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聽鸝館](/img/3/b7c/nBnauM3X3UDO1QDM5MjMxkjNyITMxYzNwkjMwADMwAzMxAzLzI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聽鸝館為著名的宮廷風味飯莊,多年以頤和園壽膳房膳單為基礎,經過挖掘整理推陳出新,現已制出了集滿漢精餚為一席的滿漢全席,祝養生健體的萬壽無疆席,像征萬事如意的福祿壽禧席,注重營養保健的延年益壽席,還有全魚席、全鶉宴以及各種不同功能的滋補藥膳、加之傳統的活吃昆明湖大鯉魚更令賓客驚嘆不已,聽鸝館烹飪技術力量雄厚,技藝高超,在菜品烹吃中突出宮廷風味,色、味、形艷麗,可口,逼真,倍受國內外客人青睞。
建國以後,聽鸝館飯莊被定為專門接待中央首長和外國貴賓的場所,先後接待過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英國伊利莎白女王,美國國務卿舒爾茨等。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就是由聽鸝館飯莊負責接待的。
![聽鸝館](/img/7/c14/nBnauM3XxQDMzQDO3QjMxkjNyITMxYzNwkjMwADMwAzMxAzL0I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近年來聽鸝館飯莊以清代“壽膳房”的膳單為依據,研製出了幾大類數百個品種的宮廷壽宴。在菜點的研製過程中,注意突出“宮廷風味”,保持一個“古”字,將山珍海味、飛禽動植經過合理的搭配,利用現代炊事工具和廚師們精湛的烹飪技藝加工製作,創造出了既不失古代風格又適合當代營養科學的菜點,每個品種選料嚴格、製作精細、色彩艷麗、形像逼真、醇鮮可口、軟嫩清淡、富於營養。
夜幕降臨,來到聽鸝館,宮燈高照,富麗堂皇,宮廷式樣擺設的宴會大廳,全套古色古香的桌椅餐具和身著仿清服飾的服務員,您在此品嘗中國的皇帝餐,會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品牌形象
![聽鸝館](/img/5/f0e/nBnauM3XwgDM2YTN3YTN5MDNyITM5AzN1QjMwADMwAzMxAzL2UzL1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聽鸝館得天獨厚的經營條件給用餐客人以美的享受、身份的象徵,近年承辦了許多大型的重要宴請活動,如:英國使館舉辦的中英高技術論壇300餘人;蒙代爾國際企業家大學舉辦的“諾獎北京論壇”;中法文化年閉幕式為國家領導人提供優質餐飲服務;中國-歐盟航空峰會;沃爾沃在北京舉辦的大型客戶宴請;安立公司舉辦800餘人的愛心主題宴請活動;等等都得到了主辦方的高度讚揚。福壽廳位於西側,“宮廷壽宴”匾額為溥傑先生所題。金碧輝煌的龍鳳閣。
鳳在上,龍在下,再現了慈禧時代的權欲,正中赤金壽字,兩邊百壽圖和天花頂上的福意交織成為福壽圖,這裡是宴請和做壽的理想之地,藥膳廳在東側,“中國宮廷滋補藥膳”匾額為滿清皇族愛新覺羅.毓桓繼明先生所書。藥膳集中藥與食物有機結合烹飪為一體的膳食,美味佳肴不僅給人以口腹的享受,而且通過膳食中的藥物成份自然消化吸收,達到保健強身,防病去病,滋補益壽之功效,受到國內外賓的青睞。聽鸝館作為中國藥膳研究會的常務理事單位之一,在弘揚華夏飲食文化,挖掘藥膳的烹飪技藝方面作出很大的貢獻。
宮廷風味
![聽鸝館](/img/6/8cb/nBnauM3XyAjM5YTO5YTN5MDNyITM5AzN1QjMwADMwAzMxAzL2UzL2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聽鸝館飯莊擁有雄厚的烹調技術力量,擁有九名特級烹調師主廚,以頤和園壽膳房膳單為基礎,製作宮廷菜餚著稱。烹製的萬壽無疆席、福祿壽喜席、滿漢全席、江山萬代席、延年益壽席等,在京城享有聲譽。烹調師以取自頤和園昆明湖中的魚烹製的全魚席中,尤以活吃昆明湖大鯉魚聞名遐邇,肉質鮮嫩,口味鮮香,色澤艷麗,當菜上桌時,鯉魚的嘴和尾仍然在動,令中外賓客拍手叫絕。麵點師製作的豌豆黃、芸豆卷、小窩頭、豆沙包等頗有風味特色,深受中外賓客的青睞.
建國初掌灶廚師有陳泉山、劉得俊為京城中享有盛譽的名廚,技術全面,拿手名菜很多,如金魚鴨掌、龍舟活魚、香酥雞、羅漢蝦等,烹製的菜餚,濃香酥嫩、味鮮口爽、色澤明快、回味悠長,深受國際友人歡迎。餐廳廚師還充分利用昆明湖中的活魚,創造了聞名遐邇的“全魚席”,魚類菜品多達200多種,如清香醇美的荷花魚絲、鮮嫩軟滑的熘魚片、獨具風味的菊花生片魚鍋等,都是上等佳肴。尤其受到賓客歡迎的是“活吃魚”,即用從湖中打撈放養在魚池內的活魚,現宰、現烹、現吃,送上桌時,魚還鰓動嘴張、魚肉細嫩、鮮美無比、遊客吃後,莫不讚嘆廚師的烹飪技藝精湛。有陳泉山、劉德俊、黃恩順、王福友、趙德民、馮萬順、德永順等老一代廚師和他們親手帶出的傳人,現有高級技師21人,技師21人,高級工51人,中級工24人,初級工16人。為了弘揚飲食文化,成立了宮廷菜系研究室,進一步深入研究、挖掘、完善宮廷菜和宮廷滋補藥膳,使之適合現代人的口味特點,讓古老的飲食文化和美味佳肴為廣大人民民眾服務。
招牌菜
![聽鸝館](/img/5/8ac/nBnauM3XxIDM2ADM0IjMxkjNyITMxYzNwkjMwADMwAzMxAzLyI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清朝同治年間,清宮御膳房有三位著名廚師,都姓粱,人們稱他們為“三粱”。粱會亭是“三粱”之一。此人烹調技藝高超,善於動腦,“紅娘自配”這一流傳百年的名菜就是出於他手。那個時候,宮廷內規矩重重,其中一條就是:每年引選一批宮女,同時“趕走”一批超齡宮女,引選進來的宮女年齡一般在十三歲到十七歲之間,二十五歲之前就必須離宮還家。當時,慈禧太后身邊有四名超齡宮女,名廚師粱會亭的侄女粱紅萍是其中之一。慈禧使用粱紅萍得心應手,執意不放。粱會亭心想,侄女這么大了,再不離宮豈不誤了終身大事,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但是,作為一名廚師怎敢向太后進言?!於是,粱會亭根據《西廂記》中的一段故事情節,作了一個“紅娘自配”的菜奉敬慈禧,意欲打動慈禧太后的心,使之快點放走超齡宮女和自己的侄女。慈禧是有心人,她邊吃邊琢磨:紅娘自配,這是告訴我,趕快放出身邊的宮女啊!大膽的奴才,膽敢影射老娘。
![聽鸝館](/img/6/bdd/nBnauM3X1ADO4EzMzMjMxkjNyITMxYzNwkjMwADMwAzMxAzLzI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原料:
主料:大蝦8隻(約300克)。配料:豬裡脊肉150克,雞蛋清100克,乾澱粉80克,麵粉15克,鮮筍25克,海參25克,水發冬菇25克,熟火腿25克,鹹麵包100克,芫荽葉少許。調料:花生油1000克,紹酒5克,濕澱粉5克,精鹽5克,味素3克,胡椒粉0.2克,白糖5克,番茄醬10克。
製法:
(1)大蝦摘去頭,剝去殼,留下尾梢,在蝦背劃一刀,抽出蝦背腸線,用刀拍成大片,放入碗內,加精鹽2克,味素2克,胡椒醃製待用。
(2)將豬肉剁成肉泥,加入精鹽1克攪拌至起膠,然後加入澱粉15克,拌勻成肉泥,把肉泥夾在蝦片中,然後裹上,包成半圓形的蝦盒,拍上乾麵粉。
(3)把海參、鮮筍、冬菇分別切成丁,並由沸水滾過,火腿剁成末,麵包切成丁。
(4)調蛋清糊,把雞蛋清打散,加入餘下的乾澱粉和乾麵粉拌勻成蛋清糊。
(5)將炒鍋置於爐火上,下油燒至140度時,取蝦盒用手提尾,蘸上蛋清糊後放進油鍋內,在未著油炸制的一面撒上一些火腿末,然後翻身,繼續炸至熟透。撈起瀝油,呈放射狀地排放在盤子四周,再把麵包丁下油鍋炸至色澤金黃,淺脆時撈出,瀝去油。放在盤子中間,撒上芫荽葉。
(6)配料勾芡。炒鍋留少許油,下筍丁、海參丁、冬菇丁和鮮湯75克,調入精鹽2克,味素1克,白糖、番茄醬,燒開後用濕勾芡,加包尾油後出鍋,盛入碗內,與蝦盒一同上桌。上案後立即把輔料連芡澆在麵包丁上。
造型美觀,色澤金黃,酥香甘美,味鮮略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