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魚[洄游魚類名稱]

刀魚[洄游魚類名稱]
刀魚[洄游魚類名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刀魚(學名Coilia ectenes Jordan),又稱刀鱭,毛鱭,是一種洄游魚類,與河魨、鰣魚和鮰魚一起被譽為“長江四鮮”。平時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長頜鱭由海入江,並溯江而上進行生殖洄游。產卵群體沿長江進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長江幹流進行產卵活動。由於長江污染加劇以及濫捕濫撈,刀魚產量逐年下降。刀魚體形狹長側薄,頗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但多細毛狀骨刺。肉味鮮美,肥而不膩,兼有微香。清明後,刀魚肉質變老,俗稱老刀。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刀鱭 刀鱭

刀魚從頭向尾部逐漸變細,腹部圓潤,上頷長,超過胸鰭基部,胸鰭鰭條細長,有6個長的細絲,臀鰭長,並與尾鰭相連,尾鰭短小,臀鰭軟條80條,體長可達26厘米,體長、身側扁,向後漸細尖呈鐮刀狀,故而得名。一般體長18~25厘米、體重10~20克。吻短圓。口大而斜、下位。體側兩邊被大而薄的圓鱗,腹具棱鱗,無側線。胸鰭上部有絲狀游離鰭條6根;背鰭、臀鰭各1個,臀鰭長直至尾尖與尾鰭相連,尾鰭小而成尖刀形。頭及背部淺藍色。體側微黃色,腹部灰白色。各鰭基部均呈米黃色,尾鰭邊緣黑色。

生活習性

為暖溫性中上層小型洄游魚類。棲息於沙泥底質近海,可進入江河及其支流湖泊、河口或鹹淡水生活。以橈足類、枝角類、輪蟲及小魚等為食。

生殖季節從河口區進入淡水區,沿幹流上溯至長江中游產場作生殖洄游。產卵後親魚分散在淡水中攝食,並陸續緩慢地順流返回河口及近海,繼續肥育。刀魚的幼魚也順水洄游至河口區肥育。

生長繁殖

平時生活在海里,部分長江中下游的淡水湖中也有,每年2~3月份親魚由海入江,並溯江而上進行生殖洄游。每年春季3、4月進入生殖季節後,產卵群體沿長江進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長江幹流進行產卵活動。長頜鱭的幼魚也順水洄游至河口區肥育,肥育生長到第二年再回到海中生活。冬季,刀魚不作遠距離洄游,而聚集在近海深處越冬。刀魚和鰣魚、河魨和鮰魚一起被譽為“長江四鮮”。

刀鱭的性腺在洄游途中逐漸發育成熟,繁殖期為 4~10月。該魚對產卵場要求不嚴,多在泥質或砂質的S形或腰鼓形江段產卵,通常是刀鱭魚汛集中的地段。1~ 2齡達性成熟,屬一次性產卵魚,絕對懷卵量一般在3萬~ 4萬粒。成熟卵粒具有油球,受精卵粒漂浮於上層水體孵化發育,幼魚育肥至秋後或翌年入海。

人工馴養

技術人員在水桶裡面加了千分之五的海水晶 ,模擬出海水的生長環境,這樣幼苗才能安全到達養殖基地。長江刀魚對生長環境要求很高,工作人員經過不斷嘗試後發現,採用水循環,模擬長江養殖模式,刀魚可以較好地適應新環境。樊昌傑介紹到,技術人員每天不斷地測定水池裡的PH值、水質、溶解氧、氨氮含量,就是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利用價值

經濟價值

刀魚 刀魚

清明節前的刀魚,因處於長江入海口,淡水與海水的交界處,餌料豐富,肉質鮮嫩。由於產量銳減,物以稀為貴,網上曝出的長江刀魚價格卻令人乍舌,在6000元至1萬元間不等。2012年,在江蘇舉辦的長江刀魚王公益拍賣會上,一條重325克的長江刀魚王竟拍出了59000元的天價。2013年3月,在上海最大水產品批發市場銅川路水產市場調查發現,刀魚由2012年最高價位由每斤8千元跌至4百元。

營養價值

刀魚 刀魚

野生刀魚肌肉鮮樣中粗蛋白質和灰分含量均顯著低於養殖(P<0.05),而粗脂肪含量為則顯著高於養殖(P<0.05),兩者的水分含量無顯著差異(P>0.05)。野生和養殖肌肉鮮樣中均測出18種胺基酸,但在含量上養殖絕大多數胺基酸均顯著高於野生刀鱭(P<0.05)。其中,養殖刀鱭胺基酸總量高出野生11.97%,鮮味胺基酸總量高出野生刀鱭14.12%。根據胺基酸評分(ASS)和化學評分(CS),野生和養殖的第一限制性胺基酸均為色氨酸,而養殖的必需胺基酸指數(EAAI)顯著高於野生(P<0.05)。由此得出,以活餌為食的養殖,其營養品質不會降低,完全可以替代野生。

淡水魚世界

淡水魚是最常見的淡水生物,種類異常豐富,占總魚類的 41.2% ,本任務介紹部分淡水魚,讓你認識魚類,了解自然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