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1
《瘍醫大全》卷二十一。組成
生大黃30克 半夏 荊三棱 蘇木 穿山甲 陳皮 當歸尾 全蠍 番木鱉 紅花 陳枳殼厚朴 蓬莪術 血餘 大貝母 川烏 天南星 香附 赤芍藥 草烏 堅檳榔各9克 螟蚣10條 巴豆仁50粒 大鱉1個(切四塊) 桃枝 楊枝 槐枝各30厘米 蔥10根 水紅花子15克 白鳳仙根5根用法
麻油1.5千克同煎,藥枯去滓,再入東丹720克收膏,取起冷定,入後藥:阿魏、蘇合油各15克,血竭、真沒藥(去油)、肉桂、孩兒茶、潮腦、滴乳香(去油)、虎骨(煅)、青黛各9克,冰片、麝香、乾漆各6克 皮消30克,瓦楞子(煅)9克,共研極細末,篩入膏內。攪勻攤布上,貼患處。主治
痞積癥瘕。方劑2
化痞膏
藥物組成
當歸尾1兩,紅花1兩,金銀花1兩,三棱1兩,白芥子1兩,莪術1兩,胡蘆巴1兩,昆布1兩,生地黃1兩,桃仁1兩,亂頭髮1兩,大黃1兩,熟地黃1兩,鱉甲1兩,穿山甲1兩,海藻3錢,兩頭尖3錢,阿魏3錢,蓖麻子3錢,川烏3錢,巴豆仁3錢,黃連3錢,天南星3錢,漏蘆3錢,大貝母3錢,半夏3錢,川萆薢3錢,大戟3錢,胡黃連3錢,甘遂3錢,鳳仙子3錢,芫花3錢,海浮石3錢,阿膠3錢,威靈仙3錢,檳榔3錢,直僵蠶3錢,全蠍3錢,瓜兒竭3錢,乳香(去油)3錢,粉甘草3錢,金線重樓3錢,沒藥(去油)3錢,土木鱉30個,番木鱉30個,獨蒜30個,蜈蚣30條,水紅花子4兩,鮮商陸8兩,活鯽魚1個(重半斤),麻油3斤,黃丹(飛,曬炒)1斤半,麝香1錢。
處方來源
《瘍醫大全》卷二十一引劉長隨方。
方劑主治
痞積癥瘕。
製備方法
上藥除乳、沒、竭、麝、阿魏5味另研收貯。
用法用量
臨攤摻膏藥上,群藥同油熬膏法修合
中藥方劑之化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