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爭時間
公元1571年。戰爭地點
勒潘多灣。背景搜尋

1455年,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了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從此,基督教在東方的影響開始逐步衰落。
穆罕默德二世之後的土耳其蘇丹蘇里曼,其野心更加膨脹。在穆斯林教徒狂熱的擁戴下,他指揮侵略大軍,連續作戰,領土得以不斷大。
1566年,蘇里曼蘇丹去世,蘇里曼二世即位。此時的土耳其,已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遊牧部落一躍而成為一個疆土遼闊的軍事大帝國。於是,清真寺代替了基督教禮拜堂,古蘭經替換了聖經,十字架也被改成了一彎新月。
16世紀中葉,威尼斯和西班牙堪稱歐洲惟一的兩個海上強國。而地中海與他們的海上貿易密切相關。土耳其企圖將其勢力擴展到地中海並延伸到大西洋,就勢必要搬掉威尼斯和西班牙這兩道屏障。
蘇里曼二世即位以後,渴望建立赫赫戰功,於是,他下定決心,準備搬掉威尼斯和西班牙這兩塊絆腳石。
1569年9月13日,歐洲最大的兵工廠———威尼斯火藥製造廠突然發生爆炸,停泊在威尼斯港的威尼斯海軍艦隊也受到烈火的波及。一時間,關於威尼斯海軍艦隊的訊息,被誇張得無邊無際,各種謠言不脛而走。說什麼威尼斯海軍艦隊遭到大火焚燒,已經全部化為灰燼,而實際情況是只有4艘艦船損壞。蘇里曼二世卻對這種歪曲事實的情報激動不已,認為威尼斯失去了海軍艦隊,肯定不堪一擊,於是決定首先從威尼斯的賽普勒斯島下手。
戰爭經過
一、土耳其視威尼斯為“眼中釘”
土耳其也清楚地看到了威尼斯有苦難言,眾叛親離的窘境,決定充分利用這一有利局勢,迅速採取軍事行動。
1570年7月,土耳其派出一支編有150艘戰艦和50艘運兵船的艦隊,由海軍主將派里和馬斯塔法指揮,在賽普勒斯島的李馬索爾登入,並圍攻尼科西亞。9月,尼科西亞守軍全部被殲,該城淪陷。緊接著,土耳其軍隊調轉矛頭,直指法馬古斯塔要塞。賽普勒斯總督布拉加地羅和軍事指揮官巴格里昂決心死守危城,頑抗到底,他們共同指揮7000名守城將士與土耳其侵略軍浴血奮戰,擊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土耳其軍隊久攻不克,時值寒冬來臨,只好偃旗息鼓,撤回國內過冬去了。
二、教皇組織同盟軍對抗土耳其

對於威尼斯政府的求救呼籲,惟一的回響者是教皇庇護五世。庇護五世是基督教首領中惟一有決心、行動快的人。他曾在會議上商議起草過基督教同盟憲章。庇護五世具有一定的戰略眼光,所以能夠認清基督教世界所面臨的危險。他認為,若能重新獲取地中海的控制權,就能夠在戰略上將土耳其帝國切分兩段,其非洲省區就會與其歐、亞部分相分離,這樣,就可以阻止土耳其向西歐的擴張。因此,他首先回響威尼斯政府的呼籲,並號召所有基督教國家聯合起來,組織新的海上十字軍,狠狠打擊異教徒。
教皇庇護五世帶頭行動,自己掏腰包購置了12艘戰艦,以此作為基督教國家聯合艦隊的基礎,並且力圖勸說西班牙國王菲力普二世也來參加他所謂的“聖戰”。當時,西班牙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菲力普二世經過反覆考慮,權衡利弊,才決定派出其西西里艦隊加入教皇和威尼斯的聯合艦隊,並命令西西里和那不勒斯總督為聯合艦隊提供補給。
就在賽普勒斯島上烽煙驟起,炮火連天之際,聯合艦隊實際上已經組建完畢,總計拼湊了200多艘艦船,全部集結於克里特島的康地亞港,只是由於各方人士為指揮權問題爭論不休,各圖私利,因此在戰爭降臨到賽普勒斯島時,無所作為。
教皇庇護五世不得不親自主持了一連串的軍事會議,最後決定建立一個神聖同盟並達成一致協定,同意由西班牙國王菲力普二世的異母弟弟約翰為同盟軍統帥,教皇庇護五世的海軍將領柯倫拉為副統帥。同盟軍的兵力為步兵5萬人,輕騎兵4500人,快船200艘,其他戰船1000餘艘,以及許多火炮。
神聖同盟成立後,又簽訂了一系列條約,但締約各國同床異夢,各懷鬼胎。比如,威尼斯希望利用同盟的力量奪回賽普勒斯島,並敲掉土耳其在地中海東部的勢力;西班牙則希望打掉土耳其在地中海西部的力量,並乘機肅清海盜;惟獨教皇庇護五世一人滿腔熱情,專心一意。他始終認為,整個基督教世界都遭到了土耳其的威脅,而不僅僅是威尼斯或者西班牙兩個國家的私事。
三、約翰英明指揮聯合艦隊

1571年6月6日,約翰自馬德里啟程,10天后到達地中海的重要軍港巴塞隆納。西班牙海軍將領安德拉德和克魯茲侯爵已經在此集中好艦隊,整裝待發。6月20日,約翰隨西班牙艦隊出發,一周后到達熱那亞。由義大利海軍將領多利亞率領的義大利諸盟邦艦隊在此與約翰一行會師。8月底,這支聯合艦隊途經那不勒斯港,到達各國艦隊指定的匯合點。
同盟軍副統帥、教皇的海軍將領柯倫拉率領的教皇艦隊和威尼斯艦隊司令、75歲的老將費尼羅指揮的威尼斯艦隊已經到此一個多月了。約翰立即同兩位將領進行了會晤並相互交換了意見。

現在,聯合艦隊的實力為:各式艦船300多艘,步兵8萬多人,而且其中有3萬人是經過接舷戰訓練的精兵。
約翰將所有兵力做了如下部署:指定柯爾格尼亞統一指揮陸上兵力。將聯合艦隊分為中央、右翼和左翼支隊,另外還有前衛和後衛支隊。中央支隊由約翰親自指揮,費尼羅和柯倫拉協助指揮,共有快船54艘;右翼支隊由多里亞指揮,有快船53艘;左翼支隊由巴爾巴里哥指揮,有快船64艘。前衛支隊由卡爾多拉指揮,有快船54艘;後衛支隊由克魯茲侯爵指揮,有快船30艘。另有一些大船和運輸船組成一個運輸支隊。全艦隊還有炮艦6艘,兩艘為一組分配給中央、右翼和左翼支隊。全部小船則分別配屬各個支隊。
9月10日,約翰召集了作戰會議,各位將領意見分歧,爭執不休。最後,基督教徒們用擲骸子的方式取得“決戰”的結果。然後,教皇的特派代表宣布舉行隆重的誓師典禮,祈禱上帝保佑他們在戰鬥中取勝。
四、兩支海軍對峙勒潘多

約翰馬上召集作戰會議,決定立即北上追擊敵艦隊,並採取一切方法誘敵出戰,聚而殲之。9月底,約翰率領中央支隊的艦船,直撲阿爾巴尼亞海岸上的哥米尼查,並令費尼羅和柯倫拉迅速跟上。
10月3日,除去部分大船以外,聯合艦隊全部在哥米尼查集結,然後拔錨繼續航行。兩天后,海面上濃霧重重,當殘陽沉入黑色的浪底時,約翰在旗艦“皇家”號上正式宣布命令:如果此戰獲勝,所有奴隸划槳手一律獲得自由。立刻,艦隊沸騰起來,恰巧一群白色的海鷗在艦隊上空飛過,聯合艦隊全體將士不禁將其視作吉祥的象徵,因此,歡呼雀躍,熱鬧非凡。
7日,聯合艦隊全速前進,趕到勒潘多。當一輪朝陽冉冉升起來時,海面上風平浪靜,很難看出,這裡正孕育著一場惡戰。聯合艦隊已經完成了戰前編組,數百艘艦船呈半圓形將土耳其艦隊封鎖在勒潘多灣。
土耳其艦隊幾乎同時也在進行調整部署,阿里巴沙擔任總指揮,普爾陶、哈桑、西羅柯和烏爾齊各自率領分艦隊,其陣容與聯合艦隊大致相同。土耳其海軍統帥阿里巴沙將艦隊擺成一個巨大的新月形,月牙的兩尖頂住佩特雷灣南北兩岸。他將艦隊同樣分成3個支隊,他親自指揮中央支隊的87艘快船和8艘小船;烏爾齊指揮左翼支隊的61艘快船和32艘小船;西羅柯指揮右翼支隊的54艘快船和2艘小船。另有8艘快船和21艘小船作為預備隊使用。一路上他們殺氣騰騰,定要與異教徒們決一雌雄。

由於聯合艦隊和土耳其艦隊都各分成三個獨立的支隊,各支隊之中尚有一定距離,所以海戰在三個戰場分別打響。土耳其艦隊的右翼和聯合艦隊的左翼最先交火。土軍右翼剛剛進入聯軍左翼中船的火炮射程之內,中船火炮便開火了。密集而猛烈的炮火使得土軍無還手的機會,而西羅柯支隊開始混亂起來,如此強大的火力,遠遠出乎土軍的意料之外。但是,土軍艦隊對勒潘多一帶水淺礁多的水域特點和海岸線的情況比較熟悉,也深知聯合艦隊的中船入水深,因此奉命靠近岸邊航行,在淺水域躲避中船的威脅。另外,土軍還可藉此機會迂迴到聯合艦隊的後方,與火力稍差的快船和小船再做較量。可是,這一切都被聯合艦隊左翼支隊的將領巴爾巴里哥看在眼裡,他審時度勢,果斷地指揮左翼支隊部分艦隊,冒險攔截土軍艦隊的迂迴艦隻。由於水域太淺,中船不便靠前。還是有7艘土軍艦船穿過聯軍艦隊陣線與海岸間的空隙,而其餘都被巴爾巴里哥截住。雙方各種艦船混作一團,火炮轟鳴,飛箭如雨,血肉橫飛,場面極為殘酷。

就在聯合艦隊左翼支隊交戰半個小時後,中央支隊的戰鬥也開始了。約翰已經把火力最強的6艘中船分配給左、中、右支隊。這時,中央支隊的2艘中船發揚了極有成效的火力,將土軍阿里巴沙的編隊打亂成若干個分散的集群。土軍水兵拚命划槳,力求避開聯軍強大的炮火壓制,靠近聯軍艦船,準備來一場接舷戰。約翰則指揮艦隊,保持著嚴整的陣容,緩緩向前。雙方正面相對,距離越來越短。終於,一場驚心動魄的接舷戰展開了。
阿里首先指揮旗艦向約翰的旗艦“皇家”號撞去,阿里的400名精兵立刻跳上“皇家”號,他們高呼口號,揮舞刀槍衝上前去,但馬上就被“皇家”號上300名火炮手發射的子彈擊退。阿里及時增補了兵力,並下令再次發動衝擊,土軍士兵在火槍齊射的掩護下,迅速將柏油、火箭拋到“皇家”號上,並燃起大火。雙方士兵還互相投擲牛油、羊油,以使對方艦船甲板打滑,腳底不穩,從而減弱對方的戰鬥力。此時,勒潘多海面上殺聲震天,煙霧濃濃。經過艱苦的反覆衝殺,約翰的將士們打退了土軍的又一次輪番衝擊。
費尼羅及時向約翰的“皇家”號旗艦補充了生力軍,因此,他指揮官兵向阿里的旗艦進行了兩次反攻,但同樣也被土軍擊退。肉搏戰愈打愈烈,海面上飄滿了舢板、斷槳、大量的死屍和落水的傷兵,熾熱的空氣中充滿了彈藥和血腥氣味,碧綠的海水已經被熱血染紅。

約翰的右翼由久斯提尼防守,他剛剛同土軍交上手,就被烏爾齊打得慘敗。烏爾齊俘虜了不少聯軍的船隻,並且耀武揚威地把久斯提尼的座艦拖在其艦尾,繼續發展進攻。
聯軍將領卡爾多從預備隊中急忙調出8艘快船疾馳而來,趕去援救久斯提尼,但馬上遭到土軍16艘戰艦的圍攻。這是一場堪稱勒潘多海戰中最為激烈、最為壯觀的戰鬥。聯軍無心戀戰,急於前去增援久斯提尼,而土軍則死死咬住不放,欲置聯軍這8艘快船於死地。只見戰旗飄舞,彈丸呼嘯,殺聲震天,血肉橫飛,聯軍終於寡不敵眾,敗下陣來,卡爾多身負重傷,其部下只剩了50人。特別是教皇捐獻的“佛羅倫斯”號和另一艘聯軍戰艦“桑吉阿尼尼”號上的所有將領、水手以及划船的奴隸,被殺得一個不剩。
這時,多利亞也已經發現自己鑄成的大錯,急忙調頭北上,趕回來參戰。克魯茲率領預備隊剩餘的船隻早已趕到戰場。與此同時,約翰的中央大軍已獲全勝,他立即抽派12艘快船趕來參戰。土軍烏爾齊看到這個態勢,趕緊懸掛起繳獲的聯軍戰旗,率領剩下的16艘艦船,在濃重的海霧和夜幕掩護下,逃回勒潘多灣。
夜深了,天氣越來越惡劣,約翰根據情況,放棄了繼續追趕的計畫,統帥聯合艦隊開入皮塔拉港拋錨避風。勒潘多海戰勝利結束了。
據統計,在這次作戰中,聯合艦隊共擊毀土耳其艦隊艦船113艘,俘獲117艘,繳獲火炮274門以及無數金銀財富和細軟,擊斃土軍將士3萬人,俘虜8000人,使土耳其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而聯合艦隊只損失艦船12艘,被俘1艘,死傷1.5萬人。約翰兌現了戰前的宣言,1.5萬名基督教奴隸划槳手全部獲得自由。
勒潘多海戰大捷的喜訊迅速傳遍歐洲,基督教徒們歡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