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逆湯
開放分類: 中醫、藥方
正文
化逆湯來源
《醫醇剩義》卷一。組成
黃連1.8克 吳茱萸0.9克 厚朴3克 青皮3克 霍香4.5克 木瓜3克 木香1.5克 白蔻1.8克 獨活3克 烏藥2克 蒺藜12克 茯苓6克用法
水煎服。主治
暑月受邪,郁於中焦,上吐下瀉,手足厥冷,筋脈抽掣。中藥方劑之化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化逆湯用於治暑月受邪,郁於中焦,上吐下瀉,手足厥冷,筋脈抽掣。
開放分類: 中醫、藥方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組成:山楂、丹參、荷鼻、蘇木、紫草。主治:痘瘡逆血發斑;及兒受跌扑責打,發熱之極,臍下發稜角斑者。附註:本方治上症與解毒化斑湯同服。匯總破逆化斑湯 (《仁端錄》卷十四。)破逆化斑湯 (《痧痘集解》卷六。) ...
匯總當歸回逆湯即是當歸四逆湯,是一味中藥方劑,常用於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無脈症、雷諾病、小兒麻痹、凍瘡、婦女痛經、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屬血虛寒凝者。
基本信息 主治 名詞定義 臨床套用 方解歸桂化逆湯主治解郁和中。治肝氣犯胃,食入作吐。
來源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柴胡12克,白芍30克,枳實9克,生甘草12克,小茴香9克,肉桂8克(軋細吞服),當歸15克,川芎15克,赤芍9克,生蒲黃15克(包煎),五靈脂15克,...
材料: 做法:白朮四逆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醇剩義》卷一。為劑,具有益氣溫陽,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厥心痛,手足厥逆,身冷汗出,便溺清利,甚則朝發夕死者。
歌訣 趣味記憶 組成 用法 功用組成:人參1兩,茯苓2兩,大黃1兩,黃連3錢,梔子3錢,甘草3錢。 主治:腹中大痛,手不可按,一時大瀉,飲食下喉即出,完谷不化,勢如奔馬不可止抑,頃刻之...
參考資料通脈四逆湯,主要材料有甘草、乾薑、 附子等。治少陰病,下利清榖,里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面赤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下利脈不出者。
奇效良方 傷寒論 相關病方 痎瘧論疏jiàn jiàn jiàn
基本解釋: 詞語分開解釋: 相關詞語化積健脾湯用於主治兒有積滯,面目黃腫,夜間身熱,肚熱尤甚,腹痛覆臥;或大便閉塞,小便如油,發黃,泄瀉糞白酸臭,吐逆。
方劑名稱 方劑別名 藥物組成 加減 處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