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58年,嚴歌苓生於上海,父母離異,她和弟弟嚴歌平留在安徽。
1970年,嚴歌苓考入成都軍區,成為一名跳紅色芭蕾舞的文藝兵。
1978年發表處女作童話詩《量角器與撲克牌的對話》。
1979年,嚴歌苓主動請纓,趕赴對越自衛反擊戰前線,成為一名戰地記者。死亡成為越南戰地醫院空氣中聞到的特有味道,“潛伏”在嚴歌苓身體裡的“作家基因”一下爆發了,她把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體驗寫進小說處女作《七個戰士和一個零》中。
1980年,發表了電影文學劇本《心弦》,次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成影片。僅僅只有二十餘歲的嚴歌苓開始在文壇崛起。
1986年,嚴歌苓在上海電影製片廠的寫作樓遇到李克威,門當戶對與相同的寫作背景使得嚴歌苓和李克威很快相戀並結婚。1983年,嚴歌苓調到鐵道兵政治部擔任創作員,豐富的軍旅生涯為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當年嚴歌苓退伍,她的長篇小說《雌性的草地》及短篇小說《天浴》和《少女小漁》,均創作於這一時期。
1989年,嚴歌苓與李克威離婚。
1992年,嚴歌苓與美國人勞倫斯在舊金山結了婚。
1993年,李安購買了嚴歌苓的小說《少女小漁》的電影著作權,嚴歌苓開始做編劇。同時,中央電視台和芝加哥電視台合作的電視劇《新大陸》登門讓嚴歌苓做編劇。那一年嚴歌苓用所得到的3萬美元,在勞倫斯的陪同下回南京買了公寓給母親居住。
2004年,美國外交部的政策鬆動,勞倫斯被“召回”復職重新做外交官。嚴歌苓跟著復職的丈夫一起被派往非洲,做起了專職的外交官夫人。多年海外旅居和在世界各地遊歷的生活讓嚴歌苓的感情深沉、知識廣博,並且藝術觀念新穎。
2009年2月,嚴歌苓擔任編劇的《梅蘭芳》剛“下線”不久,張藝謀又選中了她的《金陵十三釵》,這又將是一部大製作的電影。同年,由趙薇主演的根據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一個女人的史詩》熱播,嚴歌苓再一次被大眾所熟悉。11月,嚴歌苓最新長篇小說《寄居者》出版熱賣,嚴歌苓又迎來事業新高峰。
嚴歌苓走上了創作之路後,進入魯迅文學院作家研究生班,與莫言、余華、遲子建成為同學。後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文學寫作系就讀,獲藝術碩士學位及寫作最高MFA學位,成為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百年建校史上的首位華人校友。
個人作品
長篇小說
中短小說
寫作風格
以剛柔並濟、極度的凝練語言,高度精密、不乏詼諧幽默的風格為內在依託,與其犀利多變的寫作視角和敘事的藝術性成為文學評論家及學者的研究課題,在多個國家已開展嚴歌苓文學研討會。
其創作的“王葡萄”、“扶桑”、“多鶴”等主人公開創了中國文壇全新的文學形象。其作品無論是對於東、西方文化魅力的獨特闡釋,還是對社會底層人物、邊緣人物的關懷以及對歷史的重新評價,都折射出複雜的人性、哲思和批判意識。
她吸收西方世界“文藝復興”以來所形成的對“人”的價值觀的透視,開始用西方文藝理論的價值判斷來重新審視“東方人類”。
作品中,這些女性人物,在各種文化、政治、觀念的夾縫中磨礪輾轉,呈現出令人震撼的豐富深邃的“人性”,引起讀者深深的悲憫之情。
嚴歌苓曾說:“我到了國外之後,發現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寫的。我不想控訴某個人。我只想寫這樣一段不尋常帶有荒謬的歷史運動,讓讀者看到一種非凡的奇怪的人性。我對人性感興趣,而對展示人性的舞台毫無興趣。” 她還說,“女人比男人有寫頭,因為她們更無定數,更直覺,更性情化。”也許在嚴歌苓眼中,女性更敏感,通過女性這一斑,可窺見全豹吧。
嚴歌苓筆下的女性人物有一個共性,就是她們都有一點點遲鈍,有一點點缺心眼,是邊緣的,弱勢的。可就是邊緣弱勢的女性卻如一滴水一樣折射出豐富複雜的現實和人性。
獲獎記錄
澳門國際電影節 |
|
塞班國際電影節 |
|
亞洲電影大獎 |
|
台灣電影金馬獎 |
|
作品榮譽
2014年5月8日嚴歌苓獲得“京華獎”榮譽稱號。嚴歌苓談及她的獲獎感受時說:“這個獎是除了電影和小說之外,我獲得的唯一的一個政府行為的獎。它給了我一種除了文學藝術肯定之外的肯定。”
嚴歌苓的小說和劇本曾獲多項國際大獎。
她用中文寫小說,幾乎拿下了所有華語文學類的大獎。
《陸犯焉識》榮獲中國小說協會評選的2011年度長篇小說排行榜榜首 |
《The Banquet Bug(赴宴者)》獲華裔美國圖書館協會“小說金獎” |
美國亞馬遜網站五星級圖書 |
英國BBC廣播的“睡前一本書” |
《小姨多鶴》《當代》長篇小說“五年最佳小說”(2008)首屆“中山杯”華僑文學獎最佳小說(2009年) |
收錄於新中國60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600本書(2009年) |
新浪網路盛典年度作家(2008年) |
中國小說學會“年度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組第一名(2008年) |
《第九個寡婦》獲中華讀書報“2006年度優秀長篇小說獎” |
新浪讀書網 “2006年度最受網友歡迎長篇小說獎”等 |
《金陵十三釵》獲《小說月報》第十二屆百花獎原創小說獎(2006年) |
《中篇小說選刊》優秀小說獎(2006年) |
《拖鞋大隊》榮獲《北京文學》年度中篇小說榜首(2004年) |
《扶桑》美國《洛杉磯時報》年度十大暢銷書(英譯本,2001年) |
台灣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1995年) |
《白蛇》第七屆《十月》中篇小說文學獎(2001年) |
《人寰》上海文學獎(2000年) |
第二屆台灣中國時報百萬小說大獎(1998年) |
《拉斯維加斯的謎語》上海文學獎(1999年) |
《天浴》美國影評人協會獎(1999年) |
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 |
美國哥倫比亞藝術學院最佳實驗小說獎(英譯本,1996年) |
《海那邊》台灣聯合文學獎短篇小說一等獎(1994年) |
《虹羅裙》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1994年) |
《女房東》台灣《中央日報》第五屆文學獎短篇小說一等獎(1993年) |
《學校中的故事》香港亞洲周刊小說獎第二名(1992年) |
《少女小漁》台灣《中央日報》第三屆文學獎短篇小說一等獎(1991年) |
亞太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
《除夕甲魚》台灣洪醒夫文學獎(1991年) |
《一個女兵的悄悄話》解放軍報最佳軍版圖書獎(1988年) |
《綠血》全國優秀軍事長篇小說獎(1987年) |
2011年“2010春季電視劇網際網路盛典”最佳編劇《幸福來敲門》 |
2017年憑藉《芳華》入圍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提名 |
2018年憑藉《芳華》獲得第2屆“亞洲璀璨之星”最佳編劇獎 |
家庭成員
1.祖父 --- 嚴恩春。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後曾在廈門大學教書,是托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絲》的首位中文譯者,在對時局的失望中自盡身亡。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跟她祖父的經歷有密切聯繫,小說最真實的部分來源於她祖父的經歷。嚴歌苓曾經透露“他是一個神童,十六歲上大學,二十五歲讀博士,之後有著長達20年的大西北監獄生涯。”2.父親---- 蕭馬(1930.11.18~2011.10.10 ) 原名嚴敦勛,廈門人,作家。1946年加入上海市立工專學校學習。1948年因從事學生運動被開除,隨即赴蘇北解放區。先後在華東革命大學、皖北區黨委農村工作團等部門從事文化工作。1957年後調到安徽省文聯工作。現為 安徽省文聯委員、作協理事、中國作協等。解放初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作品有《 哨音》、《破壁記》等。
3.丈夫----勞倫斯,外交官。在美國留學的日子,嚴歌苓邂逅了美國外交官勞倫斯,並因此受到FBI的監控和審查。但為了和她結婚,精通八國語言的32歲的勞倫斯在前途無量的外交官生涯與嚴歌苓之間,毅然放棄了前者。那是令每一個女子都堪以驕傲的。[2
人物評價
陳曉明
我以為中國文壇要非常認真地對待嚴歌苓的寫作,這是漢語寫作難得的精彩。她的小說藝術實在爐火純青,那種內在節奏感控制得如此精湛。她的作品思想豐厚,她筆下的二戰,寫出戰爭暴力對人的傷害,生命經歷的磨礪被她寫得如此深切而又純淨。
——北京大學文學系教授陳曉明
雷達
嚴歌苓的作品是近年來藝術性最講究的作品,她敘述的魅力在於“瞬間的容量和濃度”,小說有一種擴張力,充滿了嗅覺、聽覺、視覺和高度的敏感。
——著名評論家雷達
梁曉聲
與我們的一些作家經驗式的寫作不同,嚴歌苓的語言裡有一種“脫口秀”,是對語言的天生的靈氣。
——著名作家梁曉聲
賀紹俊
嚴歌苓為人物設計了基調,後來他們有了自己的生命和意志,走了自己的路,這種未知是閱讀中最有魅力的。
——著名評論家賀紹俊
哈金
嚴歌苓是一位傑出的中國旅外作家……這是一本充滿野心、情感豐富,且獨特的小說。
——哈金
Abby Pollak
嚴歌苓擅長觀察社會百態,她的文字時而讓人大笑,時而讓人陷入卡夫卡的噩夢裡。《赴宴者》既是荒謬的身份錯亂鬧劇,也是尖銳的社會評論。
——Abby Pollak
Boey Ping Ping
嚴歌苓的文字美得像詩,在她筆下,無論是食物或水故事裡的主人公都有了生命。她生動的描述和精彩的故事是絕佳的組合。
——Boey Ping Ping
《紐約時報書評》
一段跨世紀的對話,對人心善惡的不可預知做了一場巧妙的探索。
——《紐約時報書評》
《泰晤士報》
一位不凡的女作家,一個令人驚奇的故事。
——《泰晤士報》
《舊金山紀事報》
借著平易但有力的文章,嚴歌苓描繪了令人震驚的暴行與感官欲望。
——《舊金山紀事報》
中國著名作家
中國作家以豐富的作品、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誘人的魅力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明珠。 |
華裔女作家
華裔女作家,一個引人注目的頭銜。她們是特殊的一群人,在異國他鄉抒寫著各自的精彩人生;她們又是普通的一群人,在茫茫人海經歷著凡人的喜怒哀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