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東山島歷史悠久,在一萬年前已有先民活動。
秦王嬴政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平定百越,建南海郡,東山入其版圖。
漢元鼎六年(前111),南海郡置揭陽縣,東山屬揭陽縣。
東晉義熙九年(413),建義安郡綏安縣,東山屬之。
隋開皇十二年(592),綏安縣併入泉州(治今福州)龍溪縣,東山隨屬之。
唐垂拱二年(686),建漳州懷恩縣,東山改屬之。唐開元二十九年(741),撤懷恩縣,併入漳浦縣,東山歸屬漳浦;五代十國至元代歸屬不變。
明洪武二十年(1387),東山置銅山守御千戶所。明嘉靖九年(1530),建詔安縣時,劃東山之五都歸之。 清雍正十三年(1735),銅山守御千戶所轄境也歸詔安縣,東山結束兩屬歷史。
民國五年(1916)5月1日,以東山島及其周邊諸小島(以上由詔安縣析出)和古雷半島(由漳浦縣析出)組建東山縣,縣治設於第一區(原銅山所城、今銅陵鎮)。
1950年5月東山島解放。1952年9月,從詔安縣劃入大島,1955年11月古雷半島劃屬漳浦縣,1956年縣治駐地遷西埔。
1958年9月16日,成立東山縣人民公社,劃為城關、西埔、康美、杏陳、陳城5個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撤銷人民公社,實行鄉(鎮)、村建制。劃為西埔、城關2個鎮及康美、樟塘、杏陳、前樓、陳城5個鄉。1989年12月29日,杏陳、陳城2鄉改為鎮。
1990年,東山共轄4鎮3鄉。
2014年東山縣已正式啟動八尺門海堤貫通工程,八尺門海堤建成於1961年,全長620米、寬13.6米連線東山島與大陸。海堤拆除後,使東山島從半島變回全島。
行政區劃
截至2012年底,東山島面積220.18平方公里,下轄7個鎮:西埔鎮、杏陳鎮、陳城鎮、康美鎮、樟塘鎮、前樓鎮、銅陵鎮,共61個村和16個社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東山島位於中國福建東南部,地處中國東南部,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台灣海峽西岸。地理坐標為北緯23°33′-23°47′,東經117°17′-117°35′,東鄰台灣海峽,西面是詔安縣,西北面是雲霄縣,東北面是漳浦縣,東距澎湖98海里,距高雄110海里,東山島四面環海,海域達26300平方公里,陸地面積220.1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東山島海岸線長141公里,規劃深水岸線42公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依序為低丘——台地——濱海小平原(海拔15米以下)。最高處蘇峰山頂海拔274.3米。
氣候
東山島屬於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地區,1月份平均氣溫13.1攝氏度,7月份平均氣溫27.3攝氏度,多年平均氣溫為20.8℃,終年無霜凍,多年平均降水1103.8毫米。
地質
(一)上三疊統——侏羅系變質岩
廣泛分布於東山島境北、西、南部,即建宅——西埔——親營山——岩雅一線以西、以南及銅陵鎮北部,約占全縣面積的三分之二。岩性為片岩,變粒淺粒岩類,分為4個岩性段:
二雲石英片岩段:上部為二雲石英片岩、二雲片岩、夾有較多的變粒岩,偶見石墨二雲石英片岩。中部為黑雲二長變粒岩,夾矽線二雲片岩、二雲石英片岩及二長淺粒岩。下部為矽線二雲片岩、二雲石英片岩、夾石墨二雲片岩、黑雲斜長變粒岩和石英岩。本段常被花崗質脈貫入而形成條帶狀混合岩。主要分布於蘇峰山一帶。
(二)侏羅繫上統南園組火山岩
1.第二段:灰色流紋質凝灰熔岩、流紋岩夾凝灰岩、砂頁岩,分布於大。
2.第三段:深灰色石英質凝灰熔岩、熔結凝灰岩、夾砂泥岩。分布於八尺門—後林—杏陳—礁頭—埔頭—線以北。
(三)第四系殘積層
由變質岩、火山岩、侵入岩風化而成的紅粘土。由表面向深部逐漸向風化岩、新鮮基岩過渡。紅粘土厚度一般1~5米。主要分布於八尺門、杏陳、前樓、西埔、梧龍、東沈、康美、城垵、銅缽、親營、冬古、陳城等地。
(四)第四繫上更新統上段風積砂
為磚紅色中細砂,偶見粗砂和細礫,缺乏層理,分選性好,厚3~8米,分布於東沈、銅陵、澳角。
(五)第四繫上更新統中下段海陸過渡相堆積層
僅呈小塊分布於頂西坑。岩性為灰黃色亞粘土、黑色粘土,底部為中粗砂礫石。厚度少於10米。該層大部份呈隱伏狀。
(六)第四繫上更新統上段海積層
零星分布於西埔、山前、馬鑾等地。岩性為:上部灰色含礫輕亞粘土夾粉細砂,下部黑色粘土,底部砂礫石層。厚度小於10米。本層大部隱伏於地下。
(七)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層
呈小塊狀分布於陳城等地山前地帶。由灰黃色亞粘土、粘土、砂礫石組成。厚度9.5米。
(八)第四系全新統中段海積層
分布於大路口、白埕、東沈、前樓、陳
城、礁頭一帶。上部為薄層粘土或淤泥質粘土,下部為中細砂,厚度1~3米。本層大部隱伏於地下。
(九)第四系全新統上段海積層
分布於大、西港、雙東鹽場等地。上部為淤泥質砂或亞粘土,灰色淤泥或細砂,含貝殼;下部為灰色淤泥質細砂,偶含礫。厚度5~8米。
(十)第四系全新統上段風積層
分布於湖尾、山只、林邊、赤山、白埕、親營等地。由灰白和灰黃色粉細砂組成。厚度1~15米。
(十一)第四系全新統坡積層
分布於局部山麓,為砂礫粘土混雜。厚度一般1~5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末,東山常住人口21.5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6‰,人口死亡率為6.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5‰。據公安部門統計,至2012年末,東山總戶數60416戶,戶籍總人口209013人,漢族占絕大部分,其它少數民族有高山族、回族、滿族等。
經濟
綜述
2013年,東山實現生產總值126.8億元,較2012年增長10.1%;規模工業產值182.8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14.3%;規模工業增加值50.7億元,較2012年增長13.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0億元,比2012年增長34.6%;外貿出口總值14.8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4802萬美元,同比2012年增長6.7%。
第一產業
2012年東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48.47億元,比2011年增長4.1%,全年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2.04萬噸,比2011年增長2.5%。
2013年東山實現農業總產值51.5億元,比2012年增長4.8%,新增鋼質漁船40艘,總數達928艘,投建40口大型深水網箱,成功創建2家省級良種示範場。
第二產業
2013年,東山有147家水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146億元,比增12.3%;54家水產品企業出口14億美元。“十項競賽”項目完成投資72.4億元,占年度計畫的244.9%,其中,5項競賽排名進入全市前三。調整後全縣60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2.1億元。光伏及玻璃新材料產業園完成投資1.6億元,占年計畫的110%,首期陸域徵收完成81%、海域徵收完成100%,首期土方回填完成;海洋生物科技園完成投資2.2億元,占年計畫的110%,共征地2320畝,徵收鮑魚場44家。旗濱項目,第7、8條生產線點火投產,完成投資17.65億元,產量比增23.4%,完成產值25.6億元。
第三產業
2013年,東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3億元,較2012年增長12.8%,2013年共接待遊客301.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7.1億元,分別比2012年增30.2%和67.2%。
社會
教育
至2012年底,東山有普通中學10所,招生3407人,在校生10602人;國小32所,招生2042人,在校生12298人;幼稚園116家,在園幼兒7448人;職業中專1所,在校生3104人。有教職工(公辦)2089人。2012年聯考本一批上線143人,比2011年增加11人,本科上線612人。
科技
2012年,東山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預計8410萬元,占東山生產總值的0.74%。全年受理專利申請28件、批准授權專利31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組織申報國家科技部的項目有旗濱集團“11MW金太陽用戶側示範”、“多種光伏系統戶外測試技術研究與套用”和東亞公司的“海洋生物萃取(提取)技術”等3項。
文化事業
至2012年底,東山有縣級文保單位8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個。全年投入100萬完成37農家書屋建設,全縣 61個農家書屋建設全部完成。“一館一廣場四中心”市民文化廣場、文化藝術走廊、閩台民俗館等文化事業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舉辦“東山歌冊《玉二媽傳奇》首發式”,舉辦“潮州.東山歌冊演唱會、唱研討會”,東山歌冊《擒敵記》編入《福建曲藝創作60年選》。2012全年有線廣播電視用戶6.03萬戶,數位電視用戶2萬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覆蓋率為100%;電視節目綜合覆蓋率為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2年底。東山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6個,衛生技術人員597人,醫師275人,衛生機構床位480張。“省級衛生應急綜合示範縣”通過驗收,被授予“省級衛生縣城”稱號。
民生
2012年東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4元,比2011年增加275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587元,比2011年增長14.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3293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880元,較2011年增長16.6%。農村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8.4%,城鎮為44.7%。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8782元,比上年增加6589元,比2011年增長20.5%。2012年東山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7198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05767人,參加失業保險16859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3566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760人。全縣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4個,床位80張。
交通
東山島四面環海,有諸多良好天然港灣,靠近大陸,水陸交通方便。
1950年5月後,經人民政府大力發展海陸交通運輸。至於陸上交通,自1953年修復城八路以來,又增建2條縣道,並大力發展鄉村公路。至1988年,縣境內有省道1條、縣道4條、鄉村簡易公路19條、機耕大道22條,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公路0.94公里,全縣60個行政村都通了汽車。
2009年完成銅陵、城垵、冬古、龍嶼4個作業區的規劃修編,旗濱3000噸級和5000噸級碼頭、大東3000噸級碼頭開工建設;國家中心漁港完工,澳角一級漁港建設紮實推進,宮前二級漁港升一級完成可行性研究工作。2009年東山島港口貨物吞吐量118萬噸,較2008增長7.3%。
2012年東山公路通車裡程330公里,民用汽車擁有量8279輛。公交營運車輛92輛。2012全年港口吞吐量263.32萬噸,比上年增長1.2%。其中:進口貨物125.6萬噸,增長40.5%;出口貨物137.72萬噸,下降19.3%。新開通東山至廈門外貿內支線貨櫃航線,貨櫃11170標箱,貨重1.97萬噸。
2013年12月28日,廈深鐵路正式通車。雖沒有經過東山轄區,但在東山的鄰縣雲霄縣有設站停靠。該高鐵的開通,對以旅遊著名的東山縣來說,意義深遠,這條高鐵將為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到東山旅遊提供極大便利。雲霄火車站與東山島有直達接駁公交往返。
漳州市交通集團擬在東山投資建設5000噸級對台客貨碼頭,該碼頭將成為漳州市開通對台唯一的客運直航點。目前,福建漳州港務有限公司已著手開展項目前期工作,計畫2015年上半年開工建設,2016年完工並投入使用。
2015年9月26日中午12時,海西高速公路網東山聯絡線正式通車,東山縣也結束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據悉,海西高速公路網東山聯絡線總投資8.38億元、總長11.2公里,設有東山北、東山兩個出口。該高速公路的通車,對促進環東山島經濟區域發展,推動東山旅遊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節日旅遊的車輛分流作用更明顯。
2015年12月24日,福建漳州沿海大通道詔安灣特大橋開工。據了解,漳州沿海大通道詔安灣特大橋及連線線工程起於東山陳城鎮,終點位於詔安縣梅嶺鎮,總投資23.6億元。新建跨海特大橋(長7134米)跨越詔安灣至詔安縣梅嶺鎮。路線全長14.2公里,按一級公路標準、時速每小時80公里設計,路基寬32米,雙向6車道。
2016年3月14日訊日前公布的《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平潭、東山、寧德通勤機場建設。據了解,東山通勤機場現已擬選址杏陳鎮,占地約3000畝,總投資估算約50億元,意味著東山即將邁入航空時代。通勤機場的建設,將完善東山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能夠極大改善當地及周邊交通條件。
旅遊
東山島是福建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一,這裡海灣遼闊,沙灘平緩,綠樹成蔭,勝景眾多,極具南國濱海風光特色。 東山島古稱銅山,現仍存有建於明代的銅山古城,位於銅陵鎮海濱,係為防禦倭寇而建,至今雄風依存。古城內有一座迴廊曲徑、玲瓏雅致的關帝廟,亦稱武廟,建於明代,至今香火旺盛。位於東山島東部的東山馬鑾灣,沙白水淨,天藍海闊,加之岸邊綠林蔥蘢,沙灘長2500多米,寬60米,沙灘東北有“三支峰”為屏,東南有赤嶼等四個小島拱衛,因而自成格局。
景點
坐落在東山古城東門海濱石崖上的東山風動石,高4.37米,寬4.57米,長4.69米,重約200噸,上尖底圓,狀似仙桃,風吹石動,故名“風動石”,然而歷經颱風、地震而不倒,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稱。巍然“擱”在一塊臥地凸起且向海傾 斜的磐石上,接觸面僅為十餘平方厘米。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人若仰臥盤石上,蹺起雙足蹬推,巨石也搖晃起來,但又不會倒下,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稱。
關於風動石,歷代名人吟唱甚多,如明代文三俊詩曰:“是石是星麗太空,非風搖石石搖風。雲根直締槐杓上,月館堪梯小八鴻”。
銅山關帝廟
又名武廟,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擴建,至第四年,始建成縱袤一百二十尺,橫廣五十一尺的宮殿式大廟。爾後,幾經擴建、焚毀、重修。關帝廟它屬抬梁式構架,單檐歇山頂、傳統對稱型建築;內有迴廊廂房、丹墀龍陛、華表僧舍,其建築中軸線正與隔海相望的文峰塔相對。關帝廟融建築、石雕、剪瓷雕、木刻等民間藝術於一爐,且已達爐火純真的地步。關帝廟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單位。
東山馬鑾灣景區
馬鑾灣海濱浴場,沿東山島東南沿岸有南門灣、嶼南灣、馬鑾灣、金鑾灣、冬古灣、烏礁灣、澳角灣、宮前灣七個海灣,它們呈月牙形,首尾相接、綿延30多公里,潔白的沙灘背靠蔥蘢的林帶,環抱著清澈的海水,是天然的海濱浴場。灣內小島星羅棋布與浩瀚的大海交相輝映,構成一處天藍、水碧、沙白、林綠、海灣美、島礁奇的海濱旅遊度假勝地。是一個國家級健康海水浴場。馬鑾灣長2500米,寬60米,沙灘潔白、細軟,粗不紮腳、細不沾身。
寡婦村景區
1950年5月10日,國民黨從東山島撤退,共帶走了四千七百餘青壯。而這個只有二百餘戶的村子,竟有147名青壯男子強行裹挾去台。一夜之間,故園驚變,骨肉離分,悲天慟地。誰料海峽竟成隔絕,這一去就是大半個世紀。在這個悲劇舞台,人們看到了觸目神傷的一幕:上百名在那次兵災中失去丈夫的女人,成群結隊,來到海灘,遙對雲海深處的海峽東岸,燒香化紙灑酒,不知親人是死是活,只能遙寄罹。多少次,她們一聲聲嗚咽喚郎君,只聞濤聲起回音;多少回,她們一雙雙淚眼盼歸舟,不見帆影只見雲。這些不幸的女性,對愛情的忠貞和對團圓的渴望,藍天可作證,大海可為憑!由此,這個村子又多了一個飽含酸辛的名字——“寡婦村”。
九仙山景區
九仙山,俗稱九仙頂,在東山島銅陵鎮西北面。因其是我國東南沿海歷代軍事要地,故又稱水寨大山,是福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政府1986年公布的首批省級名勝風景區主要景點。循著九仙山南邊小道扶蹬而上,走了百來米,有歷代文人墨客,官宦名流的摩崖石刻。
烏礁灣 景區
烏礁灣位於東山島尾部,這裡有著南國海濱的風光,天藍、水碧、沙白、林綠、海灣美、島礁奇,1992年7月,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海濱森林公園。
烏礁灣,因灣西部有一塊黑色的礁石而得名,它是東山島最大的海灣,形狀似一個被拉長的拼音字母“C”字。烏礁灣南北長8.3公里,東西縱深4.63公里,面積約4平方公里,水深10米左右。海濱有8公里長的茂密的綠色長城,腹地森林覆蓋率達70%。在漫長的林地中,種植有木麻黃、濕地松、馬尾松、橡膠、荔枝、龍眼等林果作物,是一座典型的海濱森林公園。
東門嶼
東門嶼位於銅山古城東門對面二公里遠的海面上,故稱東門嶼,又因島上有文峰塔,又名塔嶼。它同廈門的鼓浪嶼,溫州的江心嶼和台灣的蘭嶼,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嶼。島嶼面積近1平方公里,是一個近似“土”字形的島嶼,最高處文峰塔海拔91.3米, 島嶼上風光相當漂亮。這邊建成了萬佛寶殿、天王殿、臥佛壇等廟宇,總計六千多平方米,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佛教寺廟群。寺的南面有小沙灘、礁石、洞穴,並有眾多的石刻碑刻點綴其中。周圍自然景色秀美,山林鬱鬱蔥蔥,幽靜宜人。
文峰塔
是東門嶼的地標性建築,於明嘉靖五年(1526)由巡海道蔡潮主持修建。其建築樣式為八角型密檐式實心石塔,並由七層花崗岩砌成,塔頂端配置石葫蘆。塔高32米,圍寬14米,四面各配一副浮雕。現為島內重點景點之一。
旅遊信息
交通
東山島有水路南接穗、港、澳、東南亞,北通榕、滬、津、青島、日本等;曾有海堤連線陸路,直通內地。從汕頭市驅車兩個多小時即到東山島。遊客可乘動車在雲霄站下車後轉乘東山旅遊公車前往東山島。
門票
風動石景區60元,騎術中心10元,馬鑾灣20元,金鑾灣免費。
歷史文化
戲劇
潮劇
又稱潮音,是東山主要劇種,流行於廣東潮汕地區和閩南、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華人居住區。潮劇的傳統劇目非常豐富。一部分來自南戲傳奇和雜劇,如《琵琶記》、《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珍珠記》等,還有一部分取材於當地的民間傳說和故事,如《荔鏡記》、《柴房會》、《龍井渡頭》等。
潮樂
潮樂是潮州民間絲弦、吹管、彈撥等樂器獨奏、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的總稱。是東山島主要的民間音樂。除自娛外,多用於民間婚、喪、喜、慶等場合。
著名的潮樂大曲有:《昭君怨》、《小桃紅》、《寒鴉戲水》、《黃鸝詞》、《月兒高》、《大八板》等,其中前5曲均為三六樂曲,後5曲均為輕三六樂曲。其他流行的潮曲還有《柳青娘》、《浪淘沙》、《獅子戲球》、《千家燈》、《粉蝶採花》、《紅梅頭》、《粉紅蓮》、《畫眉跳架》、《深閨怨》等。
漢 劇
東山漢劇是清代從廣東梅州傳入,俗稱“外江”。民國時期,城關、銅缽、東沈、下湖、馬鑾、後林、西埔、陳城等地組織漢劇團,其中城關有“賽成堂”漢劇團、“玉和成”漢劇班。1950年後,“賽成堂”漢劇團改名為“城關業餘漢劇團”。此後新成立的有九街業餘漢劇班。
南音,也稱南樂、南管、南曲。南音主要流行於泉州、漳州、廈門、台灣、南洋群島僑居地。東山南音,是一百多年前由泉州府造網師傅來東山傳授的。
歷史戰役
抗擊倭寇
明嘉靖年間,倭寇多次進犯銅山(現福建省東山縣),焚房屋、搶財物、殺村民。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福建沿海倭寇再度猖獗,戚繼光率義烏兵入閩征剿,在守伯渡(即八尺門)。倭寇入侵時,即出兵與戰,倭寇屢敗,島內得安寧。每逢出征,銅山民眾紛紛製作乾糧犒慰。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五月,倭寇洗劫梧嶼和銅山等地,福建水師出兵截擊,倭寇被擒斬數十人,余者逃往台灣。翌年四月,福建水師提督施德率兵到澎湖征剿倭寇,勝利回師銅山。 明崇禎五年(1632年),在外任職的陳士奇(東山縣人)回家為母治喪,適倭寇侵犯銅山,陳率鄉勇守城,並製造炮藥、藤牌等,出城迎戰,斬倭寇數十名,倭寇潰逃。 明崇禎七年,倭寇進犯銅山,南嶼漁民陳焯帶領民眾,設“暗鼎陣”(在沙灘里埋鼎,倭寇上沙灘踩著而紛紛滑倒,民眾乘機衝殺),打退倭寇。
抗擊葡萄牙侵略者
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二月十一日,葡萄牙侵略者兵船至宮前灣海域拋泊,並在宮前、下安等登入,肆行奸淫擄掠。巡海道柯喬、漳州知府盧壁發兵,並發動詔安的梅嶺、田傅和五都的鄉勇協助官兵圍剿。二月二十凌晨,霧氣瀰漫海面,盧壁率兵從懸鐘出發,借霧隱蔽在布袋澳西海面,另派一兵船偽裝商船,由南往北行駛,誘敵深入。與此同進,陳城、岐下及渡海過來的梅嶺、田傅等地的鄉勇也在走馬溪一帶埋伏。上午8時許,葡船發現“商船”即駕船發炮追截。“商船”且戰且退,駛入走馬溪。葡船緊追。進入走馬溪時,數十隻鄉勇兵船從布袋澳出擊。葡船發現被圍,個圖突圍逃遁,卻遭官兵阻截,死作甚多;余者棄船登岸逃竄,又遇鄉勇截擊。此戰殲敵239人,其中擊斃33人,俘206人(內有頭目3人,漢奸1人)。
抗擊荷蘭侵略者
(明崇禎六年(1633年),荷蘭侵略者竄犯銅山,閩巡撫鄒維璉出兵還擊,歷戰8晝夜,荷蘭侵略者從銅缽敗退至東赤港一帶,時東沈村唐加春率鄉勇和康美村民,與之激戰三晝夜,殺、俘一部分入侵者,余者敗逃。 崇禎七年,荷蘭侵略者再次入侵銅山,巡按路振飛、大帥徐一鳴率眾奮戰,迫使入侵者退至宮前灣海面。銅山軍民水陸並進,乘勝追擊,將其船艦焚毀,全殲侵略者。
抗擊英國侵略者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五月,英國軍艦入侵銅山沿海,福建水師提督陳化成率領水師在銅山民眾配合下奮勇抵抗,擊退英艦。
抗擊日本侵略者
1938年-1944年,日本侵略者及偽軍進犯東山島,計船隻17批148艘次,發射炮彈一千餘發;飛機127批356架次,投炸彈1361枚;日偽軍大規模入侵共3次,計數千人。其間,東山島蒙受巨大損失,被毀的房屋2455間,船147艘,公共場所100多處,軍民傷亡892人。然而,東山軍民英勇頑強,不畏強暴,浴血奮戰,接二連三擊退來犯之敵,保住東山島。
名優特產
蘆筍,是一種多年生的連作蔬菜,有蘆筍乾、蘆筍茶、蘆筍酒、蘆筍小菜、蘆筍蜜餞等多種蘆筍食品。
蘆筍茶,東山蘆筍茶隨泡隨喝,常飲具有消除疲勞、抗衰老、減肥、利尿、通便秘、清火解熱、預防和治療各種癌症的特殊功效。
金木雕,東山縣生產的金木雕是民間傳統工藝品,主要套用於建築裝飾、佛像、家具三大類,品種有掛屏、雕配畫、描金神、佛像圓雕等,成為建築、旅遊、家庭實用工藝品,或藝術陳列品。
貝雕,東山的貝雕是傳統工藝品,是根據貝殼的形狀花色,經過酸化、漂洗、磨光、雕鏤、剪裁、上釉、油漆、粘嵌等工序,運用拼粘法、浮雕法、支撐法、鏤空法處理,製作成多種多樣的貝雕工藝品。
珊瑚工藝品,東山縣珊瑚工藝品是傳統工藝,具有海島地方藝術特色,有蒼松古柏、岩洞水濂、懸崖峭壁、海底奇觀、亭閣綠樹等。
海柳雕,東山島的海柳雕聞名遐邇,為福建省工藝品之上品。
龍蝦掛屏,又稱龍蝦板,是東山島民間工藝美術品。
海螵蛸雕,是東山縣一種獨特的工藝美術品,又稱為海螵蛸畫或墨畫骨畫,是採用墨魚骨為材料,雕刻而成的浮雕工藝品。
東山鮑魚 (鮑魚:古稱“鰒”、又叫“海耳”、“九節螺”、“千里光”、“牛眉”,屬單殼類軟體動物,它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特種水產品,素有“海產八珍之冠”的美譽,含蛋白質多,肝糖份高,營養豐富,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清香爽口,是佳肴上的珍品,具有平膽明目,收斂生肌,降血壓,調腎虧,防癌病之功效。鮑魚殼中藥稱為“石決明”,是名貴的中藥材,可治眼疾。但野生鮑魚數量太少。)1970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和東山水產局,共同組成了鮑魚人工培苗試驗組。1971年,在中國首次獲得了雜色鮑魚人工培苗,隨後便開展大面積人工培育鮑魚。1978年,這一研究成果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的科學獎。現在國家已投資在東山建起一座中國最大的“鮑魚增殖場”。東山鮑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福建省東山縣人民0《關於界定東山鮑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東政函[2005]16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福建省東山縣的西埔鎮、陳城鎮、前樓鎮、樟塘鎮、康美鎮、銅陵鎮、杏陳鎮等7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及海域。
海島榮譽
東山曾獲得 中國優秀旅遊縣、福建省最佳旅遊目的地、福建省“十大旅遊品牌”、“十大濱海旅遊精品”、’‘福建十大美麗海島’‘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