於成功入列。
“跑下來了。”2013年1月21日,大同縣扶貧辦主任王漢斌,將一份山西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檔案,遞給辦公室的每個人看。
在成為“小康縣”16年後,山西大同縣終於開始享受“貧困”待遇。這紙檔案明確,大同縣享受“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同樣待遇。其實在2011年底,國家確定了14個集中連片特困區,涵蓋貧困縣679個。大同縣被列入其中的“燕山太行山”連片特困區,進入了國家扶貧對象的行列。此後,2012年3月19日,大同縣新組建了一個部門扶貧開發辦公室。原為大同縣開發辦主任的王漢斌,成為了縣裡的首個扶貧辦主任。
王漢斌認為,劃入連片特困區,是大同縣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貧困縣能帶來的扶持,大同縣已艷羨了十幾年。如今,終於“後退”到了和鄰縣相同的起跑線上。

返貧返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