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文宗

加爾文宗

加爾文宗(Calvinists)是以加爾文神學思想為依據的各教會團體的總稱。由於加爾文改革了天主教的傳統教義,故又稱“ReformedChurches”,漢譯又稱為歸正宗,該宗實行長老制,由信徒推選長老與牧師共同管理教會,所以亦稱長老宗。

概述

加爾文宗加爾文宗
加爾文宗是16世紀瑞士宗教改革的產物,由法國人讓加爾文於1541年創立於日內瓦城。後來它廣泛流傳於荷蘭蘇格蘭英格蘭等地,為尼德蘭革命和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理論依據,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17世紀後,該宗隨歐洲移民和殖民擴張傳播至北美、南非、亞洲和南美等地。

目前,該宗共有信徒40,229,501人(據《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354個教會團體,分布於80餘個國家和地區。信徒較多的國家和地區為美國加拿大蘇格蘭、荷蘭、瑞士、韓國南非巴西
其國際組織有二:一為歸正宗世界聯盟(TheWorldAllianceofReformedChurches),建立於1875年,1970年此聯盟與國際公理宗協會合併為“歸正宗世界聯盟(長老會與公理會)”,會刊為《歸正宗世界》(theReformedWorld)。此派較開放,傾向於現代派。另一個是歸正宗普世會議(theReformedEcumenicalSynod),其神學思想較保守,參加者有30個教會團體,信徒約350萬人。

加爾文宗的典章較多。除以加爾文的《基督教原理》為其神學理論基礎外,還有1643年--1648年威斯敏斯特會議制定的一系列文獻,包括《韋斯敏斯德信仰信條》(WestminsterConfessionOfFaith)、《韋斯敏斯德大、小教義問答》、《禮拜規則》和《教政體制》。

傳播發展

加爾文宗加爾文宗
長老宗於17世紀隨清教徒傳入美洲。由於神學觀點之不同和對待奴隸制態度之各異,在18和l9世紀中該宗分裂為許多教會團體。南北戰爭後,各派趨於聯合,至20世紀上半葉,組成了三個較大的長老會,即美國南長老會(PresbyterianChurchintheU.S簡稱P.C.U.S),美國北長老會(PresbyterianChurch,USA,簡稱為P.C.U.S.A)和北美聯合會長老會(UnitedPresbyterianChurchofNorthAmerica,簡稱U.P.C.N.A)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加爾文宗的重點活動是對話聯合、多方傳教、認真改革和積極參加國際與國內的社會活動。

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美國加爾文宗有所發展,信徒人數不斷增加,新建教會甚多。同時各主要教會加強了團結,1958年,美國北長老會與北美聯合長老會合併為美國聯合長老會(TheUnitedPresbyterianChurchintheU.S.A)。該會信徒人數占全美長老宗信徒總數一半以上。美國南長老會最初參加了與上述兩教會合併的談判,但由於其內部保守派擔心合併會損害其傳統的神學立場而未果。但它仍對合一運動保持積極態度,與新成立的聯合長老會在傳教和教育領域維持合作關係。同時,美國長老宗也加強了與其他教派的聯繫。早在1946年,各派聯合組成的傳教委員會即聲明:要按照社會與合作的精神消除競爭,與其他教派合作。60年代美國聯合長老會與其他幾個新教教會聯合組成“教會聯合協商會”(TheConsultationonChurchUnion),以推動新教各派的聯合。同時世界歸正宗聯盟北美地區所屬教會也與天主教會進行了對話。

二戰後,美國加爾文宗神學與社會思想的主流為現代派,著眼於改革。1958年,美國聯合長老會成立伊始,即著手制訂新的信仰條文,於1967年通過了《1967年告白》。此檔案簡化了對上帝、基督的性質的繁瑣論證,以“和好”觀念為中心,突出人與上帝,人與人的和好;針對當代迫切的社會問題,強調信仰的倫理道德意義,淡化其神學意義。為表示自身的善世性和與其他教會合作,該會還把《尼西亞信經》、《使徒信經》以及宗教改革時代產生的一切信條等與《1967年告白》合編為《告白書》,作為本教會的教義準則,另外該會不再堅持聖經無謬的僵硬態度。1961年通過的新的《禮拜規則》已體現了上述精神。它主張教會生活既要允許個人的一定自由,也要堅持一定的公共生活和秩序,反對美國宗教傳統中過分強調主觀內省的傾向。它也放棄了只有具備一定條件者方能參加聖餐禮的傳統規則,增加了教會生活的開放性。但是,有些教會還存在著保守勢力。美國南長老會和美國歸正會的立場即相對保守。它們當中有相當部分信徒和神職人員對聯合長老會的自由主義持有戒心,對合一運動態度消極,對美國基督教聯合會在60年代支持黑人民權運動也頗為不滿。但是,即使在這兩個教會內,保守勢力也並非能左右一切。南方長老會中的保守派,欲表示該會不支持最高法院關於禁止公共教育中種族歧視的法令,即未得逞。

加爾文宗加爾文宗
一向以重視社會活動著稱的加爾文宗始終關注著社會問題,美國主要的長老宗教會對反對種族隔離和爭取民權鬥爭的態度表現積圾。早在50年代初,教會就注意到解決種族隔離和歧視的迫切性,主張對教會內外的這種現象應予取締和消滅。60年代黑人民權運動興起後,各教會普遍予以支持,號召以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消除社會不公正現象。在這種形勢下,南方長老會加速推行黑人與白人教會的合併,聯合長老會則增加教會中黑人領導人的比例。不少教會還進一步注意到其他少數種族的地位與處境問題。在50年代東西方冷戰的歷史條件下,美國長老宗教會普遍把共產主義視為基督福音和美國的“自由”、“民主”的威脅,但有些教會對猖獗一時的麥卡錫主義也表示不滿。例如美國北方長老會於1953年11月發表聲明,指責當時美國國內的反共狂熱危害人權,妨礙了人們的言論自由。到60年代中後期,聯合長老會和美國歸正會都提出接納中國進入聯合國的主張。戰爭與和平也是教會關心的一個重大問題。美國各長老會均對戰後核武器的發展表示擔憂,呼籲停止軍備競賽,實行國際核裁軍。美國政府在越南奉行的侵略政策也引起教會的不安,普遍擁護和平解決越南問題。70年代初,由於美政府不斷擴大越戰,教會對政府的抨擊更加強硬激烈。

70年代中期後,加爾文宗內部自由主義神學進一步增強,從而促進了進一步的聯合。1976年較為保守的美國南浸會也進行了改革,提出了一個用現代英語寫成的具有現代主義傾向的“信仰宣言”,並付諸實施。該會還制定了新的授職誓詞,把忠於“聖經訓導”的教義內容改為“服從耶穌基督和聖經的權威,始終接受我們告白的指引”。80年代初,該會也放寬了參加聖餐的條件限制,並把聖餐禮的重心由沉重的悔罪轉向愉快的新生,其觀點與聯合長老會逐漸接近。在戰爭與和平、婦女與同性戀者擔任聖職的觀點上二者亦趨於一致,終於促進了兩大教會團體的聯合。1983年,兩派合併,成立了“美國長老會”(ThePresbyterianChurch[U.S,A]),原聯合長老會的《告白書》被採納為此教會的信仰準則。並宣布:在合併後的機構調整中,貫徹不分種族、年齡,性別和地域,一律平等的原則。但美國長老宗內部的保守派仍有相當大的勢力。就新成立的美國長老會而言,除部分保守派分裂出去另組新教會外,在普通信徒和神職人員中,仍有相當多的人持保守立場。其代表人物把70年代以來教徒人數連年下降歸咎於神學上和政治上的自由化,力圖使教會回到傳統的聖經權威的立場上去。另外,基督歸正會和美國歸正會等一些小教會仍持保守主義立場,並頗為活躍。

由於信徒的減少,美國長老會十分注重加強傳教工作,大力培養傳教牧師,擴大傳教面,尤其注意對青年傳教。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長老會常把其社會政治主張與傳教工作結合起來。它成立伊始,即宣布其傳教活動包括使人們從“罪惡、恐懼、壓迫、飢餓和非正義”中解放出來,從而為建立公正、平等的世界而鬥爭。

信仰特色

加爾文宗加爾文宗
(一)加爾文宗神學思想的核心是預定論。它突出強調上帝的絕對主權,認為世界上萬事萬物的存在與變化皆為上帝的意志。上帝以其不可更改的權威決定著人的靈魂得救與否,預定了信徒是稱義而成為選民,還是成為棄民而受懲罰。所以它認為信徒在日常一切行動中都對上帝負有責任和義務,必須努力做好塵世的工作,完善自身道德,才能展示上帝的大能與恩典。而且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也是他被上帝預定為選民的外在標誌。因此,真正的基督教徒必須把其塵世生活當作“天職”來對待。這種態度決定了加爾文宗的信徒積極投身杜會生活,追求事業的進取和道德的完善。

(二)加爾文宗認為耶穌基督是教會唯一的首領,所有教會成員一律平等,一般信徒理應參與教會的管理。因此,該宗教會採用具有共和性質的長老制體制。其主要內容是,基層教會信眾從一般信徒中選舉出長老,由長老選聘牧師共同組成堂會會議管理教會。基層教會再派出長老和牧師各一名組成教區長老會。此會對下層的教會有監督權。各教區長老會再選派人數相等的長老和牧師代表聯合組成上一級的大會。大會具有教會最高立法與司法權。這種制度保證了一般信徒的民主權利。

(三)實行聖洗與聖餐二項聖禮。其禮儀嚴格排除祭台、聖像等繁文縟節,力求簡樸。加爾文主張聖餐的“參與說”,即信徒在聖餐中“參與”了基督的血與肉,領受了屬靈的基督。也有些歸正教會十分強調布道儀式,不重視聖餐禮。

參考

http://xiaoxie.blogdriver.com/xiaoxie/582349.html

宗教百科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