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
大戟、葶藶、甘遂、藁本、連翹、芫花、澤漆、桑根白皮、巴豆、赤小豆各等分。
加減
腫從頭起名白水,加椒目1分;從胸起名黃水,加甘遂1分;從面起名青水,加大戟1分;從腹起名氣水,加芫花1分;從股起名黑水,加玄參1分;從面起至足名懸水,加赤小豆1分;從內起堅塊四肢腫名石水,加桑根1分;從四肢起腹腫名風水,加澤漆1分;從腹起名冷水,加巴豆4分;從胸起名赤水,加葶藶1分。製法
上藥研為細末,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十種水氣,四肢腫滿,面目虛浮,以手按之,少時方起,喘急不得安臥,小便赤澀者。
用藥禁忌
忌鹽120日,緣鹽能化水故也。外忌魚鮓、麵食一切毒物及生冷等物。不得行房事。
用法用量
上藥隨病形所主倍之,為末,煉蜜為丸,如小豆大。先食服1丸,每日3次。欲下病,服3丸;人弱者,以意節之。
附註
十水丹(《雞峰》卷十九)。大戟主青水,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其根在肝;葶藶主赤水,先從心腫,其根在心;甘遂主黃水,先從腹腫,其根在脾;藁本主白水,先從腳腫,其根在肺;連翹主黑水,先從足膚腫,其根在腎;芫花主玄水,先從面腫至足,其根在膽;澤漆主風水,先從四肢起腫滿,身盡腫,其根在胃;桑根白皮主石水,四肢小,其腹腫獨大,其根在膀胱;巴豆主里水,水從腸滿,其根在小腸;赤小豆主氣水,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其根在大腸。按:方中澤漆,《雞峰》作“澤瀉”。
中藥方劑之十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