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工藝特色
正宗單縣羊肉湯用水、放肉、添火、配料都十分講究。其“秘方”是:先將50斤清水倒入鍋中,待水響時加入鮮肉30斤、羊雜(下鍋時,需將心、肝、肚等分別用開水氽一下)和骨架一副,接著用急火燒開,頂出血沫和髒氣,用竹編勺避除後再添冷水10斤,開鍋後再次撇出血沫,爾後將各種作料如陳皮等按一定比例下鍋;同時外加生薑、大蔥各半斤和適量的鹽,大約熬制45分鐘即可食用。熬制單縣羊肉湯最關鍵的是作料和火候的掌握和套用。作料多了則藥味沖鼻,少了則腥膻不淨;火小了則水是水、油是油,水在下油在上界限分明,不能達到水乳交融,一色到底。另外火的急慢也大有章法可循,火太急不但熬不出味,反而丟失了營養成分。很多人都想學到熬制單縣羊肉湯的“絕招”,可就是因為把握不好這兩點不得其精髓而以失敗告終。
產地環境

歷史淵源

據當地《單縣風物》及新版單縣誌載: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年初,單縣人徐桂立、曹西勝、朱克勛三人開設“三義和湯館”,後來三家分開經營。由於徐家技術好,製作精細,一時間風靡全城。而徐家積蓄了大量資本後又開始轉營其他的生意,所以也就沒能創下正式的品牌。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春,單縣羊肉湯的正宗傳人周永歧、竇寶德和呂運法共同出資,羊肉湯館如期開張,因為其時在春天,《三國演義》中又有“桃園三結義”的典故,遂取字號為“三義春”。為使字號更加響亮,他們專門請當時曾留學日本,在單縣湖西一帶頗有名氣的文人陳布經先生在長三尺、寬六寸(意為“三人六六大順”)的花梨木牌匾上題寫了“三義春”三個隸書大字。三人還對招牌進行了淺雕、著漆、包銅角,以使其看上去更為醒目,易長期保存。
“三義春”羊肉湯在熬制工藝上,既繼承師傳,又經過自己不斷地研究,逐漸創出自己的獨特風味,在食客中有著很好的口碑。其調料齊全,色澤光亮,湯汁味美、營養豐富,在單縣及周邊地區迅速打響。當時所經營的湯種類花樣繁多,著名的“天花(羊腦)湯”,有健腦明目之功;“口條湯”,有壯身補血之能;另外還有三孔橋湯、馬蜂窩湯等共72個品種。再加上服務周到熱情,生意日漸興隆。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國民黨山東省主席韓復榘來單縣品嘗了羊肉湯,臨走時特意裝了七罈子,每壇50斤,用汽車運到沈鴻烈處賞軍。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20日,劉伯承、陳毅來單縣。建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胡耀邦、喬石、楊得志等相繼來單縣,都品嘗了單縣羊肉湯,均讚不絕口。
20世紀80年代,單縣羊肉湯被收入中華名食譜。
1999年12月2日至3日,胡錦濤視察單縣,單縣人民以單縣羊肉湯熱誠招待。
生產情況
2012年,單縣每天的山羊屠宰量有七八千隻,羊湯,羊肉,羊皮等產業齊頭並進,為單縣創造的總效益一年有6億多元。產品榮譽

1997年、2006年,單縣羊肉湯兩次被評為“山東省名小吃”。
2003年,固體單縣羊肉湯被評為2003年菏澤國際牡丹花會指定地方特色風味名吃產品。
2006年1月,單縣羊肉湯被山東省烹任協會評為“地方名吃”。
2006年10月,單縣羊肉湯被菏澤市食品文化遺產研討會評為“魯西南傳統名吃”和“百年老店傳統名吃”。
2007年11月,單縣羊肉湯被山東省食文化研究會評為“山東歷史文化名吃”。
2008年7月,單縣羊肉湯被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華餐飲文化特色精品”。
2015年06月1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單縣羊肉湯”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單縣羊肉湯產地範圍為山東省單縣現轄行政區域。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輔料要求1.羊肉:
(1)品種:濟寧青山羊
(2)產地條件:植被茂盛,飼草豐富。
(3)產地範圍:飼養的1至2歲去勢的公羊和生育1至2窩的閹母羊。
(4)水:產地範圍內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呈弱鹼性。
2.輔料:
(1)配主料:蔥段、姜塊、鹽;
(2)香辛料:花椒(水)、丁香、桂籽(面),白芷、桂皮、草果、小茴、山萘、香葉、陳皮、玉果、良姜、白鬍椒粒等;
(3)其它輔料:香油、芫荽末、蒜苗末、味素。
二、加工工藝
1.工藝流程:加水燒至80℃
↓
羊骨、羊肉→沖泡→泖骨→一次撇沫→清洗→熬制→二次撇沫
→羊油蒙頂→撈肉切片→湯成→成品
↑↑
配主料、香辛料其它輔料
2.工藝要點:
(1)沖泡:經過排酸,把分割好的羊肉、羊骨、羊油用流動的地下水沖泡12小時;
(2)切塊:骨頭以羊肉切成1000克的塊,羊骨斬重500克的塊,腿骨用刀背砸碎;
(3)原料配比:羊肉、羊骨、羊油按52:43:5的比例配置;
(4)泖骨:泖骨時鍋內溫度60℃下料,燒開15分鐘撈出;
(5)撇沫:將血沫去淨;
(6)熬制:使鍋內一直處於沸騰狀態,直至湯汁濃稠,色白似乳,不膻不膩,香醇誘人,熬制時間≥3小時。
三、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乳白色,有光澤,鮮潔爽口、不腥不膻、不粘不膩。
2.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氯化鈉(克/100克) | 1.0—2.5 |
固形物(克/100克) ≥ | 20 |
專用標誌使用
單縣羊肉湯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山東省單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單縣羊肉湯的檢測機構由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盤點山東小吃
山東,位於中國東部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的中北段,省內主要特大城市有濟南、青島、煙臺。山東歷史悠久,在中華文明的發祥與發展過程中有很多重要貢獻,飲食文化也源遠流長,各種風味小吃使得各地遊客流連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