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苦寒救補湯

十全苦寒救補湯來源《重訂廣溫熱論》卷二,主治瘟病,熱盛體臭,不省人事,舌見黑苔者。

基本信息

簡介

拼音:shísānwèiqiānghuósǎn

釋名

名方有“十全大補”,作者信手拈來;數雖合而功效異,以彼多溫而此多寒,彼養虛而此救急,是有“苦寒救”三字嵌入。 邪去則正復,其猶“補”乎?
【出處】清·梁玉瑜《舌鑑辨證》

來源

《重訂廣溫熱論》卷二。

組成

生石膏24克 青子芩18克 生綿紋9克 川連9克 白犀角6克 真朴3克 小枳實4.5克 芒消9克 生川柏12克 白知母18克

用法

上藥水煎頻服,不拘時刻。

主治

瘟病,熱盛體臭,不省人事,舌見黑苔者。

方解

清·梁玉瑜:余於辛鄧七月,道出清江浦。見船戶數人,同染疫病,渾身發臭,不省人事,就地醫者,俱雲不治。置之岸上,徐佚其死。余目擊心憫,姑往診視,皆口開吹氣,人事不省,舌則黑苔黑瓣底。其親人向余求救,不忍袖乎,即用此方,惟生石膏重加四倍,循環急灌,一日夜連投多劑,病人陸續瀉出極臭之紅黑糞甚多,次日即神識較清,舌中黑瓣亦減退,復連服數劑,三年日皆全愈。以一方活四十九人,是時該處居民,均視余方謂仙方雲。

按語

此即白虎湯、犀連承氣湯、三黃湯複合之大方也。以治溫毒發斑,神識逆亂者。其人必壯熱多汗,煩躁目赤,神識昏迷,斑色鮮赤,口穢噴人,大便秘結,舌焦黃燥烈,或焦黑起刺。蓋濕熱疫毒之邪,自口鼻吸入,充斥三焦,歸附陽明,經府同病。熱毒熏蒸,逼亂神明。故亦治以白虎大清氣熱,三黃瀉火解毒,犀角清腦醒神。妙在硝、黃與芩、連、川柏同用,鹹苦達下,釜底抽薪,使疫毒無所依附,達出氣分而解。現今用治感染性熱病極期,出現中毒性精神症狀的病例,鉤端螺鏇體病腦膜腦炎型、流感傷寒型的病例,療效迅捷。

中藥方劑之十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